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doc
6页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陈前金2011年10月10日,江西省永修县全县“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建设动员大会在永修宾馆召开会议传达了九江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市人代会、政协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工作任务,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鼓足干劲,强化措施,为加快推进永修进位赶超、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县委书记 邹绍辉作了一个鼓舞人心的动员报告 邹绍辉说:“在永修与南昌桑海相向发展中,一是要区域合作,抱团发展现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区域合作是主流永修虽然是九江管,但融入了南昌半小时经济圈就像江苏昆山不对接南京,而对接上海,也是出于区位上的便利、要素上的优越等原因所以,我们要政治上讲九江话,经济上打南昌牌,就是为了更好的承接、整合南昌资源,为永修发展所用二是要提高认识,以和为贵永修与桑海之间纠纷几十年,在这次相向发展合作中要学会算大帐,学会处理三种平衡关系:局部不能平衡的,整体来平衡;短期不能平衡的,长期来平衡;静态不能平衡的,动态来平衡就是要把矛盾的焦点变为发展的切入点三是要内通外连,打破瓶颈我们提出与桑海相向发展,共同造城,打造成为昌九走廓城市副中心,不仅要与桑海在空间上对接,基础设施上对接,更为重要的是在交通上作文章,要打通断头路,连接大动脉,融入大南昌,形成大循环,加速生产要素的流通,加快人气聚集。
永修县紧临南昌市从永修县城出发,无论是乘火车,还是乘汽车,到南昌市区只要二三十分钟,而到九江市区则要一个多小时永修县行政上隶属九江市,然而,由于地缘的关系,在经济上与南昌市的关系更加密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南昌市经济迅猛发展,城区人口迅猛增加,城区范围迅猛扩大,经济实力迅猛增强,在市区周围形成了一个经济圈,幅射范围达周边各县受其影响,南昌市所属各县的经济社会都有很大的发展永修县虽然也在“南昌经济圈”幅射范围之内,但由于行政上隶属九江市,其影响受到一定限制早在2006年,南昌人均GDP达到3,070.9美元,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三而永修县2006年人均GDP仅1,065美元,为南昌人均GDP的34.6%(永修县2006年年末人口369,464人,实现GDP306,002万元人民币,人均GDP8,282元人民币,按2007年1月1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1:7.77计算)溶入南昌经济圈,加速永修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永修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2011年8月,在永修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经过全县党代表的共同酝酿、讨论和研究,县委确立了建设“三个基地一个中心”的新的思路和定位县委提出的永修与桑海相向发展的考虑得到了九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党代会报告和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明确提出支持永修与南昌桑海相向发展。
省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钟利贵指示:两地要坚持 “发展一盘棋,规划一张图、目标一个调,两地一条心 笔者认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溶入南昌经济圈,实现永修与桑海双向发展,当前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让南昌市的公交车开进永修县城让南昌市的公交车开进永修县城: 一是有利打破行政分割形成的垄断经营,给人民群众带来福祉永修县城虽然与南昌市近在咫尺,由于永修县行政上隶属九江市,南昌市的公交车开不进永修县城当前,永修县城到南昌市区,客运班车每张票的票价高达15元,从永修县城去南昌市,往返一趟需化30元而南昌市的公交车到与永修县城紧邻的南昌市桑海经济开发区(新祺周),每张票的票价仅5元如果南昌市的公交车能够开进永修县城,每张票的票价最高不会超过6元,从永修县城去南昌市,往返一趟只需化12元,为永修至南昌客运班车的25%让南昌市的公交车开进永修县城,有利打破行政分割形成的垄断经营,给人民群众带来福祉 二是有利增进两地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永修县古称海昏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 201 年)设海昏县时,属豫章(南昌)郡唐改称建昌县,属洪州豫章(南昌)郡直到民国三年( 1914 年)才划归浔阳(九江)道。
解放后,属九江地区永修县与南昌市山水相依,两地人民血肉相连,语言相近,历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通婚习俗永修县有很多人在南昌市学习、工作和生活;南昌市也有很多人在永修学习、工作和生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及文革期间,南昌市大批干部、知识青年和社会各界人士下放永修,成为永修人上世纪80 年代中后期,这些下放人员大部分返回南昌,不少人成为事业有成的政府官员、著名学者和实业家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实行“市管县” 体制后,永修县与南昌市“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处于隔绝状态让南昌市的公交车开进永修县城,有利增进两地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三是有利提高永修县城的城市品位,提升永修县城的人气,促进永修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地方靠什么发展?靠人气发展!哪里人口多,人气高,哪里就发展得快!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永修县城原来老城比新城好县委、县政府、县直机关都在老城,老城的人口比新城多,商业、服务业比新城要发达得多后来,县委、县政府、县直机关都搬到了新城,居住在老城的机关干部及其家属也跟着搬到了新城老城人口大量减少,人气下降,逐渐走向衰落新城的人口大量增多,人气上升,新城迅速发展,超过了老城改革以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由于吸纳了大批的外来劳动力和外来人口,促使这些地区大中城市群迅速崛起,经济迅速腾飞。
实践证明,越是人口多的大中城市,人气越高,就业的门路越多,谋生的路子越广,经济增长速度越快根据学者研究,城市规模只有达到25万人以上,才能形成分工分业的优势,才能产生“棘轮效应”(棘轮是机械传动中的一种齿轮,它只会向前转而不会向后转) 当前,永修全县仅37万人,县城仅6万人永修县城要加快城市化建设,加速经济发展,必须大量吸纳人口,提升人气让南昌市的公交车开进永修县城,有利提高永修县城的城市品位,提升永修县城的人气,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员来永修县城投资兴业、安居乐业,使永修县城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一个中等城市 届时,永修县城的面貌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房地产业、商业、饮食业、旅馆业、娱乐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金融保险业等产业会得到飞速发展,同时会拉动农业的飞速发展,全县经济就会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第二,让南昌市的金融机构进驻永修县城近年来,随着“工业兴县”战略的大力实施和县域经济民营化的深入推进,各地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中小企业以其灵活的机制,独有的经营方式,在提供税收、增加财力、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8年,永修县中小企业达到785户,同比增加52户,增长7.1%;实现工业增加值21.85亿元,同比增长24.9%,占全县GDP的48.3%,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上缴税金1.97亿元,同比增加3,223万元,增长19.6%,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23.6%,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吸纳从业人员16,295人,同比增加1,144人,增长8%,占全县就业人数的57.8% 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制约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因素也越来越突出,其中最主要的是融资难,信贷增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增长的速度据对永修县20家重点中小企业调查,资金需求量达2.05亿元以此匡算,全县中小企业资金总需求量在33亿元以上 2008年,永修县金融机构接收中小企业贷款申请116笔,申请贷款金额4.56亿元,实际批准发放贷款54笔,金额2.26亿元,客户贷款申请受理率为46.6%,贷款金额满足率为49.5%,融资额仅占资金实际总需求的22.5%抽样调查显示,90%以上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短缺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从调查的20家中小企业看,流动资金需求为1.65亿元,占资金需求总量的80.6%,其中绝大部分是新办企业,由于不能提供连续三年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难以获得银行的生产流动资金贷款,造成企业不能达产,有的甚至处于半停产状态。
如泽晖纸业,2008年下半年试生产,账面资产超过两亿元,现有贷款4,5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不到30%,但各家银行信贷额度始终不能增加企业因缺1,000万元流动资金,产能缩减一半,销售收入减少一半,影响税收400万元,少安排就业100余人南昌市的金融机构如果能够进驻永修县城,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第三,要拆除行政“藩篱” 一是要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实行灵活的户籍管理办法允许来永修购房的南昌市民可以“户随人走”,人来永修定居,户口一同迁来永修;也可以“户人分离”,户籍保留在南昌,人住在永修通过改革,积极鼓励南昌市民来永修购房和居住 二是要改革工商管理办法鼓励在南昌市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工商企业把企业或公司总部(办公楼)搬迁到永修来(仍冠南昌市企业的名称);同时,允许永修县的工商企业在南昌市工商管理部门注册,冠南昌市企业的名称 三是要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放开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鼓励南昌市的建筑商和房地产商来永修投资兴业,参与永修的城市建设 四是要打破垄断经营放开商贸市场,来永修县城开设连锁店、超市和批发市场五是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对学校用地实行零负担政策,积极鼓励、支持南昌市大专院校把学校搬迁到永修县城来。
打破行政封锁,实行地区合作,促进经济发展,贵在实际行动,让老百姓有看得见、模得着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鼓舞士气,调动全县人民的积极性,使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意图变成现实 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修县财政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