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复旦大学诺贝尔与药物考前资料整理(陆昔金).docx

53页
  • 卖家[上传人]:笛音
  • 文档编号:25892436
  • 上传时间:2017-1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6.54KB
  • / 5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药学家:1、 李时珍2、 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0.21-1896.12.10) ,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诺贝尔生前的确拥有Bofors (卜福斯)公司此公司拥有 350年历史,此前主要生产钢铁诺贝尔拥有 Bofors后把公司主要产品方向改为生产军工产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公司多项产品曾授权多国生产,并受军队广泛好评 诺贝尔一生拥有 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 20个国家开设了约 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 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 5份,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 5种奖金(即诺贝尔奖) ,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其中炸药为最为出名的一项3、 阿道夫·冯·贝耶尔(Adolf Von Baeyer,1835—1917 年)德国有机化学家,1835 年 10月 31日生于柏林贝耶尔毕生从事有机化学方面的科学研究,尤其在有机染料、芳香剂、合成靛蓝和含砷物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第一个研究和分析了靛青、天蓝、绯红三种现代基本染素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创建了第一流的新型化学实验室,建立了著名的贝耶尔碳环种族理论。

      他研究和合成的和种染料与芳香剂,使世界上的妇女们能打扮得比以往更漂亮、更动人当我们今天置身于那色彩斑斓、如花似锦的纺织品世界和香气扑鼻的化妆品世界时,怎么能忘记这位为美化人类生活而幸劳一生的科学家呢?为了表彰贝耶尔在研究染料和有机化合物等方面的卓越贡献,1905年,当他 70岁时,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诺贝尔化学奖4、 保罗.艾立希 Paul Ehrlich实验室发现,当时对几百个新合成的有机砷化合物进行了筛选,最后确定第 606个化合物具有抗梅毒活性,这是第一个通过对先导化合物进行化学修饰,已达到最优化的生物活性的有组织有目的的尝试,梅毒和其它螺旋体病有特效而比较安全保罗.欧立希更是开创了化学治疗的先河1910 年 606上市,商品名 Salvarsan,这是第一个治疗梅毒的有机物,相对于当时应用的无机汞化合物是一大进步1912 年,溶解性更好,更易操作,但疗效稍差的新胂凡钠明(同为砷化合物,914)上市606 的发明,作为当时医学的一大成就,后改进为“914” (新砷凡纳明)和硫砷凡纳明,使用更加方便其中后者可作肌内注射5、 多马克 Domagk,Gerhard 1932年多马克发现,注射这种染料对老鼠的链球菌感染非常有效。

      这是一项使人极为兴奋的发现大约三十年前,欧利希和其他一些人已经发现了若干疾病的化学治疗剂,不过这些疾病,象锥虫病就是由原生动物引起的;或者象梅毒,则是由不常见的细菌所造成的对于更多的常见而更微小的细菌则纯化学性质的治疗还无能为力多马克通过非常直接的途径发现百浪多息的作用对人类也是适用的他的小女儿因为被针刺了一下而受到链球菌的感染在采用各种方法医治无效后,多马克在绝望中对她注射了大剂量的百浪多息她很快地恢复了健康,因而在 1935年世界上都知道了这种新药当百浪多息被用来挽救美国总统的儿子、小 F.D.罗斯福时,这种新药便获得了更大的名声;当时这位病人也是因为感染而垂危不久,博韦认识到并非所有的百浪多息分子都是获得明显抗菌作用所必需的只有其中的一部分,即对氨基苯磺酰胺才是其有效因素;对氨基苯磺酰胺这种化合物,化学家熟知已有三十年左右的历史对氨基苯磺酰胺及有关的磺胺类化合物的应用开创了特效药的新时代许多传染性疾病特别是某些肺炎类疾病,一下子就变成没有什么可怕的了此后不久,杜博斯的研究揭示了下述事实:不仅合成化合物,而且由微生物产生的天然化合物也能用作抗菌剂这转过来又把被忽视的弗莱明在青霉素方面所作工作的声望提高了,并从而开创了医学的新时代。

      6、 乔治·赫伯特·希钦斯 George Herbert Hitchings 磺胺增效剂的发明7、 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1881.8.6 - 1955.3.11) ,英国细菌学家是他首先发现青霉素后英国病理学家弗劳雷、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进一步研究改进,并成功的用于医治人的疾病,三人共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青霉素的发现,是人类找到了一种具有强大杀菌作用的药物,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从此出现了寻找抗菌素新药的高潮,人类进入了合成新药的新时代8、 钱恩 Chain,Ernst Boris 德国化学家恩斯特钱恩在旧书堆里看到了弗莱明的那篇论文,于是开始做提纯实验1940年冬,钱恩提炼出了一点点青霉素,这虽然是一个重大突破,但离临床应用还差得很远9、 霍华德·沃尔特·弗洛里,弗洛里男爵(Howard Walter Florey, Baron Florey,1898.9.24-1968.2.21) 烂西瓜皮1943年 10月,弗洛里和美国军方签订了首批青霉素生产合同青霉素在二战末期横空出世,迅速扭转了盟国的战局战后,青霉素更得到了广泛应用,拯救了数以千万人的生命。

      因这项伟大发明,弗洛里和弗莱明、钱恩分享了 1945年的诺贝尔生物及医学奖10、 多罗西·克劳福特·霍奇金(Dorothy Crowfoot Hodgkin OM,1910年 5月 12日-1994 年 7月 29日) 她的第一项主要成果是和查尔斯·布恩在 1949年做出的,她发表了青霉素的三维结构11、 瓦克斯曼 Selman Abraham Waksman美国微生物学家生于俄国乌克兰曾为自然产生的抗菌物质创造了新词“抗菌素” 1940 年发现放线菌素因发现莲霉素而于 1952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瓦克斯曼自学生时代起研究土壤细菌学他的实验室致力于从各种细菌中筛选分离杀菌成分因后来他发现了链霉素和其他抗生素,被称为“土壤之人” 一般认为是瓦克斯曼最早使用“抗生素”这一新名词1943年 10月 19日瓦克斯曼实验室成功分离链霉素是由他的研究生 A. Schatz分离的瓦克斯曼随即与马约诊所(Mayo Clinic)的医生合作首先将链霉素用于治疗肺结核病人这是当时的第一个有效治疗肺结核的药物链霉素的应用大大地减少了死于肺结核的人数12、 费谢尔 Emil Fischer 19世纪下半叶和 20世纪之初,在有机化学领域中,德国的费歇尔是最知名的学者之一。

      他发现了苯肼,对糖类、嘌呤类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因而荣获 19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是第二个荣获此项荣誉的化学家,可见科学界对他的推崇对于大多数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说获奖的成果可以说是他一生中在科学上最主要的贡献然而对费歇尔来说,他在科学征途上更令人敬仰的成就,却是在他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完成的由此可见,他的研究领域集中在对有机化学中那些与人类生活、生命有密切关系的有机物质的探索可以说他是生物化学的创始人从 1882年到 1906年,嘌呤类化合物也是费歇尔的主要研究对象这类化合物包括可可碱;茶碱、咖啡碱等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因为它们分别是可可、茶、咖啡中起兴奋作用的成分,因此费歇尔决定研究它们费歇尔的研究从尿酸入手,尿酸是人们最早认识的嘌呤化合物中的一种通过深入研究,他逐个地确定了上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还合成了上述物质的母体化合物——嘌呤及其许多衍生物他制备了当时尚未被认识的天然的嘌呤衍生物,其中包括他发现的安眠药:二乙基巴比妥酸他还探索了嘌呤类化合物与糖类及磷酸的结合,指出由它们能够得到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核酸,从而为生物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3、 埃利昂 公元 1951年美国人埃利昂和希钦斯合成抗癌药物5MP,由此开始抗代谢药物的大规模研制,相继制成抑制移植排斥、治疗代谢病(痛风)、抗病毒等一系列药物。

      见讲义二14、 拉夫朗法国微生物学家查尔斯.拉夫朗早在 1880年就在疟疾患者血液中识别出了疟原虫15、 罗斯 罗纳德·罗斯爵士, ( Ronald Ross,1857 年 5月 13日-1932 年 9月 16日) ,男,英国医生、英国微生物学家、热带病攻师,他曾经以军医的身分参加第三次缅甸战争,同时他也写了一些诗与小说,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发现蚊子是传疟播疾的媒介,为此获得 19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时,世界上每年至少有 3亿人患疟疾,300 万人死于疟疾罗斯不顾个人安危,于 1899年率领一个探险队深入疟疾猖獗的西非地区,经过 3个月的实地考察,罗斯终于在蚊子胃肠道中发现了人类疟原虫的卵囊,更进一步证实了疟疾是由疟蚊传播的他的研究为疟疾的防治创造了条件由于罗斯在探明疟疾病因上的贡献,他荣获了 190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16、 伍德沃德 Robert Burns Woodward 1917一 1979美国有机化学家,对现代有机合成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合成和具有复杂结构的天然有机分子结构阐明方面获 1965年诺贝尔化学奖与其同事罗尔德·霍夫曼共同研究了化学反应的理论问题。

      后者也获得了 198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以极其精巧的技术,合成了胆甾醇、皮质酮、马钱子碱、利血平、叶绿素等多种复杂有机化合物据不完全统计,他合成的各种极难合成的复杂有机化合物达 24种以上伍德沃德还探明了金霉素、土霉素、河豚素等复杂有机物的结构与功能,探索了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问题、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伍德沃德有机反应和伍德沃德有机试剂他在有机化学合成、结构分析、理论说明等多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杰出的贡献,他还独立地提出二茂铁的夹心结构,这一结构与英国化学家威尔金森(G.Wilkinscn) 、菲舍尔(E.O.Fischer)的研究结果完全一致他组织了 14个国家的 110位化学家,协同攻关,探索维生素 B12的人工合成问题17、 穆勒 保罗·赫尔曼·穆勒(Paul Hermann Müller,1899年 1月 12日出生于瑞士索洛图恩州奥尔坦,1965 年 12月 12日逝世于巴塞尔)是一位瑞士化学家1939 年秋,他发现了DDT的杀虫功效,因此在 1948年得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首次由非生理学家夺此殊荣18、 屠呦呦 屠呦呦,女,1930 年 12月 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1980 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 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 年 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表彰她在青蒿素的发现及其应用于治疗疟疾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1969年 2月,屠呦呦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研究的艰巨任务她首先从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地方药志的单、验方入手,还走访当时中医研究院内老中医专家,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整理了一个从 2000余方药中选编的以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方药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组织鼠疟筛选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均无好的苗头不久,屠呦呦服从组织安排,到海南岛疟区实验室工作半年之久,回北京后,由于种种原因工作难以开展1971 年,抗疟队伍再次在广州召开专业会议,周恩来总理对此作了重要指示。

      屠呦呦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并肩负新的任务回到北京,组织力量成立课题组,投入了新的攻关研究这次,在重新考虑对一些基础比较好的药物进行复筛时,她又系统查阅有关文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