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灾或爆炸的形成与预防.pdf
16页火灾或爆炸的形成与预防目录1 .火灾发生的条件.21.1.燃烧的条件.21.2.火灾发展的阶段.32 .火灾与爆炸事故.42.1.火灾及其分类.42.2.爆炸事故及其特点.42.3.火灾与爆炸事故的关系.63 .电气火灾和爆炸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63.1.电火花及电弧引起的火灾和爆炸.63.2.电气装置的过度发热,产生危险温度引起的火灾和爆炸.63.3.由于烘烤和摩擦引起的火灾和爆炸.73.4.防止电气火灾和爆炸的安全措施.73.4.1.选用防爆电气设备.73.4.2.防火防爆电气线路的选用.83.4.3.保持电气设备和线路的正常运行.93.4.4.隔离和间距.93.4.5.保持良好的通风.93.4.6.接地与接零.1 03.5.电气灭火.1 03.5.1.触电危险和断电.1 03.5.2.充油电气设备的灭火.1 03.6.电气火灾爆炸危险源的辨识.1 14.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危害及预防措施.1 14.1.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的危害分析.1 14.1.1.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1 14.1.2.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1 24.1.3.严重污染自然生态环境.1 24.2.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预防措施分析.1 24.2.1.制定科学的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1 24.2.2.加强装置设备的控制与管理.1 3第1页共16页4.2.3.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134.2.4.提高安全设施自动化、智能化水平.134.3.小结.135.预防火灾与爆炸事故的基本措施.145.1.火源的控制与消除.145.2.爆炸控制.151 .火灾发生的条件1.1.燃烧的条件燃烧是有条件的,它必须是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这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存在并且相互作用才能发生。
1)可燃物质:物质被分成可燃物质、难燃物质和不可燃物质三类一般来说,可燃物质是指在火源作用下能被点燃,并且移去火源后能继续燃烧、直到燃尽的物质,如汽油、木材、纸张等难燃物质是指在火源作用下能被点燃并引燃,当火源移去后不能继续燃烧的物质,如聚氯乙烯等不可燃物质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被点燃的物质,如钢筋、水泥、砖、石等可燃物质是防爆与防火的主要研究对象可燃物的种类繁多,按其组成可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其中,绝大部分可燃物是有机物,小部分是无机物按常温状态来分又可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类,一般是气体较易燃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固体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燃烧性能是不同的,同一状态但组成不同的物质其燃烧能力也是不同的在一定条件下,可燃物只有达到一定的含量,燃烧才会发生例如在同样温度(2 0)下,用明火瞬间接触汽油和煤油时,汽油会立刻燃烧而煤油则不会燃烧这是因为汽油的蒸汽量已经达到了燃烧所需的浓度量,而煤油蒸汽量没有达到燃烧所需的浓度量由于煤油的蒸发量不够,虽有足够的空气(氧气)和点火源的作用,也不会发生燃烧2)助燃物:人们常常又把助燃物质称为氧化剂氧化剂的种类很多,氧气是一种最常见的氧化剂,它存在于空气中,所以一般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均能燃烧。
此外,生产中的许多元素和物质,如氯、氟、澳、碘以及硝酸盐、氯酸第 2 页共16页盐、高锦酸盐、双氧水等,都是氧化剂,它们的分子中含氧较多,当受到光、热或摩擦、撞击等作用时,都能发生分解放出氧气,使可燃物质氧化燃烧要使可燃物质燃烧,或使可燃物质不间断地燃烧,必须供给足够数量的空气(氧气),否则燃烧不能持续进行实验证明,氧气在空气中的浓度降低到14%18%时,一般的可燃物质就不能燃烧3)点火源:点火源是指具有一定能量,能够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有时也叫着火源或火源点火源这一燃烧条件的实质是提供一个初始能量,在这一能量的激发下,使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引起燃烧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是构成燃烧的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但仅仅有这三个条件还不够,还要有“量”的方面的条件,如可燃物的数量不够、助燃物不足或点火源的能量不够大,燃烧也不能发生因此,燃烧条件应做进一步明确的叙述要使可燃物发生燃烧,点火源必须具有能引起可燃物燃烧的最小着火能量对不同的可燃物来说,这个最小着火能量也不同如一根火柴可点燃一张纸而不能点燃一块木头;又如电气焊火花可以将达到一定浓度的可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引燃爆炸,但却不能将木块、煤块引燃。
总之,要使可燃物发生燃烧,不仅要同时具有三个基本条件,而且每一个条件都必须具有一定的“量”,并彼此相互作用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燃烧便不会发生火灾发生的条件实质上就是燃烧的条件,一切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就是防止燃烧的三要素同时存在、相互结合、相互作用1.2.火灾发展的阶段通过对大量的火灾事故的研究分析得出,一般火灾事故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期阶段、发展阶段、猛烈阶段和衰灭阶段1)初期阶段:指物质在起火后的十几秒里,可燃物质在着火源的作用下析出或分解出可燃气体,发生冒烟、阴燃等火灾苗头,燃烧面积不大,用较少的人力和应急的灭火器材就能将火控制住或扑灭2)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火苗蹿起,燃烧面积扩大,燃烧速度加快,需要投入较多的力量和灭火器才能将火扑灭3)猛烈阶段:在这个阶段,火焰包围所有可燃物质,使燃烧面积达到最大限度此时,温度急剧上升,气流加剧,并放出强大的辐射热,是火灾最难扑第 3 页共16页救的阶段4)衰灭阶段:在这个阶段,可燃物质逐渐烧完或灭火措施奏效,火势逐渐衰落,终止熄灭从火势发展的过程来看,初期阶段易于控制和消灭,所以要千方百计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扑灭初期火灾如果错过了初期阶段再去扑救,就会付出很大的代价,造成严重2.火灾与爆炸事故2.1.火灾及其分类凡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都叫火灾。
1)国家标准对火灾的分类在国家技术标准 火灾分类(GB 496885中,根据物质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4 类A 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 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的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 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燃气、甲烷、乙烷、氢气火灾等D 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铝合金火灾等2)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损失划分火灾等级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损失的严重程度,将火灾等级划分为三类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 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户5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为重大火灾:死亡3 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户3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不具有前列两项情形的火灾,为一般火灾2.2.爆炸事故及其特点常见爆炸事故类型:气体分解爆炸;粉尘爆炸;第 4 页共16页危险性混合物的爆炸;蒸汽爆炸;雾滴爆炸;爆炸性化合物的爆炸爆炸事故的特点:(1)严重性:爆炸事故的破坏性大,往往是摧毁性的,造成惨重损失2)突发性:爆炸往往在瞬间发生,难以预料。
3)复杂性: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灾害范围及后果各异,相差悬殊爆炸事故的破坏作用有冲击波破坏,灼烧破坏,由于爆炸而飞散的固体碎片砸坏人员或砸坏物体,由于爆炸还可能形成地震波的破坏等其中冲击波的破坏最为主要,作用也最大以丙烷(C 3 H 8)为例,喷泻出的液化石油气质量为Wk g,可以近似的用下式来计算燃烧后的高温混合气体以半球状向外扩散的半径为:R=3.9 V W-.(2-1)根据式(2-1)计 算5 0 k g装液化石油气钢瓶爆炸燃烧时,其燃烧范围至少可达直径2 8m的半球区利用经验公式来估算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能量,估算公式:U=(衰-(2-2)式中U 爆炸时产生冲击波能量的TNT当量,kg;R-破坏物与爆炸中心的距离,m;Co计算产生冲击波能量的系数,查 表2-1表2-1计算产生冲击波能量的系数Co值若距爆炸中心50m的房屋玻璃完全破损,查 表2-1得系数C值 为8.0,根据式(2-2),计算产生的冲击波能量可相当于2 4 4 k g T N T破坏情况C破坏情况Co厚 H/m的砖墙破口0.4而窗栏、门、板壁破坏2.8厚 H/m的砖墙建筑物裂缝和崩落0.6而窗框中的玻璃完全破坏8.0木板墙破坏0.7由此可见,爆炸一旦产生,其危害性相当巨大。
由于引起爆炸起火的点火第5页共16页能只有约0.1 o.3m j,加之液化石油气爆炸下限相比其他燃气偏低,因此,解决好这类问题十分不易2.3.火灾与爆炸事故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火灾起火后火势逐渐蔓延扩大,随着时间的增加,损失急剧增加对于火灾来说,初期的救火尚有意义而爆炸则是突发性的,在大多数情况下,爆炸过程在瞬间完成,人员伤亡及物质损失也在瞬间造成火灾可能引发爆炸,因为火灾中的明火及高温能引起易燃物爆炸如油库或炸药库失火可能引起密封油桶、炸药的爆炸;一些在常温下不会爆炸的物质,如乙酸,在火场的高温下有变成爆炸物的可能爆炸也可以引发火灾,爆炸抛出的易燃物可能引起大面积火灾如密封的燃料油罐爆炸后由于油品的外泄引起火灾因此,发生火灾时,要防止火灾转化为爆炸;发生爆炸时,又要考虑到引发火灾的可能,及时采取防范抢救措施3.电气火灾和爆炸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3.1.电火花及电弧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一般电火花温度很高,特别是电弧,温度可高达6000因此,它们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而且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危险的火源电火花可分为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两类3.2.电气装置的过度发热,产生危险温度引起的火灾和爆炸电气设备运行时总是要发热的,电流通过导体时要消耗一定的电能,其大小为,AW=l2Rt,这部分电能使导体发热,温度升高。
电流通路中电阻R越大,时间t越长,则导体发出的热量越多,一旦到达危险温度,在一定条件下即可能引起火灾电气设备过度发热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过载所谓过载,是指电气设备或导线的电流超过了其额定值过载后电流增加,时间一长,就会引起电气设备过热2)短路短路是电气设备最严重的一种故障状态,电力网中的火灾大都是由短路所第6页共16页引起的,短路后,线路中的电流增大为正常时的数倍乃至数十倍,使温度急剧上升,如果到达周围可燃物的引燃温度,即可引发火灾3)接触不良与散热不良接触不良主要发生在导体连接处,例如固定接头连接不牢,焊接不良,或接头表面污损都会增加绝缘电阻而导致接头过热可拆卸的电气接头因振动或由于热的作用,使连接处发生松动,也会导致接头过热各种电气设备在设计和安装时都会有一定的通风和散热装置,如果这些设施出现故障,也会导致线路和设备过热4)漏电电气线路或设备绝缘损伤后,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漏电,漏电电流一般不大,不能使线路熔丝动作,因此也不易被发觉当漏电电流比较均匀地分布时,火灾危险性不大;但当漏电电流集中在某一点时,可能引起比较严重的局部发热,而引起火灾3.3.由于烘烤和摩擦引起的火灾和爆炸电热器具(如小电炉、电熨斗等),照明用灯泡在正常发热状态下,就相当于一个火源或高温热源,当其安装、使用如果不当时,均能引起火灾。
例如白炽灯泡表面温度随灯泡功率大小和厂家不同差异很大当200W灯泡紧贴纸张时,十几分钟就可将纸张点燃发电机和电动机等旋转型电气设备,轴承出现润滑不良,干枯产生干磨发热或虽润滑正常,但出现高速旋转时,都会引起火灾3.4.防止电气火灾和爆炸的安全措施电气火灾和爆炸的防护必须是综合性措施它包括合理选用和正确安装电气设备及电气线路,保持电气设备和线路的正常运行,保证必要的防火间距,保持良好的通风,装设良好的接地保护装置等3.4.1.选用防爆电气设备在进行爆炸性环境下的电力设计时,应尽量把电气设备,特别是正常运行时发生火花的设备,布置在危险性较小或非爆炸性环境中火灾危险环境中的表面温度较高的设备,应远离可燃物在满足工艺生产及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防爆电气设备使用量火灾危险环境下不宜使用电热器具,非用不可时第7页共16页应用非燃烧材料进行隔离防爆电气设备应有防爆合格证,少用携带式电气设备,可在建筑上采取措施,把爆炸性环境限制在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