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鲍菇栽培中存在的问题.doc
8页1我国杏鲍菇栽培现状1.1驯化栽培史杏鲍菇又名剌芹侧耳,日本称雪茸,在真菌分类上属无隔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杏鲍菇是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及中亚地区高山、草原、沙漠地带的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肉质菌杏鲍菇是一种优质食用菌,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杏鲍菇的开发在意大利、法国、印度等国先后进行了杏鲍菇的栽培研究,Kalmar (1958)首次进行栽培试验,Henda (1970)在印度北部克什米尔高山上发现杏鲍菇并进行了段木栽培,Vessey (1971)分离培养出杏鲍菇菌种,Cailleux (1974)利用子实体上菌褶分离获得菌种,Ferri(1977)进行了商业栽培,但只得到有限的成功我国三明真菌所从1993年开始对杏鲍菇菌株选育,生物学特性和栽培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向全国推广应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目前福建、浙江、山东、河北和台湾省已开始规模化生产,杏鲍菇产量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国又一重要食用菌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1年全国杏鲍菇总产量仅2.1万吨,2004年达到6.1万吨杏鲍菇出口创汇方面无论干菇与鲜菇,都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它是一个有着发展前途的珍稀食用菌1998年日本已正式将杏鲍菇列入可供商业栽培和销售的新菇种。
近年来,泰国、美国、日本、我国的台湾省采用调温、调湿的自动化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实现了工厂化生产现在,杏鲍菇已推广应用到全国各地,开发出了不同的栽培方式方法,并已进行了反季节生产1.2菇厂构建的基本要求1.2.1厂址的选择(1)菇厂附近要有充足的原料和可供雇佣的劳力;(2)菇厂附近有良好的运输条件,交通便利,道路完好3)场所较开阔,有充足的场地4)地势高,通风良好,雨季不会有积水5)环境清洁,周围无垃圾堆饲养场等6)有清洁的水源和电力供应1.2.2菇厂布局一般来说,中小规模的菇厂规划,基本以现有房屋为主,搭建其他临时建筑进行补充来满足生产要求但总体设施要配套布局要合理场所规划需划出生产区和生活区生产区要有原料仓库、灭菌锅炉房、配料室、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生活区是生产工人的主要活动场所,要有保障生活的各种设施1.3主要使用的栽培设施1.3.1全塑料大棚塑料大棚具有很好的升温保温、保湿效果,建造简便,特别适宜于冬季栽培食用菌其做法是:用竹竿或铁管制作棚架结构菇房宽为6米,长度因地势而异,中部高为3米左右,两侧高为1米先规划出菇房的位置,在两侧相距50厘米直立直径为2~3厘米的新鲜竹竿,将两侧的竹竿相向弯曲,在中央交接后用绳捆绑好,即形成一个拱形架,如此一排一排地制作好拱形架,在顶部和两侧放上横竿固定着拱表架,棚内中央相距1.5米直立竹竿支撑着棚架,增加其牢固性。
另外,棚架可用铁管制作,这种棚架牢固形好,使用时间长最后盖上宽为7~8米的白色塑料薄膜或无色塑料薄膜,四周用土块压着并在菇房四周开好排水沟在夏季,需在塑料大棚上盖上遮阳网或草帘来遮档阳光直晒降温1.3.2日光温室大棚该大棚是北方地区常用的菇房,利用阳光照晒来提高棚内温度,由于三面为砖墙,顶部和一侧为塑料薄膜棚,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其制作方法是:日光温室大棚规格为:长50~70米,宽为6.5~8米在北面砌砖墙,高为2.5~2.8米,厚为37~60厘米,若将墙体制作成空心墙,可增加保温效果,并在墙体上开通风窗口;东西两侧的墙高为2米,顶部为斜坡状南面为塑料薄膜拱棚在东面或西面进行"之"开门,棚架用铁管或钢筋制作,一端固定在北墙上,另一端插入土中,形成一个弧形棚架,相距1米排放一根棚架再在棚架上均匀地排放三根横杆,固定好拱形架,最后盖上塑料薄膜,接触地面部位用土块压实再在塑料薄膜上盖上编织好的草帘,将草帘用绳串连好便于收卷,一端固定在北墙上,另一端自然放入并可完全覆盖塑料薄膜在晴天卷起草帘露出塑料薄膜,让阳光照射升高棚内温度,夜间盖上草帘1.3.3屋脊式草棚菇房整个菇房用草和竹竿或木材制作,这种菇房建造简单,成本低,有利于通风降温和保湿,是生上产常用的菇房设施。
菇房宽6~8米,长度因地势而异,中部高3.5~4.0米,两侧高1.6~1.8米用竹竿或木材制作屋架,在房屋中央直立粗竹竿或木棒,高度为3.5~4米,相距2米直立一根,在两侧各直立两排立柱,立柱高度依次降低,纵向相距2米直立一根,横向相距1.5~2米直立一根在顶部放上竹竿作横梁,纵横交错地捆绑上竹竿,使之成为一个"人"字形屋架最后盖上草帘,草帘用麦秸、稻草或山上野草;也可先薄盖一层草帘后,在其上盖上一层塑料薄膜,再盖上一层草帘,这样可防止漏雨和延长草帘的寿命四周也用草帘围盖,或者用双层遮阳网围盖在一端开门,门高为1.8米,宽1.5米为了建筑一个大型的菇房,可将一个一个菇房并排连接,中间不设围栏,这样便形成一个连体式大型菇房1.4杏鲍菇栽培方式目前杏鲍菇的产业化栽培方面有瓶栽、袋栽袋栽又可分为覆土或摆放式栽培两种方式覆土栽培的方式明显高于床架式栽培但品质不如床架式栽培的优越,且汗水率高,鲜品不易保鲜床架式出菇可采用两头出菇,单头向上或多头向上出菇等方式栽培季节以秋冬为主,少量的春季栽培1.5杏鲍菇栽培品种杏鲍菇有以下几种类型1保龄球形 菌柄较粗,且长,长8~12厘米,中部膨大,两端较细,菌柄白色,肉质较疏松;菌盖黄褐色至灰褐色。
其子实体商品性状好,是生产上常用菌株2短柄形 菌柄较短,长为4~6厘米,菌柄近基部膨大,白色,肉质较疏松;菌盖灰黑色或浅灰黑色出菇温度范围广,较耐高温,但子实体商品形状较差3鼓缒形 菌柄近基部膨大,上端渐细,长8~12厘米,白色,肉质较紧实;菌盖浅褐色至灰黑色出菇温度范围较宽,也是生产上常用菌株4棍棒形菌柄上下等粗,细长,长8~11厘米,白色,肉质紧实;菌盖浅黄褐色至灰褐色该类菌株子实体生产温度范围较窄,子实体商品性状好,也是生产上常用菌株5鼓缒菌柄白色,长7~13厘米,粗壮,近基部膨大,肉质较紧实,菌盖灰黑色杏鲍菇的常见栽培品种,例如:台湾6号、福建1号、河南3号、北京4号、日本5号和山东8号等各个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来选择适合当地的杏鲍菇栽培品种1.6虫害的防治侵害杏鲍菇的害虫种类较多,会对杏鲍菇产生很大的危害,现在列举出主要的危害害虫和防治方法1多菌蚊 多菌蚊是危害多种食用菌的重要害虫,在山东、江苏、安徽一带多发幼虫在培养料中生活,取食姑体、菌丝和培养料防治方法:及时清理废料减少虫源覆土拌药,减少发菌期虫源出菇期以1000菇净喷雾,可达到幼虫成虫兼治严重时应向培养袋内注射。
2瘿蚊 瘿蚊是蘑菇上主要害虫,在培养料未处理彻底的情况下发生较多其幼虫为鲜红色,钻入培养袋内取食培养料、菌丝和菌体其防治方法与多菌蚊一致3跳虫 跳虫0.5毫米左右,灰褐色当出现跳虫时,菇盖往往被啃食的斑斑点点,姑体萎缩防治 清洁环境,降低虫源数量用菇净1000倍液,做拌料用水1.7杏鲍菇的保鲜与加工通过保鲜与加工,可防止杏鲍菇产品的腐败变质,延长产品的保质期,调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及环境下产品供给和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商品价值和生产效益(1)保鲜菇:将新鲜良好的杏鲍菇经整修、分级、预冷、包装等工艺,商品化处理的新鲜杏鲍菇,贮存期延长,商品价值提高,可长途运输2)盐渍菇:是将新鲜良好的杏鲍菇,经预煮、冷却,在浓度约20波美度的盐水中浸渍,不断加入食盐,直至菇体中心盐水浓度在18波美度以上的一种初级加工品3)罐头菇:以新鲜杏鲍菇或盐渍菇为原料,经清洗、预煮、装罐、加盐水、密封、杀菌制成的罐头产品4)干片:是将新鲜杏鲍菇按一定规格切片并干燥脱水的产品,含水量在低,耐贮藏,便于运输1.8杏鲍菇的市场情况目前,杏鲍菇的市场主要有两个方面1国内市场:国内市场的消费量在逐年增加,从高档饭店鲜菇消费逐渐进入普通百姓家庭。
2日本市场:近两年来,日本杏鲍菇市场需求量猛增,产品供不应求,是近两年来少有的情况这也是刺激我国杏鲍菇生产及基地形成的主要因素20010年国内市场,深圳市的菇价最高,盛产期每公斤批发价在14到30元,北京、广州、成都等大城市价格都在6到10元每公斤预测今后2到3年内,杏鲍菇市场仍有一定波动,原因如下:1杏鲍菇生产仍存在盲目性;2杏鲍菇生产的季节性很强,顺季节的大批量产菇势必导致价格的大幅度下降;3杏鲍菇的栽培工艺、栽培技术较为复杂,其产量也不稳定;4国际市场,特别是日本市场,仍然不稳定今后几年内杏鲍菇的价格会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会太大,产地收购价基本保持在6元每公斤但并不影响栽培者效益,因为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近年内杏鲍菇的生产成本肯定会下降2杏鲍菇栽培中存在的问题2.1杏鲍菇育种技术落后我国杏鲍菇起步较晚,近几年才开始栽培,未有大规模科研投入因此在栽培中存在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以菌种方面比较突出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环境相差较大,如果要使杏鲍菇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栽培,那么就要对菌种有较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在菌种表现在要有较大的温度适应性,要有高温、中温、低温各型品种而现阶段我国只有中低温品种,缺乏高温品种。
这导致我国一部分地区无法进行杏鲍菇栽培我国杏鲍菇栽培主要以家庭作坊式为主,设施简陋,管理技术低下这就要求杏鲍菇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较高的生物转化率然而现阶段杏鲍菇转化率只有60%左右,不能让人满意2.2管理比较粗放目前我国杏鲍菇栽培主要以家庭作坊式为主,规模小,投资少这就造成了栽培设施简陋,对环境的调节能力较差,造成杏鲍菇的质量和产量都不高另外因为以家庭作坊的方式进行生产,生产人员专业知识较差,不能很好的指导生产在栽培中容易出现许多问题,如多污染、多病虫害、滥用药物、产量低等问题直接制约了我国杏鲍菇栽培的发展,使经济效益大幅度降低2.3栽培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杏鲍菇是近几年来刚兴起的食用菌栽培品种,科学投入不够,栽培技术也不够成熟在栽培中出现了许多的不足之处从这几年生产情况来看,出现了制袋污染率高、产量低等问题调查污染率一般在百分之十左右,生物转化率低在百分之五十到七十之间污染率高、生物转化率低,这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阻碍了杏鲍菇的生产2.4大量集中上市冲击市场我国杏鲍菇栽培主要以家庭作坊式为主,规模较小,设施简陋此外,管理技术低下,缺乏高温品种等,这些都制约了杏鲍菇的生产使杏鲍菇不能进行全年生产,只能在十月到第二年五月期间进行生产。
这就导致了大量鲜菇在短时间内集中上市大量上市的鲜菇严重的冲击了市场,使的菇价大幅度下降使得菇贱伤农的事时有发生严重的影响了菇农的种植积极性此外由于种植时间短,大量时间空闲,影响经济效益3杏鲍菇栽培前景3.1增加科研投入开发杏鲍菇新品种杏鲍菇是近几年刚刚开始种植的食用菌品种外形美观味道鲜美,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销路好,价格高 是很有前途的食用菌栽培品种但因其栽培时间不长,技术还不够 成熟,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必须熟料栽培,生物转化率低,栽培品种少这些问题阻碍了杏鲍菇产业的发展因为杏鲍菇的种植呈逐年扩大的趋势,这些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只要解决这些问题无论是自己使用还是将它出售都能够获得较多利益尤其是在杏鲍菇品种开发上杏鲍菇品种较少,抗逆性差,适温范围窄,生物转化率低严重阻碍了杏鲍菇产业的发展因此增加科技投入开发杏鲍菇新品种是势在必行的也是可行的3.2进行科技培训提高管理技术目前我国的杏鲍菇栽培主要以手工作坊的方式进行栽培人员不具备相关技术,或管理技术较低导致了栽培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如污染率高、病虫害多、品质差阻碍了种植 效益的提高,阻碍了杏鲍菇的发展应当组织杏鲍菇栽培者进行相关培训,这样就能解决杏鲍菇栽培中的许多问题,增加种植者的积极性,增加收入。
种植者也希望能够获得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