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烛之武退秦师实用学案.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7482057
  • 上传时间:2018-07-0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2.9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烛之武退秦师 【每天一读 】烛之武1、君子之勇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烛之武为国只身涉险,他为何如此笃定面对那很有可能一去不回的任务?人生道路困难重重几多变故,又有谁能做到如此笃定,我想烛之武与秦伯谈判时一定成竹在胸,谈吐冷静,那是超越生死的智慧与心力战胜了秦伯2、“酒香不怕巷子深烛之武就是一壶香醇的美酒,经过了时间的酝酿,终于散发出浓郁的酒香烛之武年轻时,刻苦积蓄经纶之才,隐忍于世在秦国围郑的危急存亡之刻,烛之武的才能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改变了战局也改变了历史3、“机会只会垂青于有所准备的人”岁月给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满腹才学,却无人欣赏岁月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增加了他的才干,他虽满腹牢骚,可锐气未减,也未自暴自弃,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明白机会只会垂青于有所准备的人,而不同的只是时间而已 【知识链接】 1《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以 《春 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 年), 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 《左传》突出 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 叙述精确,详略合宜, 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常常是寥寥几 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 高的文学价值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 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 、 《春秋左氏传》 , 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春秋三传”2 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 年(鲁僖公三十年)导致战事发生的原因有二点 其一,郑国曾两次得罪过晋国,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 相待二是公元前632 年(鲁僖公二十八年),晋、楚爆发城濮之战,一方是晋 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 军,结果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之结好, 但最终没有感 化晋国,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 晋、秦都要争夺霸权, 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秦国为得力 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秦、晋联合也成必然 3 史书体例 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⑤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 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 首创于南宋的袁枢, 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⑥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积累整合】(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氾.( )南佚.( )之狐夜缒.( )而出肆.()意肄.()业阙.( )秦(二)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焉用亡郑以陪邻? 2、共其乏困3、何厌之有? 4、秦伯说,与郑人盟三)找出词类活用并写出意义和用法1、且贰于楚也 2、晋军函陵3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朝济而夕设版焉5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四)找出古今异义并解释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五)一词多义1、鄙①鄙.陋没世②鄙.臣不敢以死为戏③蜀之鄙.有二僧④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⑤先帝不以臣卑鄙.⑥越国以鄙.远2、微①烟涛微.茫信难求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④则名微.而众寡⑤微.斯人,吾谁与归⑥微.风鼓浪,水石相搏3、以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⑥以.乱易整(六)判断句式1、以其无礼于晋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3、夫晋,何厌之有? 4、是寡人之过也【问题探究 】1秦晋为何围郑?(用原文回答)开篇交待这些有何作用?2、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 僻” 后“ 受” ,有什么作用 ? 3、 烛之武怎样一步一步说服秦穆公?4.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你怎样看待晋文公 的退兵理由 ? 5、烛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请结合原文语句分析这一艺术形象6本文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检测反馈】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C.越国以鄙远D.焉用亡郑以陪邻2.与“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才济济B.同舟共济C.济世之才D.无济于事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⑤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⑥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A.①③⑤\②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⑤\②③④\⑥D.①⑥\②④\③⑤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B.吾其还也C.君知其难也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阅读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 执事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 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 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 孙戍之,乃还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译:②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译:6.下列各句全都表明“阙秦以利晋”的一组是①秦晋围郑, 郑既知亡矣②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 君 知其难也④邻之厚,君之薄也⑤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⑥许君焦、瑕,朝 济而夕设版焉⑦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A.①②④B.③⑤⑦C.③④⑦D.④⑤⑥7.对上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烛之武开口就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目的是想博取秦伯的同情B.夜缒而出的烛之武“敢以烦执事”,在大敌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精神C.文中借烛之武之口,说秦伯曾给晋君恩惠,指的是“许君焦、瑕”这件事D.围绕“阙秦利晋”这个中心,烛之武说服了秦伯,终于使秦国撤军而去(二) 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①,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 君不知”子大叔、子羽②谓子产曰:“韩子亦无几求,晋国亦未可以贰晋国、韩 子,不可偷③也若属④有谗人, 交斗其间,鬼神而助之,以兴其凶怒,悔之何及? 吾子何爱于一环,其以取憎于大国也?盍求而与之?”子产曰:“吾非偷晋而有二心,是以弗与,忠信故也侨闻君子非无贿⑤之难,立 而无令名之患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⑥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夫大国之人, 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一共一否,为罪滋大大国之求,无礼以斥 之,何餍之有?吾且为鄙邑,则失位矣若韩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贪淫甚矣, 独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韩子成贪,将焉用之?且吾以玉贾罪, 不亦锐乎?”(选自《左传·昭公十六年》)【注】①郑伯:郑定公②子大叔、子羽:均为郑国的贵族③偷:薄待,苟且 应付、轻视④若属:如果遇到⑤贿:财⑥字:爱1.“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中“侨”指的是();文中“宣子”指的 是(),“韩子”指的就是()2.下列句子属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两项是A.悔之何及?B.吾子何爱于一环,其以取憎于大国也?C.将何以给之?D.何餍之有?3.选出句中含有兼词的两项()()A.宣子谒诸郑伯B.韩子亦无几求C.盍求而与之D.吾又失位,韩子成贪,将焉用之?4.下列句子中的“之”属何种用法,请选择正确答案A.助词,的B.代词,代人、代物、代事C.助词,作动宾倒置的标志①非官府之守器()②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③韩子成贪,将焉用之()④大国之求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对上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韩宣子有一枚玉环, 他发现郑国商人也有一枚和他的一样,就想得到配成一对B.身为郑国贵族的子大叔、 子羽看到比郑国强大的晋国大夫韩宣子要玉环,就极 力想要给他C.郑国上卿子产为保护郑国的这块宝物玉环,据理力争, 坚决不将玉环给晋国的 韩宣子D.郑国上卿子产为维护本国的尊严,拒绝了韩宣子的要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