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可编辑)大班科学教案之彩光变变变(精华版).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说****
  • 文档编号:234654513
  • 上传时间:2022-01-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72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班科学教案之彩光变变变活动目标1. 激发探索光的兴趣2. 感知光透过各种物品后颜色和形状的变化3. 能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尝试用符号记录活动准备手电筒幼儿每人一个,并学会使用 ; 各种颜色的布、皱纹纸以及各种玩具 ; “我的新发现”记录图、彩色笔、标志符号 ; 一段舞台灯光视频、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活动实录与分析一、导入活动:出示电筒,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 ?手电筒发出了什么颜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 ( 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后,光颜色的变化 )1. 看一看,摸一摸,老师准备了什么材料 ?( 各种颜色的布、纸 )2. 讨论: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3. 小实验: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 ( 手电筒前面放上红色的布,光就变成红色 ; 手电筒蒙上紫色皱纹纸,光就变成了紫色了 )4. 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光变出了各种各样的颜色5. 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我的发现”图表上分析:教师让幼儿在用手电筒和布、纸玩的过程中,自己去观察、比较、发现尽管幼儿观察到的变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但是通过 他们个体经验的整合,以及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完善,使探索的 结果全面而细致。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 ( 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后,光形状的变化)1. 看一看,摸一摸,老师还带来了什么 ?( 是各种各样的玩具 )2. 讨论:玩具、手电筒一起玩一玩,光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3. 实验:用玩具和手电筒玩玩,看看光还会有什么变化 ?( 用有孔的玩具和手电筒一起玩,光变出了好多小汤圆 ; 光变出了一朵花,手电筒动花也会动 )4. 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不仅颜色会变,形状也会变5. 幼儿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并在“我的发现”图表上记录新发现分析: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幼儿猜测一实验一再猜测一再实验的矛盾冲突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培养幼儿有步骤解决问题的方法四、观看舞台灯光视频,制作彩色灯,师幼表演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当灯光师,自己当小演员,一起表演五、活动结束,幼儿快乐地离开大厅活动延伸教师、幼儿、家长一起寻找资源,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其他的材料后,光还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活动反思刚开始进行“彩光变变变”活动时,我和幼儿都遇到了不少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实践、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将活动不断 深入下去最初,教师一厢情愿地投放了手电筒、颜色鲜艳的皱纹纸,并预设幼儿会喜欢的活动过程,可结果让人失望,幼儿的兴趣只持续了 十分钟,是什么原因呢 ?我把遇到的问题请教听课的老师,希望通过集体的智慧给我一些启示。

      教师们建议我不妨先观察幼儿感兴趣的 东西,再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深层次地挖掘于是我潜下心来观察思 考,发现幼儿对“光”发生变化这一现象是很感兴趣的,可是因为 我投放的材料太单一,幼儿很快发现了规律,才造成了活动的停滞于是,我物色了大量能让手电筒光改变的材料,如糖纸、各色布、 透明纸、水果泡沫网、雪花片等 亲自试验,试验结果出乎意料 的成功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不仅颜色变得鲜艳漂亮,形状也 发生了变化这些新发现使幼儿在新一轮的活动中感到妙趣横生、 其乐无穷事实证明,追随幼儿兴趣,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点进行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幼儿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构建相关的知识经验幼儿园科学教案奇特的花草幼儿园科学教案奇特的花草【活动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奇特的花草植物,知道它们奇特的功能2、通过观察画面、盆景,感知有趣的植物,并大胆地讲述植物的外形特征3、产生进一步探究花草植物的愿望,对花草植物有好奇心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一台,电视机一台2、教师准备含羞草一盆,幼儿从自己家里带一盆有趣的植物、图片资料或影像资料3、教学挂图活动过程】1、出示含羞草,引起幼儿的 . 兴趣。

      1) 你认识它吗 ?知道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2) 引导幼儿看看、摸摸含羞草,观察并说说:含羞草是怎么变化的2、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有趣的植物、奇特的植物1) 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奇特植物的图片、照片或相关资料向本小组同伴介绍2) 每组推选 1-2 名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带来的最奇特的植物3、观察画面,感知奇特的花草,了解它们特殊的功能1) 幼儿自己阅读幼儿用书感知奇特的花草,并与同伴交流2) 教师用实物展示仪放大幼儿用书,讲述引导幼儿看图,并逐一介绍:①会捉虫子的花草:毛毡苔、猪笼草、瓶子草、捕蝇草②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王 ;③会动的花草:含羞草、向日葵 ;④长在水里的花草:睡莲、王莲、荷花 ;⑤可以治病的花草:黄连、金银花 ;⑥沙漠里的植物:仙人掌、仙人球、仙人指六年级科学《做框架》教案设计六年级科学《做框架》教案设计范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过程与方法●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剪子。

      教师自己准备:框架结构建筑的图片或影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现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 ( 可选视频材料 )二、研究简单框架1、实践体会利用筷子捆一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 观察经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哪一个容易变形?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2、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主要思考增加斜杆起什么作用?并说说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点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1、请同不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方体框架2、制作一个较复杂的 ' 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3、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们的长短一样吗?4、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5、考验我们的正方体的承受能力在我们的正方体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书,它能承载多少本? 四、小结板书设计:制作的原则做成的形状稳定承压大用料少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运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2、能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3、能提出探索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需要尊重证据;2、引导学生自觉注重运用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3、引导学生培养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乐于探求未知,对未知的事物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科学知识1、理解参照物的含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个合适的参照物;2、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参照物的含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个合适的参照物;难点: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教学方法: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准备:教师:运动和静止的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课前搜集运动与静止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再现,提出问题播放一组录像:校园内景物、正在活动的 ' 学生们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从而导入新课二)探究活动1. 提出问题:生活总,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2. 学生讨论交流3. 教师小结: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4. 学生模拟实验5. 师生交流并小结6. 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三)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同步卫星的运行情况板书设计:9、静止和运动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令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必须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就叫参照物如何描述物体的静止与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教学反思:本课对于参照物概念的理解,如果单纯地从理论方面讲解,将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所以理解此概念要需要利用一些生动的情景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亲历其中,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进行效果。

      第十课距离和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2、能够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3、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4、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心新科技等社会问题;2、引导学生培养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的习惯; 3、引导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需要尊重证据,并愿意合作与交流科学知识1、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2、能够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难点:能够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准备:教师:《龟兔赛跑》、战争片、百米赛跑等相关资料学生:电动玩具、秒表(每组一个)、米尺(每组一个)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导入:谈话: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 12 秒,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 28 分钟,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二)探究活动1. 到室外测量并做好记录:小组内百米跑的成绩或赛车测量记录表2. 分析: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把时间和距离的关系表示出来。

      可用统计图表)3. 分析图表并描述物体运动中的变化,小组间交流4. 根据测量图表进行预测,然后再实际测量,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三)拓展活动根据自己 5 秒钟走的距离和从家到学校用的时间,估计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板书设计:10、距离和时间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物体所经过的距离物体运动的快慢比较物体经过相同距离所需的时间描述物体的运动:从位置、方向、快慢等方面进行说明教学反思:第十一课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1、能设计并进行一些有关物体具有惯性的探究试验;2、能够验证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具有惯性;3、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探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方法;2、树立应用科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3、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科学知识1、知道物体具有惯性,知道什么是惯性;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认识物体的惯性;2、会利用物体的惯性服务于生产和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物体具有惯性,知道什么是惯性;难点:应用所学的物体的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教学方法: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准备:教师:水杯,硬纸片等相关的资料;学生:象棋子、尺子、钢笔帽、纸条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玻璃杯上放一隔板,板上放着一个正对着杯口的鸡蛋,猛击隔板, 鸡蛋落入杯中师:这是怎么回事呢?(二)小组自行探究1. 用尺子击棋子,其他棋子跟着动吗?它们仍然保持什么状态?2. 讨论:这说明了什么?3. 交流,小结(三)组织集体研讨1. 运动着的物体有没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本领呢?2. 学生假设,交流3. 教师演示小车遇障碍实验4.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四) 归纳总结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特有的性质五)巩固拓展学生交流活动中的惯性板书设计:1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2、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3、惯性的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静止)状态的属性, 这种属性称为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二)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1、利用惯性服务生活生产2、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教学反思:第十二课物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