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山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幻灯片.pdf
9页1 衡山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幻灯片解说词1.片头衡山县城总体规划 (修编) 是由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与衡山县规划设计室共同完成的2.区位衡山县隶属湖南省衡阳市,位于湘江的中游,107 国道、湘江、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与省道1820 线上,处在湖南省实施“一点一线”战略的重要位臵一点”即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一线”即京广铁路沿线,县城位于湖南省会城市——长沙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之间,南北分别接受珠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经济辐射3.南岳牌坊南岳是全国著名的 “五岳” 之一、是久负盛名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衡山县城与南岳相距只11km ,从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 国道自北向南至南岳,首先必须经过衡山,衡山是南岳的门户4.规划研讨与群众参与衡山县城总体规划分为发展规划、建设规划、 管理规划三个层次,加强了规划研究采取了会议研究、专题研究、群众参与、问卷调查、 专家咨询等多种形式的研究,发放民意调查表 2000 多场,收到论文20 多篇,作出专题报告13 项,使规划集思广益,这是本次规划的一个新的突破2 5.衡阳市域城镇关系图本次规划打破就城市论城市的传统手法,通过衡阳市域城镇关系分析确定衡山县城在衡阳市域城镇的地位和分工。
6.县域城镇布局现状与规划在分析了县域各乡、镇人口密度、经济水平、资源条件、交通与能源等基础设施、集市贸易、 社会服务设施水平等小城镇发展条件的基础上, 对各地现有乡、 镇建设发展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 运用逻辑斯蒂曲线、 回归分析和剩余劳动力转化法等科学地预测了城市化水平;分析了各乡、镇经济水平与结构、经济吸引辐射范围, 按“城镇带动发展战略的思想,将对全县划分为三个经济区,运用点轴开发和增长极原理明确了各城镇;经济区发展的重点建设城镇;对全县每一个建制镇的城镇发展性质、 人口与用地规模、 各项建设用地指标、各城镇规模扩展速度分别制定了指导性意见,全面深化了总体规划阶段的城镇体系规划7.县域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国务院[1996]18 号文件和中共中央、国务院[1997]11 号文件的精神,城市建设必须节约用地,少与耕地???县城总体规划必须与县域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县城和建制镇以及工矿交通等的发展、建设势必要占用一些耕地,规划对全县土地进行整理、对废弃地和宜农土地后备资源进行土地复垦, 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这是本次规划的一个新的偿试3 8.用地工程地质评价衡山县城周围除紫巾峰山体外,都是低矮丘陵和小部分农田,局部地方遭20 年一遇的洪水侵袭。
据用地工程地质属性评价,洪水淹没线以上的地方都属于一、二类建设用地,但基本农田、有特色的山体、水面明确划为不准建设用地9.用地发展方向与农田保护在用地工程地质评价的基础上,根据交通、 用水、用电条件和距城市中心距离远近、现状建设情况等因素, 确定衡山县城近期主要往西发展、 远期向北跳过基本农田和山体发展;琵琶洲、排塘两片区10.现状图衡山县城是一个城镇人口只有4.6 万人的小城镇, 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铁路交通站场拥挤,城区道路骨架没有拉开、路面质量不高、 商业面点比较零乱、公共绿地较少, 易受洪水威胁等等 规划采取问题和目标双重导向,系统科学地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11.衡山县城远眺站在城西紫巾峰上, 向北眺望衡山城, 湘江大桥飞架南北,将衡山县城与隔河相望的衡东县新塘镇连在一起;近处高楼林立,一栋栋红瓦粉墙的民宅掩映在紫巾峰下的苍翠的树丛中12.城市功能与结构形态以老城为商业中心、 排塘为副中心, 琵琶洲工业区、 紫巾峰和螺头山游憩区为两翼,组团之间为生态山地与高效农田,4 形成有机疏散的组团式城市结构13.规划总图为将小城市总体规划作到大中城市分区规划的深度,衡山县城建设用地分类作到了中类,部分设施做到了小类; 居住按就近就业的原则进行布局, 并将临江地段和山体周围等环境最好的地方安排作居住用地;工业按原料来源、 运输方式、污染情况集中布臵了三个小区; 公共服务与市政设施按中心地理论合理安排; 道路作到了支路一级;各用地结构合理,城市设施功能完善。
14.土地价值定级研究与规划利用配置为实现城市土地利用与土地价值等级的合理配臵,规划选用了“土地区位”、 “交通”、 “人口与路网密度” 、 “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的完备度” 、 “环境”等因素对现状和规划的土地进行合理利用研究, 对现状不合理利用的土地进行臵换,对规划用地反复进行调查,实现了优化布局与土地利用强度的合理开发这是城市规划与土地经济的科学结合15.土地价值等级现状与规划设计人员调查了县城2480 个商业门面或店铺,进行了级差利润测算, 分析了原因, 划分出了现状土地价值等级;规划参照现状土地价值规律分布和预测分析、计算,按路线价原理进行了地价等级划分 这为合理臵换或利用土地找到了经济依据16.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流量5 规划人员对县城各主要路段进行了机动车、非机动车流量调查,为协调好市际、 市域、市内三个层次的交通作了扎实的研究,并运用QRSⅡ软件进行交通流量的分配与模拟研究,为路网方案比较、道路等级与断面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17.道路交通图扩建火车站货场、 改建衡山客站广场与站前路、新建衡山千吨港口码头, 各种交通方式进行了很好的衔接城市道路以“方格网 +自由式”形成为主,形成以金峰路、人民路、衡山大道、金环路、晨霞路为5 条横轴,以 107 国道、金龙大道、先农路、清凉路和滨河路为5 条纵轴;对道路的节点坐标和标高、停车场、 加油站等进行了严格控制;所有道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化。
18.市政工程管线市政工程管线规划包括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规划等;雨污实行分流制排放,污水集中处理;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适当超前;所有管线均进入地下19.环保环卫规划为创建文明卫生城市、 并实施城市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衡山县城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对饮用水源的保护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对河溪源头等生态脆弱区严格实行封山育林,防止生太恶发21.容量控制规划为方便指导地块的开发建设,容量控制在地块划基础上对6 各地块的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建筑密度、容积率、交通出入口方位、 停车位、 建筑色彩与形式、绿地率等指标进行了规定,并提出了相应规划建设要求;允许地块性质兼容和复合开发、对各种设施制定了相互的适应性规定;规划接近于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度、可操作性强这也是本规划的创新之处21.综合防灾规划综合防灾包括防洪、抗震、消防、人防等,防洪按50 年一遇的洪水频率设防、路堤结合22.园林绿地规划衡山县城的园林绿地规划按“点” 、 “线” 、 “面” 、 “体”的绿地系统进行规划, 并对各单位提出了创建园林式或花园式单位的要求,人平绿地面积达11.86m2,绿化覆盖率达45% 。
23.景观风貌与山水城市规划南岳和湘江是湖南的名山名水,规划抓住衡山县城依名山、傍名水的有利条件,规划建设湘江风光带、保护紫巾森林公园,开辟湘江观湘洲渡假付和琵琶洲水上公园,恢复开云楼与清凉寺, 保护传统衡区历史文化建筑,建设现代城市和街区标志将衡山县城逐步建设为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山水城市湘江、观湘洲、紫巾山与赵家山、螺头山水库、白龙潭水库、琵琶洲水上公园,这“一江一洲”、两山三水“奠定了山水城市的基础24.紫巾公园这是城内的紫巾森林公园,山高林密, 鸟语花香, 林间溪7 水潺潺、曲径通幽25.光荣的城市衡山又是一座光荣的城市,毛主席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曾经生活和工作在这里, 他的堂妹——毛泽建烈士长眠在紫巾山麓、湘江之滨26.街头绿地这是人民路与开云路交叉处的街头绿地及游憩设施,闹中取静、别有情趣27.单位绿地这是全省重点中学——岳云中学校园一角,曲苑荷香、 环境雅致28.螺头山水库螺头山水库尤如一颗名珠镶嵌在美丽的衡山城,碧波清清、山峦倒映,四周树林葱荫、远处楼宇争辉29.滨江草坪路堤结合的滨江路绿茵如盖,游人在草地上嬉戏, 充分表达了以人为本的设计与建设思想30.旅游规划衡山是南岳的门户, 自身又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光荣的革命传统、优美的自然山水,城内可组织半日游和一日游。
31.社会化服务体系与控制管理中学、小学、幼儿园、 医院、图书馆、电影院、 体育场馆、菜市场、公共绿地、垃圾站、公共厕所等是社会服务设施,大8 都不以盈利为目的, 为保证其用地不被挤占,规划作了严格的定位控制, 并给出了用地边界坐标,结合容量规划,对各地块提出了建设控制要求,便于规划管理32.多彩多姿的文体活动朝气蓬勃的衡山人民在“两个文明” 建设的指导下, 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城市品位,自发地、不间断地开展文体活动,图为在人民广场晨练的情景33.近期建设衡山县城近期建设规划到2005 年,目前已按规划建好的火车站站前广场与站前路、滨江路与防洪堤、 大源渡水利枢纽工程生活区、 黄金园小区和正在建设的先农小区、衡山大道两侧;规划很好地服务了经济建设、特别是指导了开云南路的集资建设;城区所有城市道路面都已水泥硬化,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34.大衡山构想为实现城镇群体间的协调发展,彻底打破行政封锁, 远景提出了构建衡山县城——大源渡——衡东新塘——南岳组成的“大衡山”,的设想,各城镇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35.创新集锦本次规划结合湖南省立项的“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与“小城镇总体规划理论内容、编制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两项科研课题,在规划方法、规划技术、规划内容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
规划方法上应用了钱学森创导的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9 学的系统工程新思想,规划技术上应用了CAD、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演播、电子表格数据处理等多种计算机信息技术;规划内容上对小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层次性扩充,即将县城总体规划扩充为县域及县城发展规划、县城建设规划、 规划控制管理三个层次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保持耕地总量平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容量规划、社会化服务体系规划、地价等级划分与规划的结合等也是本规划内容上的突破保护农田、 组团式结构、山水城市的设计也是规划布局构想的特色 近期建设的成绩、 规划便于管理,是本规划的成功之处市民参与规划、 专家技术咨询和领导民主决策是本次规划方法上的创新36.结尾城市规划事业方兴未艾, 我们清楚地知道本规划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欢迎各位批评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