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和比例方程不等式.pdf
7页5 月 15 日课堂笔记主讲教师:冀韬第三章 比和比例一、基本定义1. 比:aa bb 2. 关系(1)原值为a, 增长了 P% ,现值为 a(1+P%) 原值为 a, 下降了 P% ,现值为 a(1-P%) 如果原值先增加P% ,减少多少可以恢复原值a (1+P%)(1-x)=a %%1%PxPP 如果原值先减少P% ,增加多少可以恢复原值a(1-P%)(1+x)=a %%1%PxPP(2)比较大小P%P%P%甲乙甲比乙大,甲=乙(1+)乙乙比甲小%%1ppP%P%P%乙甲甲比乙少,甲=乙(1-)乙乙比甲大%1%pp甲比乙多 n个单位甲=乙+n(3)P%P%P%甲甲是乙的,甲=乙乙3. 比例:::aca bc dbda:b=b:c b为 a、c 比例中项4. 正比y=kx (k可正可负 ) 二、性质::a bc dadbc内项积 =外向积三、重要定理1.更比定理acabbdcd2.反比定理acbdbdac(两边取倒数)3.合比定理acabcdbdbd(两边加 1,通分)4.分比定理acabcd bdbd(两边减 1,通分)*5.合分比定理acamcacbdbmdbd*6.等比定理aceaceabdfbdfb【例】a,b,c为非 0 实数,且333bcaacbabcmabc,求 m (1)当0abc时由等比定理,分子分母同加减,得m=-1 (2)当 a+b+c=0 时a+b=-c 代入原式,得m=-4 陷阱在分母的取值,要分开讨论7.增减性(比较大小)a,b,m 均大于 0 若1 (0)aamambbmb则若 01 aamabbmb则(m>0) 四、平均值1、算术平均值:121.ni nixxxxxnn2、几何平均值要求是 n 个正数,则12 1.n nngni ixx xxx五、平均值定理1、12 12..nn nxxxx xxn当且仅当12.nxxx时,两者相等2、 n=2 时,2abab3、当1ab,12aa六、比较大小的方法:1、整式作减法,与0 比较大小2、分式作除法,与1 比较技巧方法: 1、特值法2、极端法(趋于0 或无穷大)【例】1 111 11::::23 4a bc,且 a+b+c=27,求 a-2b-2c 由题意可知, a:b:c=2:3:4,234922abca,可得 a=6,b=9,c=12 算出 a-2b-2c=-36 第四章 方程 不等式一、基本定义:1、 元: 方程中未知数的个数次: 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方数2、一元一次方程Ax=b 得bxa3、一元二次方程2ax+bx+c=0(a ≠ 0) 一元二次方程2ax+bx+c=0, 因为一元二次方程就意味着a≠ 0。
当=2b-4ac>0 时,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为1,2X=2ba当=2b-4ac=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当=2b-4ac0 时,开口向上, a0 时, 有两个不等实根,=0, 有两个相等实根,0, |负根 |,则再加上条件a,b 异号;如果再要求 |正根 |1 时( )()loglog( )( )0fxg x aaf xg x00;若 n 为负奇数,则a 0若 a 0,则a为 a 的平方根,负数没有平方根指数基本公式:mnm naaanmmnm naaa其他公式查看手册题型三、韦达定理的应用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1、 同向皆正相乘性00abacbdcd2、皆正倒数性 1100abba3、00abab cddc4、220abab不等式解集的特色:解集端点的值代入不等式时,不等式左边等于右边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00axb①axb若,a>0时bxaa0时bxaab>0, 22ab2.a0时,21,xxxx②20axbxc时,a>0 时,12xxx解高次不等式:(1)(2)(3)(4)0xxxx或e的不等式,可以分段讨论,但计算量大,这时使用折线法,限于一次方程,步骤如下:①根据 ax+b=0,cx+d=0 求出折点|a||c|0,0,0,向上折水平向下折一些图像的画法y=|ax+b|,下翻上,把原下方图像上翻后去掉原下方y=|ax|+b,右翻左,把右边翻到左边,去掉原来左边的|y|=ax+b,上翻下,原来下方去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