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脚手架工程.ppt
28页第六章第六章 高层建筑脚手架工程高层建筑脚手架工程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悬吊式脚手架的种类及构造了解悬吊式脚手架的种类及构造理解各类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基本构造要求理解各类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基本构造要求掌握附着升降式脚手架基本构造要求掌握附着升降式脚手架基本构造要求能力目标:能力目标:能够正确针对工程选用合适的脚手架能够正确针对工程选用合适的脚手架能够针对工程进行简单的脚手架方案设计能够针对工程进行简单的脚手架方案设计 在高层施工中,脚手架使用量大,要求高,技术在高层施工中,脚手架使用量大,要求高,技术较复杂,对人员安全、施工质量、施工速度和工较复杂,对人员安全、施工质量、施工速度和工程成本影响较大采用哪一种脚手架搭设极为重程成本影响较大采用哪一种脚手架搭设极为重要要,即要节省开支即要节省开支,又要牢固、安全可靠又要牢固、安全可靠 第一节第一节 落地式钢管脚手架落地式钢管脚手架•一、一、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我国自我国自60年代以来,开始推广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年代以来,开始推广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用于高度用于高度20m左右的房屋建筑的施工,并取得了较左右的房屋建筑的施工,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经过设计和使用证明,从地面向上搭设大的进展经过设计和使用证明,从地面向上搭设总高度不超过总高度不超过40m是可行的,安全的对于超过是可行的,安全的对于超过40m以上的建筑物,采取吊撑、悬挑钢架等措施,以上的建筑物,采取吊撑、悬挑钢架等措施,可以解决可以解决40m以上高度的建筑物外脚手架的搭设、以上高度的建筑物外脚手架的搭设、使用问题使用问题•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按承载能力可分为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按承载能力可分为轻型、中型及轻型、中型及重型重型三类各类脚手架额定载重量、应用范围及主三类各类脚手架额定载重量、应用范围及主要架设间距见表要架设间距见表6-1•(一)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用于高层建筑的优缺(一)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用于高层建筑的优缺点点• 1.优点:适用于各种外形形状的建筑物,安优点:适用于各种外形形状的建筑物,安全感好,节省木材,用于外脚手架的钢管和扣全感好,节省木材,用于外脚手架的钢管和扣件,可以组成多种结构形式,一材多用,周转件,可以组成多种结构形式,一材多用,周转次数多,显示出许多优越性次数多,显示出许多优越性• 2.缺点:搭设和拆除耗用工时多,劳动强度缺点:搭设和拆除耗用工时多,劳动强度大,材料占用流动资金多,具有自身难以克服大,材料占用流动资金多,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
的弱点•(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构造要求(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构造要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由钢管、扣件、脚手板和底座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由钢管、扣件、脚手板和底座组成,如图(成,如图(6-1)钢管一般用钢管一般用Φ48㎜、厚㎜、厚3.5㎜的㎜的镀锌高频焊接钢管最大重量不应超过镀锌高频焊接钢管最大重量不应超过25㎏用于立杆、纵向水平杆和支撑杆(包括剪刀撑、横向斜立杆、纵向水平杆和支撑杆(包括剪刀撑、横向斜撑、水平斜撑等)的钢管长宜为撑、水平斜撑等)的钢管长宜为4~;用于横向水~;用于横向水平杆的钢管长度以为宜平杆的钢管长度以为宜图6-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基本构架形式1—外立杆 2—内立杆 3—横向水平杆 4—纵向水平杆 5—栏杆 6—挡脚板 7—直角扣件8—旋转扣件 9—连墙件 10—横向斜撑 11—主立杆 12—副立杆 13—抛撑 14—剪刀撑15—垫板 16—纵向扫地杆 17—横向扫地杆•扣件用于钢管之间的连接,其基本形式有三种:扣件用于钢管之间的连接,其基本形式有三种:((a))直角扣件直角扣件,用于两根钢管呈垂直交叉连接;,用于两根钢管呈垂直交叉连接;((b)旋转)旋转扣件扣件,用于两根钢管呈任意角度交叉连接;,用于两根钢管呈任意角度交叉连接; ((c)对)对接扣件接扣件,用于两根钢管的对接连接,见图,用于两根钢管的对接连接,见图6-2。
图6-2 扣件形式立杆底端立于底座上,以传递荷载到地面上,底座如图6-3 所示图6-3 底座•脚手板可采用钢、木、竹材料制作的冲压钢脚手脚手板可采用钢、木、竹材料制作的冲压钢脚手板、钢木脚手板、竹脚手板等,每块质量不宜大板、钢木脚手板、竹脚手板等,每块质量不宜大于于30kg•1. 纵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纵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宜小于3 跨•((2)) 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可采用搭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①①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离不应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如图,如图6-4 所示;所示;(a) 接头不在同步内(立面) (b) 接头不在同跨内(平面)图6-4 纵向水平杆对接接头布置1—立杆 2—纵向水平杆 3—横向水平杆•②②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搭接长度不应小于lm,应等间距设置,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的距离不应小于100㎜;㎜;•③③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时,纵向水平杆应作为横向水平杆的支座,纵向水平杆应作为横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纵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并应等间距设置,间距不应,并应等间距设置,间距不应大于大于400㎜,如图㎜,如图6-5 所示。
所示图6-5 铺竹笆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的构造1—立杆 2—纵向水平杆 3—横向水平杆 4—竹笆脚手板 5—其它脚手板•2.横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横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心距不应大于150㎜在双排脚手架中,靠墙一端㎜在双排脚手架中,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的外伸长度a(如图(如图6-6)不应大于)不应大于a,且不应大于,且不应大于500㎜;㎜;(a)双排脚手架;(b)单排脚手架图6-6 横向水平杆的构造1—横向水平杆;2—纵向水平杆;3—立杆((2)) 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应大于纵距的1/2;;((3)) 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片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单排脚手架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应小,插入长度不应小于于180㎜;㎜;((4)) 使用竹笆脚手板时,使用竹笆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单排水平杆两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在立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亦不应,插入长度亦不应小于小于180㎜。
㎜•3.脚手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脚手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120~~150㎜;㎜;•((2)) 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等,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等,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此三种脚手板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此三种脚手板的铺设可采用对接平铺,亦可搭接翻设的铺设可采用对接平铺,亦可搭接翻设•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度应取杆,脚手板外伸长度应取130~~150㎜,两块脚手㎜,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之和不应大于板外伸长度之和不应大于300㎜㎜,如图如图6-7((a););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搭接长度应大于200㎜,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不应小于100㎜,如图㎜,如图6-7((b)所示。
所示(a) 脚手板对接 (b) 脚手板搭接图6-7 脚手板对接、搭接构造•((3)) 竹笆脚手板应按其主竹筋垂直于纵向水平竹笆脚手板应按其主竹筋垂直于纵向水平杆方向铺设,且采用对接平铺,四个角应用直径杆方向铺设,且采用对接平铺,四个角应用直径1.2㎜的镀锌钢丝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的镀锌钢丝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4)) 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取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取150㎜,其㎜,其板长两端均应与支撑杆可靠固定板长两端均应与支撑杆可靠固定•4.立杆立杆•((1)) 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2))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 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lm。
靠边坡上方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如图㎜,如图6-8所示;所示; 图图6-8 纵、横向扫地杆构造纵、横向扫地杆构造1—横向扫地杆横向扫地杆 2—纵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3)) 脚手架底层步距不应大于脚手架底层步距不应大于2m,如图,如图6-8所示;所示;•((4)) 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布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布置间距宜按表置间距宜按表6-2采用;采用;•((5)) 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扣件连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规定:•①①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至㎜;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②②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搭接长度不应小于lm,应采用不少于,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l00㎜;㎜;•③③立杆顶端宜高出女儿墙上皮立杆顶端宜高出女儿墙上皮lm,高出檐口上皮。
高出檐口上皮•((7)双管立杆中副立杆的高度不应低于)双管立杆中副立杆的高度不应低于3步,钢管长度步,钢管长度不应小于不应小于6m•5.连墙件连墙件•⑴⑴ 连墙件数量的设置除应满足规范计算要求外,连墙件数量的设置除应满足规范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表尚应符合表6-2的规定•⑵⑵ 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①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②②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他可靠措施固定;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他可靠措施固定;•③③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④④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2步) •⑶⑶ 对高度在对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宜采用刚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顶撑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
严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严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性连墙件;•⑷⑷ 对高度对高度24m 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⑸⑸ 连墙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连墙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①①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呈水平设置,当不能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应采用上斜连接;•②②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采用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采用拉筋必须配用顶撑,顶撑应可靠地顶在混凝土圈梁、拉筋必须配用顶撑,顶撑应可靠地顶在混凝土圈梁、柱等结构部位拉筋应采用两根以上直径柱等结构部位拉筋应采用两根以上直径4mm的钢的钢丝拧成一股,使用时不应少于丝拧成一股,使用时不应少于2股;亦可采用直径股;亦可采用直径不小于不小于6mm的钢筋•((6)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可搭设抛撑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可搭设抛撑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的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的倾角应在倾角应在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与主节点的距之间;连接点中心与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离不应大于300mm。
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除;•⑺⑺ 架高超过架高超过40m且有风涡流作用时,应采取抗上升且有风涡流作用时,应采取抗上升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6.剪刀撑与横向斜撑剪刀撑与横向斜撑•((1)) 双排脚手架应设剪刀撑与横向斜撑,单排脚双排脚手架应设剪刀撑与横向斜撑,单排脚手架应设剪刀撑;手架应设剪刀撑;•((2)) 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①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宜按表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宜按表6-3的规定确定的规定确定每道剪刀撑的宽度不应小于每道剪刀撑的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之间;•②②高度在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立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置;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15m,如,如图图6-9 所示;所示;图6-9 剪刀撑布置•③③高度在高度在24m 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立面整个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④④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应符合的规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应符合的规定;定;•⑤⑤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
㎜•((3)) 横向斜撑的设置符合下列规定:横向斜撑的设置符合下列规定:•①①横向斜撑应在同横向斜撑应在同—节间,由底至顶呈之字形连续节间,由底至顶呈之字形连续设置,斜撑宜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设置,斜撑宜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水平杆的伸出端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离不宜大于150mm当斜撑在当斜撑在1跨内跨越跨内跨越2个步距个步距时,宜在相交的纵向水平杆处,增设一根横向水平时,宜在相交的纵向水平杆处,增设一根横向水平杆,将斜撑固定在其伸出端上;杆,将斜撑固定在其伸出端上;•②②一字形、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横向一字形、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横向斜撑,中间宜每隔斜撑,中间宜每隔6跨设置一道;跨设置一道;•③③高度在高度在24m以下的封闭型双排脚手架可不设横向以下的封闭型双排脚手架可不设横向斜撑,高度在斜撑,高度在24m以上的封闭型脚手架,除拐角应以上的封闭型脚手架,除拐角应设置横向斜撑外,中间应每隔设置横向斜撑外,中间应每隔6跨设置一道跨设置一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