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要领(鸿韵、海岸-清韵、快车合集)38741.pdf
7页对联的要领与九忌 〔一〕对联的要领: 上下联句须一样,字词失对理不通 联句有机成一体,最忌孤立各西东 杂乱冗长生大错,意象完美见句工 节奏轻重分扬抑,一吟三叹韵无穷 〔二〕对联九忌 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 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六孤立 第七切记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 九忌初学用僻典,浅显易懂也求精 本文由“雪山文社““盗帅留香〞编辑完成,在此 备注: 〔1〕重:四连仄 〔2〕合掌:指的是上下联讲同一个意思,或者上下联所对的词是一个意思,就像两个手掌重合在一起一样 〔3〕失替:本身指一个句子中, 位于2, 46位置上的字应该是平仄平或仄平仄交替出现的,假设出现平平仄或仄平平,这就是失替 〔4〕乱脚:一般来说,对联上联要求仄声收尾,下联要求平声收尾上下联末平对平、仄对仄或上平下仄,统称为乱脚 〔5〕孤平: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只有一个平声字 〔6〕孤仄: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只有一个仄声字 〔7〕三平尾: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末尾三字全为平声。
〔8〕三仄尾: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末尾三字全为仄声 〔9〕失对:指上下联之间节奏点上的字平仄不相对,即上下联同一节奏点都仄声或都是平声 对联,有百样种,以马蹄韵等为主的有五十多种,马蹄韵为常用对联,通俗易懂,为入学对联的首要联 马蹄韵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 马踢韵又一格:仄仄平平平仄仄 除马蹄韵之外的多种韵, 大家可以作为了解一下,但并不提倡,只是让大家多认识一点: 鱼竿韵:平平平平平平仄, 春风江南初舒柳 瑞雪塞北早伴梅 扁担韵:仄平平平平平仄, 柳因迎春生新叶 桃为遇雨掉旧花 笔架韵:仄平仄平仄平仄, 1、 【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如:之洞,然亭 2、 【联语】在对句的根底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单独完成,多独立悬挂出来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3、 【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根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 清韵、快车(858726308) 12:48:42 . 这些都是对联初学的知识,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
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 4、 【对联的历史】目前认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开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 从历史朝代来说,对联的萌芽阶段: 从汉晋到唐;开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 5、 【桃符】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音“图〞〕 、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 6、 【对联与文字】汉族语言不同于其它民族语言,其它民族语言往往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汉语文字字形方正,构造优美,音节清楚,声调匀称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 适合创作对联 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各种拼音文字都不可能产生对联 7、 【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 8、 【言】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算,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或下联〕的字数计算,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
长句,尤其是长联,一般称字,而不管言,如大观楼长联称百八十字联,而不称九十言联 9、 【字】 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总和 如: “愿闻己过; 求通民情〞为八字;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十四字;大观楼长联为一百八十字 10、 【对联的标点】文章中引用对联一般在上联收尾处用标点符号一般而言,单句联联尾用分号为宜;中长联,联中已用了分号、句号,上联尾用句号为宜;至于*些表达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可使用疑问号或惊叹号等对联中一般不使用括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等标点符号对联贴在墙上或门的两侧不用标点符号 11、 【上联】对联的前半局部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局部组成,古人称先为上,故先书的局部为上联上联又称出句、上支、上比、对公、对头 12、 【下联】对联的后半局部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局部组成,古人称后为下,故后书的局部为下联下联又称对句、下支、下比、对母、对尾 13、 【横批】是指挂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横披、横额〕 ,一般仅用于少数有此必要的对联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提醒、评论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容起补充、概括、提高的作用。
因此,横批应当与主题容相关,应当尤其精炼〔实践中多以四字为格〕 , 也应当考虑平仄交替 横批的字词和容还应防止与上下联简单地重复 14、 【对联的书写与贴】对联〔上下联〕的书写格式,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在实用中一般是竖写竖写时,如果分成数行,则应注意上联要由右而左书写,下联要由左而右书写上端要平齐,下端最行〔即最末行〕应较短使全联成为繁体的“門〞字形而在在贴、悬挂、雕刻对联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此时左右,应以面对对联所贴处来确定〕 16、 【中联】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在九至二十之间的联语 17、 【长联】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各达二十字或以上的联语 18、 【句脚】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之为句脚,在单句联中,句脚即是联脚 . 19、 【联脚】整幅联的尾字称这为联脚 20、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于〞,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五代时,蜀后主孟昶〔音“厂〞〕 亲写的“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是我国有确凿记载的最早的一副春联。
明代时,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例:春回,福满人间 21、 【通用联】适用于较大的围的对联,叫通用联如: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此类励志联应用围较广 22、 【专用联】仅用于*一方面或*一特定对象的对联如: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此联仅适用于酒馆 23、 【网络对联】就是以传统对联知识为依托,以现代虚拟网络工具为交流手段的对联 〖应对局部〗 24、 【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 使语句更具韵味, 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开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 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容, 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 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一样,句法构造要一致,如主谓构造对主谓构造,偏正构造对偏正构造,述补构造对述补构造等有的对仗的句式构造不一定一样,但要求字面要相对 再次, 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 如名词对名词, 动词对动词, 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一样 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围要一样,如天文、 地理、 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围的词方可为对。
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对联的对仗有许多种,宽对为主基调,工对为追求目标 25、 【字数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26、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一样或相近词性 27、 【构造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构造〔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构造〕应当尽可能一样,也即主谓构造对主谓构造、动宾构造对动宾构造等主谓:面熟;并列:声音;偏正:铁路;动宾:司令;述补:鼓足 28、 【节奏相应】指对联语句中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如:风和¦日丽;人杰¦地灵 29、 【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容〔联意〕应当关联,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穿、照应,则不能算一幅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比方“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新〞, 此联在平仄、 词性方面根本对称, 但上下联容相互孤立,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 30、 【工对】又称严对,是严格、工整的对仗工对的对仗要求七要素: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构造相应、节奏一样、平仄相谐、意义相关,文字相异。
在一副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多数的概念是75%,即7个字至少有5个是工的,就是工对;7个字都是工的,叫全工对〕 ,就是工对工对是对联的最高境界,它可以产生一种整齐和谐的美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1、 【宽对】是与工对相对而言,就是对仗上放宽要求,根本符合格律,句式构造根本一致,. 平仄大体相对,词性大致相当即可,但容仍然相关宽对,往往只需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就可以了古今楹联作品,以宽对为主,因为刻意求工,往往因词害意,步入形式主义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儿 32、 【自对】就是当句对,又叫“边对〞,即于一句中自成对偶如:甘霖成瑞雪;百岭见千娇 33、 【借对】就是在用*个词语的甲义的同时,又借它的乙义来与另一个词语相对如: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下联中“东西〞主是在用其表“物件〞的意思的同时,借其表方位意思来与上联的“南北〞相对。
34、 【失对】上下联全体或局部完全不符合对 35、 【正对】亦称同类对,指上下联的容根本一样,互为关联,互为补充正对,上下联是写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或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一人事物,虽然容相近相似,但不是上下联同义或根本同义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6、 【反对】指上下联的容相反的对仗,它们从相反的角度去阐述一个主题,两相对照,比照鲜明,相反相成如:满招损,谦受益 37、 【串对】也叫流水对,是对联中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表达的对仗,出句对句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出句与对句在语法上一脉相承,互相不能脱离,更不能颠倒,犹如顺流而下如杜甫“闻官军收“: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向 38、 【无情对】又名羊角对,是晚清士大夫中兴起的一种文字游戏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上)对仗工整,而容上〔意义上〕却并不相关,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它的特征是要求字面对仗愈工整愈好,两边对的容越隔得远越好如: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无情对主要有三个要点:一是逐字相对;二是上下必须具备极强的歧义效果,以能让人会心一笑或拍案叫绝为标准;三是大量采用借对法 39、 【作联根本法则】概括为“工、稳、贴、切、新、奇〞六字。
40、 【工】即构造和对仗工整一副对联,应做到字数相等,词性一样,平仄相谐,句式相仿工整,是写对联最根本的要求工,还有“精巧凝练〞的意思以有限的数字,表达无穷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意象,在构思、布局、用字、遣词、造句等方面,到达精巧和凝练 41、 【稳】即要求上下联强弱相当,构造稳定其一要“形稳〞选择句式时,多将短句置于前,长句置于后比方,十言联中,四六句式为主;十一言联中,四七句式为主;十二言联中,五七句式为主; 十八言联, 六五七句式为主其二要“音稳〞 “上仄下平〞的尾字,其目的是造成平稳的音韵效果仄是“不平〞,倘假设全联以仄字收,就不能平稳其三要“义稳〞 稳的在涵义, 主要表现在强弱上 所谓强弱, 即上下联言事围大小的相对, 思想深浅的相对,抽象与具象的相对,感情浓淡的相对一般情况为,上下联的强弱相当其四要“人稳〞即“工夫在联外〞的因素,那就是思想的成熟和稳定 43、 【切】指撰联时上下联容完全切合客观事实、现象,紧扣主题,意旨和作用表现出明确的独特性,难以引申移作它处使用 . 44、 【新】就是新鲜别致,有独创性,不因循守旧,到达“标新领异〞的地步。
对联的语言,应该清新、典雅、自然,是新鲜活泼旧的词滥调,应该抛弃,新的标语口号,要杜绝例:虽云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工夫〔理发店联,构思新颖,双关巧妙〕 45、 【奇】就是构思奇特,语言奇巧,令人拍案叫绝这样的对联给人印象颇深,往往过目不忘例:三强,九章勾股弦〔华罗庚自作巧联,结合时事、在座人名,而且套换数字引领,言之有实,构思相当新奇,不可多得〕 46、 【诗钟】是清代中期以来文化人文娱活动的一种它是在限定的短暂时间,限定的特殊条件下,创作七言对句的一种文字游戏性质的活动诗钟叫法来源是:在出题以后,把点燃的香横放着,香根上系根线,线头坠个铜钱,下面再放个盘子,香着到那里,把线烧断,铜钱落在盘子里,发出钟鸣一般的声音说明时间已到,必须交卷,因此称为“诗钟〞诗钟的创作,一般采取出题、答卷、评定、发奖等一连串的方式,以集会形式进展此种集会称为“吟社〞、“诗钟社〞、“折枝社〞等,简称“社〞 47、 【诗钟格】诗钟限定条件方式甚多总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不要求嵌字的,一是要求嵌字的,都称为“格〞都用一副七言对偶句组成嵌字的,称为“嵌字格〞,不要求嵌字的,又可分为“合咏格〞、“分咏格〞两种方式 48、 【诗钟嵌字格】是诗钟里最常用来出题的一大类。
指出题者指定几字,并要示嵌在指定的位置的一种对联方式所嵌的字称为“眼字〞,简称为“眼〞 49、 【诗钟合咏格】即将题意表现于钟联中,以不犯题字为原则例:“花落知多少,合咏,不犯题字:凄凉墙外飘难数;狼藉阶前扫几回〞 50、 【诗钟分咏格】上下联分别咏出不相干的两个事物,逐字逐词对仗工整,通过联意从*一点上把两件事物关联起来例:近视眼,贵妃,分咏:面前但觉乾坤小,掌上犹嫌体态肥 51、 【绝对】又称为片玉对联中所谓的“绝对〞一般有两重意思:一、指对联的技巧、用词之高妙到达空前绝后,甚至无与伦比的地步,令人叹绝 平仄局部就不分享了 66、 【平仄交替】是指在一联,不能只用平声或只用仄声的字,应当有规律地交织使用 67、 【平仄对立】是指上下联之间一样位置上的字,平仄应当是相反的即上联是仄声的,下联就应当是平声;上联是平声的,下联就应当是仄声除了在规则允许的围的变通〔如可平可仄〕而外,也不应违反 68、 【对联句脚平仄规则】对联句脚对马蹄韵的运用,有正格与变格之分句脚平仄完全符合马蹄韵的要求者,为正格每边两句的,其正格是“平仄,仄平〞;每边三句的,其正格是“平平仄,仄仄平〞;每边四句的, 其正格是“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四句以上的长联,不管仄起〔指首句句脚为仄声字〕还是平起〔指首句句脚为平声字〕 ,假设为偶数句正格,则除首尾为单仄或单平而外,中间的句脚皆保持连珠;假设为奇数句正格,则除末句为单仄或单平而外,其前的句脚皆保持连珠 每边尾二句句脚的平仄不是单仄或者单平, 又未从根本上违反“仄顶仄, 平顶平〞的规矩的,为变格 每边两句的, 其变格是“仄仄, 平平〞; 每边三句的, 其正格是“平仄仄, 仄平平〞;每边四句的,其正格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既不合正格又不合变格者,谓之破律不管是短联还是长联,上联最后一句的句脚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句的句脚必须是平声 69、 【对联句中平仄规则】同一联句中,每两个或三个字就互换平仄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一言联:仄,平二言联〔第一个字可以不管〕 :仄仄,平平三言联〔两. 种,第一个字可以不管〕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四言联〔两种,一、三不管,可以活用,二、四清楚,不忌孤平、孤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联〔两种,平仄要在遵守对联“禁忌〞的根底上一、三不管,二、四清楚〕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六言联〔平仄要在遵守对联“禁忌〞的根底上一、三、五不管,二、四、六清楚〕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七言联〔两种,平仄要在遵守对联“禁忌〞的根底上一、三、五不管,二、四、六清楚〕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八言联以上的句子,按节奏停顿将其分为几节,每节就按几言联的平仄规则处理 70、 【出律】当出句为标准韵律,对句也必须使用标准韵律无论对句哪个位置的平仄发生错误,都是出律 71、 【拗】近体诗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为“拗〞就是说,按标准句式,这个字该用平声的,你用了仄声,此之为“拗〞 72、 【拗救】就是对中古律诗中的拗句〔即平仄的运用不符合一般的规定的句子〕按照一定的方式加以补救,即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上把另一个该用仄声字的易为平声字或相反,使平、仄声字的比例根本上恢复平衡状态这一“拗〞一“救〞,合起来便称为“拗救〞按标准句式, 这个字该用平声的, 你用了仄声, 那末在本句或对句相应的该用仄声的字眼上,换个平声字,这就“救〞过来了,这叫仄拗平救。
假设是该用仄声的字眼上,你用了平声,那就在本句或者对句的相应的该用平声字眼上,换个仄声,这叫平拗仄救拗救根本方法有两种:一是本句自救,二是对句相救 73、 【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两字为一顿叫双音步,一字为一顿叫单音步顿是音节单位对联中要求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 74、 【马蹄韵】也称“马蹄格〞,是汉语“仄顶仄,平顶平,〞即“平平仄仄平平〞这样平仄两两交替交替的规则因其平仄格式如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而被学界形象称为“马蹄律〞马蹄韵〞是对联平仄运用的根本规则 75、 【正格】尚无绝对定义,大致可用二点说明(专指联格):A、严格要求用字的平仄合符格律,对仗工整协调,上下联相应词句成对;B、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一样者声律方面正格取 B 定义 76、 【变格】尚无绝对定义,可分三点说明(专指联格):A、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的楹联;B、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一样者;C、无情对、当句对等等一般视为变格声律方面变格取 B 定义 77、 【“一三五不管,二四六清楚〞规则】原是律句规则,此规则的要点在于:只注重双音节词组第二个字的平仄交替〔第一个字则可以灵活处理〕 。
此规则一般应用于以“两平〞或“两仄〞起头的格式中,且单言句不计最后一字具体说〔上联〕在遵守对联“禁忌〞的根底上:三言句“一不管〞〔□平仄〕 ,四言、五言句“一三不管〞〔□平□仄、□仄□平仄〕 ,六言、七言句“一三五不管〞〔□仄□平□仄、□平□仄□平仄〕 ,八言、九言以上通常按拆分成两句以上的多句联另论 78、 【对联用律三原则】1、上仄下平〔上联的尾字以仄音结尾,下联的尾字以平音收尾〕 ;2、马蹄韵的正格与变格〔平平仄仄两两交替,上联第一字可单平或单仄〕 ;3、格律诗的韵律遵守六禁律〔见下做联六禁律〕 〖禁忌局部〗 79、 【上重下轻】对联是对称性文体,上下联要保持平衡,或下联略强于上联,作联一定要. 忌上联气盛,下联弱,造成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毛病如:万仞惊峰承日月;一枝柔柳伴花枝 80、 【乱脚】对联上联要求仄声收尾,下联要求平声收尾联末平对平或仄对仄,为乱脚如:清风入座吟新诗;明月敲窗叙旧情诗〞和“情〞同为平声。
81、 【三平尾】指下联最末三个字,不可以都是平声,也叫三平调如:有笔墨诗书做伴,与棋牌酒烟无缘 82、 【三仄尾】指上联最末三个字,不可以都是仄声如:依法修行可入道 83、 【孤平】一般来讲,在五言、六言、七言的句子中,下联除句脚是平声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的,叫犯孤平句如:万事俱如意 84、 【孤仄】一句中只有一个仄声字,叫孤仄如:菩提当下圆成 85、 【粘律】上下联二、四、六偶数位平仄一样 86、 【失对】上下联重点字平仄要相对,否则为失对如:韬略终须建新国;奋起还要读良书略〞和“起〞同为仄,失对 87、 【失替】 同一句中, 音步平仄必须交替使用, 否则为失替 如: 奋起还要读良书 因“起〞与二四位字同仄,是为失替 88、 【重字】分为几点说明:A、同位重字:指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例:法界,世界B、异位重字:指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例:匠抟泥,掌中观果;樵夫观弈,梦里入槐C、异位互重:作为一种成联手法,比拟特殊,允许适当使用例:万法一心,空不异色;一心万法,色即是空D、虚字相重:受赋体骈文的影响,对联允许适当虚字(之乎者也等)相重 例: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89、 【合掌】如两个手掌重合在一起,指上下联中容词性雷同,平仄雷同,意义雷同,概念雷同判断一个对联合掌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所用词语相似、所写事物一样;二、上下联意思一样,意象空间重叠例:长空展翅,广宇翔云 90、 【上下联无关】上下联意思不统一,各表其意,风马牛不相及如:春风得意;寒露浸心。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