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2)第16课:与妻书-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课文详解+教案设计.docx

24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304052055
  • 上传时间:2022-06-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2.86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2)第16课:与妻书(一)课文解说1911年春,奉孙中山之命在香港筹备广州起义的黄兴、赵声,写信给身在日本的革命党人林文,号召 旅日革命志士回国举义留学日本东京的学生所组成的同盟会第14支部(即福建支部)经商议决定,派林 文去香港与黄兴接洽,派林觉民回福建组织响应起义林觉民由此回福建家中,与老父、妻子等家人见了 最后一面(即文中的“前十余日回家”),却并未告知家人自己可能要牺牲的实情后为集中力量组织广 州起义,决定停在福州起事的计划,林觉民便离开福建,受命赴广州、香港筹备起义在起义前三天,忙 碌一天回到住处的林觉民无法入唾,想到自己归家当日未能实情告知家人,心中愧疚沉痛,又担忧没有只 言片语的解释和抚慰,老父和妻子无法承受失去至亲的痛苦,于是连夜给父亲和妻子写下了两封诀别书 其中这封给妻子陈意映的信,林觉民写在了贴身使用的一方手帕上,嘱托友人:“我死,幸为转达后 起义失败,林觉民英勇就义,成为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而他的这封“文如黄钟大吕,情如 杜鹃啼血”的情书也是遗书,被后人命名《与妻书》,广为流传,感动了无数人《与妻书》虽是作者即兴而作的书信,却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全文可分为三个局部。

      第一局部(第1段),交代作此书信的原因和悲哀之心信的开端便是“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生离死别之巨大悲哀即刻弥漫开来,溢满篇首,也奠定了全文的基调一人”“一鬼”“泪珠和笔墨齐 下”将情感推至高潮,以致“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接下来的一个“恐汝”,两个“谓吾”,又表现出作 者自我情感的克制,为的是抚慰挚爱之妻,使其明己之志这一段中,作者的情感由恣肆到克制,波澜起 伏,其内心的矛盾与不舍,悲伤与沉痛,还有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都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二局部(第2—5段),是全文的关键局部,作者回忆恩爱往事,反复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 汝而死”的原因,表达了对妻子的无限爱恋与不舍之情,抒发了 “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 福”的大爱情怀第2段首句“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概括性地揭示了全文的主旨,也是全文 的纲整段文字由情出发,又以理撼人,引经据典地表达了自己由至爱妻子推而爱天下人,从而为人民为 国家“勇于就死”的革命信念与决心,尽显志士胸怀与内心悲壮第3、4段倾诉“吾至爱汝”的衷情,用 “汝忆否” “回忆”“又回忆”引出对夫妻恩爱过往的三段追忆:一为夫妻谈论谁先死的情景,表达自己 本不愿先死而留给妻子痛苦;二为回忆夫妻在“双栖之所”甜蜜的新婚生活,点滴过往萦绕心头,表达对 爱妻的“真真不能忘";三为回忆六七年前自己“逃家复归”,妻子“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的“泣告”, 讲述“前十余日”二人最后一见时,自己却未能把将要赴义的事情告知妻子的原因,表现自己的矛盾之感 和椎心之痛。

      三段回忆并未以时间排序,想必是作者情之所至,信手写来,有景有情,边叙边议,所述皆14、至吾至爱汝副词,最,极吾爱汝至副词,极15、盖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 副词,表示推断性判断,大概16、那么:或又是男,那么亦教其以父志为志连词,表推测,含有假设性,相当于“就” “那就”那么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连词,表承接,相当于“那么”17、即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副词,就,就是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 连词,即使,纵使古今异义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古义:双音复合词,并且推广到;今义:表并列的连词2、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的连词,因此3、吾家后日当甚贫 古义:以后的日子今义:后天,明天的明天4、汝泣告我 古义:请求今义:控告、告诉等5、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想像、揣摩今义:模仿6、钟情如我辈者古义:感情丰富,多情善感今义:感情专注(多指爱情)特殊句式1、判断句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2、倒装句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定语后置)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定语后置)吾爱汝至(状语后置)满意快意,几家能毂(主谓倒装句)3、固定结构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表选择,与其不如那么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表疑问,把……怎么办第二课时一、思考讨论1、作者在信中回忆了几件事?概括每件事的内容。

      明确:回忆了三件事1)回忆夫妻间就“谁先死”的谈论,说明自己本来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2)回忆月下诉真情,说明自己是真的不能忘记妻子的3)回忆离家之前未能将起义的事告诉妻子这三件事都蕴含着对妻子的挚爱2、作者为什么说“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明确:因为“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以死”反映了当时社会黑 暗,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3、作者在信中对妻子、儿女有什么嘱托?写了自己的哪些愿望?嘱咐后事:希望儿女以父志为志三个愿望: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二愿真有鬼;三愿心电感应有道4、全文既写“情”又写“义”,这“情”是什么“情” ? “义”又是什么“义” ?二者是怎样融合在 一起的?明确:“情”是对妻子儿女的深切之情;“义”是为民族独立而献身的大义对妻子儿女爱之越深,对国家民族爱也越沉,作者正是为了亲人,为了每一个刚果人,宁死不屈,将 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生死存亡紧密结合二、拓展阅读有人根据《与妻书》创作了歌曲《觉(遥寄林觉民)》,演唱者为齐豫,此歌是以陈意映一一林觉民妻 子的角色来诠释的品味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情感,也可以自己尝,从陈意映的角度,给林觉民写一封 “回信”。

      四)教案设计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2 .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3 .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教学重点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教学难点文中所用典故及相关成语教学方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童安格《诀别,真爱是谁》导入: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思国心情/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启诀别吾妻/烽火泪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 二、简介作者及其他(一)时代背景清代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反动,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丧权、赔款、割地;对人民那么加强剥削 压迫,因而激起人民对抗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了 “驱逐勒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1910年11月,孙中 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总结了过去屡次起义失败的教 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孙中山亲自在华侨中募捐,派人到各国购买武器。

      同盟会总 部又从国内各省、南洋华侨以及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中征集挑选八百人作为起义骨干,同时联络清军中的新 军、防营和民间会党响应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11年4月23日,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 立指挥部,部署起义但这次起义仍然失败了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不仅一局部 枪械不能到手,而且两广总督张鸣岐在得到消息后收缴了倾向革命的新军二营的枪支,调兵加强了广州的 戒备结果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 人攻入总督衙门,张鸣岐已经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数 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烈士事 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冈,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冈起义”这次起 义,是同盟会历次起义中战斗最激烈的一次,也是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虽然失败了,但推动了全国的革 命高潮,是五个多月后的武昌(辛亥)起义的前奏二)烈士生平简介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

      黄花冈七十二 烈士之一14岁进高等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课余谈到时事,总是慷慨激昂地说:“中国 不革命不能自强”,毕业后到日本留学1911年(就是辛亥革命那一年)春天,留日学生接到黄兴、赵声 两人的来信,说事情大有可为,林觉民于是离东京回国,准备在福建起义响应到了香港,黄兴把他留下 来协助广东革命事务于是他便专程回福建召集同志来香港参加广州起义三月二十九日(阳历四月十七 日)早晨,他和方声洞等率领全体福建同志入广州,和林广尘(文)会于城内下午五点多钟,一同攻击 轰炸督署,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在审讯中,他沉着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 的革命主张,临刑谈笑自假设,引颈就义,年仅25岁三)本文的写作经过.这封《绝笔书》是林觉民烈士在起义前三天的三月二十六日(阳历四月 二十四日)夜里写的,原书共 两封,一封是给他父亲的,内容仅云:“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 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这里所选的一封是写给他夫人陈意映女士的,信里充满了牺 牲一己,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的革命精神1 .林觉民《与妻书》,又名《绝笔书》,又名《寄妻绝笔书》。

      这是一篇从妻子的思想实际出发,反复阐 明为争取民族、国家的自由独立而勇蹈死地、义无反顾的革命道理的情书,反映了他热爱人民、热爱祖国 的思想他在写《与妻书》的同时,还给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四十字的信这封信言简意明, 充满了他热爱祖国、为争取自由独立而勇蹈死地的崇高精神他给父亲的信和《与妻书》是在广州起义前 三天写的,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绝笔书)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 才发现这两封信,其妻陈意映阅后,当即昏倒在地,不久生下遗腹子仲新两年后(1913)意映在悲伤抑 郁中逝世《与妻书》手稿,现已由林觉民次子仲新献给人民政府(长子伯新即信中之依新,后夭折), 现陈列在福建省博物馆三、初读课文,归纳难读、难写的字词,把不懂的字词句做出标记诵读课文,理解内容1 .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缺乏2 .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如语音、句读等3 .学生交流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有争议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文言基础知识】1、注音释义意映卿卿如晤(晤,音\心 相遇、见面,引申为面对面)的的非吾所忍(的,音di,实在、确实).通假字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靠近)2 ,一词多义[竟]A动词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完毕、终了,本课)此县官重太后,故不竟也(追究《汉书、霍光传》)轻舟竟川(从头到尾,曹操《善哉行》)B副词道竟何为耶(究竟、终究,刘禹锡《天论上》)神农竟不知(竟然、居然,杜甫《游何将军山林》)[身]A名词首身离合心不惩(身体、躯体,《国殓》)且以汝有身也(有身指怀孕,本课)B代词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自己、自身《出师表》)身是张翼德也(我《三国志•蜀书•张飞传》)C副词将军身披坚执锐(亲自《陈涉世家》)3 .词性活用A.名词用作动词汝幸而偶我(婚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尊敬。

      幼,疼爱)8 .名词用作状语汝泣告我(哭着)瓜分之日可以死(像分瓜一样)C.动词使动用法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使……完毕)当尽吾意为幸(使……尽)1) .形容词用作动词卒不忍独善其身(完善)E.形容意动用法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