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应用专题01辨析词语、熟语(含答案).docx
10页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应用专题01辨析词语、熟语(含答案) 语言文字应用专题01:辨析词语、熟语 (原卷版) 考点解析: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正确使用熟语正确使用熟语,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正解使用熟语指能正确理解熟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言环境准确恰当地使用熟语熟语考查以成语为主 考查形式稳定,重点考查对熟语(主要是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题型为选择题,或辨析选择,或填空选择2023年考查词语题目试卷中,单独考查成语的有6套,实词、虚词、熟语综合起来考查的就占8套所考查的熟语一般在社会生活中较为常见,运用较为广泛;语言材料多选自当前报刊,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必备知识: 易错点1 实词辨析 辨析词语一定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②范围大小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 ③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 ④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⑤感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 ⑥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 ⑦语法功能不同,有些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 ⑧词义侧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 易错点2 虚词辨析 高考对虚词的考查,着重于虚词的正确使用,主要有两个考查角度:一是病句辨析中对关联词的搭配、位置的考查;二是单独对虚词的考查 正确辨析和使用虚词的五个角度: 从词性的角度辨析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做转折连词,后者除了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做副词,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演员” 从词语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成“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成“对于”,如“小王对我笑了笑";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如“他对工作很负责”;“对"可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如“我们会对这件事做出具体安排的”,“对于"则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 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
许多关联词的搭配是固定的如表假设关系的“即使……也……”等,又如表并列关系的“也……也……"不是……而是……”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等 从逻辑关系的角度辨析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再如“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5.从语气的角度辨析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如“难道"与“莫非”,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 易错点3 成语辨析 现代汉语中成语的数量很多在众多的成语中,意思相近的近义成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近义成语的使用主要分成两大类: 形近义不同 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 例如:①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上果然不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②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不孚众望"的意思是不能使众人信服,而①句却把它与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不负众望”混淆了;“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②句却把它与其语素完全相同,而语素位置不同且语义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义近 ①义相近而用法有别某些成语尽管意义相近,但由于语境不同,又造成了它们的用法有细微差别例如,“目不暇接"和“应接不暇”前者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后者指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意义相近,但细细推敲,会发现前者偏向主动,后者偏向被动,因此,“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一句只能选择“应接不暇”类似的还有“独树一帜"与“匠心独运”、“不落窠臼"与“别出心裁”等类似的成语还有“一钱不值"与“一钱不名”:一钱不值:有轻视鄙弃的意思(贬义);一钱不名:形容贫困(中性)无所不能"与“无所不为”:无所不能:指什么事都能做(褒义);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 ②义相近而适用范围有别例如:“狼狈为奸"和“朋比为奸”,二者都指坏人勾结起来干坏事,但前者适用范围小一些,指几个人,而后者多指一大批人因此“这一伙人狼狈为奸,干尽了坏事"一句中“狼狈为奸”换成“朋比为奸"更恰当 类似的成语还有“刮目相看”与“另眼相看":前者是自己与自己的纵向比较,后者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横向比较莫名其妙”与“莫明其妙":莫名其妙:形容事物非常奥妙,说不出来;莫明其妙:不知就里,不明白其中的奥妙。
注意事项: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掌握和运用词语、熟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系到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直接影响我们的写作水平以下是我对如何答题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1. 词语的理解:我们首先需要对词语有个深入的理解,这涉及到词义、词性、词的用法等多个方面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献,以便扩大我们的词汇量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探索词语的深层含义,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 2. 熟语的理解:熟语是汉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富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需要了解熟语的来源和含义,理解熟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熟语的书面语和口语的用法区别 3. 词语、熟语的运用:掌握了词语、熟语的理解后,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其运用能力我们应该积极尝试在写作中使用新学的词语和熟语,以便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词语、熟语的运用要恰当,不能过分追求生僻词语,忽视了句子的通顺和易读性 4. 词语、熟语的搭配:在使用词语、熟语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其搭配问题我们应该尽量遵守搭配习惯,避免使用不合适的词语搭配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优秀的文献,来提高我们的词语搭配能力。
5. 词语、熟语的创新:在掌握了基本的词语、熟语使用规则后,我们还可以尝试进行一些创新例如,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一些新的词语搭配,或者在特定的语境中创造一些新的表达方式这样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有趣 总的来说,词语、熟语的使用是一个需要我们全面运用语文知识的任务在完成这个任务时,我们不仅需要理解和掌握词语、熟语的基本规则和结构,也需要有足够的词汇量和对语境的理解能力而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不断积累和提高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尝试和创新,以便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专项训练: 一、(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事有凑巧,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我听见过三位老师讲“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第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的:“‘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做事一定要坚决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如果( ),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①当然,②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③在这一点上,④我们不能跟古人相提并论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
"第二位教师是另一种讲法,他说:“‘釜’就是锅,‘舟’就是船‘破’和‘沉’都是动词‘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这样用法的动词叫作‘使动词’同是做饭的工具,古代叫‘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是古今词汇的演变像古代叫‘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种情形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 _________,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第三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 1.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 ) A.干打雷不下雨 B.又吃鱼又嫌腥 C.前怕狼后怕虎 D.首尾不能兼顾 二、(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次云南之行,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看到了腾冲皮影戏。
那天晚上,到一家古色古香具有民族特色的饭店用餐,饭吃到一半,服务员来通知,皮影戏开始了我放下饭碗,下了楼《龟与鹤》正在上演,水塘边,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另有一只乌龟,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伸头颈,享受着宁静,享受着美景仙鹤发现了乌龟,飞过去停在乌龟背上,用长长的喙去啄乌龟的头,乌龟飞快地把头缩进壳里,四肢也缩了进去,任仙鹤如何啄,如何气恼,如何焦急,乌龟就是岿然不动,让仙鹤 ① ,以至于本应是胜利者的仙鹤,反而着急地叫了又叫…… 见我对皮影戏有兴趣,服务员就介绍说,皮影戏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悠久的历史皮影是用驴皮或牛皮刻成人物、动物,用细绳拴着,再连接着小竹竿艺人在幕后操纵着小竹竿,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往往令观众 ②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①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②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③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燃起火判,火舌从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④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式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3.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分析与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处加点的三个字词不可以互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