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放清单技术手册(贺克斌).pdf
150页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编制技术手册 贺克斌贺克斌 主主编编 2015 年年 4 月月 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 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手册 技术手册 编编 委委 会会 主主 编编 贺克斌贺克斌 副副 主主 编编 王书肖王书肖 张张 强强 编委会编委会委员委员 以 以姓氏笔画为序 姓氏笔画为序 丁丁 焰焰 王书肖王书肖 冯银厂冯银厂 吴吴 烨烨 宋宋 宇宇 张张 强强 郑郑 博博 贺克斌贺克斌 程水源程水源 谢绍东谢绍东 雷雷 宇宇 1 目目 录录 1 背景介绍 1 1 1 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1 1 2 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体系 2 1 3 技术手册 主要内容 3 2 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方法 5 2 1 确定本地排放源构成 5 2 2 清单编制方法和数据获取规范 5 2 3 高时空分辨率清单技术 6 2 4 耦合区域排放清单 7 2 5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7 3 排放源分类分级和编码 8 3 1 排放源分类分级方法 8 3 2 排放源编码方法 8 3 3 我国排放源分类分级体系 9 4 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 12 4 1 电力 热力及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12 4 2 采矿业和制造业 15 4 3 民用源 18 5 工艺过程源 20 5 1 钢铁 20 5 2 有色冶金 22 5 3 水泥 25 5 4 玻璃 28 5 5 其它工艺过程源 30 6 移动源 32 6 1 道路移动源 32 6 2 非道路移动源 34 2 7 溶剂使用源 37 7 1 印刷印染 37 7 2 表面涂层 39 7 3 农药使用 40 7 4 其它溶剂使用 41 8 农业源 42 8 1 氮肥施用 42 8 2 畜禽养殖 43 9 扬尘源 46 9 1 土壤扬尘 46 9 2 道路扬尘 48 9 3 施工扬尘 51 9 4 堆场扬尘 53 10 生物质燃烧源 55 10 1 生物质锅炉 55 10 2 生物质炉灶 56 10 3 开放燃烧 57 11 储存运输 59 11 1 油气储运 59 12 废弃物处理源 61 12 1 污水处理 61 12 2 固体废弃物处理 62 12 3 废气处理 63 13 其它排放源 65 13 1 餐饮油烟 65 14 排放清单应用和评估 66 14 1 排放清单的应用 66 14 2 排放清单的评估与验证 67 附 录 70 3 附录 A 术语与定义 70 附录 B 排放源分类分级和编码 75 附录 C 控制措施去除效率及时间分配系数 81 附录 D 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计算参数 87 附录 E 工艺过程源计算参数 96 附录 F 移动源计算参数 101 附录 G 溶剂使用源计算参数 128 附录 H 农业源计算参数 130 附录 I 扬尘源计算参数 135 附录 J 生物质燃烧源计算参数 139 附录 K 储存运输源计算参数 143 附录 L 废弃物处理源计算参数 144 附录 M 其它排放源计算参数 145 1 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 1 1 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在支持城市空气质量管理决策的技术体系中 构建准确 完整 更新及时的 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是识别污染来源的基础环节 也是制订污染控制策略的根本 依据 目前在城市层面开展的 PM2 5来源解析 空气质量预报预警 重污染天气 应急方案制订及效果评估 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核算 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等工作 无一不需要完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作为核心基础数据支撑 建设城市大气污 染物排放清单已成为当前我国空气质量管理工作中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 从发达国家历史经验来看 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方法体系的建立和 完善基本与空气污染治理同步进行 以美国为例 自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清洁空 气计划以来 美国逐步建立了排放源分类标准和编码 源测试规范和排放系数库 各类复杂源排放计算模型 以及与空气质量模型对接的排放处理模式 形成了完 备的排放清单技术体系和框架 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美国国家排放清单 NEI 并建 立了清单校验和定期更新的制度 美国国家排放清单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为其有 效实施清洁空气计划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在各类科研项目支持下 我国研究人员在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领域已经 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构建了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区域大气污染源排放 清单共性技术体系 将排放系数的本土化率由 20 提高到 70 以上 发展了多 层嵌套高分辨率区域排放清单编制技术和方法学 其中 清华大学建立了包括 10 种污染物 700 多种排放源的中国多尺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MEIC 并通 过网络共享 为相关研究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 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 环境管理部门逐步建立了由环境统计 污染源普查 排污申报 总量核查 重点源监测等组成的多来源立体环境数据体系 实现 了对工业源 SO2 NOx和烟粉尘排放量的核算和动态更新 以及对机动车和生活 源排放量的统计 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城市基于自身空气质量管理的需求 已经 初步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少数城市还实现了清单的动态更新 一套完整的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应当覆盖化石燃料固定燃烧 工艺过程 2 移动源 溶剂使用 农业源 扬尘源 生物质燃烧和废弃物处理等排放源 包含 SO2 NOx CO VOCs NH3和一次颗粒物等 PM2 5和 O3主要前体物 并具备 动态更新机制 然而 我国一直没有启动城市层面的排放清单技术体系建设和清 单编制工作 这方面的进度已远远落后于空气质量管理决策的迫切需求 目前的 环境统计体系仅覆盖了主要工业和生活源的 SO2 NOx和烟粉尘排放量 无法支 持针对 PM2 5复合污染的控制决策制订 基于研究建立的区域排放清单在城市尺 度应用时存在口径差异 时空分辨率不足 不确定性大的问题 少数城市建立的 综合城市排放清单在源分类体系 源排放计算方法 活动水平和排放系数获取方 法等方面各有不同 质量参差不齐 可比性和可推广性不足 大部分城市至今没 有污染源覆盖完整 基于统一数据来源和方法学编制的高分辨率城市排放清单 决策者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时空分布 行业贡献 减排潜力等信息掌握不 足 城市层面无排放清单可用 底数不清 的状况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大气污染防 治的重要瓶颈 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来源繁多 排放过程复杂 建立污染物排放清单需要长 期持续努力 绝非一日之功 而目前严峻的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倒逼城市空气质量 管理部门必须在短期内实现排放清单 从无到有 的突破 这一过程中 既需要突 破排放定量表征方法建立 清单准确性检验等科学技术问题 同时也需要解决与 现有环境统计数据体系相接轨 与环境业务部门实际能力相吻合等操作层面问题 在这一问题背景下 环境保护部于 2013 年启动的 清洁空气研究计划 中将 高时空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及核算技术 列为四个核心主题之一 探讨在 已有工作基础上 构建既具有科学前瞻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物 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方法体系 使得全国地级以上城市能够依托这一体系快速建立 基本规范 准确 实用且具备动态更新功能的城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清单 1 2 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指南体系体系 目前 我国尚未从国家层面上建立完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也缺乏一套 建立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方法工具 相应的能力建设较为滞后 考虑到各地清 单编制工作的技术基础与实际管理需求的差异性 环境保护部按照 规范统一 科学实用 轻重缓急 循序渐进 的原则 提出了构建我国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 3 单编制技术指南体系的基本思路 即先按照污染物种类和污染源源类两个方向分 别出发 编制单项大气污染物 源 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 待各方面对清单编 制工作有一定认识和基础后 再将城市和区域网格化 编制涵盖全行业 多污染 物以及包含污染源时空变化信息的源排放清单技术指南 为加强科技支撑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指导各地开展大气排放清单编制 环境 保护部于近期连续发布两批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 涉及大气细颗 粒物 挥发性有机物 氨 可吸入颗粒物 道路机动车 非道路移动源 生物质 燃烧源 扬尘颗粒物等方面 2014 年 8 月 发布了 大气细颗粒物一次源排放 清单编制技术指南 试行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 试 行 和 大气氨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 试行 等三项技术指南 2014 年 12 月发布了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 试行 扬尘 源颗粒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 试行 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 制技术指南 试行 非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 试行 和 生物质燃烧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 试行 等五项技术指南 至此 初步形成了我国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支撑体系 未来 还 将面向城市或区域联防联控和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需求 发布涵盖全行业多污染 物和污染源时空变化信息的城市人为源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 和高分辨率网格化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 随着清单编制工作逐步深入 排放清单的源分类分级体系 编制技术方法 活动水平与排放系数等将不断更新和完善 环境保护部将及时总结 适时修订技 术指南并形成综合性的城市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导手册 全面指导城市层面排放 清单的编制 推动建立国家排放清单 1 3 技术手册 主要内容 技术手册 主要内容 城市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手册 以下简称 技术手册 是对已发布排放清 单技术指南的总结和提升 规范了指南间交叉重叠内容 填补了缺失排放源和污 染物的清单技术方法 从排放源分类分级与编码体系 城市排放清单表征技术 活动水平数据收集与排放系数获取 高时空分辨率清单技术等环节切入 构建了 科学 规范 实用的城市排放清单编制技术体系 同时通过试点城市排放清单建 4 立及应用示范工作 实现 边研究 边产出 边落地 为空气质量管理决策提供 科学 有效 及时的基础数据支撑 下面从规范性 适用性和实用性等几个层面解读技术手册主要内容 1 注重规范性 建立标准通用的清单编制方法注重规范性 建立标准通用的清单编制方法 技术手册结合国内排放清单编制实践和国外成熟的技术体系 构建了科学实 用的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方法 逐一规范了排放源分类分级体系 排放量计算方法 活动水平和排放系数获取途径 清单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技术流程 适用于指 导在城市 城市群及区域尺度开展排放清单编制工作 准确识别排放源是清单编制的首要环节 也是确定排放量计算方法 收集活 动水平和排放系数的根本依据 技术手册建立了适应我国复杂源特征的排放源分 类分级体系 在燃料 产品和技术层面解析排放源组成 建立排放源垂直分级树 针对每一具体排放源 明确规定应采取的排放量计算方法和参数获取途径 各城 市均可遵循这一方法建立本地排放清单 可确保排放清单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 兼顾适用性 满足不同工作基础地区技术需求 兼顾适用性 满足不同工作基础地区技术需求 技术手册在规范统一的方法学框架下 兼顾了具有不同工作基础城市的技术 需求 工作基础一般的城市可在重点排污设备活动水平调查基础上辅以统计资料 和手册提供的排放系数 工作基础好 技术储备充足的地区应尽量对所有工业污 染源按照点源获取活动水平 同时开展实地排放测试 获取反映当地实际排放水 平的排放系数 各地应根据空气污染现状 工作基础和污染防治目标 结合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可行性 按照因地制宜与循序渐进的原则 科学选择源排放 清单编制技术方法 提高清单精度 满足大气环境质量管理需求 3 增强实用性 方法 增强实用性 方法 数据数据 工具多层次技术支撑工具多层次技术支撑 技术手册建立了实用的清单编制技术流程 构建了标准方法学和数据库 各 地在清单编制过程中 应加强针对性监测和调查统计工作 注重数据积累和技术 储备 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及修正的参数 完善我国排放清单技术支撑体系 以技术手册为开端 我国将逐步构建方法 数据 工具多层次技术支撑体系 推动国家排放清单的建立 环境保护部正在支持有关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