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doc
28页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试行方案)一、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深化我省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切实提高我省中小学生的健康素质和体能水平,参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特制订《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试行方案)》(以下简称《体能标准》)二、《体能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和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可参照执行三、《体能标准》以年级为单位,共12个年级(其中:小学六个年级,中学六个年级)小学各年级每学年各测试三个项目,中学各年级每学年各测试四个项目四、《体能标准》的测试类别和测试项目(见附表1、附表2)(一)小学一、二年级分别在柔韧类、平衡类、上肢力量类和速度类选测三项二)小学三、四年级分别在柔韧类、协调类、上肢力量类和速度类选测三项 (三)小学五、六年级的耐力类项目为必测项目(可在该类项目中选测一项),在上肢力量类、下肢力量类和速度类选测二项四)中学各年级必测项目为女生800米跑和男生1000米跑五)中学其余三个测试项目为速度类项目选测一项,力量类项目选测一项,柔韧类、灵敏类或协调类项目选测一项。
五、《体能标准》测试评分标准与等级评定按照《体能标准》规定的测试细则进行测试后,根据《体能标准》规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见附表3、附表4)小学采用等级评定法,分为A、B、C、D、E等五个等级,等级评价标准参考附表3的《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等级评价方法及标准》中学每个项目得分各占总成绩的25%,体能素质测试总成绩满分为100分测试等级评定:86分以上为优秀,85分—76分为良好,75分—60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每学年评定一次成绩,学生体能素质评定的成绩纳入其当年体育课成绩的评定中其中,小学体能素质测试成绩占体育课成绩的50%,初中体能素质测试的成绩占体育课成绩的40%,高中体能素质测试成绩占体育课成绩的30%六、《体能标准》测试细则(一)小学部分1. 纵劈叉(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2)场地、器材:①场地:平地②器材:条状物体(如海绵、砖等)若干块规格:宽不大于12厘米,高6厘米3)动作规格:自然站立,一腿向前滑,两腿前后分开,以大腿着地,脚面绷直,上体面向正前方,臂放体侧以手扶地4)测试方法:双腿能触地者直接在平地上做不能触地者,将条状物体(可重叠摆放)置于跨下,记录触及物体的高度。
每人做3次,取最好成绩2. 站(立)位体前屈(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2)场地:平地3)动作规格:双脚并拢站立,两腿伸直,上体慢慢向前屈,双手伸向地面4)测试方法:每人做3次,取最好成绩3. 5秒燕式平衡(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平衡能力的发展水平2)场地、器材:①场地:平地②器材:秒表3)动作规格:自然站立,支撑腿向前一步,上体前倾,非支撑腿后上举,抬头挺胸,两臂侧举成燕式,支撑腿要伸直4)测试方法:每人做3次,每次坚持5秒,记录最好的一次成绩(详见评价标准)4. 爬杆(爬绳)(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上肢力量的发展水平2)场地、器材:①场地:平地②器材:立杆或绳(如竹杆、铁杆、绳等)规格:高5米以上,直径约5厘米;两端固定,垂直于地面3)动作规格:双手抓杆,双腿夹杆连续往上爬,中间停留时间不能超过5秒4)测试方法:记录受试者爬杆的高度(手抓杆的最高点)5. 掷沙包(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上肢肌肉爆发力的发展水平2)场地、器材:①场地:平地要求:长30米以上,在一端划一条7厘米宽的白线作为起掷线②器材:沙包若干个规格:重量为0.5千克3)动作规格:原地单手投掷沙包必须从肩上方投出,沙包出手的同时后脚可向前迈出一步,但脚不能超越起掷线。
4)测试方法:每人投掷3次,记录其中最好的一次成绩,以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2位数,丈量起掷线后沿到沙包着地点后沿之间的距离6. 30秒斜身俯卧撑(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2)场地、器材:①场地:平地②器材:牢固并在测试时不能移动的支撑物体(台阶、木块等)要求:高50厘米,表面平整3)动作规格:受试者两臂与肩同宽,手掌向前支撑在支撑物体上,身体保持挺直身体向下压至肘关节成90度,然后撑起至臂伸直为1次屈臂撑时,不得塌腰或提臀4)测试方法:记录30秒完成次数7. 1分钟跳绳(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耐力素质、协调能力、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发展水平2)场地、器材:①场地:平地②器材:短绳若干条,秒表3)动作规格:每摇绳过头、脚1次(方向一致)算完成1次双脚跳或双脚交换跳均可4)测试方法:2人一组,1人测试,1人记数发令员发出“预备——开始”的口令,同时开秒表计时预备状态时,考生手握跳绳手把,手腕应保持静止测试过程跳绳绊脚时,可继续进行,但该次不予计数记录1分钟完成次数8. 2分钟跳绳(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耐力素质、协调能力、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发展水平2)场地、器材:①场地:平地。
②器材:短绳若干条,秒表3)动作规格:每摇绳过头、脚1次(方向一致)算完成1次双脚跳或双脚交换跳均可4)测试方法:2人一组,1人测试,1人记数预备状态时,受试者手握绳手把,手腕保持静止发令员发出“预备——开始”口令,同时开秒表计时测试过程跳绳绊脚时,可继续进行,但该次不予计数记录2分钟内完成次数9. 立定跳远(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下肢肌肉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2)场地、器材:①场地:沙坑要求:沙坑的沙面与地面齐平(无沙坑也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平地上进行)起跳线至沙坑近端不得少于30厘米起跳地面要平坦,不得有坑凹②器材:尺(如皮尺等)(3)动作规格:两脚自然开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原地两脚同时向前起跳,跳进沙坑4)测试方法:每人试跳3次,丈量起跳线前沿到最近着地点后沿的距离,记录其中最好的一次成绩以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2位数10. 25米往返跑(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速度素质及灵活性的发展水平2)场地、器材:①场地:25米跑道若干条要求:在每条跑道的端线上放置标志物②器材:发令器材(如:发令枪、旗,口哨等),秒表若干块3)测试方法:受试者分组进行,起跑姿势不限。
发令员发出起跑信号后开始起跑,跑到端线触及标志物后往回跑,抢跑者重跑测试人员分工:1人发令,若干人计时并负责登记计时员看发令信号开表当受试者躯干到终点时停表记取1/10秒成绩11. 50米跑(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速度素质及灵活性的发展水平2)场地、器材:①场地:50米跑道若干条②器材:发令器材(如:发令枪、旗,口哨等),秒表若干块3)测试方法:受试者分组进行,起跑姿势不限发令员发出起跑信号后开始起跑,抢跑者重跑测试人员分工:1人发令,若干人计时并负责登记计时员看发令信号开表当受试者躯干到达终点时停表记取1/10秒成绩12. 50米×8往返跑(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2)场地、器材:①场地:50米的直线跑道若干条要求:地面平坦,质地不限,在跑道两端端线上各拉一条标志线(松紧带、绳子等)②器材:发令器材(如:发令枪、旗,口哨等),秒表若干块3)测试方法:①受试者分组进行,起跑姿势不限发令员发出起跑信号后开始起跑,跑到另一端时身体任何部位触到标志线即往回跑,跑到起跑处触到标志线时再次往回跑,如此往返8次,最后冲出终点线(起跑线)②有人抢跑时需重新起跑③测试员分工:一人发令,并负责检查受试者是否触及起跑标志线,另一人负责检查受试者是否触及另一端标志线。
④若干人计时计时员看发令信号开表当受试者躯干到达终点(起跑线)时停表记取1/10秒成绩4)注意事项:计时员必须记录好受试者往返的次数,往返5次后向受试者宣布次数二)中学部分1. 800米跑(女)或1000米跑(男)(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心血管呼吸系统的机能和肌肉耐力2)场地器材:400米、300米、200米田径场跑道,地质不限也可使用其他不规则场地,但必须丈量准确,地面平坦注:800米或1000米跑在300米田径场测试时,在原评分标准上加2秒200米田径场测试时,在原评分标准上加5秒3)测试方法:执行中国田径协会审定的最新《田径竞赛规则》条件暂时不具备的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测试方法,但不能降低测试要求2. 50米跑、100米跑、200米跑(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速度素质及神经系统灵活性的发展水平2)场地器材:50米或100米跑道若干条,200米测试需在400米或300米或200米田径场跑道或其他不规则场地进行,但必须丈量准确地面要平坦,地质不限,跑道线清晰3)测试方法:执行中国田径协会审定的最新《田径竞赛规则》条件暂时不具备的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测试方法,但不能降低测试要求。
3. 立定跳远(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下肢肌肉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2)场地器材:沙坑的沙与地面齐平起跳板采用橡胶防滑跳板或坚固木板,长100-122厘米,宽20厘米,板的厚度不得少于6厘米,橡胶防滑跳板面上的橡胶要紧贴在木板上,不得用钉固定,厚度不得少于0.7厘米,不超过1.3厘米(不得采用弹性过大的纯胶起跳板,也不得在起跳板上加垫毛巾、布等幅盖物)起跳板埋入地下,与地面齐平起跳板前沿与沙坑近端不得少于30厘米3)测试方法:两脚自然平行开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原地两脚同时起跳,跳进沙坑(起跳前两脚不得离地后再做起跳动作)每人跳三次,丈量身体在落地区内的触地点后沿至起跳线的垂直距离,取其中最远一次的成绩可穿钉鞋、胶粒底鞋、胶鞋或赤脚考试登记成绩时以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二位数4. 跳远(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下肢肌肉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2)场地器材:平整助跑道,起跳板的规格与立定跳远项目相同,沙坑的沙与地面齐平3)测试方法:受测者从距沙坑一定距离的地方开始助跑,通过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技术环节,跳入沙坑受测者必须单脚起跳,腾空姿势不限每人试跳三次,丈量起跳点与身体着地最近点后沿的垂直距离,取其中最远一次的成绩。
登记成绩以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二位数5. 三级蛙跳(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下肢肌肉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2)场地器材:平坦助跑道,起跳线宽5厘米,沙坑的沙与地面齐平3)测试方法:两脚自然平行开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原地两脚同时起跳,在跳的过程中双脚同时起跳同时落地,连续跳三跳,第三跳跳进沙坑中途凡手撑地、坐地、脚掌向前滑动、离地及出现动作故意停顿均作失败每人跳三次,丈量身体在落地区内的触地点后沿至起跳线后沿的垂直距离,取其中最远一次的成绩登记成绩以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二位数6. 立定纵跳摸高(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下肢肌肉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2)场地器材:在墙上划一条刻有尺度的标志尺线(可用夹板装配)3)测试方法:两脚自然开立成半蹲姿势,身体左侧或右侧靠标志尺,两脚前掌同时用力蹬地跳起,上体伸展,左臂或右臂向上伸直摸高,起跳前两脚不得离地起跳前背靠标志尺,脚跟靠墙,身体直立,两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