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0kV配电网规划方法讲义.ppt

80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68577593
  • 上传时间:2024-07-2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83.01KB
  • / 8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0kV10kV配电网规划方法讲义配电网规划方法讲义 目录目录1.规划的目的和意义2.规划的思路3.10kV配电网规划的特点4.我国对配电网运行管理的考核指标5.我国配电网运行指标现状6.中低压配电网规划的主要内容7.中低压配电网 规划方法 规划的目的和意义•满足负荷增长的需要•解决目前配电网存在的问题•梳理配电网的网架结构•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各项指标•应侧重完善和优化网架结构、上级电网的协调配合,提高负荷转供能力 •按照收资清单收集相关资料•指标分析——目前配网运行的情况•现状分析——目前配电网存在的问题•负荷预测——各个供电分区负荷情况,明确负荷增长点•变电站站址——确定上一级的电源点•明确规划原则•网架规划——得到目标网架•规划结果评价——满足负荷增长、运行指标提高、解决存在问题、结构合理,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规划的思路 一、10kV配电网规划的特点•10kV及380V电网一般一起规划,以10kV为主,并称中低压配电网规划•特点:–10kV供电半径小,线路回数多,布线工作量大且烦琐–线路和配变规划与土地使用现状和规划、用户类型密切相关因此负荷地理分布要求的信息量大、不确定因素多一般远景规划没有意义,只进行5年近期规划,且应不断滚动修编。

      –由于城市和区域发展的不确定性,超过2年以后的出线方案本身并没有太高的参考价值因此好的规划应更关注对配网建设指导性原则的确定,包括:1.网架结构的确定,包括分段和配变接入原则、联络方式等可根据负荷密度确定1-2种电缆网方案和1-2种架空网方案及其过渡方案2.对规划期内大块区域(2-4平方公里)负荷密度和总量的估计3.对变电站布点及各自供电范围的优化4.对主要设备:线路、公变、开关设备的选型规范5.对出线密集区域的走廊要求等•对10kV配网,除规划水平年(规划期限的最后一年)外,2-3年内的方案往往对实际操作指导作用更大,最好能给出05年广东“十一五”规划就要求同时给出2008和2010年方案) 二、我国对配电网运行管理的主要考核指标•根据国电安运【1998】418号文:–城市供电可靠率达99.9%,大中城市中心地区供电可靠率达99.99%–城市电压合格率>=98%–城市电网综合线损率<5% (全网达6.8%)•根据广电【2002】5号文:城网用户供电可靠率达99.96%,电压合格率达98.5%,配网线损率<5%简介:•供电可靠率RS=1-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8760•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Sum(每次停电持续时间×停电用户数)/总用户数•指标分RS-1,RS-2和RS-3。

      其中“-2”指标不统计外部原因引起的停电; “-3”指标不统计电源不足引起的停电;考核指标为RS-1,包含全部原因导致的停电•电压质量指标: 10kV :±7% ;220V单相:-10% 至 7% 三、我国配电网运行指标现状三、我国配电网运行指标现状•全国综合线损率,高于发达国家(5%左右)•中低压配网损耗约占整个城网线损的60%以上主要原因包括高损变份额重,线路截面小,负荷重•不少城网电压合格率低(90%-95%) 地区分级•特级:国际化大城市:广州、深圳•一级:省会及主要城市:佛山、东莞、珠海、南宁、桂林、柳州、昆明、曲靖、红河、贵阳、遵义、海口、三亚•二级:其他城市、地、州政府所在地•三级:县 供电区分类 可靠性2013年,主要城市配电网城市供电可靠率控制目标应高于99.945%(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4.818小时),其中国际化大城市应高于99.978%(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2小时) 理论计算技术线损率•2013年,主要城市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综合线损率(母公司口径)低于4.5%,其它城市和县级电网要适度降低 容载比•高压配电网容载比宜取1.8~2.1对处于发展初期、快速发展期的地区或重点开发区,可适当提高容载比取值上限。

      •农村电网的规划容载比可取高值•在满足用电需求和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应逐步降低容载比取值 技术装备•110千伏变电站应实现综合自动化•一次设备选型应适应配电网自动化的基本要求•县级电网可适当开展配电馈线自动化•县级电网应实现调度自动化•主要城市应规划建设配电网管理信息系统•根据需要装设电能质量监测装置 110kV变电站供电半径•1A类供电区规划110千伏变电站供电范围宜按3-4平方千米考虑•B类宜按4-6平方千米考虑•C类宜按6-9平方千米考虑•D类宜按9-16平方千米考虑 中压配电网推荐接线方式同一地区同类供电区中压配电网的接线方式应标准化 主干截面 线路长度•10kV:A类3千米,B类4千米,C、D类6千米,E类10千米,F类15千米•A、B、C、D类供电区,10千伏配电线路应实现绝缘化•低压::A、B类200米,C、D类250米,E类300米,F类500米 四、中低压配电网规划的主要内容四、中低压配电网规划的主要内容A. 电网现状分析电网现状分析1.对地区人口、经济状况、产业结构和分布的综述2.对电网规模和负荷现状的统计,包括:高压变电站规模、地方电源、中低压配电网络规模、负荷水平和整体运营指标数据3.分析中低压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压电源容量是否充足、布点是否合理(供电半径)•设备状况如何?待改造的残旧开关设备、高损变有多少?•10kV馈线状况:重载线路有哪些?它们应通过转移负荷还是更换大截面线路来改造?过长的线路有哪些?其电压能否合格?•网架结构是否合理?包括无联络的线路有多少?有联络的线路有无事故转供能力?4.确定规划期的改造目标和指导思想•注:相关计算公式-电压降=(PR+QX)/V;线损=(P2+Q2)*R/V2 五、与现状分析有关的规划原则问题五、与现状分析有关的规划原则问题1.高压电源分布状况•变电站应尽可能靠近负荷中心,以降低10kV线路长度•容载比满足:110kV电网1.8-2.12.情况:带10kV出线的35kV以上变电站分布、供电半径、容载比现状2.10kV网架结构,是否具备事故转供通道和容量3.架空、电缆线路比例、运行年限、运行率、事故率和供电距离4.10kV公用配变是否高损变、使用状况和容载比5.开关设备故障率、是否具备故障指示和分段、重合功能6.电网运行指标现状:可靠率、电压合格率、线损率 电源布点•供电区域的分类:A,B,C,D,E,F•高压变电站分析–设备水平:个数、主变数量、无功补偿容量、出线间隔、最大负荷、供电范围–运行情况:多主变率、容载比、负载率、出线间隔利用率、N-1通过率•可能存在问题–变压器过载或轻载–N-1不通过–无出线间隔可用 电网结构分析•电网结构分析–辐射–单联络–多联络•可能存在问题–无联络 设备水平分析•线路长度(过长)•线路截面(截面过小,截面配合不合理)•线路绝缘化(视具体情况确定)•线路电缆化(视具体情况确定)•设备年限(线路、开关、变压器残旧,变压器能耗高)•设备水平(设备有缺陷) 运行水平分析•线路和配变负载率•N-1校验(不通过,或者无法转供)•线损率•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率•一户一表率 配电网规划的主要步骤B.规划期负荷预测1. 电量和最大负荷总量预测用于衡量高压电源总量规划的合理性和初步测算规划期内需新建输变电设施的规模。

      同时也是负荷地理分布预测的基础2. 负荷地理分布预测用于衡量高压电源分布的合理性,确定城市各供电区域规划期内的负荷增长情况,是高压电源供电分区划定、线路布置和供电范围确定的依据 配电网规划的主要步骤C. 规划技术原则的确定1. 网架结构2. 线路选型3. 变压器及开关设备选型4. 二次系统应达到的技术要求(保护及综自) 配电网规划的主要步骤D. 电网建设改造规划1.高压电源规划的合理性评估和供电分区2.网架结构优化和规划3.分年度具体建设和改造项目规划4.建设改造工程量分年度汇总5.分年度地理接线图绘制 配电网规划的主要步骤E. 规划项目的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1. 分年度规划工程静态投资估算2. 规划工程动态投资估算3. 规划工程的总成本费用估算4. 电价测算5. 电价加价额确定6. 投资收益分析 一、电网现状分析1.分析高压电源分布情况带35kV-110kV母线的220kV以上变电站分布、最大供电半径、容载比(见下页)现状2.分析接入110kV和35kV网的地方电源分布情况3.35kV和110kV网架结构及运行方式分析4.线路运行年限及维护现状,运行率( T=P/Pmax)5.110kV变电站负荷分布情况及容载比6.电网运行指标现状 容载比•容载比=K1*K2*Se/P=K1*K2/(T*功率因素)其中, K1:负荷分散系数,为同时率的倒数K2:储备系数(包括事故备用和负荷发展储备系数)Se为变压器额定视在容量(KVA)P为变压器实际最大有功负荷(KW)•根据《城市电网规划设计导则》,220kV容载比一般为1.6-1.9;35kV- 110kV容载比:1.8-2.1理由:变压器2小时内一般能过载30%,110kV站多为2台变压器,假设N-1方式下变压器负载率1.3时恰好能供全部负荷,即,S=1.3*Se, 则正常运行率T=S/(2*Se)=1.3/2=65%, 相应的功率因素0.9,同时率0.9,储备系数1.05时,容载比为2.0。

      •例:某分网有10台容量40MVA的110kV变压器,每台最大负荷均为20MW,负荷同时率0.95,取储备系数1.0,计算110kV容载比Rs =1.0×10×40 / (10*20*0.95) = 2.105 负荷预测方法一、电量总量预测方法•电力弹性系数法、时间序列法、产值单耗法、参数回归法二、最大负荷预测方法•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法•回归分析方法三、分区负荷预测四、电网规划对负荷预测精度的要求:偏差在[-10%, 30%]之间 电量总量预测-弹性系数法•电力弹性系数是描述电力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一个宏观指标,通常定义为:K=Vw/VG其中, Vw为电量年均增长率, VG为经济年均增长率•弹性系数法首先根据历史数据计算K,然后用该K值预测规划期内的电量例: 已知1995年和2000年的用电量分别为W0和Wn,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G0和Gn,预计2001-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V,预测2001-2005年的用电量1. 求K: Vw=(Wn/W0)1/5-1, VG=(Gn/G0)1/5-1, K= VW/VG2. 求规划年预测用电量: W2001=(1+KV)W2000,…..•电力弹性系数法适用于负荷增长较平稳的地区。

      对处于快速发展期、产业结构变化较大的地区、经济结构单一且受产业政策影响较大的地区预测效果较差•运用时应注意经济指标的选取,也可用回归法分析或预测K值 电量总量预测-时间序列法•是所需资料最少的一种负荷预测方法常见的是采用曲线拟合公式得出历史负荷随时间的变化规律W(t),然后预测规划年电量仅需历史电量数据例:已知1985年-2000年电量分别为: 可采用双曲线拟合:1/W =a+ b/(t-1989) 也可采用指数函数拟合:lnW=lna+b/(t-1989) 误差分析表明第二种函数精度更高•当预测期电量发生突然变化时,预测误差较大同时因注意拟合函数的选取、坏测点的删除 电量总量预测-参数回归法•同为曲线拟合类方法,但自变量不是时间,而是经济指标等与电量相关的参数,必要时可选取多参数,但单参数更有利于函数选取例,某地区电量与经济数据的关系如下:可以看出电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接近线性,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则接近二次函数,可采用单参数也可采用两个参数建立回归关系,如:W=a1 + a2*X1;W=a1 + a2*X2 + a3*X22W=a1 + a2*X1 + b1* X2 + b2* X22•该预测方法可计及经济增长因素的变化,但在参数选取和回归模型选取时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应用效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电量总量预测-产值单耗法•产值单耗指每元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电量,是反应国民经济及各部门用电特性的指标。

      因其取值具有相对稳定性,可用于电量预测•可采用综合产值单耗和分行业产值单耗进行电量预测•对我国,由于经济结构不断轻型化,综合产值单耗变化的总趋势是逐步降低的各产业中,,第一产业(农业)随产业电气化过程,产值单耗呈上升趋势,第二产业(工业)由于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比重降低,加上产业内节能措施的实施,产业单耗多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商业及服务业)发展初期产值单耗是上升的,初具规模后由于第三产业附加值较高单耗会下降进入21世纪,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会逐步提高,从而进一步带动综合产值单耗在未来出现更大的下降•实际应用中,可结合时间回归法预测产值单耗的变化趋势但应注意产值单耗不宜变化太快(不宜采用指数、二次以上拟合函数),以免预测结果偏大 电量总量预测-其它方法•人均用电量指标法用于城市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预测应根据当地人均居民生活用电现状,结合《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进行预测我国城市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指标参考(单位:kWh/人年) 电量总量预测-其它方法•基于模糊理论的负荷预测方法1.模糊贴近度预测法根据预测年的环境因素(GDP,工、农业生产总值,人口、人均国民收入等)判断历史数据中与之贴近度最高的年份,以其电量增长率为参考进行预测。

      2.模糊相似优先比预测法寻找与电量增长规律最相似的数个环境因素,对其预测增长规律进行加权得出电量增长规律3.模糊聚类预测法•灰色理论预测法对历年电量序列X(t)生成累加序列Y(t) Y(t)具有递增特点,可用指数函数描述,用一阶微分方程描述•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法 最大负荷预测方法•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法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年用电量 / 年最大负荷=8760*年负荷率具有取值相对稳定且变化趋势明确的特点,便于预测预测方法可以是历史数据的回归分析,也可以根据负荷构成和行业结构合成不同负荷类型的Tmax参考值如下:•广州1999-2001年Tmax分别为5560小时,5224小时和4976小时,呈逐年下降趋势预计2005年为4930小时,2010年约4870小时照明及生活一班制企业二班制企业三班制企业农业排灌Tmax2000-30001500-22003000-45006000-70001000-1500 分区负荷预测•分区电量预测应注意:(1) 分区电量之和应与总电量预测结果一致2)应根据各区域城市规划和规划期内的城市发展重心的变化,确定各区不同的电量增长率•分区最大负荷预测预计各区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计算分区最大负荷和区域同时率。

      •分区负荷预测是110kV网规划和分区电力、电量平衡、110kV容载比分析的基础 负荷地理分布预测(空间负荷预测)•空间负荷预测是配电网规划和自动化规划的基础,用于确定配电网供电区域各小区的未来负荷,为变电站选址、馈线供电范围的确定提供决策信息10kV网电压等级低,线路供电范围小,相应的负荷分区也小,负荷地理分布预测是负荷预测中的难点•主要预测方法1.用地仿真法:自下而上2.负荷密度法:自上而下 空间负荷预测-用地仿真法•采用均匀/非均匀网格划分供电区域,对每一区域确定现有土地使用类型(商业/民用/公寓/市政/小区/办公/轻工业/重工业/绿地等),根据各类用地负荷密度的高低按一定标准折算成统一的负荷系数•基于城市用地规划,确定规划水平年各区域用地类型•每年均按上述比例将当年预测总负荷分配到规划区域 用地仿真法示例 用地仿真法存在的问题•必须已知当前和规划期内各年的土地使用数据从目前城市信息化管理现状看,上述数据许多难以获得,但仍可获得估计数据•土地使用率和用地分类的确定中人为因素较多,缺乏有效的检验手段•?实际每年电量增长中,居民、商业、工业的增长率和增长模式是不同的如何在方法中反映这种差别?一般而言, 居民用电负荷密度逐年增长,工业用电则趋于下降。

      另一方面总用电量中工业用电增长率可能快过民用电这是由于工业规模增长快造成的思考:上例中进行负荷预测时可如何反映这一趋势? 负荷密度表中工业折算值下调即可 空间负荷预测- 负荷密度法1、根据规划部门给出的城市用地规划数据,得出各小区的用地类型和比例根据总量控制原则,确定当前各类用地负荷密度和各小区土地使用率2、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分新区发展和老区重置两方面确定地理位置和规划期内各年度用地类型和比例一般根据预先确定的负荷密度增长率先确定负荷密度值,需要测算的只是各年度土地使用率的提高和用地类型的变化 负荷密度法存在的问题•各类用地负荷密度随城市工业结构,居民和商业建筑高度,居民生活水平等的不同而差异很大目前针对一个具体城市的基础数据搜集明显不足•目前城市规划多为远景规划,对近期电网规划而言,到规划期末哪些规划用地能发展起来、发展程度如何需参考其它信息加以判断,信息不足时误差较大这一问题两种预测方法均存在,但误差造成的影响则不同,请思考)•负荷密度法得到的预测总量不可能与电力总量预测结果一致若建立了数据较完善的GIS系统并掌握了一定的城市规划数据,则负荷密度法预测结果应该是所有方法中最准确的(注意:获得总量数据还需掌握同时率数据)。

      反之则需要校正负荷密度法结果(接近用地仿真法结果) 空间负荷预测方法可能的改进措施•确定负荷分布和土地使用现状时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电网数据,如变电站出线的最大负荷和电量、10kV馈线的沿线配电容量分布,专用变的负荷类型等•逐步建立用户地理信息数据库(GIS-地理信息系统),保存各区域用户位置、占地面积、类型、用电量及变电容量、负荷等信息,作为配电网管理的基础数据库•积累配网基础数据,包括用户分类及用电比重、各类用户负荷密度、负荷曲线、分区数目与同时率的关系曲线等 中压配电网设备简介•要求:1.可靠性和质量2.能适应户外环境要求3.免维护和节能4.满足故障指示和一定的自动化要求 开关设备-断路器•断路器SF6断路器、真空断路器(户外/户内)、GIS(SF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比较1. SF6断路器具有尺寸小、重量轻、开断电流大、噪声小、检修周期长的优点应注意控制SF6气体的水分和杂质含量,注意防止漏气2.真空断路器已从户内发展到户外柱上型(真空断路器密封于油箱或SF6气体中)由于真空具有最高的绝缘强度和最快的介质恢复速度,真空断路器寿命长,维修方便、适于操作频繁的场所3.GIS将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流/电压互感器集成封装,具有占地小、操作噪音小、维护工作量最小的特点。

      同时也有优越的开断和载流能力 10kV开关设备-负荷开关•10kV配网使用最广泛的开关设备(与断路器使用量之比约为6:1)•用于切断与关合线路负荷电流以及关合短路电流,但不能开断短路电流多与熔断器配合使用•类型:1.真空开关2. SF6开关3.产气式开关4. 压气式开关5.高中压开关柜•开关柜包括通用单、双层柜、F-C柜、环网柜等,集成了断路器(负荷开关)、隔离开关和控制、测量、保护等二次器件 10kV开关设备-隔离刀闸和熔断器•隔离刀闸隔离刀闸:仅能开、闭充电电流很小的空载线路和变压器主要用于提供明显的断开点手车式断路器就不需隔离开关•熔断式开关熔断式开关:负荷开关的一极或多极串连熔断器熔断器具有安/秒特性,可作为一次性短路保护 10kV开关设备-电缆分支箱•可用于电缆线路的分支和配变的接入(对应于环网开关柜)•一般不具备负荷开关功能•在电缆头安装故障指示器后可判断短路故障区段•用于电缆连接,具有简单、方便、免维护的特点,但不具备带负荷改变配网接线方式的功能 10kV箱式变电站•箱式变电站又称组合式变电站,由高压配电室、变压器室和低压配电室组合而成,可安装1.25MVA及以下容量变压器。

      •具有占地小,施工方便,维护工作量小的优点 重合器与分段器•提高配网可靠性,实现配网自动化的第一步就是馈线故障段的自动隔离和健全段的快速恢复供电这一功能可由分段器和重合器自动实现推荐城市配电网采用的开关设备应该具备分段、重合器的功能•重合器和分段器是装有继电器的断路器,可执行开闭动作组合,并实现远方操作能按预定的开断和重合顺序逻辑和时延自动进行分闸、合闸,并具备自动复位和闭锁功能的开关设备实际上属智能化的负荷开关 重合器-电压/时间型分段器配合实例•重合器按“一快二慢”在过流时动作即故障过流后快速跳闸,延时后重合延时重合操作重复两次后闭锁•电压/时间型分段器有两种模式,模式一应用于常闭开关,检测到失压时跳闸,一侧加压后经延时X重合闸,同时启动故障检测计数器Y,在给定时限内再次失压跳闸,则在分闸后闭锁开关于分闸状态模式二应用于常开开关(联络开关),检测到单侧失压时,经延时X后合闸,同时启动故障检测计数器Y,在给定时限内再次失压跳闸,则在分闸后闭锁开关于分闸状态•改进的分段器还有异常低电压闭锁功能 重合器-电压/时间型分段器配合实例 中压配电网网架•10kV配网直接承担用户供电,需覆盖整个供电区域,线路、设备众多,大量开关不具备遥信和保护功能。

      网架结构和运行方式应尽量简化,环网接线、开环运行,联络本身也不宜太复杂,尽量做到分片分区小环独立运行•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在敷设方式、事故率和维修的难易程度上差别巨大,网架结构也有所不同•由于负荷开关的广泛使用,故障时允许局部用户短时停电,但应能通过负荷转移尽快回复供电,满足N-1运行方式 中压架空网网架•由主干线、次干线和支线组成,尽可能采用环网布置,开环运行的结构,规划阶段按“2—1”环网考虑•电源取自不同变电站的两条线路不宜同杆架设•中压架空线路的主干线和较大的支线应装设分段开关,线路分段一般不超过三段•城市中压架空网联络点的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1)    每回线路一般仅与1-2条线路联络,不宜过多•(2)    互联线路分别具有一定的备用容量,能在一条线路发生故障时,由联络线向故障线路的全段供电•(3)    互联线路最好来自不同的变电站或同一变电站的不同母线•(4)    一条线路向另一条线路转供电时,要保证线路末端的电压损失在允许范围之内即,互联线路长度之和不能超过一定范围 中压架空网2-1环网网架 中压电缆网网架•电缆网一般用于中心市区、负荷密集地区、重要负荷的供电中心城市市区电缆网采用环网结构,开环运行方式,每一网络的环网节点数不宜超过6个。

      一个环网点两台630KVA变压器,负载率50%时,6个点共计3.8MVA负荷若负荷较分散,一个环网点可经分支电缆接入多台远近不同的小变压器•规划阶段推荐采用单环网结构,当负荷增长后可发展为“3—1”环网或相互联络的单环网群正常馈线最大负荷电流以N-1方式不过载为准. 中压电缆网架-单环网 中压电缆网架-双环网 中压电缆网架-分段联络型3-1环网 中压电缆网架-备用线型3-1环网 中压电缆网架-单环网群(3-1) 开闭所的使用•当高压电源距负荷中心较远,且负荷集中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时,适宜建设开闭所开闭所的作用等效于将电源移至负荷中心•开闭所等效于高压电源,其失压会导致大范围停电,需保证其进线的可靠性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原则•网架的确定 (接线形式和联络方式)•确定线路类型(电缆/架空裸线/架空绝缘线)•线路截面的选取,干线-支线截面的配合同一区域内10kV配网干线截面应尽可能统一,以便适应配网发展后网架的变动和馈线间的相互握手电缆网若无开闭所则尽可能避免次干线开闭所进线应采用大截面(如300)电缆,以保证电源的可靠性•线路负载率的整定原则•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的选型原则 线型和正常负载率的选取一•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按允许电压降落校验材料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3000以下3000-50005000以上铝芯1.651.150.90铜芯2.52.252.0•导线截面=最大电流(A)/经济电流密度。

      例: 按经济电流密度确定广州电网10kV干线最大负荷采用电缆单环网时,干线取铜芯电缆,截面取240mm2,则: 线路正常最大负荷电流: I = 240×2.25=540(A) 正常最大负荷 =1.732*10*0.54 = 9MVA (8MW)•允许电压降落标准:线路2-6%,10kV变压器2-4%,总和不超过10%•对架空线,按经济电流密度选取截面,则负载电流与线路热稳电流间已有足够裕度但对电缆线路则不行,电缆线路选型应首先考虑线路热稳极限,其次考虑N-1安全约束 馈线正常负载率的选取二 联络线的确定和负载率•中压电网同时担负着高压站变压器故障时转移负荷的任务变电站间10kV联络线的回数和负载率应据此确定例:某城市110kV变电站容量为2×40MVA10kV配网干线截面240,网架按2-1环网构建,求站间联络线回数和负载率解:由于变压器容载比配置已满足一台变压器停运时,另一台变压器带1.3倍额定容量(过载30%)就能承担全部负荷,则2小时内需经10kV联络线由其它变电站转供的容量为0.3×40=12MVA, 240线路按2-1配置时,每回线约能转供4MVA负荷,故每个变电站有3回线按2-1环网与另一变电站联络就能达到转供要求。

      •变电站变压器台数、容载比、10kV组网方式均直接影响联络线回数和联络线负载率的确定,需个别分析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原则•变压器应采用低耗节能产品,负载率一般控制在60%-80%之间城网公变根据负荷密度按统一容量规格选型,农网则根据实际负荷按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原则配置•开关设备的选择架空逐步淘汰油开关,城网开关选型应考虑逐步实现配网综自的要求 城网中性点接地方式•110kV及以上电网和380V低压网为防止不对称接地故障时相电压升高,均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10kV网过去常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以限制单相接地电流但当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较大,可能引起电弧过电压时,须在中性点接入消弧线圈灭弧消弧线圈按过补偿方式配置•当城网以电缆网为主时,单相短路时容性电流已超出允许水平,故常采用中性点小电阻接地,单相故障快速跳闸保护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高压电源点供电分区高压站供电分区的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1.变电站距分区边界的最大距离尽可能小2.各高压变压器负载率尽可能平均3.与供电所管辖区间尽可能一致•高压站间联络关系和联络线回数的确定•分区容载比的测算和对高压配网规划变电站布点的评估 分区10kV网架规划和布线•每2-3个高压站点构成一个独立的供电分区。

      根据分区内各变电站供电范围和联络方式,规划每个站现有和新增出线的供电范围,确定联络线,其它非联络线彼此也应按同站不同母线的出线间相互握手的原则形成互联•根据负荷地理分布预测结果,确定现有小截面、重负荷线路的改造顺序和规模•网架建设应与新建变电站投产时间相配合宜先确定规划水平年的最终网架,然后根据高压站投产和负荷增长顺序逐年回推确定各年建设改造方案 变电容量和开关设备的建设和改造•新建公用变电容量应根据10kV配变负载率要求,结合公变负荷占总负荷的比例计算计算中应考虑负荷分散性和功率因素例: 预计规划水平年某供电分区总负荷为15万千瓦,增加4万千瓦,公变负荷约占总负荷的60%,确定10kV新增公变容量解:先按单台变电容量630KVA,负载率80%初估负荷点数:150000/0.9/630/0.8=330, 可见负荷很分散故粗略按分散系数1.5,新增变电容量负载率0.75估算新增公变容量:4×0.6×1.5/0.9/0.75 = 4×0.6×2.22 = 5.28万千瓦 变电容量和开关设备的建设和改造•变电容量和开关设备的改造规模应根据配网现状分析中对配网现有待改造设备的规模,结合能投入的改造资金规模制定规划期内的改造规模,并与建设项目工期配合确定年度改造计划。

      低压线路的建设和改造规划•低压线路数量巨大,截面小、老化线路多,统计资料缺乏,其建设规模难以准确测算,改造规模在规划阶段更难以测定,资金需求也十分巨大规划阶段只能根据资金确定建设改造的总量规模具体实施中在采用分片逐步实施的方式逐步铺开,应注意避免资金分配撒胡椒面的做法,否则难以评估改造效果 其它•形成分年度分项目工程量和投资估算表进行静、动态投资估算、电价测算和务评估•对负荷预测、建设改造工程量和财务测算结果进行汇总•已建立GIS系统的配网,可完成规划期末各配电分区地理接线图•目前为建立完整地理接线图的电网,可完成规划期末变电站供电分区和联络线布置地理图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的资料搜集•电网现状线路资料:线型/ 供电范围/ 路径/ 投运年限/ 维护状况/ 负载率高压站容量位置及电网地理接线图,正常供电分区中压网运行指标现状重载线路、故障率高的线路及设备•负荷现状及分布 总量数据:包括历年供电量、售电量、最大负荷、经济增长数据、分行业供电量、行业产值等经济数据分区负荷资料:各区用户分布及用户类型、10kV线路最大负荷、沿线公用及专用负荷分布、规划期内用地规划及用地性质的变化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的资料搜集•逐步建立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配网规划资料库的必要性。

      建立用户地理分布、用户类型及用电量数据库是实现准确负荷预测的基础建立现有10kV线路路径图并与供电用户数据、10kV变压器数据关联将极大的提高配网设备和用电管理水平,并帮助电网规划实现负荷的合理分配•逐步建立配网设备管理库,保存线路、公变、开关设备的型号、投运年限及设备故障记录为配网改造工程规划提供依据 配电网规划技术支持环节的改进•基础资料的整理和完善广东省典型用户类型的负荷资料(不同经济发达程度地区有不同水平):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负荷密度、日负荷曲线、不同用户类型占不同比例时的同时率等•网架优化软件、供电分区优化软件,规划原始资料数据库等支持系统的逐步完善•投资效益分析和评估体系的逐步完善 谢谢!谢谢!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