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生物学-原生动物门.ppt
67页省级精品课程动物生物学无 脊 椎 动 物本章提要及重点本章提要及重点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繁殖方式群体生活和生态分布 主要类群 鞭毛虫纲 肉足虫纲 孢子虫纲 纤毛虫纲 与人类的关系 系统发展本章讲授本章讲授主要主要内容内容及知识框架及知识框架主要特征主要类群与人类的关系原生动物单细胞类器官体微小分布广单体或群体各种营养类型多样生殖方式形成包囊其它生理功能鞭毛虫纲-绿眼虫肉足虫纲-变形虫孢子虫纲-疟原虫纤毛虫纲-草履虫有益有害系统发展如何定义原生动物?如何定义原生动物? 一类体型微小、结构最简单,进化地位最低等的动物性原始单细胞真核生物!有孔虫棘尾虫大变形虫夜光虫进化地位?进化地位? 原生生物是目前已知的最原始的真核单细胞生物 行单细胞或多细胞群体生活 细胞一般不出现分化 行多种营养方式,具多种生殖方式 运动器出现 个体微小,分布广泛衣藻衣藻团藻团藻变形虫变形虫眼虫眼虫单细胞?动物?单细胞?动物? 既具有一般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又具有一般动物的各种生理机能:运动、营养、呼吸、排泄、繁殖、应激等原生动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原生动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最简单的动物,最复杂的细胞最简单的动物,最复杂的细胞第一节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体型微小、形态多样 250微米 如巴贝斯虫,12个/红细胞 利什曼原虫,几百个/细胞 少数大个体, 如3 mm的旋口虫, 16 mm的中簇虫一、形态结构第一节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二)单细胞构成 有的具几丁质、硅质、钙质、纤维素外壳 细胞膜 薄质膜 坚韧有弹性表膜,有的具斑纹 外质真核细胞 细胞质 各类细胞器,有的具几丁 内质 质或硅质“骨骼” 大核代谢 细胞核单核、多核或两核 小核遗传、生殖一、形态结构细胞膜结构 1、质膜:薄,不定形 2、表膜: 较硬、有弹性,固定形状 3、外壳(或 “骨骼” ): 几丁质、矽质、钙质、纤维质 -功能:保护,运动内质伸缩泡质膜表膜外外壳壳细胞质结构 外质:相对透明、质地 较密 内质:多颗粒,易流动内质细胞核(1-2)结构 大核:致密核-代谢 小核:泡状核-生殖 泡状核:染色质少,不均 致密核:染色质多,均匀第一节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运动 无固定细胞器类: 伪足变形运动、“蠕动”肌动蛋白丝滑动 有固定细胞器类: 鞭毛摆动、纤毛“游动”与水反作用二、生理机能执行多项生命活动的细胞器 概念-类器官原生动物特有的构造,它是由细胞中的部分细胞质分化成的若干特殊的结构,执行着类似于高等动物某些器官的功能,故叫类器官,也称细胞器。
类型:运动:鞭毛,纤毛,伪足营养:食物泡,胞口,胞咽等排泄:伸缩泡感觉:眼点(二)营养方式二、生理机能 少数 自养 光合营养 -绿眼虫,具色素体(植物性营养) 吞噬营养 - 草履虫,胞吞 (动物性营养) 多数 异养 渗透营养 -孢子虫,体表渗透或胞饮(腐生性营养)第一节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些概念一些概念 对个体而言: 从外界获取食物叫摄食 把残渣排出体外叫排遗 对细胞而言: 把食物颗粒吞到细胞内叫吞噬或胞吞作用 把残渣排出细胞外叫胞遗作用或胞吐作用 似饮水般把液体营养物质摄入体内叫胞饮作用第一节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三)呼吸 1、体表 2、厌氧或兼性厌氧呼吸(寄生类型) 3、光合产氧呼吸(具色素体型在光下)二、生理机能(四)排泄和渗透调节 1、体表渗透排水 2、伸缩泡+收集管(淡水原生动物) 目的:调节体内水平衡、排泄二、生理机能第一节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一节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五)感应性 趋性感应:原生动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趋向或避开某些物质、光线等刺激 眼点是光感受器,鞭毛、纤毛内有感觉器(触觉)。
如对食物刺激的趋向感应; 对光的趋向或趋避感应; 对不利的化学刺激的趋避感应等二、生理机能DO YOU KNOW? 神经肽是一类存在于神经组织并参与神经系统功能作用的内源性活性物质其特点是含量低、活性高、作用广泛且复杂,在体内调节多种生理功能 神经肽与动物的疼痛、温度感受、睡眠、记忆、情绪等有关 神经肽首次发现是1975年从猪脑中分离出的 1992年我国科学家从原生动物棘尾虫中至少发现6种神经肽 意义:揭示了由神经肽进化到神经系统证实动物的进化路线,为低等单细胞动物的进化提供新标准可通过原生动物获取昂贵的药物神经肽第一节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 无性生殖:l 二分裂、复分裂、出芽、质裂、形成包囊 2. 有性生殖:l 配子生殖、接合生殖、孤雌生殖三、繁殖方式1、无性生殖(所有) 1)二分裂 核与质均等分裂为二 类型: 纵二分裂鞭毛虫 横二分裂-纤毛虫眼虫纵二分裂2)复分裂、细胞核先分裂多次形成多核,、随后各核周围的细胞质也同时分割c、结果迅速产生了大量的小个体分裂中的细胞称裂殖体,子细胞称裂殖子孢子虫的孢子生殖实际也属于复分裂)1、无性生殖(所有)3)出芽生殖 虫体的一部分突出形成芽体,芽体离母体并逐惭长大,形成新个体。
如管足虫) 实质是二分裂,只是两个子体大小不同,大的为母体,小的为芽体1、无性生殖(所有)4)质裂 原生质分裂生殖 见于多核原生动物,核无需先分裂,虫体先分裂成数部分,各部分再独立形成多核的新个体,(如多核变形虫、蛙片虫)1、无性生殖(所有)2、有性生殖(兼性) 1)配子生殖(群体鞭毛虫)大小、形状不同或相同的配子形成,并相互融合为合子的过程 2)接合生殖(如纤毛虫等) 两个虫体粘合,大核崩解,小核分裂数次,互换小核,然后分开,核物质重组、分裂,产生新虫体 3)孤雌生殖(草履虫)自体内小核的分化、融合、分裂变化而形成子体-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小核先有丝分裂大核再无丝分裂虫体中部横缢为2形成2个新个体新个体长大生殖过程生殖过程生殖过程 -有性生殖 两虫体口沟粘合 细胞质相通. 小核分裂2次形成4个核. 其3个核解体,剩下1小核. 小核分裂成大、小核. 大核消失,两虫体互换小核. 结合核分裂3次成8个核. 4个核变成大核、3个核解体. 1个核分裂为2小核. 2个小核分裂成4个小核. 每个虫体也分裂2次,形成 8个新虫体.第一节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3、包囊(cyst)重要的生命存活模式 包囊是大多数原生动物(淡水类群),在遇到恶劣条件时形成的特殊状态,以抵抗和渡过不良环境,保证个体成活。
生物学意义:抵抗外界不良环境,有利于个体生存;有利于传播;有利于在不利环境下进行繁殖 部分原生动物在包囊内行无性生殖(如眼虫、变形虫等)三、繁殖方式包囊的形成过程包囊的形成过程 不良环境 缩回伪足或脱落鞭毛与纤毛 身体缩成球形 细胞向外分泌胶质 形成坚厚的外膜 包裹身体 降低代谢 不停繁殖 条件改善 分裂的诸个体破囊而出 重现生命现象第二节 原生动物门的分类64,000多种(尚有数千多种末命名),半数以上为化石种类五大主要类群分类依据运动类器官的有无、类型和营养类型 鞭毛虫纲:以鞭毛为运动器官 肉足虫纲:以伪足为运动器官 孢子虫纲:内寄生种类 ,无运动器官 (具顶体复合器) 丝孢子虫纲:具极丝,极囊 (寄生在节肢动物细胞内) 纤毛虫纲:以纤毛为运动器官(一)鞭毛虫纲 1、特征 1)以鞭毛为运动类器官14根) 2)具光合营养和渗透营养 3)以无性繁殖为主(纵二分裂 、形成包囊),少数越冬时行有性生殖 (接合生殖) 2、代表动物绿眼虫 3、分类主要依营养方式分为两个亚纲:1) 植鞭亚纲 具色素体,自养 多为群体,也有人将此亚纲放在藻类2) 动鞭亚纲 无色素体 ,异养 无性生殖为主,寄生,危害人畜夜光虫杜氏利什曼原虫角鞭毛虫杜氏利什曼成虫赤潮(二)肉足虫纲1、特征1)体表仅有极薄的质膜2)具伪足,为运动和摄食类器官。
3)繁殖有二分裂、包囊和有性生殖4)有的种类具有外壳(石灰质或几丁质)或“骨骼” (矽质)5)营养方式为异养2、代表:大变形虫伪足是虫体运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都可以形成的,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3、分类根据伪足形态不同分为: 根足亚纲 伪足叶状、丝状、指状、 根状,均无轴丝辐足亚纲 辐状伪足, 有轴丝, 体呈球形, 多为漂浮生活根足亚纲变形虫目 有壳目 有孔虫目辐足亚纲太阳虫目 放射虫目衣壳虫(三)孢子纲1、特征1)全部寄生!2)无运动类器官,或仅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以鞭毛或伪足为运动器官3)无摄食消化类器官,完全为渗透营养4)多具顶复合器5)生活史复杂,(具裂体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三个时期)多有世代交替和更换寄主的现象2、代表:孢子虫-疟原虫 血孢子虫类:(疟原虫类)寄生于人或脊椎动物 的红细胞内 球孢子虫类: 多寄生于脊椎动物的消化道,特别 是鱼鸡兔的幼小阶段极易被感染粘孢子虫类: 多寄生在鱼类,已知近千余种微孢子虫类: 寄生于各类动物,已知七百多种, 最常见的是鱼类和节肢动物 种类很多,危害很大!3 3、分类、分类(四)丝孢子虫纲 具极囊,极丝孢子阶段 营寄生生活 根据有无极囊分为 黏孢子虫亚纲 微孢子亚纲(五)纤毛虫纲 1、特征 1)以纤毛为运动类器官。
2)异养3)无性生殖为横二、有性生殖为接合4)细胞核分大、小核,细胞质分化为多种类器官 纤毛纲在原生动物门中最复杂、分化程高!广泛分布于淡海水, 也有寄生或共生(牛瘤胃纤毛虫)2、代表草履虫3 3、分类、分类动片亚纲体表纤毛均匀分布,无复合的纤毛器(全毛类)寡毛亚纲有些种类纤毛不发达,仅限于虫体的腹面 (下毛类) 多膜亚纲口区有显著的小纤毛带(缘毛类) 喇叭虫钟虫下毛类下毛类缘毛类缘毛类全毛类全毛类第三节 与人类的关系有害 人畜患寄生原虫病 赤潮危害有益 天然饵料 净化污水 研究材料 1 危害人体健康的病原体 寄生部位 引起疾病 症状 传播媒介疟原虫 肝脏、红细胞 疟疾 发冷、发热 按蚊痢疾内变形虫 肠道 痢疾 大便血多脓少 经口利什曼原虫 巨噬细胞 黑热病 肝脾肿大、发烧 白蛉锥虫 脑、脊髓 非洲睡眠病 昏睡、致死 舌蝇滴虫 泌尿生殖系统 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增多,外阴瘙痒,月经不调 男性尿道滴虫病:尿频、血尿,排尿灼样疼痛第三节 与人类的关系 2 危害牲畜的病原体 粘胞子虫 引起鱼类大量死亡 艾美球虫 引起鸡、兔死亡率很高的球虫病 血胞子虫 引起牛、马血尿第三节 与人类的关系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寄生: 人体 (内脏的巨噬细胞) 体小,椭圆形, 无鞭毛 白蛉体(消化道) 锥虫状,具鞭毛危害:高热,贫血, 以致死亡(1).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五大寄生虫病:黑热病、疟疾、钩虫病、丝虫病、血吸虫病。
2).锥虫(Trypanosoma): 柳叶形,具波动膜 多寄生于脊椎动物的血液或其它体液中 渗透营养 纵分裂法繁殖 直接感染宿主或吸血昆虫传播昏睡病 伊万氏锥虫(3).隐鞭虫 鳃隐鞭虫 (4).披发虫 (与白蚁共生)(5).领鞭毛虫 变形鞭毛虫 生活在白蚁肠中的几种鞭毛虫披发虫裸冠鞭毛虫脊披发虫3 海洋中鞭毛纲的夜光虫等大量速繁殖,形成赤潮,造成局部水体严重缺氧,致使鱼、虾、贝类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对海洋养殖带来很大危害第三节 与人类的关系福建平潭海上养殖户遭遇赤潮 一养殖场损失300多万南非开普敦因“赤潮”影响 50多吨龙虾上岸“集体自杀” 4 有益于人类的方面4.1 组成海洋浮游生物的主体(如表壳虫等)4.2 古代原生动物大量沉积水底淤泥,在微生物的作用和复盖层的压力伤害下形成石油(如有孔虫等)4.3 原生动物中有孔类化石是地质学上探测石油的标徵(有孔虫、多甲虫等)4.4 用于科学研究的重要的实验材料第三节 与人类的关系第四节第四节 原生动物的系统发展原生动物的系统发展生命起源 细胞起源鞭毛纲鞭毛纲肉足纲肉足纲孢子纲孢子纲纤毛纲纤毛纲 原始鞭毛虫丝孢子纲丝孢子纲?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