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回乡偶书》教学案例.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47879939
  • 上传时间:2023-03-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5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回乡偶书》教学案例 执教者:刘津津一、背景分析  《回乡偶书》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阔别家乡多年终于回到故乡的感慨之情,是唐诗中的极品它们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都难以估量诗人面对故乡的小顽童,在感叹时移世易之余,涌现在心头的或许是那鞍马困顿的人生旅途,是那故乡的清风明月,是那童年时听到的儿歌、吹起的牧笛,是“少小离家老大回”时急切的足音……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体会诗人这种情感是不太容易的事,孩子年龄小,阅历浅,无法理解诗人这种沧桑感在教学中,我通过讲故事、看动画、表演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感悟诗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以下是我的一个教学片断二、案例描述《回乡偶书》里那个老人家,面对故乡的小顽童,在感叹时移世易之余,涌现在心头的或许是那鞍马困顿的人生旅途,是那故乡的清风明月,是那童年时听到的儿歌、吹起的牧笛,是“少小离家老大回”时急切的足音……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看动画,教师补充讲述,让学生理解了诗人的经历,再对诗句进行理解,最后通过表演加深学生的感受。

      表演环节我觉得是整节课最成功的地方,通过实践活动,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诗人的情感,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表演的欲望三、教学片段:(一)出示句子:“笑问客从何处来” 孩子们为什么会笑着问?从这个“笑”字你能感受到什么?为什么不用“请问”?生1:“笑问”显得很有礼貌师:那“请问”也很有礼貌啊从这个“笑”字你感受到了什么?生2:“笑”字突出孩子的活泼可爱,生3:“笑”字显得孩子很热情好客师:是啊,从一个“笑”字,我们感受到了孩子的天真活泼,热情好客,谁能把这种天真活泼,热情好客的感觉读出来?(4)指导朗读古诗(语速稍快,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惊奇二)情景表演,加深感悟师:贺知章和儿童之间还会说些什么吗?两个同学合作演一演吧!(四人小组先互相演一演,再请一组同学上台表演谁来演贺知章?你请谁来和你合作?教师旁白:贺知章年少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来他的头发已经斑白了,家乡的口音却没有改变他看到家乡熟悉又陌生的一切,心中无限感慨贺知章:“我离开家乡50年了,今天终于回来了,家乡的变化好大啊!”孩子1:“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孩子2:“老爷爷,您找谁呀?贺知章:“我呀,也是这个村的人,叫贺知章,很小的时候离开了家乡,现在回来了,你们欢迎我回来吗?”孩子2(高兴):“哦,原来你就是大诗人贺知章呀!欢迎您回来,来我家做客吧!”贺知章(激动):“谢谢你们,家乡真好啊!”(本环节设计让学生表演贺知章回到家乡,孩子们见到贺知章的情形,让学生发挥想象,孩子们见到贺知章会说什么?同桌演一演,再请小演员上台展示。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这个环节的表演,学生形象地领悟到贺知章回到家乡,面对熟悉又陌生的一切,面对孩子们的疑问,心中的感慨之情6)师:你觉得这几个同学演得怎么样?你喜欢谁的表演?(同学评价)生1我喜欢贺知章的表演,他演出了老人的感觉生2:我喜欢小女孩的表演,她很可爱生3:我喜欢小男孩的表演,他很有礼貌师:三个小朋友的表演很精彩,让我们带着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久别家乡的感慨之情,有感情地再朗读这首诗吧(生朗读)(三)指导朗读(1)师: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诗人对家乡的什么感情?生:思乡 (师板书) (2)师:让我们带着思乡之情把这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吧指导朗读) (3)师:请大家试着背一背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限时背:限两分钟,看谁背得快比赛背:小组赛、个人赛,看谁背得好四、案例反思  上完了整节课,感觉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教得轻松愉快,古诗的教学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1、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好表现,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表演环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表演欲望得到充分释放,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了诗人的感情,将枯燥的古诗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2、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开放的富于情境的学习环境。

        古诗所描述的是古时候的人和事,是浓缩的几个字,十几个字,必须借助图画等有效的辅助手段,创设诗中描述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通过看、读、说、演等一系列的活动来体会感悟3、突出以读为本,落实“读准——读出韵律——读出感情”三部曲  在读中巩固生字,在读中了解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个别读、范读、齐读、赛读、引读多形式、多方法,一切尽在读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