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的水问题及防治对策.doc
5页北京的水问题及防治对策 摘要:与地球上其他资源相比拟,水是一种不可替代、总量有限但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水量缺乏有碍于人类的生存与开展,水量过于集中又会酿成洪涝灾害,危及人类的生命及财产平安水极易受到污染,是污染物的载体,造成污染物的扩散与蔓延它的这些根本属性或特点,决定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水旱灾害的防治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北京水问题 “可持续开展〞不但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不对后人构成危害,这种新的开展形式提醒了满足需求是人类的共同意愿,是保持生态环境所必须的;同时强调了开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就要求当代人在考虑自己需求的同时,也要担负起历史的责任,考虑将来各代人的需求 对照可持续开展的科学原那么,北京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本文试图阐述这些问题,并讨论相应的防治对策 一、水资源严重紧缺 北京是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大城市,人均水资源缺乏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的1/8,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30从现状分析,平水年份,在采取多种节水措施的前提下,根本上可以保障城乡的正常供水;而一旦遇到连续偏枯和枯水年份,北京市将缺水3亿~10亿立方米,将不可防止地发生水源危机。
从开展的角度看,到2022年和2022年,北京市假设遇枯水年份,仅仅依靠本市当地供水(指当地采取污水回用等内部挖潜后的供水)的话,将缺水15亿~22亿立方米,假设遇到严重枯水年份,北京将缺水18亿~25亿立方米由此可见,进入21世纪后,北京地区的缺水问题将会更加严重 北京市水资源的严重紧缺,主要是由以下因素构成的: (1)用水需求增长过快与1949年相比,北京市常住人口增加了3倍,工业用水增长了31倍,自来水售水量增加了85倍,农业灌溉面积由21万亩开展到485万亩,粮食及副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农业用水大幅度增加上述各类用水的增长,依靠的是水资源开发程度的迅速进步但是,经济和社会的开展与资源的可开发利用量是有内在联络的,一旦出现枯水年和连续枯水年,水资源的有限性就会使社会经济的开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 (2)自然地理和水文气象因素鉴于北京处于温带半干旱区,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又由于北京地处背山面海的“北京湾〞这样特殊的地形条件之下,造成北京地区降水年际及年内的分配极不均匀,山区平原的空间分布也不平衡,必然导致水资源储量难以调剂,降水多的年段或时段,不仅难以拦蓄存储余量的水,还通常会产生洪涝灾害,这样就不得不建立大量的工程,以排泄难以控制的洪水和存蓄水库里的水,考虑到汛期水库的平安,只得在汛前把蓄滞洪水的水位降到汛限以下,而一遇干旱年段,蓄存的水又不够用,就会出现供水紧张场面。
(3)入境水量严重衰减北京地区地表水可利用量的90%取自密云、官厅两大水库,官厅水库上游的经济开展,使得多年平均入库水量由50年代的19亿立方米锐减到90年代的4亿立方米密云水库入库水量也由70年代的12亿立方米下降到90年代的8亿立方米两大水库上游的降水量变化不大,来水量都大幅度减少随着上游地区的开展,这种减少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剧 (4)地下水严重超采北京市局部平原区是富含地下水的地区,但由于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与1960年相比,平原地区地下水减少45亿立方米地下水超采的后果是:以城市东郊为中心形成了2000平方公里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北京西部地区地下水接近疏干、半疏干状态,有些部门已靠开采深层地下水维持消费和生活地下水严重超采有着如下危害:首先是进步了用水本钱,其次是水的质量不断下降,其三是造成局部地区地面沉降,对建筑物形成潜在的危害;更有甚者,过分依赖开采深层地下水,不符合可持续开展战略的宗旨,并会带来难以估计的后果 二、防洪减灾任重道远 历史上,中央及地方各部门都非常重视北京的防洪工作,并做了各种努力,多少代人为之献出了毕生精力但洪水对北京的威胁至今没有完全解除,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问题。
(一)城区的防洪问题 北京城区座落在永定河冲积扇和洪积扇的脊背地带城区面积750平方公里,规划市区面积为1040平方公里北京市的洪水灾害主要是由永定河、西山洪水及当地暴雨洪水引起的北京市区主要靠通惠河、凉水河、清河和坝河等四条骨干排水河道,以及30多条较大支流来排水1949年以来,政府曾对多条排水河道进展过疏竣,有的改成暗沟,有的开拓了分洪道,使市区防洪排水才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至1994年,北京市区雨水管道总长度达1663.1公里,雨水管道控制面积为232.4平方公里,总排水才能达1511.63立方米/秒但是,北京市区防洪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城市上游西部山区的洪水尚未得到控制 (2)永定河防洪仍然存在问题如:官厅山峡洪水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官厅水库泥沙淤积严重,三家店拦河闸及堤防险工存在隐患,卢沟桥分洪枢纽的分洪设施不配套,防洪抢险堤路标准低,通行不畅等 (3)市区排水标准低排水河道及其支流的排水才能跟不上城市化开展的需求 (4)城区雨水管网建立不配套城区旧沟构造老化,排水才能缺乏 (二)大河防洪的整治问题 北京的潮白河、北运河尚有局部险工需加固;温榆河和北运河的河道淤积严重,影响行洪及城市排水;河与大石河现有排水标准缺乏五年一遇。
(三)险库达标和泥石流的防治问题 全市小i型以上水库中尚有3座中型水库和10座i型水库未到达国家防洪标准,约有1.6万户居民属于山洪、泥石流险户,亟需妥善安置,山区水土保持工作还需要继续加强 (四)平原的除涝标准有待进步 三、急待解决水污染问题 前已述及“水多〞——防洪问题、“水少〞——缺水问题,北京市水问题中的第三个问题是“水脏〞——水污染问题 随着北京市社会经济的开展,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根据对北京市70条河流2300公里河段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有54条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长度达912公里地表水污染主要分布在城近郊区、城市下游河道及远郊卫星城镇、“燕化〞等工业集中区附近地下水主要污染是总硬度和硝酸盐超标 分析北京水污染成因,大致分为自然环境本底水污染(如氟、砷污染),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引起的水污染(如森林、植被破坏造成的山洪泥石流、水土流失所引起的土沙流泻、冲刷下垫面有机物污染河流及水库等)排放污染物质引起的水污染,即以施用农药化肥为主的农业污染;以排放工业“三废〞为主的工业污染;以排放生活污水为主的生活污染;以排放乡镇工业废水和畜禽污水为主的农村污染;以堆放垃圾为主的城市垃圾污染。
此外,还有其他因素引起的水污染 水污染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它不仅影响自然生态环境,而且影响了城市的开展、人民的身体安康,还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的场面北京全市五条河系多年平均清水量为23亿立方米年污水排放量为11.48亿立方米,其大局部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对河湖的清洁水体造成新的污染,使河道污水量到达了20.17亿立方米,那么五大水系可作饮用的水量仅为13亿立方米左右,由此可见,水污染使北京水的供需矛盾更趋锋利 四、水管理落后 水管理包括工程管理和水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等 (一)水源及供水工程设施建立相对滞后 水源及供水工程设施建立即为工程管理,北京水源工程和供水设施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一是工程设施和建立速度赶不上开展,二是工程设施配套不够,三是局部工程的设施老化失修从北京地区水的供需形势看,水源和供水工程尚不具备足以应付新的水源危机的应变才能和支持首都各项事业进一步开展的才能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对水利建立根底设施和根底产业建立认识不高的原因,也有城市建立整体布局不够协调和对水利工程设施投资过低的原因 (二)水管理现状与首都地位的要求极不适应 北京市在水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管理诸方面都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水管理体制不顺,水运行机制不畅和水法规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假如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会加剧水资源的紧缺程度,进而影响全市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 北京现行的多部门管水体制存在着诸多弊端,一是不利于水资源的统一规划,二是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调度,三是不利于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水运行机制不畅不是旧体制造成的,其核心是水的商品化问题没有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步得以解决 五、防治对策 从如今起到2022年是首都开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北京防御水旱灾害的战略目的及主要任务是:建立完善稳固的防洪减灾体系,根本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进步农田灌排标准,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 北京防御水旱灾害的对策措施是: 1.进步全市防洪涝才能有效地控制永定河官厅山峡洪水;全面落实市区洪水调度方案;进一步进步郊区防洪除涝才能;完善全市防洪减灾系统;开展水库预报调度 2.全面增强城市农村抗旱才能建立节水型城市;积极开发利用本地水资源,如修建张坊水库及引水工程,充分拦蓄本地雨洪,加强地下水回灌等;综合利用污水,实现污水资源化;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工程;实现水资源的优化调度 3.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要保护好饮用水源,增加水污染治理的投入,建立花园式城市河湖 4.改革现行分散的水管理体制,建立起全市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新体制,实现水资源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优化配置。
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水运行机制近期需要解决好进步现行水价、征收郊区用水的水资源费、统一征收地下水养蓄基金等问题;要在对水管理体制和水运行机制的改革进程中进一步完善北京市的水法规,逐步形成统一的、权威的水法规体系只有这样北京市的水问题才可以得到有效的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