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美国的悲剧》中罗伯塔的悲剧.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3057894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12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美国的悲剧》中罗伯塔的悲剧    陈唏 王娟内容提要:《美国的悲剧》是美国自然主义作家德莱塞的巨作国内外对这部作品的解读多从自然主义或者现实主义的角度分析主人公克莱德的悲剧原因随着文化语境的变迁,新的文学批评方法理论层出不穷,如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女权主义理论批评,后结构主义等都被用来探究主人公克莱德的悲剧命运笔者通过分析作品中罗伯塔这一女性人物在享乐文化的诱惑和物欲的驱动下殚精竭虑、不得安宁的悲剧命运,展示转型时期美国社会道德伦理观念的变化以及罗伯塔悲剧的原因Keys:《美国悲剧》 德莱塞伦理 悲剧作者简介:陈唏,文学博士,湖南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王娟,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本文是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德莱赛小说的伦理道德指向”【项目编号:09YBB076】阶段性研究成果Title:The Tragedy of Roberta in An American TragedyAbstract:An American Tragedy is a great work of Theodore Dreisor-an American naturalist writer. Most Crit- icisms abroad and at home interpretated this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r realism to explore Clyde’s tragedy. Recently some theories like Freud’s psychoanalysis, feminist critic theory and post-structur- alism are applied to explore the tragic fate of Clyde. This article manages to analyzes the tragic fate of the fe- male character Roberta, who is controlled by material desires in a hedonistic culture, revealing the American moral and ethical value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as well as the reason of Roberta’s tragedy.Key words:An American Tragedy Dreisor ethics tragedyAuthors:Chen Xi is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Intemational Education, Hu- 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 China). Her principal academic interest is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study. Email: traceycscn@ gmail. com Wang Juan is a postgraduate from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 China). Her principal academic interest is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r- y study. Email: wangjuan296@ 163. com德莱塞在继承美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把美国的新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代表作《美国的悲剧》(1925)反映了美国社会转型时期对物质消费的狂热追求和享乐主义,个人价值观的扭曲以及对“美国梦”的曲解,折射出人们在新现实中的困惑、思考以及面临传统道德价值和现代文化冲突的矛盾与挣扎这部小说中女主人罗伯塔的人生悲剧代表了那个时代一些美国人的生存状态,体现了当时美国社会在物质主义的冲击下人们的伦理困顿一、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伦理环境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过一战的洗礼,战争中的无情杀戮使许多美国人感到精神空虚和理想幻灭,物质享受似乎成为年轻人的最大追求,战后主流道德伦理的变化在美国已经出现了人的需求和欲望开始逐渐突破传统精神和道德的约束,“20年代美国的报纸、电影等大众媒介与艺术,作为传统精神文化的对立物,已经无形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以及价值观”(毛凌滢59),人们对物质享乐的渴望和对性的极力追求,不仅导致了个人自我主义的盛行,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甚至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疏远,亲情的冷漠生活在社会转型时期,德莱塞也难逃这个时代的影响在《美国的悲剧》中,德莱赛刻画了男主人公克莱德在追求个人享乐的过程中一步步沦为物质消费的奴隶,人格扭曲,最后在享乐中走向自我毁灭。

      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克莱德的愿望就是要把自己打扮得富有诱惑力,“有一条好一点的衣领、一件漂亮一点的衬衫、一双好看一点的皮鞋,还有一套做工讲究的衣服、一件阔气的大衣……”(16)后来他的愿望又上升为能够拥有“高级衣服、漂亮房子,以及手表、戒指和别针”,可以兜风的汽车等等(16)在克莱德心目中,只要有华丽的衣服装饰,就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就有可能得到美女,爱情或婚姻,也就可以“稳稳当当地踏上了通往幸福之路”(30)后来在戴维森酒店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有了剩余的钱,克莱德就经常进出电影院,喝酒,逛妓院,跳舞,追求各种享乐他追求霍丹斯,并不是出于爱,而是希望用物质来换取性享受在克莱德心里,只要与上流社会有钱人的女儿结婚,那么他就可以获得金钱,财富和社会地位,就可以实现他的“美国梦”在与富家千金桑德拉接触后,抛弃了怀孕的罗伯塔,为了能跟桑德拉结婚,获得桑德拉所拥有的美貌、财富、金钱和社会地位,克莱德残忍地将罗伯塔杀害,最后自己也被处以极刑,走向毁灭小说通过克莱德、爱丝塔、霍丹斯、罗伯塔、桑德拉等主要人物的个人思想和周围大环境的冲突,将整个社会伦理状况反映出来这些人物对婚恋不同的理解代表了新的思想与旧的传统伦理观念的冲突。

      爱丝塔在表现上接受宗教教规,实际上隐藏着一颗叛逆的心,她渴望宗教观念所不允许的漂亮衣服和爱情冒险,当有人诱惑她时,爱丝塔就毫不犹豫地与其私奔,结果被抛弃未婚生子;霍丹斯对男人很少付出真感情,只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而周旋于男人之间卖弄风情;克莱德引诱罗伯塔,致使罗伯塔未婚先孕,后来又迷恋上富家女桑德拉;桑德拉在克莱德的甜言蜜语和英俊外表的诱惑下陷入他撒下的情网,决定跟克莱德私奔这些男女身上反映二十世纪之交传统的婚恋观发生的嬗变,两性关系带有强烈的个人欲望和目的性,他们的结合是为当时的道德规范所不容的私定终身他们在爱情和婚恋上的行为和思想颇具个人主义色彩,甚至有扭曲倾向,这些都是对传统婚恋伦理观的极大威胁与挑战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美国当时的伦理和道德权威呈现弱化趋势,社会处于混乱状态德莱塞在《美国的悲剧》中真实表现出当时的社会现状同时,在这样一种道德和伦理混乱中,整个社会也变成一个充满悲剧的社会,“因为一切都是空虚徒劳,因为有抱负有能力的人在这里得不到施展那些最幸运的家伙,一方面欲念本能最最原始低级,另一方面愿望抱负却最最浅薄无力在前一方面得到最大的满足,在后一方面却最没有实现的要求,如同大多数现代美国悲剧一样,这是一种精神颓废,堕落腐败的悲剧”(Whipple 60)(笔者译)。

      克莱德的悲剧如此,罗伯塔的悲剧亦是如此二、罗伯塔悲剧的外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历着由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经济的繁荣改变了美国人传统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人们竞相追逐奢华的商品消费和物质享受,拜金主义生活方式盛行,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却逐步消减德莱塞认为,“每一个人的行动都是对一连串内在冲动和外在诱惑的直接反应,所以没有一个人能够深思慎行,能够进行选择环境不再限制欲望,而是允分表现欲望,并且最终证实了欲望本身是无法满足的”(转引自埃利奥特293)在金钱万能思想的驱动下,人们丧失信念,丧失人生目标,人性变得扭曲,其结果必然导致社会悲剧的产生《美国的悲剧》中传统宗教伦理思想与当时社会个人价值的冲突在罗伯塔身上强烈的体现出来,她在传统伦理规范和当时社会道德文化的巨大差异中苦苦挣扎,并走向悲剧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成为了成功,富裕和幸福的象征,许多农村人口都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走向城市与克莱德的生活际遇和家庭相似,罗伯塔也有着贫困卑微的出身,她的父亲是个老实的农民,由于命运多舛,仍然住在祖父遗留的老宅这样的出身让罗伯塔的幼年和少女时代在贫穷中度过,“她也对自己的命数感到大为失望…罗伯达自幼时起就净跟贫穷打交道”(264)。

      在城里工作几年后,再也无法忍受农场生活,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了帮助家人解决经济困难,她都觉得应该想办法自谋出路,“一般的个人不断将自己个人的生活与其他人的生活相比较,常常引发了对目前现实的不满,渴望得到未来更好的物质生活”(李新霞101)罗伯塔有着同克莱德一样的梦想,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美貌或魅力“进入一个如同奥尔巴尼,或是尤蒂卡的大城市!进入一种新的美好的生活”(265)这种不通过自身劳动和努力而是想方设法通过捷径取得成功的思想是对传统意义的“美国梦”的曲解在传统意义上,美国梦可以作如下解释:在美国,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人们应该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能取得成功;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等等工业化之前,美国人都一直保留着他们的传统,通过努力工作和勤俭节约来追寻自己的美国梦工业化之后,20[来自www.Lw5U.coM]世纪初期,投机取巧变富的思想则取代了美国梦的原始意义,这种社会价值的扭曲影响了一代年轻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在《美国的悲剧》中,穷小子为了成功而与有钱人的女儿结婚,以实现自己的“美国梦”;年轻的女子为了金钱和物质享受,不断周旋于各个男人之间,想方设法嫁给有钱人罗伯达的父母,就是那种美国精神的典型代表人物,他们否认事实,崇尚理想。

      从传统道德与宗教观点来说,他们毕竟是无与伦比的——诚实、正直、敬畏上帝、品行端正”(264)受父母影响,罗伯塔内心还是比较保守的,她虔信上帝,遵守道德,所以晚上约会时,当克莱德提出进入她的房间时,罗伯塔从道德上产生强烈反感,她极力反抗,觉得这“太不符合传统,太不道德”(314)然而与克莱德一样,她厌恶那种沉闷森严,条条框框的基督徒生活,农场生活的宗教氛围以及牛顿夫妇家里的清规教律让她感到压抑她在传统宗教道德与当时社会流行文化的夹缝中不断挣扎在与克莱德恋爱前,罗伯塔以为克莱德属于上流社会,深深地迷恋他,这种爱慕虚荣又焦虑不安的心情如同克莱德被富家女桑德拉吸引时一样当别的工厂女工谈论克莱德时,罗伯塔就她关心的事情提了一个问题:“那他也有钱吗?”(274)可见,罗伯塔崇尚的爱情也与金钱分不开当看到吉尔伯特·格里菲思跟克莱德谈了几句话后,罗伯塔“心里就琢磨克莱德是一个有钱有势人物,比她过去想象的确实还要优越得多”(273)在这样一个社会中,罗伯塔这样善良的农村姑娘也逃不出时代的阴影,对金钱和权势的欲望在不断增强当她怀孕时,明知克莱德不爱她了,罗伯塔坚决要求克莱德跟她结婚,让她把孩子生下来之后再分开。

      她认为如果这样肚子里的孩子就可以拥有格里菲斯这个有钱有势的姓氏,成为上流社会的一份子罗伯塔不明白,克莱德永远也不会跟她结婚在与桑德拉相恋之前,克莱德只是因为无聊,需要一个漂亮女人满足自己的淫欲,而此时,罗伯塔出现了,满足了他的欲望;而与桑德拉相恋之后,桑德拉愿意为他奉献一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