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源路 施工图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
43页交通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目录说明-01说明1 概述 31.1 项目建设背景 31.2 工程规模及建设范围 31.3 设计标准 31.4 设计内容 41.5 设计依据 42 交通标志 42.1 设计原则 42.2 标志版面材料 52.3 标志支撑杆结构 52.4 标志安装 52.5 加工及施工要求 63 交通标线 63.1 道路交通标线具体布设原则 63.2 交通标线的种类和布设 63.3 标线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74 交通安全设施 74.1 突起路标 74.2 轮廓标 74.3 防撞桶 74.4 立面标记 74.5 钢管警示柱 85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85.1 交通信号控制管理系统 85.2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 95.3 工业级可视化触控终端 105.4 警卫任务(应急处突)专用控制面板 105.5 信控物联套件 115.6 电源防雷器 115.7 道路交通信号灯 125.8 道路交通信号倒计时显示器 145.9 待行屏 155.10 行人过街按钮 155.11 施工技术要求 166 高清电子警察及卡口系统 176.1 主要功能要求 176.2 系统技术指标 186.3 主要设备参数 186.3.1 电子警察抓拍(900w) 186.3.2 人车关联环保反向卡口抓拍单元(900w) 186.3.3 不礼让行人抓拍单元(900W) 196.3.4 全景高清枪球一体机 196.3.5 雷达视频车辆监测器 196.3.6 终端服务器 206.3.7 三合一LED环保补光灯 206.3.8 LED频闪灯 206.3.9 硬盘录像机 206.4 施工技术要求 216.4.1 立柱位置确定 216.4.2 支撑杆结构 216.4.3 线缆敷设 216.4.4 控制机箱 216.4.5 防雷接地 216.5 施工注意事项 217 施工要求和注意事项 227.1.1 施工要求 227.1.2 施工注意事项 228 工程量表 238.1 标志标线工程量表 238.2 信号控制系统工程量表 248.3 高清闯红灯电子警察及卡口系统工程量表 308.4 违停抓拍系统工程量表 378.5 190°全景监控工程量表 398.6 全景监控工程量表 41说明-02说明1 概述1.1 项目建设背景区位图1.2 工程规模及建设范围L分区永源路起点与规划道路平交,向北至现状的西林大道,道路设计全长约1491.253m。
根据规划,永源路标准路幅宽度全线分四段,其中K0+000~K0+394.947段,道路长394.947m,标准路幅宽24m,设计速度30km/h,为城市支路、双向4车道;K0+394.947~K0+870.366段为公共通道段,道路长475.419m,标准路幅宽10m,为公共通道;K0+870.366~K0+944.947段为现状永长路(共用段),道路长74.581m,标准路幅宽26m,双向4车道;K0+944.947~K1+491.253段,道路长546.306m,标准路幅宽16m,设计速度30km/h,为城市支路、双向2车道永源路平面图1.3 设计标准道路技术指标对比表技术指标标准值设计采用值备 注设计速度(km/h)3030标准路幅宽度(m)-24/10/16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m)150-全线为一直线最大纵坡(极限值)(%)7(8)1.8最小纵坡(%)0.30.3最小坡长(m)8599.150竖曲线一般最小长度(极限值)60(25)40凸形竖曲线一般(极限)最小半径(m)400(250)2300凹形竖曲线一般(极限)最小半径(m)400(250)2700交通量设计年限(年)2020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年)1010荷载标准车行路面BZZ-100标准车BZZ-100标准车人群荷载3.5KN/m23.5KN/m2净空道路:H≥4.5m道路:H≥4.5m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1.4 设计内容本次设计内容为设计范围内的交通标志、标线、交通安全设施及交通监控设施。
1.5 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3)《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4)《突起路标》(GB/T 24725-2009)(5)《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22)(6)《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16311-2009)(7)《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18833-2012)(8)《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2019版)(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10)《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11)《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视频取证设备技术规范》(GA/T 995-2020) (12)《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832-2014)(13)《道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497-2016)(14)《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8181-2016)(15)《交通电视监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A/T514-2004(16)《道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验收技术规范》GA/T 961-2020(17)《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8181-2016)(19)《交通技术监控成像补光装置通用技术条件》(GA/T1202-2022)(20)《道路交通诱导可变信息标志》(GA/T 484-2018 LED)(21)《重庆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指导性意见》(22)《城市道路指路标志系统信息设计导则》(DB50/T 897-2018)(2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17)(24)《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GB/T 36670-2018)(25)《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 55011-2021)(26)《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 55002-2021)(27)《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 55003-2021)(28)《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 55019-2021)(29)《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BG 14886-2016)(30)《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第3部分:道路交通信号灯》(DB50T548.2-2014)(31)《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安装规范》(GAT 489-2016)(32)《人行横道信号灯控制设置规范》(GAT851-2009)(3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CJJ 37-2012)(34)《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35)《城市桥梁设计规范(2019年版)》(CJJ 11-2011)(36)《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GB/T 36670-2018)(37)《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二册 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JTG D70/2-2014)(38)《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221-2015)(39)《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JTG/T D21-2014)(40)《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22)(41)《重庆高新区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导则》(42)《L分区永源路、L37及L57地块配套道路、M分区东一路及支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09(43)《西永L分区,一纵线(西永段),沙璧线(东段)综合管网工程》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10.08(44)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2 交通标志交通标志的布设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力求做到标志齐全、功能完善。
结合该路的交通特点,使道路使用者能正确、完整地获取有效信息,合理引导车流2.1 设计原则 严格依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22)、《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DB50/T548.1-2014)设置标志; 版面设计以驾驶员按30km/h行驶时,能够及时辨认的信息为基本原则,同时力求使版面美观、醒目; 重要的信息给予重复显示,同时避免提供过多的信息,防止信息过载; 标志布设均衡而不宜过于集中在局部路段,标志结构形式设计及标志的布设与道路线性及周围环境协调一致,满足美观及视觉的要求,提高局部标志的视认性; 标志的布设应充分注意与监控、信号控制、环境等其它沿线设施系统的协调配合 满足道路建筑限界的要求2.2 标志版面材料标志面板采用铝合金板材,型号采用3003,应具有轻质、高强、耐磨、耐蚀、刚度大的特点机械性能应符合GB/T 23827-200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的要求;标志版面颜色参照设计图、《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22)、《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DB50/T 548.1-2014);交通标志的颜色指标还要符合《视觉信号表面色》(GB8416-2003)的规定。
标志板无论大小均采用整块铝板,当版面面积<8m2时,铝板厚度采用2mm,当版面面积≥8m2 时,铝板厚度采用3mm标志板上的反光膜采用微棱镜型IV类大角度反光膜各版面字体采用“交通标志专用字体”文字原则采用中英文对照,指路标志的英文地名使用汉语拼音,专用名词使用英文指路标志版面内容排列顺序:在干道上沿直行方向指示两个路名(地名),从左到右,由近而远地排列;左右转弯各指两个路名(地名),自上而下,由近而远地排列其中近地名是指示直行及左、右转弯所指前方路口的相交路名;远地名可以是道路所指示前方的著名地点名、主要地点名或主要人流集散点名指路信息须由项目所在辖区的地名办和交警审定后方可加工制作2.3 标志支撑杆结构 标志结构采用单立柱式、单悬臂式、双悬臂式和附着式 标志结构的设计基本风速为27.6m/s; 地基的承载力不小于200kPa; 立柱采用的钢材应符合YB231和GB8162的要求; 立柱采用的钢材应符合《GB/T 8162-2018 结构用无缝钢管》的要求;标志基础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底应先整平、夯实,控制好标高,施工完毕,基坑应分层回填夯实;在浇注混凝土时,应注意使定位法兰盘与基础对中,并将其嵌进基础(其上表面与基础顶面齐平),同时保持其顶面水平,而预埋的地脚螺栓应与其保持垂直; 支撑杆件应符合GB/T23827-200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的规定;高强连接螺栓和高强地脚螺栓(包括相应的螺母、垫圈),应采用40B或45号钢;并符合《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1231-2006)的规定。
立柱、横梁采用Q345钢,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