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oc

33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54597496
  • 上传时间:2023-09-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2KB
  • / 3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SDJ 3-7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 关于颁发《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 规程》SDJ3—79的通知 (79)水电规字第7号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3—76于1976年颁发试行后,对架空送 电线路的设计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提高作用. 现根据近年来的建设经验和各单位的意见,对本规程的内容作了必要的修改 和补充,并颁发执行.在执行中如遇到问题,请告我部规划设计管理局. 1979年1月11日 说 明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3—79此次印刷,已按电力工业部(80) 电火字第62号文,水利电力部(84)水电电规字第45号文和水利电力部(87)水电电 规字第50号文补充和修改. 水利电力部电力规划设计院 1988年5月20日 基 本 符 号 内外力及材料指标 ——导线或避雷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使用应力 ——导线或避雷线的抗拉强度; T——瓷横担的受弯破坏荷载或悬式绝缘子1h机电试验的试验荷载; ——绝缘子最大使用荷载; ——垂直线路方向导线或避雷线的风荷载; ——杆(塔)身的风荷载; N——上拔力; G——基础自重; ——基础底板上的土重. 几何特征 D——导线水平线间距离; ——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 ——导线间水平投影距离; ——导线间垂直投影距离; S——导线与避雷线在档距中央的最小距离; d——导线或避雷线直径; F——杆(塔)身侧面的构件投影面积; ——桁架的轮廓面积; b——桁架前后面的距离; h——桁架迎尺面的宽度; L——档距; ——水平档距; ——悬垂绝缘子串长度. 计算系数 C——风载体型系数; K——强度安全系数;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α——风速不均匀系数; η——空间桁架背风面的风载降低系数. 其他 n——海拔1000m以下地区的绝缘子数量; ——高海拔地区的绝缘子数量; H——海拔高度; V——设计风速; U——线路电压.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在设计送电线路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必 须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总结运行和施工经验,积极,慎重地采用先进技术, 使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全适用的原则. 第2条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35~330kV架空送电线路(以下简称送电线路)的 设计. 临时送电线路可参照本规程设计,但标准可适当降低. 原有送电线路的升压和改建,可根据具体情况和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参照 本规程进行设计. 第3条 送电线路的路径和导线截面的选择,对弱电线路的危害影响和城市规 划区的预备走廊等,一般根据5~10年电力系统发展规划进行设计. 第4条 新建送电线路,应积极推广预应力混凝土杆,逐步代替普通钢筋混凝 土杆. 第5条 送电线路的导线布置和杆塔结构等,应考虑便于带电作业. 第二章 路 径 第6条 选择送电线路的路径.应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少占农田,综合考虑运 行,施工,交通条件和路径长度等因素,与有关单位协商,本着统筹兼顾,全面 安排的原则,进行方案比较,做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第7条 选择路径应尽量避开重冰区,不良地质地带,原始森林区以及严重影 响安全运行的其他地区,并应考虑对邻近设施如电台,机场,弱电线路等的相互 影响. 第8条 发电厂或变电所的进出线走廊,应根据厂,所总体布置统一规划.进 出线宜采用双回路或多回路杆塔. 第9条 耐张段的长度,一般采用3~5km,如运行,施工条件许可,可适 当延长;在高差或档距相差非常悬殊的山区和重冰区,应适当缩小. 大跨越应自成一个耐张段. 送电线路转角的位置应根据运行,施工条件并结合耐张段长度确定. 第10条 有大跨越的送电线路,其路径方案应结合大跨越的情况,通过综合 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大跨越杆塔,一般设置在5年一遇洪水淹没区以外,并考虑30~50年河岸 冲刷变迁的影响. 第三章 气 象 条 件 第11条 送电线路的计算气象条件,应根据沿线的气象资料(采用15年一遇 的数值)和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如沿线的气象与附录一典型气象区接 近,一般采用典型气象区所列数值. 第12条 送电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应采用离地面15米高处15年一遇 10min平均最大值. 平原地区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如无可靠资料,不应低于25m/s. 山区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如无可靠资料,应采用附近平地风速的1.1倍, 且不应低于25m/s.如附近平地也无可靠资料,则采用的风速不应低于30m/s. 第13条 大跨越的计算气象条件,应采用30年一遇的数值.如当地无可靠资 料,一般以附近平地线路的计算气象条件为基数,最大设计风速增加10%,设计 冰厚增加5毫米. 跨越处的水面风速还应增加10%. 大跨越还应按稀有气象条件验算. 第14条 重冰区的线路,可根据需要,按较少出现的覆冰厚度进行验算. 第15条 送电线路通过城市或森林等地区,如两侧屏蔽物的平均高度大于杆 塔高度的2/3,其最大设计风速宜较一般地区减小20%.线路位于河岸,湖岸, 高峰以及山谷口等特殊地形,容易产生强风的地带,设计风速应较附近一般地区 适当增大. 第16条 送电线路设计采用的年平均计算气温,应按下述方法确定: 一,如地区年平均气温在3~17℃之间,年平均计算气温应采用与此数邻近 的5的倍数值; 二,如地区年平均气温小于3℃或大于17℃,应将年平均气温减少3~5℃ 后,采用与此数邻近的5的倍数值. 第四章 导线,避雷线和金具 第17条 送电线路所采用的导线和避雷线,应符合国家电线产品技术标准. 供计算用的导线和避雷线的机械物理特性,一般采用附录二所列数值. 第18条 钢芯铝线及其他复合导线应按综合拉断力进行计算. 第19条 送电线路的导线截面,一般根据经济电流密度选择. 大跨越的导线截面一般按允许载流量选择,并宜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20条 验算导线载流量时,钢芯铝线的允许温度一般采用+70℃(大跨越可 采用+90℃);钢绞线的允许温度一般采用+125℃.环境气温应采用最高气温月的 最高平均气温;风速应采用0.5m/s;太阳辐射功率密度应采用0.1W/cm2. 第21条 海拔不超过1000m的地区,如导线直径不小于表1所列数值,一般 不必验算电晕. 表1 不必验算电晕的导线最小直径(海拔不超过1000m) 第22条 导线和避雷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避雷线的设计安全系 数,宜大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导线和避雷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使用应力,应按下式计算:  (1) 式中 ——导线或避雷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使用应力(kgf/mm2*1kgf/mm2 =9.81MPa); ——导线或避雷线的抗拉强度(kgf/mm2 ); K——导线或避雷线的安全系数. 在大跨越的稀有气象条件下和重冰区的较少出现的覆冰情况下,导线在弧垂 最低点的最大应力,均应按不超过抗拉强度的60%验算. 如悬挂点高差过大,应验算悬挂点应力.悬挂点应力可较弧垂最低点应力高 10%. 架设在滑轮上的导线或避雷线,应计算悬挂点局部弯曲引起的附加应力. 第23条 避雷线与导线的配合,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避雷线与导线配合表 第24条 导线和避雷线的平均运行应力的上限和相应的防振措施,应符合表 3的要求.如根据多年运行经验证明当地导线和避雷线的振动危险很小,可不受 表3限制. 表3 导线和避雷线的平均运行应力的上限和防振措施 第25条 导线和避雷线的架线后塑性伸长应通过试验确定;如无资料,一般 采用下列数值: 钢芯铝线 3×10-4~4×10-4 轻型钢芯铝线 4×10-4~5×10-4 加强型钢芯铝线 3×10-4 钢绞线 1×10-4 导线和避雷线的塑性伸长对弧垂的影响,一般用降温法补偿,如采用上列塑 性伸长值,降低的温度可采用下列数值: 钢芯铝线 15~20℃ 轻型钢芯铝线 20~25℃ 加强型钢芯铝线 15℃ 钢绞线 10℃ 第26条 金具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运行情况 2.5 断线情况 1.5 金具应热镀锌. 第五章 绝缘,防雷和接地 第27条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4所列数值. 表4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 (2) 式中 T——瓷横担的受弯破坏荷载或悬式绝缘子1h机电试验的试验荷载 (kgf*1kgf=9.80665N); ——绝缘子最大使用荷载(kgf). 第28条 直线杆塔上悬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数量,应采用表5所列数值.耐 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数量应比悬垂绝缘子串的同型绝缘子多一个. 表5 直线杆塔上悬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数量 全高超过40m有避雷线的杆塔,高度每增加10m应增加一个绝缘子;全高超 过100m的杆塔,绝缘子数量可根据运行经验结合计算确定. 第29条 在海拔为1000~3500m的地区,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数量,一般按 下式确定:  (3) 式中 ——高海拔地区的绝缘子数量(个); n——海拔1000m以下地区的绝缘子数量(个); H——海拔高度(km). 第30条 一般地区,设计绝缘子串或瓷横担采用的单位泄漏距离,不应小于 1.6cm/kV(额定线电压). 空气污秽地区,应根据运行经验和可能脏污的程度增加绝缘子串或瓷横担的 泄漏距离,或采取其他防污措施.如无运行经验,可参照附录三设计. 第31条 空气污秽地区宜采用防尘绝缘子.如按第30条的要求,采用绝缘子 的数量已超过表5的规定,则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数量,可不再增加. 第32条 154kV及以下线路的绝缘子串,不应装保护金具.220kV线路除特 殊情况外,不宜装保护金具.330kV线路宜装设保护金具. 第33条 在海拔不超过1000m的地区,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 等)的间隙,不应小于表6所列数值. 表6 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的最小间隙(m) 注:1.按外过电压和内过电压情况校验间隙的相应气象条件,见附录一. 2.按运行电压情况校验间隙,采用最大风速及其相应气温. 3.110kV小接地电流电力网,内过电压的间隙不应小于0.3m,运行电压 的间隙不应小于0.4m. 第34条 在海拔超过1000m的地区,海拔每增高100m,内过电压和运行电 压的间隙,应较表6所列数值增大1%. 如因高海拔或高杆塔而需增加绝缘子数量,则表6所列的外过电压最小间 隙,也应相应增大. 第35条 带电作业的杆塔,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间隙不应小于表7所列数 值. 表7 带电作业杆塔上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最小间隙 对操作人员需要停留工作的部位,还应考虑人体活动范围30~50cm. 检验带电作业情况的间隙应采用下列计算条件:气温+15℃,风速10m/s. 第36条 送电线路的防雷设计,应根据线路的电压,负荷的性质和系统运行 方式,并结合当地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特点及 土壤电阻率高低等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合理的防雷方式: 各级电压的送电线路,一般采用下列防雷方式: 一,35kV送电线路不宜沿全线架设避雷线. 二,60kV送电线路,在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30的地区,如负荷重要,宜沿 全线架设避雷线. 三,1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