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的导游词(23篇).docx
59页鼓楼的导游词(23篇)鼓楼的导游词(通用23篇) 鼓楼的导游词 篇1 各位游客: 我们眼前一前一后两座高大的建筑就是钟鼓楼钟鼓楼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即今天的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鼓楼在前,红墙黄瓦钟楼在后,灰墙绿瓦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占地约13000平方米 钟鼓楼是钟楼和鼓楼的合称在古代,钟楼和鼓楼通常建造在城市中心地带,作为报时和聚众议事的工具,还有另一种,建于宫廷内,做报告时间和朝会时节制礼仪之用钟鼓楼各地都有,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元明清三朝,北京的钟鼓楼相当于每日发布标准北京时间的国家授时中心,是钟鼓楼中的“权威” 元代鼓楼在大都中心,原名齐政楼,取齐七政(日、月、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之义,其位置在明清鼓楼以西,今旧鼓楼大街南口明永乐十八年营建北京城,重建钟鼓楼据谈迁《北游录》记载,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钟楼和鼓楼毁于火灾,乾隆时重建,嘉庆五年(1800年)重修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京师时,钟鼓楼上文物遭到了破坏,建筑幸免于毁民国年间钟鼓楼对外开放,民国十三年(1923年)将鼓楼改为“明耻楼”,第二年复改为齐政楼。
1957年钟鼓楼被列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政府拨款重修钟鼓楼,1987年和1988年鼓楼和钟楼相继开放,随后作为展览功能的文物建筑得到了保护和利用1996年,钟鼓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早在宋朝时候,宫廷内就有了以水流作为动力的自动报时的机械钟,当时叫做水运仪象台,主要作用是观测天文,但是,由于这种技术被皇室垄断,无法普及,终于导致技术失传所以,中国古代的城市报时装置还是使用青铜钟钟楼建筑高大,所以钟声可以传的很远,把时间告知这个城市 而鼓楼在城市中的作用一般是聚集众人议事,当有重大节日或者战争时候,也用来聚集民众此外,古代城市中夜晚是实行宵禁的,禁止一切商业活动和娱乐活动每到傍晚,鼓声敲响,商贩们便开始收摊,铺面也纷纷打烊,待到第二天早上五点敲完亮更鼓以后,人们才开始新一天的生活 现在我们首先来到的是鼓楼,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被称为马道,大家登楼的时候可以数一数脚下的台阶,看一看到底有多少,待会儿登上主楼的时候大家把答案告诉我吧 好了,现在我们就站在鼓楼的上面,刚才让大家数的台阶谁能告诉我有多少台阶?对了,是69个台阶,从一层马道到二层击鼓厅,需要登60级又9级台阶, 为什么是69级台阶呢?因为60代表古代纪年的周期,60年一轮回; 9-代表九五至尊,至高无上的意思。
现在我们登上的城楼高大敞亮,面阔五间34米、进深22.4米,建筑面积1925平方米,通体彩绘,方砖墁地,金碧辉煌,四周回廊环绕——扶栏远眺,除了南望中轴线上的景山和故宫外,就连人民大会堂旁国家大剧院那巨大的水滴,以及北海公园的白塔也尽收眼底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鼓楼最有名的鼓城楼内原有“更鼓”25面,其中主鼓1面、群鼓24面(按农历二十四节令而设置),可惜现在仅存一面残破不堪的主鼓了——它高2.22米,鼓面直径1.4米,是用整张牛皮蒙制的,鼓面上有多处刀痕,是庚子年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所毁坏的1987年,北京民族乐器厂曾按这面主鼓同样的规格复制了一面新鼓,参加过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钟鼓齐鸣的开幕式,和首届北京文物节,如今也被陈列在这里 除了这两面大鼓外,如今里面还摆放着25面新的更鼓,它们是按照清代嘉庆年间的尺寸复制的,主鼓高2.4米,面径1.6米,群鼓24面,高1.6米,面径1.12米,主要用于定时的击鼓表演20__年岁末的午夜11时57分,北京鼓楼沉寂了近百年的群鼓再度被敲响——25位年轻鼓手表演了《二十四节令鼓之冬》乐章(鼓谱的作者是中央民族乐团打击声乐部首席朱啸林先生),鼓声持续3分钟,到20__年元旦0 时结束。
鼓楼从20__年元旦起,正式对外开放每天将四次击鼓,每次15分钟所以今天我们很幸运,待会儿就可以欣赏到精彩的击鼓表演了 在击鼓前我们先来看看鼓楼的“铜刻漏” 据史书记载,鼓楼旧名齐政时,就已拖置铜刻漏,制极精妙,故老相传,以为先宋故物其制为铜漏壶四,上曰天池,次曰平水,又次曰万分,下曰收水中安铙神,设机械,时至,则每刻击铙者八,以壶水满为度涸则随是增添,冬则用火温之可惜这座宋代的铜刻漏早在清初就已遗失了——如今依据史料记载仿制了一台陈列在这里,有意思的是它还依时运转,随箭尺浮升,铙神击铙报时,看来十分有趣 好了,欣赏完了鼓楼,接下来我们就去对面的钟楼看看吧请大家小心下楼,不要拥挤 刚才,欣赏完了鼓楼的鼓,现在让我们去看一看钟楼的钟吧 钟楼在北,距鼓楼大约100米,是昔日京城中轴线最北的端点了青砖灰墙乌瓦,与赭红色的鼓楼相比显得别有一股灵秀它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重建,清乾隆十年(1745年)再次重建,为了防火,所以整座建筑采用无梁式砖石结构——它占地574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478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高低两层,通高47.9米,重檐歇山顶,其中底层四面开券门,内呈十字交叉,中间是一边长6米的天井,东北角开有一登楼的小券门,内设75级石阶至二层。
钟楼南门正中,立着一通螭首方座的御碑,是清乾隆十二年(1745年)钟楼重建后所立,碑首题额《御制肇建钟楼碑记》,不过有意思的是,碑阴则为民国十四年(1925年)那位京兆尹薛笃弼手书的《京兆通俗教育馆记》——当年正是他将钟鼓楼易名为“明耻楼”,而辟为“京兆通俗教育馆”的 现在,大家沿着这75级石阶上楼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着急,慢慢上楼二层基座为正方形的汉白玉须弥座,面阔三间,四面各有一拱券门,左右对称开券窗,周围环以汉白玉栏杆,楼内正中有一八角形木框架,悬挂着一口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铸造的大铜钟,高7.02米,下口直径3.4米,重约63吨,据说是目前我国形体最大,重量最重的铜钟,撞击时“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有“中国古钟之最”之称它是研究古代冶金史和大型青铜器物铸造技术的重要实物 北京钟楼的传说:“古钟之王”与“铸钟娘娘”:在北京钟楼顶上,悬挂着一口巨大的铜钟钟声浑厚有力,洪亮绵长,方圆数里都能听到,堪称古钟之王如此巨大的铜钟是如何铸造的呢?传说钟楼原有一口铁钟,但声音不够洪亮,于是皇帝下令召集天下工匠来铸钟可是3年过去,铜钟仍然没能铸好皇帝发怒了,斩了监铸的太监,并限令80天内铸好大钟,否则就把全体工匠处斩。
负责铸钟的师傅名叫华严,是当时有名的铜匠为了铸造这口大钟,他是茶饭不思、夜不能寐,耗尽了心血这天回到家里,他嘴里仍然念叨着:“什么原因铸不了钟呢?怕是缺什么东西吧!” 这时,女儿华仙过来了提起华仙,那可真是个好姑娘她不仅自幼聪明伶俐,而且还跟父亲学会了不少铜匠活儿由于母亲早丧,她14岁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当时她16岁了,出落得如仙女一般,大家都夸老铜匠养了个好闺女 为铸钟的事,她也琢磨好多日子了,见父亲发愁,忙上前说:“爹,是不是因为火候不到?” 老铜匠一拍大腿:“有道理!不过,如何提高炉温呢?” “我有办法华仙胸有成竹地说,“铸钟那天您带我去吧 铸钟这天到了,朝廷命官、大小工匠也都到齐了,可炉温仍然上不去眼见这最后一炉铜水又要失败,华严急得眼睛都红了就在这时,一个姑娘突然从人群里飞奔出来,正是美丽的华仙她穿一身红袄红裤,着一双绣花小红鞋只见她冲到炉边,纵身跳进炉去华严一把没抓住,只抓住一只绣花小鞋刹那间,炉火升腾,铜水翻滚老铜匠忍痛下令:“铸钟!” 工匠们一齐努力,铜钟终于铸成了这位为了铸钟而献身的美丽姑娘,人们尊称她为“铸钟娘娘”每逢风雨之夕,钟声凄凉悲切这时,昔日北京城的妈妈们就会对孩子说:“睡觉吧,钟楼打钟啦,铸钟娘娘要她那只绣花鞋啦......” 现在钟楼的大钟不敲了,当年敲的时候,尾音里总是带着隐隐的“邪、邪、邪”的声音。
这老人就该说了:这铸钟娘娘又在找她的鞋了!说这铸钟师傅里有个年纪最大最受人尊重的,家里有个小女儿这天小女儿来到铸钟厂给爸爸送饭,知道了大家的事情没想到一头冲进了化钟炉大家一看不好都上去拦,可都晚了一步,只有爸爸抓住了一只绣花鞋可谁知大家一看化钟炉,铜水变成了另一种颜色大家齐努力,竟连夜铸成了大钟至于说后来,铸钟厂拆了在原址盖了一座铸钟娘娘庙,现在好像也拆了鼓楼后面就放着那口不用的铁钟 好了,钟楼的游览也结束了,很高兴和大家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大家如果对我的导游工作有什么意见的,可以提出来,我也会努力提高自己的导游水平,祝大家以后过得开心,谢谢大家 鼓楼的导游词 篇2 西安是明代的全国军政重镇,西安钟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钟楼构建于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 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 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
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关中一带连连发生地震,民间相传城下有条暗河,河里有条蛟龙,蛟龙在翻身,长安在震动朱元璋怕了,心里感觉不踏实,于是想办法要压着它道人术士们给他出了个主意,让在西安的城中心修一座钟楼,钟乃天地之音,可镇住蛟龙为此,朱元璋专门修了一个全国最大的钟楼,并调来天下第一名钟景云钟前来助阵 钟楼修了,朱元璋又派他的大儿子镇守西安,这就是著名的秦藩王,秦藩王的王府就在今天的西安新城碑林博物馆正门口那两个铜狮子,就是秦藩王王府的东西 明王朝定都南京后,其间还有一次迁都之议有大臣主张迁都西安朱元璋曾有些心动,专门派太子朱标赴西安实地勘察,选择宫室基址,并绘制陕西地图进献但这位太子返回后一病不起,次年便死了迁都西安一事终未实现 鼓楼的导游词 篇3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去参观西安城墙、钟楼和鼓楼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
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