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物理因素高温.ppt

40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91986207
  • 上传时间:2024-09-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34.50KB
  • / 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节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物理因素-高温 一 、 概 述Ø生产环境中与健康有关的物理因素Ø气象条件: 气温、气湿、气流、气压; Ø 噪声和振动; Ø 电离辐射: X-射线、γ-射线; Ø 非电离辐射: 紫外线、可见光、红外 线、激光、微波和射频辐射物理因素-高温 物理因素的特点1、大部分在自然界存在,正常情况下对人无害,有益于健康 2、每一种物理因素都具有特定的物理参数,能否对人体造成危害以及危害程度由这些参数决定 3、作业场所的物理因素有明确的““源””,““源””处于工作状态,该物理因素就存在;反之则否 4、以““源””为中心,向四周传播,强度随距离增加呈指数衰减;在传播途径中遇障碍,可产生反射、折射、绕射等,改变其在空间的分布特点 5、同种物理因素可以有连续波和脉冲波两种存在形式,对人体危害程度不同物理因素-高温 物理因素的特点6、许多情况下,对人体危害程度与物理参数不呈直线相关关系,即在某一范围内无害,高于或低于这一范围有害;而且影响部位和表现可能完全不同所以存在正常或““适宜””范围 7、控制时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不能取代,更不是越低越好。

      8、除某些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在完全排出和衰变前有““连续””作用外,大部分在脱离接触后没有残留 9、在物理因素产生和传播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行、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加强““源””控制,阻拦传播,并可采用个人防护措施物理因素-高温 二、不 良 气 象 条 件物理因素-高温 气象条件o气 温 o气 湿 o气 流 o气 压 o热 辐 射物理因素-高温 (一)高温作业的定义ØWBGT指数( 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 index) 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Ø高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物理因素-高温 (一)高温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及其特点: 1.气温:大气温度、太阳辐射、生产性热源、人体散热热的传播方式—传导、对流、辐射,加热四周物体后可形成二次热源 2.气湿:相对湿度超过80%为高气湿,低于30%为低气湿 3.气流:生产环境中的气流受外界风力影响,还与车间内热源有关 4.热辐射:主要指红外线及一部分可见光的辐射一)高温作业物理因素-高温 (二)高温作业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干热环境 ü冶金工业: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 ü机械制造工业: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 ü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炉窑车间; ü火力发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

      物理因素-高温 高温作业类型2.高温、高湿作业:湿热环境ü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常达90%以上 ü潮湿的深矿井内气温可达30℃℃以上,相对湿度达95%以上物理因素-高温 高温作业类型3.夏季露天作业:高温、热辐射联合作用 ü夏季的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热辐射作用物理因素-高温 (三)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o1、体温调节物理因素-高温 2、水盐代谢 Ø失水Ø失盐 水盐代谢紊乱、渗透压改变、血液浓缩→心脏、肾脏负担加重 Ø失钾→骨骼肌兴奋性↓→工作效率↓Ø失维生素(水溶性)→缺乏高温￿ ￿出汗物理因素-高温 3.循环系统 o表皮血管扩张→末梢循环血量↑→回心血量↓o出汗↑→血液浓缩、血液粘稠度↑ 有效循环血量↓o保障工作肌的活动,向工作肌输送足够的血液上述情况可导致心跳↑→↑→心肌代偿性肥大￿￿￿￿￿￿￿￿￿￿￿￿￿￿￿￿病理改变￿ ￿高温作业还可出现收缩压↑↑,而舒张压相对稳定,出现脉压差↑↑￿高温￿ ￿物理因素-高温 4、消化系统 Ø血液重新分配→消化道供血不足Ø消化酶活性↓(淀粉酶活性↓)Ø大量出汗 氯化物丧失→胃液酸度↓Ø大量饮水→胃液稀释Ø食欲下降 Ø消化不良高温物理因素-高温 5、神经系统 高温,热辐射→注意力不集中、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反应迟钝→工伤事故 6、泌尿系统高温￿￿￿￿￿￿￿￿￿￿大量出汗→→肾小球和肾血流量↓↓￿￿￿￿￿￿￿￿￿￿￿￿￿￿￿￿￿￿￿￿￿￿￿￿￿￿抗利尿素分泌↑↑￿￿￿￿￿￿￿￿￿￿￿￿￿￿￿￿￿￿￿￿￿￿￿￿￿￿尿液减少→→肾负荷加重→→尿中出现蛋白、管型物理因素-高温 (四)热适应o指人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

      出汗量增加,汗液中无机盐减少,皮肤和中心体温降低,心率下降细胞在机体热适应后可产生热应激蛋白,保护机体免受高温的致死性损伤热适应有一定限度,并可脱适应 物理因素-高温 (五)中暑 o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物理因素-高温 (四)高温所致疾病1、致病因素 ü高温 ü高湿 ü风速小 ü劳动强度过大 ü劳动时间过长物理因素-高温 2、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热射病(heat stroke) 热痉挛( heat cramp ) 热衰竭( heat exhaustion )(四)高温所致疾病物理因素-高温 三种类型中暑比较 物理因素-高温 3.中暑的诊断 1)先兆中暑: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不超过37.5℃),尚能坚持工作者物理因素-高温 中暑的诊断 2)轻度中暑:①① 头昏胸闷 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伤;②②有呼吸和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大量出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③③肛温升高达38.5℃以上。

      3)重度中暑:凡出现前述热射病 热痉挛或热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者,可诊断为重症中暑物理因素-高温 4.急救和治疗 (1)先兆中暑与轻症中暑:患者应立即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补充清凉含盐饮料,并可选服:人丹、十滴水、避瘟丹、解暑片、藿香正气丸,一般可逐渐恢复轻症中暑或有循环衰竭倾向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并可注射升压中枢兴奋剂如新福林等物理因素-高温 (2)重症中暑:必须紧急抢救,主要是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及防治休克、脑水肿应适当补充维生素B1、C及钙高热昏迷者,应迅速降低体温至38~40℃℃以下￿￿￿￿￿￿￿￿￿￿￿￿￿￿￿￿￿￿1)物理降温￿￿￿￿￿￿￿￿2)药物降温￿￿￿￿￿￿￿￿3)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4)防治休克,脉细弱者立即注射中枢兴奋剂(如可拉明、洛贝林等);血压下降者给予升压药物4.急救和治疗物理因素-高温 5.热致疾病的预防(1)高温作业卫生标准:代谢率级别代谢率(W/m2)WBGT(℃) 热适应者 非热适应者0M≤653332165<M≤13030292130<M≤20028263200<M≤26025~2622~234M>26023~2518~20高温生产环境卫生标准(ISO 7243,1989)物理因素-高温 设置系统式局部送风时,工作地点的温度和平均风速应符合表1 1的规定: 表1 工作地点的温度和平均风速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热辐射强度(W/m2)冬季夏季温度(℃℃)风速(m/s)温度(℃℃)风速(m/s)350~70020~251~226~311.5~3701~140020~251~326~302~41401~210018~222~325~293~52101~280018~223~424~284~6注1:轻度强度作业时,温度宜采用表中较高值,风速宜采用较低值;重强度作业时,温度宜采用较低值,风速宜采用较高值;中度强度作业时其数据可按插入法确定。

      注2:对于夏热冬冷(或冬暖)地区,表中夏季工作地点的温度,可提高2℃℃注3:当局部送风系统的空气需要冷却或加热处理时,其室外计算参数,夏季应采用通风室 外计算温度及相对湿度;冬季应采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物理因素-高温 工艺上以湿度为主要要求的空气调节车间,不同湿度条件下的空气温度应符合表2 2的规定  表2 空气调节厂房内不同湿度下的温度要求(上限值)    相对湿度(% %)<5555<6565<7575<8585≥85≥85温度(℃℃)3030292928282727262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物理因素-高温 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2008) 按照工作地点WBGT指数和接触高温作业的时间将高温作业分为四级,级别￿￿￿￿越高表示热强度越大,见下表接触高温作业时间WBGT指数,℃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120ⅠⅠⅠⅠⅡⅡⅡⅢⅢⅢ121~240ⅠⅠⅡⅡⅢⅢⅣⅣ——241~360ⅡⅡⅢⅢⅣⅣ————≥361ⅢⅢⅣⅣ——————物理因素-高温 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GB/T4200-2008) 物理因素-高温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2007) 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接触时间率体力劳动强度IIIIIIIV100%3028262575%3129282650%3230292825%33323130物理因素-高温 5.热致疾病的预防 1.技术措施 (1)合理设计和改革工艺过程: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遥控操作,以减少工人接触高气温、热辐射的机会,这是防暑降温的一项治本措施。

      物理因素-高温 5.热致疾病的预防2. 隔热(heat isolation):是防止热辐射的一项重要措施,隔热可分为热绝缘和热屏挡两类:1)热绝缘:在发热体外直接包复一层导热性能差的材料,由于热阻的增加,发热体向外放散的热量减少常用石棉、炉渣、草灰、硅藻土、玻璃纤维等包盖热气管道、工业炉壁2)热屏挡:利用水或导水屏挡、石棉屏挡等的隔热能力而隔热常用的方法有瀑布水幕、铁纱水幕、循环水炉门等物理因素-高温 5.热致疾病的预防 3.通风降温(ventilation):是排除对流热的重要措施,也是创造良好气象条件的途径 1)自然通风:利用风压和热压差的作用使室内外空气交流换气有热源的车间空气温度通常高于室外,即车间内空气的比重小于室外空气的比重而形成压力差,称为热压或温压;热压越大,自然通风的效果越好当风吹向厂房时,作用于厂房迎风面的压力高于大气压,称为正压;背风面的压力低于大气压,称为负压这种由风力与厂房建筑结构所形成的正、负压差,称为风压;风压越大,通风效果越好如:挡风天窗物理因素-高温 5.热致疾病的预防 2)机械通风(mechanical ventilation):在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降温的需要或生产上要求一定的温湿度的情况下,应考虑采用机械通风。

      其设备主要有风扇、喷雾风扇(sprin-kling fan)和空气淋浴(air shower) 物理因素-高温 5.热致疾病的预防2.保健措施(1)供应含盐饮料:高温作业时一般每人每日应供水3~5L、盐 20g左右如三餐膳食已供盐12~15g,则饮料中只需补充供盐8~10g;补充供盐可配制成0.15%~0.2%的盐开水、盐茶、含盐汽水等2)高温作业保健食品:蛋白质供应要比一般作业增加 10%~20%,其中动物蛋白质应占 1/2维生素的供给量应每日维生素 C150~200mg,维生素B14~5mg,维生素B22.5~3mg热量应较一般作业工人增加10%物理因素-高温 5.热致疾病的预防 (3)个人防护:工作服应以耐热、透气性能良好、导热系数小的织物制成,宜宽大便于操作;防止辐射热的铝反射防热服较白帆布服为优还应佩戴防热面罩、帽、手套、鞋盖、护腿等个人防护用品特殊情况下可穿冷风衣物理因素-高温 5.热致疾病的预防 (4)医疗预防工作:对高温作业人员应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的健康检查,凡有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高血压、低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严重贫血、明显内分泌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及病后体质衰弱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炎热季节医务人员要进行现场巡回医疗,作好卫生宣教,积极开展群防工作物理因素-高温 5.热致疾病的预防3.组织措施(1)认真贯彻执行有关防暑降温法令:各地卫生、劳动保护、安技、生产部门均应根据国家卫生标准和《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推行厂矿的防暑降温工作每年入暑前要作好防暑降温的设备检修、安装、检查等准备工作2)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卫生人员必须深入车间矿井等现场,开展群众性防暑保健工作利用各种方式宣传防暑降温知识,教育工人遵守高温作业的安全规则和保健制度物理因素-高温 5.热致疾病的预防 (3)制订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各地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适当调正夏季高温作业劳动休息制度,尽可能缩短劳动持续时间,如实行小换班、增加工间休息次数、延长工休时间,特别是午休时间等物理因素-高温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