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探讨.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永***
  • 文档编号:591673968
  • 上传时间:2024-09-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0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探讨    Summary: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发生变化,教材内容更丰富、主题划分更明确,那么为彻底摆脱传统应试思想的桎梏,教师还需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优化与创新,突出“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让学生对自身课堂主体地位产生深刻认知,进而自主质疑、自主合作、自主实践,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本文将从课堂氛围营造、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自主表达以及合作创新四个角度出发,探寻新时期的高中语文高效教学策略,达到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目标,助力高中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Keys:高中语文;学生主体性意识;教学策略前言:近年来在教育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进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发展迎来了新契机,教师需要用更灵活的方式来为同学们解读文章思想、情感内涵,并且有针对性地组织各项实践活动在此期间,教师首先要转换传统教育思想,将固定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如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主导课堂、“重教轻学”等,想要彻底改变教学氛围,教师还必须将“以生为本”因素单独提取,将激活学生主体性意识为基本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都进行优化与创新,保证师生建立良好关系、生生自由互动,引导学生在学、思、用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氛围营造,自由交流,构建良好式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同时也是学生能在身心放松状态下全身心投入课堂活动的关键,语文是一门交互性强、人文性强的学科,教师能充分利用这一学科优势打造课堂,用自由的交流、互动装饰课堂,用亲切的语气、鼓励式的教育消除学生内心的不安和畏惧,也主动与教师交流互动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课堂氛围营造方式就是借助实际生活制造交互的话题,教师课前准备阶段首先明确本课的核心教育主题,并以该主题为基础探寻生活中与之相关的故事,课程导入这一环节中,教师首先用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内容与他们建立良好关系,知识的学习也与生活的探索相融合,进而师生进行自然互动,学生摆正自己的课堂身份,在高效学习中实现综合发展此外,教师还应注意一点,是否能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还取决于教师是否对学生的质疑、观点、意见都有回应,只有事事有回应、勤于鼓励才能坚定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并将思考、表达变成学习的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就能真正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也会更深刻、更全面[1]以人教版高一必修上册《归园田居(其一)》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程导入部分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乡村生活,让他们想象自己身处田园,并分享一下自己想象的画面,说一说田园风光和农耕生活的乐趣,再对乡村生活与城镇的生活进行对比,进一步感受到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宁静,教师以此为基础带领学生一起走进陶渊明的田园世界,让他们在主观意识的驱动下更好地理解陶渊明选择“归园田居”的原因,在深度探索中进行个性化表达。

      二、情境创设,激活想象,自我驱动式知识探索高中语文教育中想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首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心态,让他们由最初的“我被动学会”转为后期的“我想主动学会、学精”,在自我驱动的状态下参与课堂活动,进而主动发言、主动实践教师想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转换整体的教学形式,将友善的师生互动作为引子,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丰富的生动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自然与情境中的人、事、物产生情感的共鸣,也自然能对一些现象、行为生成疑问,在潜移默化中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在求知欲、想象力的驱动下与教师、同伴互动,最终提高学习的效率与质量[2]以人教版高一必修下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举例,高中阶段学生对“四大名著”已经非常熟悉了,看到课文的标题时间就能想到“林教头”就是《水浒传》中被逼上梁山的林冲,教师在此基础上为他们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影视剧片段,让学生将视频中的林冲与自己心中的林冲形象相对应,并逐渐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大概故事,也能产生更深层次的感悟,从而将自己的疑问或者感受与教师分享,如:林冲受了那么多委屈,他为什么不早点反抗?山神庙过后他选择去哪里呢?等,教师顺势展开对课文的详细讲解,并应不间断的情境创设方式,始终维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问题引导,开放思维,多元分析式内涵解析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对知识内容进行单向输出,学生只能在被动接受中形成刻板记忆,不仅无法开拓思维,还难以实现文字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化素养的提升,不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成长[3]教育改革新形势下这种单向性教学的模式不应再出现,教师应始终以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为原则组织丰富活动,其中以多样性问题引导为最佳方法,教师根据课文的发展、人物的性格、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多个要素设置问题,让学生成为读、写与表达的主体,他们在充足的时间内,愿意探索问题答案,也愿意分享自己的解决意见,由此既保证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度学习,也让他们坚定主体性意识,对后续的课堂活动也能积极参与以人教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为例,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展开教学,首先课程导入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你听说过文中“不在沉默中爆发的,就在沉默中灭亡”或“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名句吗?由此进入文章的背景介绍,教师对“刘和珍君”和她所经历的“三一八”惨案进行简单陈述,并再次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继续思考:刘和珍君的死因是什么?鲁迅先生为什么会给予刘和珍君那么高的评价?从鲁迅先生的评价中你还能想到什么?将课文解读和问题思考巧妙融合,学生自然生成对文本的深层探究欲望,他们会认真阅读、积极思考,最终主动表达,在师生的问答交互中教师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解,课程的最后还要设置疑问:纪念刘和珍君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何意义?我们应该怎么纪念刘和珍君?我们如何将文中鲁迅先生所表达的思想用于现实生活?从而延续学生主体性思维,让他们在思考中实现思维能力、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四、项目教学,提供机会,合作交际式知识总结高中语文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积累丰富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从而能将所学应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也要支持他们自主实践,授课过程中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也可以布置探索类任务,形成项目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综合研究、实验分析的机会,也能在自己无法独立完成项目任务时,自觉与其他伙伴建立合作关系,在积极交流合作、实践探索中真正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也在充分发挥出个体价值的前提下强化学习自信心,将项目成果视为后续自主学习、深度探究的动力,未来也能达成综合素质发展的目标结论: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要从将互动教学、情境教学、项目式教学常态化落实的角度出发制定教学计划,保证学生无论在哪一主题、何种状态下都能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活动,并在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互助下攻克语文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能力,在产生成就感的前提下维持当下最佳的学习状态,久而久之养成良好习惯,在形成主体性意识的前提下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Reference:[1]李晓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与提升[J].当代家庭教育,2021,(08):73-74.[2]丁金娟.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0,(36):114-115.[3]帅英.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策略[J].广西教育,2020,(30):32-33.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