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练习方法的效果需三要.docx
6页提高练习方法的效果需“三要” 李志勇一、要正确理解练习方法在《传切配合练习方法》教学中,教师设计了“纵向传跑”练习方法为:2名练习者相向站立,共1个球,持球者将球传给无球者,做一个假动作切入,切入时采用侧身跑伸手要球,无球者接球后将球传回原来的持球者手中,并注意传球的提前量在该练习方法中,包含3个关键动作:假动作摆脱;快速侧身跑要球;传球要有提前量学生如果未正确掌握3个关键要素,则传切战术在实际情境中难以成功执教教师反复强调“传球要有提前量”和“切入要快速”,旨在引导学生掌握传切配合的“跑位”与“传接球的时机”,但对学生随意切入问题,教师并未采取纠正措施假如教师能正确理解切入前假动作的重要性,并对学生讲清切入前假动作摆脱的意义,笔者相信教师会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学生体会,也会在练习中强调,针对部分学生摆脱错误采取手段纠正,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二、要给予一定的练习时间本次活动3节课的部分练习方法存在学生练习时间偏少的问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执教教师在课前预设的练习时间少,也可能是教师预设时间合适,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如,《传切配合练习方法》一课,执教教师设计了“纵向传跑”练习,方法为:2名练习者相向站立,无球者摆脱切入,有球者传球,无球者接有球者传过来的球后运球绕过有球者回到自己的位置,然后练习者与无球者互换位置,循环练习。
该练习方法的预设时间是240s,较为合理,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观察视频发现,教师练习前讲解、示范、组织时间为72s,因学生没理解练习方法,教师再次讲解示范花了23s,练习后小结用时45s,学生的练习时间仅有100s,显然学生的练习时间不足,该练习方法难以发挥其作用在这些时间中,除去教师的讲解时间外,笔者还发现2处不合理时间第1处:教师讲解示范的练习方法教师邀请1名学生与教师侧面站立示范,由于侧面示范不合理,加之没有完整示范1次练习,导致大部分学生未掌握练习方法,进行了20s的无效练习,对此,教师只好暂停练习,又花23s再次讲解示范练习方法,显然,练习时间受到影响,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示范时,教师可面对全班学生,示范学生背对其他学生,将练习方法完整地进行示范,这样的示范直观、形象,学生马上知道练习方法与要求,节省讲解与示范的时间,增加了练习次数,也能提高练习效果当然,如能采用多媒体演示练习方法,效果可能更好第2处:练习后的小结不太适宜执教教师在该练习后花了45s进行小结,时间有点长仔细分析执教教师的小结,主要讲了2点内容,表扬男生的摆脱动作比女生的动作好;强调传切要有提前量假如执教教师这样小结:同学们,在刚才的练习中,老师发现你们有2点做得好,一是切入前做了假动作,但男生比女生做得逼真;二是大部分学生传球都有提前量,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练习中继续保持。
这样的小结简洁、明确,同时还节省大量时间让学生深入学习,提升练习效果三、要合理实施练习方法(一)正确讲解练习方法的要求练习要求是练习的指向,是引导学生练习的关键词,但练习要求较多,教师不能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练习方法的目的有所选择地提示如,在《传切战术的技术方法》一课中,执教教师采取了“4人传切”练习练习方法为:4名学生站在正方形的顶点,其中一边的2名学生各持1个球,听到开始口令后,另一边2名学生交叉换位,同时持球学生将球传给无球学生,无球学生接球后按同样的方法传球该练习的目的是在无人防守下进行快速跑,传球者传球时机合理为了保证练习方法取得好的效果,教师示范后要求“无球学生在侧身快速跑动时伸手要球,传球学生传球要及时”这些要求分别给无球和有球学生以明确的指令,明确而具体,因而取得了较好的练习效果当然,正确讲解练习方法既需要教师深刻理解练习方法的目的,也需要教师掌握讲解的方法,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练习方法的效果二)拓展练习方法在《传切配合战术的运用方法1》一课中,教师设计了许多运用方法,但在教学时基本上仅呈现了练习方法,即,按照讲解示范练习方法,组织学生练习,没有讲解“练习方法”的作用与注意事项等。
这样的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离开了课堂,学生较难运用练习方法《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提出“方法就是教学内容”,强调教师在教学中“教方法”所谓“教方法”就是教师不仅呈现方法,而且要将“方法”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传授给学生如,“3对3”比赛深受学生喜欢,部分学生在课外时间经常进行“3对3”比赛教师在课堂中教该方法时,要告诉学生在课外练习时应根据不同的目的改变规则,如为了突出传切战术在比赛中的运用,可将比赛规则制订为:不能运球,只能传球比赛;采用传切战术投篮不进得2分,投中得3分,其他方式投中得1分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根据比赛目的制订合理的规则,就能充分发挥该练习方法的效果三)适时调整尽管教师在预设练習方法时已经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但课堂是动态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动态的课堂变化调整练习方法,才能充分发挥练习方法的效果这里的调整是指调整练习方法的局部,而不是整个练习方法1.调整练习情绪某1个练习方法尽管能受到学生的喜爱,但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也会降低练习积极性,为此,教师需要及时增加趣味元素调整学生的练习情绪如,在《传切战术的技术方法》一课中,执教教师设计了“传球横切”练习,练习了几次后,学生逐渐失去兴趣,此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比赛——“谁先传到20次”,由于比赛激发了学生的“竞争心理”,学生练习时乐此不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然,教师在进行这种比赛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技术,防止学生为了比赛忽略技术的学习2.调整练习距离如,在《传切战术的技术方法》一课中,教师设计了“抢点”游戏,从场地布置看,教师让男女生分别站在不同的正方形顶点,这考虑到了男女生的差异,但出现了移动慢和移动快的学生练习不协调,如,教师让移动快的学生多跑,移动慢的学生少跑,这样每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移动距离,每名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无疑充分发挥了该练习的效果3.调整练习要求学生练习时如果教师未要求或要求不严格,学生练习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此时需要教师及时调整要求,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在《传切配合练习方法》一课中,执教教师采取了“传切+投篮”组合练习方法为:2名学生1个球,有球者将球传给无球者后迅速跟进抢篮板球,接球学生接球后投篮由于教师对抢篮板球没提要求,练习开始后,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出现了等球反弹后再抢球的现象,显然这不符合实战要求(实战强调第1时间抢球)此时,教师暂停并强调了冲抢篮板球的要求,这样的调整使该练习方法更有实战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抢篮板球的意识4.调整规则《传切配合练习方法》一课,在“传切+投篮”的4对4比赛中,教师制订规则:学生只能通过传接(切),不能运球;传球3次以上可投篮。
由于规则的引导,每组学生都主动采取传切战术进行比赛,真正体现了战术在比赛中的运用但执教教师未能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如,女生在对抗比赛中有扎堆现象,整体扯不开,比赛不够流畅,如果此时再进行调整,以多打少,效果可能会好一些5.调整场地在《传切配合练习方法》一课中,执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4对4比赛,将学生分成4大组,分别在同块篮球场的4个区域比赛(图1),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执教教师合理安排场地的思想,但笔者也发现场地两端分别空着2个区域,假如执教教师让两端的2组学生充分利用这2块场地(图2),就能取得好的练习效果,因为练习场地大更有利于学生做出传切战术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