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高频考点+易错易混警示+实验探究)第13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

53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85639726
  • 上传时间:2024-09-0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24MB
  • / 5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第1313讲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评价改进类实验) ￿￿￿￿￿￿一、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各内容之间的关系可用以下图解表示: 1.自然选择的对象 (1)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变异性状(表现型) (2)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 (3)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 即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2.自然选择的因素: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 3.自然选择的动力:生存斗争 (1)类型:包括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竞争、捕食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 (2)意义:生存斗争对生物的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能推动生物的进化 4.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缓慢、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不断进行,通过一代代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生物的变异被定向积累和加强,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

      【例1】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C.长颈鹿祖先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出现性状上的差异 D.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D 本题考查达尔文对生物进化原因的解释,因此要正确区分各学派进化学说的观点A选项强调的是环境改变引起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而改变的性状可以遗传并代代逐渐积累形成新物种,这是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的观点变异是不定向的,北极熊的体色成为白色是由于生存环境对它的定向选择,而不是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B错误达尔文时代还没有遗传学的理论知识,因此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如何起作用等问题不能做出本质的阐述,只有现代生物进化论从遗传学角度做出了本质的解释, 【解析】 因此选项C是现代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而不是达尔文的观点按照达尔文的观点,鹿和狼都作为影响对方生存的因素而存在,鹿和狼两个种群都有跑得快的和跑得慢的,在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中,跑得慢的狼因得不到食物而被淘汰,跑得快的狼则被选择生存下来,同样,弱的跑得慢的鹿则被吃掉,跑得快的则被选择生存下来。

      鹿和狼在这种长期的生存斗争中都作为自然因素影响对方,进行相互选择 【解析】 二、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 1.变异与环境: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起选择作用,并不影响变异的方向通过环境选择将生物个体产生的适应环境的变异保留下来 2.物种形成 (1)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 ①渐变式 ②爆发式物种的形成主要是由异源多倍体的染色体畸变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 (2)三个环节 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三者关系如图: (3)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关系 3.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区别 4.种群和物种的区别 (1)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个物种可能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形成不同的种群 (2)种群是同一种生物、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形成的一个群体种群“小”,不同种群间有地理隔离;物种“大”,不同物种间有生殖隔离 (3)判断生物是不是同一物种,如果来历不明,形态结构相似,可依据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进行判断。

      若出现生殖隔离,则不是同一物种 5.共同进化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1)共同进化 在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生物进化的历程 ①生物进化的趋势:从原核生物到真核单细胞生物,再到真核多细胞生物;从异养生物到自养生物;从厌氧生物到需氧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②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示: 【例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理论的叙述是(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 【解析】新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B错误;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而不是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所决定,因此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 【例3】某一鸟类种群由于自然原因而被分割成两个群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经过600万年后,如果把这两个群体的后代放到一起,则它们最可能会(  ) A.具有同样的交配季节 B.陷入对相同资源的竞争中 C.彼此产生了生殖隔离 D.形成种内互助的合作关系C 【解析】同一种群的鸟类由于长期处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经过自然选择,鸟类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最可能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产生生殖隔离。

      因此,即使把这两个群体的后代放到一起,彼此之间也会因存在生殖隔离而不能交配 三、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1.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1)设二倍体生物个体的某一基因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假如种群中共有N个个体,而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分别是n1、n2、n3,那么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和a基因的频率分别是: (2)在以上关系中,设A、a的基因频率分别用PA、P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AA、PAa、Paa表示,则 由以上公式可得出下列结论: ①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②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2.已知基因频率求基因型频率 设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 则AA的基因型频率=p2 aa的基因型频率=q2 Aa的基因型频率=2pq 【例4】据调查,某校高中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该地区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6%、8% B.8%、92% C.78%、92% D.92%、8%D 【解析】由于基因频率是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而B、b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所以女性体内有2个此类基因,而男性体内只有1个此类基因。

      在被调查的种群中,XB共有42.32%×2+7.36%+46%=138%,XB+Xb共有42.32%×2+7.36%×2+0.32%×2+46%×1+4%×1=150%所以XB的基因频率=XB÷(XB+Xb)×100%=138%÷150%×100%=92%,Xb的基因频率=1-92%=8% 1.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只要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就进化;只要生物进化,基因频率一定改变2.共同进化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3.判断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不能只看是否能够杂交,还要看杂交后代是否可育如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三倍体西瓜,因三倍体西瓜不育,故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不是同一物种4.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但是新物种形成一定要经历生殖隔离 一、理论归纳1.概述评价改进类实验是在已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正确的前提下,利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对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改进完善   2.评价角度及改进技巧(1)实验材料用具的评价角度及改进技巧 续表 (2)实验步骤的评价角度及改进技巧 续表 (3)实验结果的评价角度及改进技巧①实验结果的种类是否符合实验的类型。

      实验类型不同,结果种类也不同验证性实验只有一种结果,探究性实验的结果需要分类讨论②与题目要求写出的结果不相符如题目要求预测可能的结果时,只写出自己认为正确的一个;或不顾题目情景或要求的变化,写出了所有可能的结果要认真审题,应对题目要求非常清晰,严格按要求作答 ③实验结果出现科学性错误应根据实验原理和过程,联系教材相关知识,推导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如淀粉与碘液混合在适宜条件下会出现蓝色反应④因果关系倒置要学会表达,表达的模式是根据实验结果(现象),推导出实验结论⑤实验结果的验证方法是否得当如在探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时能否用斐林试剂来验证 二、演练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不同”为研究课题进行探究实验三位同学各提出了甲、乙、丙三种设计方案,其主要步骤如下:甲方案:将生长素类似物配制成“10-8 mol·L-1、10-4 mol·L-1、10-2 mol·L-1”三种浓度,剪取某种植株的枝条若干,均分为A、B、C三组,A组枝条浸泡在10-8 mol·L-1溶液中10 min,B组枝条浸泡在10-4 mol·L-1溶液中20 min,C组枝条浸泡在10-2 mol·L-1溶液中30 min,然后将其扦插在校园生物角的土壤中,观察枝条的长势情况。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促进植物生长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 乙方案:将生长素类似物浓度配制成10-4 mol·L-1,剪取三种植株的枝条若干,均分为A、B、C三组,浸泡一定时间,将其扦插在校园生物角的土壤中,观察枝条的长势情况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促进植物生长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丙方案:将生长素类似物配制成10-8 mol·L-1、10-4 mol·L-1、10-2 mol·L-1三种浓度,剪取某种植株的枝条若干,均分为A、B、C、三组,浸泡一定时间,然后将其扦插在校园生物角的土壤中,观察枝条的长势情况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促进植物生长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 (1)上述三种方案是否都合理?请说明理由①甲方案:   ;②乙方案:  ;⑧丙方案:   2)某同学用三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该同学认为扦插枝条生根多少与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无关该同学的分析正确吗,为什么? 。

      不合理甲方案中具有浓度和时间两个变量,不符合实验设计要求不合理乙方案中未设置浓度对照组,不符合题 意要求合理丙方案设计中既控制单一变量,又有对照实验,是完全可行的实验方案不正确需要配制适宜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比方说10-8 mol·L-1、10-4 mol·L-1、10-2 mol·L-1,分别处理相同扦枝入土端,生根最多的为最适宜浓度 【解析】(1)进行实验程序设计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①如单因子变量原则,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平行重复原则,即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③配置对照原则,即实验中设立对照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2)本小题考查考生对生长素作用曲线的掌握情况和实验分析能力根据作用曲线分析(如图所示)可知: 【解析】 【解析】某同学用的生长素类似物在设定的三种浓度下作用效果一样,如a和d点或b和c,也可能设定的三种浓度相差不大,如都在a(或b、或c、或d)点附近,在上述情况下,都找不到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配制含有适宜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去处理扦插枝条,根据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找到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

       1.(2012·海南卷)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D 【解析】基因突变率虽然低,却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项正确;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不同,表现型相同,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同,也可能表现型不同,对环境的适应性也不同,B项正确;环境发生的变化如果影响到某些基因型,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就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如果环境发生的变化不影响种群中各基因型的适应性,也可能不起选择作用,使基因频率不变,C项正确;种群内个体之间才有基因交流,所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非群落,D项错误  2.(2012·上海卷)下图代表一定区域中不同物种的分布状况,其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 )D【解析】A和B中皆有3个物种,C和D中都是4个物种,D中4个物种分布较均匀,物种数一定的总体,各物种分布越均匀,物种多样性越高,所以D中的物种多样性最高。

      3.(2012·安徽卷)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A.1/9 B.1/16 C.4/81 D.1/8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可知亲代参与交配的全为抗病植株,且RR和Rr各占1/2,由此计算得出R的基因频率为3/4,r的基因频率为1/4,直接应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子一代中感病植株(rr)占:(1/4)2=1/16,B正确 4.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绵羊和山羊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东北虎和华南虎经过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亚种C.马和驴交配产生骡以完成物种间的基因交流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A【解析】绵羊和山羊是两个物种,彼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东北虎和华南虎经过地理隔离形成两个亚种;马和驴可以交配,但是骡不可育,因此未完成基因交流;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存在生殖隔离,可以认为是两个物种。

      5. 由于环境保护和采取有效的防盗猎措施,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藏羚羊在两年中增加了近万只,藏羚羊数量上升一定导致( )A.种群基因库增大 B.基因突变频率提高C.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基因产生定向突变 A【解析】数量上升对于比例的影响是不能确定的,但是一定会导致基因的增多,从而增大基因库 6. 下列有关生物的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B【解析】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7. (1)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自然选择是  的过程。

      ②表中两组数据  大于    、   大于   共同支持“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这一论点2)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请根据下图说出三者的变化关系并解释原因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53.2%25.0%13.7%4.7%  ①由于煤烟排放量减少,SO2浓度逐年降低②由于SO2浓度降低,树干上地衣数量逐渐增多原因是地衣对SO2敏感,因此SO2浓度降低,有利于地衣生长③由于地衣数量增多,黑化蛾频率逐年降低原因是地衣颜色浅,黑化蛾易被鸟类捕食  【解析】自然选择的实质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从回收率可以看出,因污染严重,树皮被熏成黑色,黑色成了保护色,不易被鸟类捕食,故在污染区黑化蛾生存率高,反之,在非污染区白色蛾生存率高,都说明了自然环境可以选择适应的类型,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从坐标图中看出,随着污染得到治理,SO2含量减少,树干上地衣恢复生长,对蛾类来说,白色成了保护色,而黑化蛾是不适应环境的,故黑化蛾频率越来越低,逐渐被淘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