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历史纪录片-紫禁城-狂澜04.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317551241
  • 上传时间:2022-06-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3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集狂澜本集中,除“堡垒”一处以外淇余“堡”字的读音,均为俗川,望悉知公元1433年,印度古里,62岁的郑和在登船时摔倒,病情急转直下这是这位大明 重臣第七次下西洋,垂垂暮年,受命远行,他知道自己可能再也无法踏上故土弥留之际, 他的思绪回到大明,回到光辉万丈的紫禁城他仿佛再次看到,多年前为自己践行的明成祖 朱棣大明的荣光,在郑和一次次远航中走向巅峰,八方称颂,万国来朝没能回到故国,是郑和的遗憾,但是死于航程之中,又似乎是航海家的宿命在第七 次出航之前,郑和命人铸造了一口大钟,祈保下西洋往返平安如今,这口双龙纹铜钟陈列 在距离故宫博物院儿百米之遥的国家博物馆它与600年后的人们隔窗相望,斯人已去,铜 钟长留,让我们能够面对前人的深蓝梦想在这口铜钟上,篆刻的铭文依然清晰可辨,“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 郑和、王景弘等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回往,平安吉祥 如意者”这口钟是郑和启航的标志,也是他伟大远航终结的标志,同时它也宣告了古代中 国探索海洋文明的终结太仓港,地处长江入海口南岸,38.8公里的长江岸线以及12.5米深水航道,使它成 为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

      透过往来如织的货船,我们可以想象六百多年前太仓港的盛景元 明时期,这里叫做刘家港,日本、琉球、高丽、安南等国商船云集于此大明航海家、外交 家郑和,就是从这里扬帆起锚,七下西洋只是随着郑和的离世,太仓港帆橘[qiGng]林林、 贸盈市集的光景在中国的历史中,消失了近600年明朝的远航为什么会被叫停?直到今天, 人们的追问从未停止郑和下西洋,极大地促进了海外贸易,太仓更是得风气之先,港市上各国贡使带来的 象牙、犀角、宝石、香料等珍奇异宝,都见证了郑和下西洋时,海外贸易的繁荣和大明王朝 的辉煌太仓郑和纪念馆内,保存着一枚600多年历史的小犀牛角,来自苏门答腊它斑驳 的痕迹,仿佛述说着远洋的风浪和大明朝一去不返的辉煌明代航海家郑和七次大航海,以协和万邦为目的但是对于大明的经济而言,不管多 少珍稀稀罕之物,也不能带来实际利益,更难以填补远航需要的巨大财政损耗这时的明朝, 拥有当时世界一流的航海能力,却因为保守封闭,关门自守,而放弃了这种能力郑和下西 洋的落幕,导致此后500年间,中国所遇到的灾难主要来自于海上郑和的船队最后一次回国,是1433年7月紫禁城里的宣德皇帝朱瞻基,在乾清宫 里徜徉于各国珍奇,感叹郑和的离世。

      此时的大明王朝,至少从正史文本中,看不出有什么 危机宣德年间,看起来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但如果把目光,从金碧辉煌的紫禁城转 移到北京以北,一个叫关沟的山谷,就会有另一种判断在北京的西北,有一条天然形成的高速公路,称为四十里关沟北起居庸关,南至北 京城,向外沟通冀北、察哈尔、晋北、蒙古地区自古以来,关沟就是北方游牧民族进入华 北地区的重要通道公元1434年,冷风过境,蒙古高原寒流顺关沟而下,直取北京元朝灭亡后,蒙古分裂为多个部族其中,以瓦剌[I甸和勒粗[dd/d旬两部最为强悍, 崛起之势,不可逆转公元1434年9月,瓦剌在母纳山之战中,击溃鞍粗余部,斩杀勒朝 首领阿鲁台,成为元朝之后最强大的蒙古政权瓦剌崛起,对明朝而言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 号1434年秋,阿鲁台战败被杀的奏折传到紫禁城内按理说,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 件,值得明朝君臣认真评估北部边防的未来走向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宫廷画《朱瞻基行乐 图》,正详细描绘了这一时期,宣德皇帝丰富的业余生活他便服篙[ydn]帽,在御园观赏体 育竞技表演,射箭、捶丸、投壶、马球、蹴鞠,场面宏大繁复,细节具体入微而蒙古高原 的重大动向,似乎漂浮在乾清宫的公文堆里,并没有引起宣德帝的警惕。

      乾清宫,作为明代的皇帝寝宫,这里曾居住过明朝14位皇帝殿前有一条架高的御 路,可以直接从乾清门,走到乾清宫外的汉白玉露台这高高的御路,把乾清宫院落隔为两 半宫女、太监平时往来于东西两边,只能走御路下面的隧洞,名叫老虎洞桥上的露台两 侧,陈放着铜龟、铜鹤,寓意皇帝万寿无疆这个美好的寓意,在大多数明朝皇帝身上,仅 仅只是一个愿景公元1435年,年仅38岁的宣宗病逝,九岁的朱祁镇即位,年号正统这个不到十岁 就失去父亲,从小跟着宦官王振长大的小皇帝,坐上了龙椅,随之而来的,就是宦官专权问 题外敌可以征讨、据守,而瓦解一个国家的真正问题,从来都是来自内部即位后的朱祁镇,先是从北京城着手政绩他不但让人修了京城九门,还在五年后重 修了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如今我们看到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是在此后的数 百年间,经过了三次焚毁和数次重修、改修、增修留下来的如今的太和殿连同台基高35.05 米,大约有12层楼高《明世宗实录》记载,以前的奉天殿面阔95.1米,进深47.55米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重建的奉天殿,比眼前的这座太和殿,更加巨大宏伟宫廷建筑的焕然一新,伴随的是另一个权利时代的开始公元1441年,当十四岁的 正统帝朱祁镇,站在恢弘的奉天殿前,想必一定是豪情万丈。

      只是,这位明朝建立以来最年 轻的皇帝,似乎对权利这两个字,还没有特别深刻的认知为了庆贺新奉天殿的落成,朱祁镇决定大宴群臣也是在这次宴会上,正统帝开了一 个先例,亲手扩大了宦官的权力半径这场宴会一开始并没有王振的身影,按照明朝宫中制 度规定,皇帝陛下和外廷官员的宴会,只有太子和朝廷大员,才有资格从东华门正门进宫, 内廷宦官是没有资格参加的而三大殿竣工的宫廷宴会,正统帝专门派人将王振请来,并下 令翻开了东华门的中间大门,让王振进入宫中参加宴会王振刚到,宫中百官即向他罗拜表 示欢迎从这一刻起,王振不再是单纯的皇家奴才,他获得了和外廷高官同样的政治话语权 这也踏出了明朝宦官专权的第一步位于北京东城区的智化寺,以前是太监王振的家庙,今天时常能够看到现场演奏京音 乐这一特殊的音乐形式,来源于唐宋的宫廷音乐,自1446年由明代宫廷传入智化寺后,一 直按照口传心授方法,代代相传单从允许智化寺演奏宫廷音乐,就能看出正统帝对宦官王 振的特殊优待智化寺是北京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按照唐宋伽蓝七堂规制 而建,建筑规格非常高公元1444年,正统帝朱祁镇为其赐名一一报恩智化禅寺,并客气地称 王振为先生。

      然而,正是这位让朱祁镇用生命去信任和依赖的太监,几乎断送了大明的国运公元1449年7月,瓦剌太师一一脱欢之子一一也先,借口明朝赏赐缺乏、克扣贡马 价格等名目,统率各部兵分四路,入侵明朝瓦剌来势凶猛,明朝边防部队应对失利,大同 参将吴浩战死据史书记载:“兵锋甚锐,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pd],所至陷没二一时间, 大明的西北边境烽烟四起此时,距离朱棣最后一次北伐,威震东亚,不过25年明朝的北方边境,真的那么不堪一击吗?如果仔细考察,不难发现,这是瓦剌人的局 部突破,并不是全局反攻瓦剌人擅长运动战,不善于攻城战明王朝需要做的,是坚守要 塞,坚壁清野,切断敌人退路,同时调集精锐去歼灭敌人但此时的明朝朝堂上,拥有军事 发言权的,不是懂军事的人,而是大太监王振年轻气盛的朱祁镇听从王振的建议,决定效 仿先帝御驾亲征,以示自己也是英主这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武装旅行,连出发前的基本攻略,都没有准备仓促出兵,仓促 交锋,仓促撤退明军这次窝窝囊囊的出征,最终演变为一场真真实实的军事灾难公元 1449年8月14日,土木堡[p£i]烈日炎炎,大军疲惫不堪兵部尚书邙楚[y可和英国公张辅, 一再建议大军入居庸关,以保平安。

      但军事外行王振,总领一切军政大权,对邙楚的建议毫 不理会,而是指挥明军撤退到北京西南的紫荆关正是这个愚蠢的决定,把数十万大军带上 了死路土木堡体可有土有木,唯独缺水,最近的河流在南边15里处,已经被瓦剌军抢占 也先假装和谈,假装撤离,以便把明军调出堡[bGo]垒正统帝不疑有诈,王振下令移营就 水,大军一哄而起,奔向河流的方向离开坚固阵地,在移动中的军队是最脆弱的,饥渴的 官兵奔向河边,完全丧失战斗队形瓦剌军伏兵四起,发动总攻,明军瞬间溃不成军据后 来逃回北京的大臣李贤记载,此战主战场明军20余万人,有三分之一战死500多年过去了,历史只留下了这座小小的显忠祠,向后世诉说着土木之战的惨烈 公元1450年,明王朝为祭祀土木堡之变中,殉难的数百名朝廷重臣和50万大军英魂,在土 木堡战场修建了这座显忠祠混战之中,太师英国公张辅、驸马都尉为代表的大批文官武将, 全数战死,正统帝朱祁镇被瓦剌俘虏,激愤之下,宦官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抡锤砸死土木堡 之变,对明王朝而言,堪称是灭顶之灾一朝天子,从万人之上沦为阶下之囚,堪称大明开 国以来最大的耻辱1949年,在沈阳故宫的翔凤阁,考古人员发现了裱在屏风上的《九边图》。

      这是极为 珍贵的一幅明代地图,它全面标绘和著录了明代北方的万里长城,后被清统治者收藏利用, 用来征讨明朝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已成孤品所谓九边,是明朝初年确定的北部边疆九 个重点防线: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偏关、宁夏、榆林、固原、甘肃每条防线都以战 略支撑点为核心,依托有利的地理条件,构建起包括要塞、机动部队、防御部队、长城和后 勤基地的系统军事体系,是明朝同蒙古剩余势力防御作战的重要战线正统帝时期,九边重镇一直处于不断地加强之中此时,蒙古瓦剌部的实力虽然得到 了极大的提升,但他们能够突破的,只是暂时无法全力防守的关隘但是,如果王朝的心脏 出了问题,套在躯壳上的盔甲再坚固,又有什么用呢? 土木堡战败的消息传回北京,朝野震 动,京城里不少的官员大户,携家眷南逃皇帝被俘虏,乾清宫里出现权力真空,强敌随时 都有可能打到城下,紫禁城内外,黑云压城城欲摧是战?是守?还是迁? 一个抉择的失误, 就有可能会断送大明的江山关键时刻,一个拯救明王朝的人物登上了历史舞台!《题公中塔图赞》这幅行书作于明正统年间,用笔劲峭有力,别具一派峻拔清刚之气 象它的作者是于谦,时年四十多岁,从巡抚升任兵部侍郎,正值意气发奋之时。

      但此时的 他没有想到,短短十年间,朝廷会遭遇如此大的变故,而自己,那么要以粉身碎骨为代价,来 拯救大明王朝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凹字形的结构,层层递进的布局,突出了皇家建筑的庄严肃 穆明代时,如果有大臣触犯了龙威,就会被绑在午门前的御道东侧,受廷杖之刑土木堡 之变后,群臣义愤填膺,在午门活活打死了王振的亲信,史称“午门血案”1449年8月18 日,皇太后命英宗异母弟弟,邮[chCng]王朱祁铉监国被俘虏的正统帝,成了也先手里的筹码为了粉碎也先可能提出的政治讹诈,于谦提 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和群臣一起拥立朱祁钮即位,改元景泰,遥尊被俘英宗太上皇 敌寇将至,北京城危在旦夕,景泰帝朱祁铳作为最高统帅,任命52岁的于谦为兵部尚书 这位极具军事天赋的文官,提督各营军马,整军备战,全权负责指挥北京保卫战大战在即,必须上下同欲,调集军队驰援北京,集结力量于谦奉景泰帝之命,急调 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及沿海的备倭军,以及京杭大运河沿岸的运粮军来北京短时间 内,使北京城的兵力,由几万人迅速增加到了 22万人,在兵力数量上形成了优势于谦还 派人员到土木堡一带,去收集明军八月份溃败时丢弃的物资根据历史记载,找回头盔9000 多顶,铠甲5000多件,火枪U000多杆,神铳[ch加g]2万只,神箭44万多只,火炮800余 门,使明军的武器装备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明显的补充和改善。

      从等待谈判到准备进攻,时 间过去了 55天,于谦一天都没有浪费也先原本以为,自己手握一张王牌,可以狠狠敲诈明朝但是一天天过去,对手毫无 谈判迹象,他手里的这个太上皇,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他决定进攻北京此时,正值北京 城准备城防的紧要关头瓦剌从大同进军北京,明军层层防御,紫荆关一战为北京赢得四天 时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