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卫生管理制度汇编.doc
30页1 -x 区 x 镇 x 小学卫卫 生生 管管 理理 工工 作作 制制 度度 汇汇 编编- 2 -x x 镇镇 x x 小学公小学公共卫生事件的共卫生事件的 应急处理预案、演练和报告制度应急处理预案、演练和报告制度一、一、设设置学校疫情置学校疫情报报告人告人学校(园)设置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的在编人员为疫情报告人,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疫情报告人和校(园)长报告情况学校校长或者幼儿园园长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二、疫情二、疫情报报告人告人职责职责1、在校(园)长领导下,具体负责常见病、传染病疫情和疑似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2、负责指导全校(园)学生的晨检、午检工作3、负责每天收集全校(园)学生的出勤和晨检、午检情况三、疫情三、疫情报报告内容及告内容及时时限限1、当学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必须在 20 分分钟钟内按照相关规定报出信息:(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 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2)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3)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四、四、报报告方式告方式当出现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向责任疫情报告人(校长或园长)报告,责任疫情报告人按照相关规定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五、五、应应急措施急措施1、如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人,值守教师不得让其与他人接触,同时及时向疫情报告人报告2、护送疑似病人到指定医院就诊,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并追踪医院诊断结果3、遵照疾控部门指导意见对各教室、寝室和功能室进行消毒、通风换气4、加强健康教育,安定人心,稳定学校秩序5、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6、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在疾病治愈或排除前一律停课治疗,不得来校因传染病休学的学生痊愈后方可返校,返校时要出示医院或相关证明并经学校同意方可回校学习 4 -x x 镇镇 x x 小学小学晨检、午检及晨检、午检及 因病缺勤追踪报告制度因病缺勤追踪报告制度1、学校(园)每天早晨、中午上课前应安排人员对学生因病缺课和到校(园)学生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进行登记2、各班主任负责做好晨检、午检工作班主任须对未到校(园)学生的原因进行追踪了解,对到校(园)的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并将结果记录在《学生出勤登记册》上。
如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园)疫情报告人,学校(园)疫情报告人要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3、科任老师在上课期间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临时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并将情况及时报告班主任4、晚自习或休息期间学生因病缺勤的追踪了解由教师或值班教师负责,如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报告学校值班领导5、学校(园)疫情报告人要及时对因病缺勤人数进行统计和登记,并做好因病缺勤学生的追踪联系工作,将有关情况填入《学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表》x x 镇镇 x x 小学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5 -(教室、寝室、厕所、公共区域等)(教室、寝室、厕所、公共区域等)1、教室、寝室、办公室、环境责任区、厕所等公共区域坚持每天扫除和评比制度要求地面清洁,桌凳整齐,门窗、窗帘、黑板干净,花坛无杂草,沟渠无污水、垃圾,屋顶无蜘蛛网,室内无杂物 2、教室内设有卫生角,备有水桶、毛巾、垃圾箱、扫把、拖把等卫生设施,做到放置有序3、厕所管理实行责任到班,要求天天有人管理做到冲洗及时,每周消毒。
入厕者习惯良好,不随地大小便,不将硬纸、杂物、沙石等丢入便池内4、讲究公共卫生,保持环境清洁,不乱丢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脏物,不随地吐痰和大小便,不乱刻乱画、乱涂桌凳、墙壁、板报5、教室、办公室、寝室每天开窗通风 6 小时以上,保持空气新鲜 6、各班做好平时的卫生监督工作,安排好卫生监督员维护清洁7、按能满足师生需要的原则设置足够的厕所和洗手设施,并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工作8、按国家有关标准定期对教室采光、照明、黑板、课桌椅的设置进行检查监测9、每次环境消毒所使用的消毒剂名称、使用量、加水量、喷洒人、时间等应进行记录x x 镇镇 x x 小学小学新生入学新生入学- 6 -计划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计划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1、幼儿园、小学、初中新生入学报名时,学校(园)应要求新生家长或监护人出示新生预防接种证或有效接种证明,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学校提供预防接种证教师验证时根据接种证上的接种记录,认真逐项填写2、如学生的《预防接种证》已遗失,应尽快到预防接种单位根据其预防接种信息补办《预防接种证》如果学生是外地转学进入,应出示原籍办理的《预防接种证》3、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相应疫苗接种或接种记录不完整、不真实或无预防接种证的儿童,应出具书面补种(补证)通知发放给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并督促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种或到原接种单位(发证单位)补证。
4、完成开学工作 1 周内,学校将无证或未完成相关疫苗接种学生的名单向当地的接种单位进行报告5、儿童在完成补种(补证)后,将补发的接种证或补种完成的接种证交学校验证登记对于不能及时补证或补种的学生,应督促学生家长尽快完成补证、补种6、在完成新生入学验证工作后,学校(园)建立专门资料管理档案,存档备查 7 -x x 镇镇 x x 小学小学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健康教育工作制度1、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关于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要求,并结合学校师生健康状况及各时期防病工作重点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工作计划2、按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课时安排每学期不少于 6—7 课时,教学工作由教务处主管,做到课时、教师、教材、教案、考核“五落实”3、健康教育课授课教师每人每学年参加相关培训不少于 120 学时4、教学内容要涉及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 、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领域5、结合师生健康状况及各时期防病工作重点,通过宣传栏、视频、广播、板报、读物、标语等载体或讲座、知识竞赛及其它课外教育活动向师生传授相关知识,6、按《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要求开展学校健康教育评价,以自评为主,每学年至少自评一次。
7、做好健康教育档案工作 8 -x x 镇镇 x x 小学小学保健室工作制度保健室工作制度1、没有条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应设置卫生保健室卫生保健室应配置专兼职保健教师,设备要达到教育部《中小学卫生室器械设备配备目录》标准2、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关于学校卫生工作的各项制度和要求,制定学校卫生工作计划和各项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向学校提出卫生工作建议3、组织多种形式的健康知识宣传和咨询活动,对教务处组织开展的课内健康教育进行检查4、对学校环境卫生、学生学习环境、卫生设施、饮食饮水卫生、用眼卫生、运动卫生安全、劳动卫生防护、女生经期保护等卫生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进行监督指导5、积极做好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肠道寄生虫、贫血、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正工作6、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地方病、传染病防控措施的落实和指导工作,协助当地医院和疾控部门做好疾病防控应急措施和疫苗接种工作7、贯彻执行食品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要求,做好食品安全措施的落实和指导工作,协助卫生执法和疾控部门做好食品卫生安全的督查工作8、落实“三检”(晨检、午检、晚检)制度,做好学生中常见病、传染病的筛查、登记工作,发现传染病或群体性疾病立即向学校报告。
在发现疫情后将教室、寝室和环境消毒由每周一次升级为每天一次 9 -9、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中的各项措施,督促班主任做好每学期一次的学生视力测试工作10、协助医院组织好一年一度的学生体检工作,管理好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将体检结果及时通知学生家长,针对学生健康问题采取预防和矫正措施 10 -x x 镇镇 x x 小学小学学生卫生行为习惯培养和矫正制学生卫生行为习惯培养和矫正制 度度一、学生良好一、学生良好卫卫生行生行为习惯为习惯的培养制度的培养制度1、循序渐进,逐步养成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小学生、中学生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做到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2、严格约束,规范训练要在建立健全卫生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组织少先队、团支部、政教处制定科学、实用、易于操作的量化考核实施细则,严格要求,规范训练3、反复坚持,强化训练卫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要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强化良好的卫生习惯,矫正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4、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师德修养,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培养好习惯,让老师和家长有意识地影响少年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5、表彰奖励,榜样引领在开展争创星级班级、“十星”学生、校园之星等德育主题活动中,对具有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优秀学生列入表彰奖励范围,通过榜样示范带动更动的学生形成良好卫生习惯二、学生良好二、学生良好卫卫生行生行为习惯为习惯的的矫矫正制度正制度1、上好健康教育课,科任教师要加强学生卫生知识教育,提高认知水平,把课堂教学作为矫正学生不良卫生行为习惯的主阵地 11 -2、加强德育管理,强化班级和个人卫生量化考核,培养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矫正学生不良卫生行为习惯3、以德育活动为载体,经常性开展卫生好习惯检查,其结果纳入期末评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矫正不良卫生行为习惯 4、实行家校联系,建立学生卫生行为习惯反馈机制,发挥家校矫正学生不良卫生行为习惯的互补作用 12 -x x 镇镇 x x 小学小学健康体检制度健康体检制度为贯彻落实卫生部、教育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预防和控制学生传染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生,切实保障广大学生身体健康,完善学生健康档案,特制定学生健康体检制度一、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有专人负责学生健康体检工作,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纳入学生档案管理。
二、学校要组织所有学生前往指定的健康体检机构(或由健康体检机构人员前往学校)进行健康体检,协助搞好每年一次的中小学生常规健康体检三、体检项目内科常规检查:心、肺、肝、脾;眼科检查:视力、沙眼、结膜炎;口腔科检查:牙齿、牙周;外科检查:头部、颈部、胸部、脊柱、四肢、皮肤、淋巴结;形体指标检查:身高、体重;生理功能指标检查:血压;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四、为加强学生常见病防治,对检出的患病学生学校要及时告知家长,并督促及时医治若发现学生有器质性疾病的,应书面告知家长及任课教师,并配合家长做好转诊治疗五、各体检单位在体检结束后,应认真对体检结果统计汇总,全面分析学生的健康状况,撰写高质量的体检分析报告,找出影响学生健康状况的不利因素,上报教育局保健所个体报告单应于健康检查后 2 周内反馈学生;学校汇总报告- 13 -单应于检查后 1 个月内反馈给学校;全县学校汇总报告单应于检查后 2 个月内反馈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六、学校应将学生健康档案纳入学校档案管理内容,实行学生健康体检资料台账管理制度;应根据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和体检单位给出的健康指导意见,研究制订促进学生健康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促进学生健康的各项工作。
14 -x x 镇镇 x x 小学小学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医疗服务管理制度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方可设置卫生室卫生室医务人员必须取得相应资质和证书方可上岗,为师生提供医疗服务卫生室承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