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十年来周谷城史学思想研究述评历史学论文.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12747321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十年来周谷城史学思想研究述评_历史学论文   摘要:十年来学界对周谷城的史学思想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既有成果大大深化了人们对周谷城史学思想的认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缺乏对周谷城史学思想的整体观照和系统研究   关键词:周谷城;史学研究;史学思想      周谷城(1898-1996),湖南益阳人,现当代著名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周谷城是一位颇为独特的史学家,既研究 中国 史又研究世界史,尤其是独力撰著了《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两部不同凡响的通史著作,成为史学界的一大奇观和“绝唱”   学界对周谷城史学研究的关注可谓由来已久,但对其学术价值的认同和深入研究则在改革开放以后1996年11月,世纪学人周谷城去世,学界随之出现了一股“周谷城研究热”,学术成果纷纷涌现但略感遗憾的是,学界尚未对此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加以 总结 笔者不揣浅陋,拟就此问题加以梳理,以期学界的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周谷城是“纵论今古,横说中外”的学术大家其史学思想堪称博大精深但就其史学思想的 发展 脉络和重要性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生活系统》、《中国社会史论》、《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古史分期观、反对欧洲中心论、“无差别境界论”、“时代精神汇合论”和中西文化观九个方面。

      十年来,学界对周谷城史学思想的研究可谓方方面面、林林总总,但总体上并未超出上述九个方面      一、关于周谷城的《生活系统》      《生活系统》是周谷城早年撰写的一部 历史 哲学 著作,成书于“五四运动”和大革命期间该书的基本宗旨是阐明“生活的真相”反对各种主观武断的人生观和社会理论,对周谷城以后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指出:“这在我个人的学术体系上似乎是一个框框,但我后来的工作,如果称得上是治学,却实是依这个框框进行的   十年来,学界对《生活系统》的写作旨趣颇感兴趣张志哲认为,“《生活系统》力图表明这样一种哲学观点:任何思想都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来自现实生活;生活本身使人有所感,从而产生了各种看法和见解武克全指出,《生活系统》把知、情、意三种精神状态与治学相联系,而不同的精神状态又与不同性质的学术相联系,这就决定了周谷城后来治学领域的广泛孔繁敏认为《生活系统》贯穿于周谷城的史学研究,“《生活系统》是周先生学术思想体系的萌芽,它与30年代所写的《历史完形论》和60年代所写的《统一整体与分别反映》以及《所谓意境》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莫志斌对《生活系统》的学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生活三境轮转进化的人生观虽然不是十全十美,甚至在某些方面也不无缺失,然而,这种人生观的提出对于会通古今、融合中西,以及调和 科学 与人生观来说,堪称为一个楷模。

           二、关于周谷城的《中国社会史论》      大革命失败后,周谷城开始了著书立说的大学教授生涯但他仍然关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参与了“中国社会史论战”在此期间,他撰著而成《中国社会之结构》、《中国社会之变化》和《中国社会之现状》三部社会学著作,后来合称《中国社会史论》   十年来,《中国社会史论》的革命性和学术性为学界所认同姜义华先生在分析《中国社会史论》的写作宗旨时指出:“他努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社会 经济 的变迁,剖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试图说明改造中国社会现状的途径孔繁敏指出:“他的写作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专从历史上下手,探寻历史上中国的真相,揭示中国社会转变的原因,以图改造现实状况张光武认为,《中国社会史论》是周谷城史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该书为以后的周著《中国通史》打下了坚实基础莫志斌认为,《中国社会史论》的最大的特色就是运用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阶级分析方法,特别是阶级斗争理论他对《中国社会史论》的学术性给予了肯定,“他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作指导,对中国社会的结构、中国社会的现状以及近代社会的变化,作了极为全面和深刻的分析,从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周谷城本人并不讳言《中国社会史论》存在的某些缺憾,坦承该书过于偏重阶级斗争而辩证性不足      三、关于周谷城的《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是周谷城撰写于三十年代中后期的代表性史学论著十年来,学界对周著《中国通史》及其“历史完形论”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和研究   “历史完形论”在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屡屡被认定为资产阶级史学的黑论而横遭批判莫志斌富有针对性地指出历史完形论”是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史学理论,而不是什么黑论徐复芝认为,在白色恐怖的历史条件下,周谷城在《中国通史》中不可能公开标榜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而“历史完形论”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见解、新阐释学界对周著《中国通史》的学术成就给予了肯定杨志刚认为,周谷城注重在世界史的总体格局中研究中国史,周著《中国通史》是一部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通史莫志斌认为,周著《中国通史》无论是在谋篇布局还是在具体论断上都不乏独特之处徐复芝指出,周著《中国通史》的坎坷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 现代 史学发展的曲折历程,该通史在中国的通史著作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美国学者德里克认为,周著《中国通史》注重历史证据,灵活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中国历史的最佳范例。

      但也有学者认为该通史存在某些偏颇之处赵梅春指出:“由于周谷城过分地关注通史著作表现出历史的完整性,对纪传体、编年体、章节体等史体一概否定,有失偏颇……中国通史的内容侧重于社会变化方面,这样固然便于完整把握中国历史的变迁,但个人的活动、学术文化等被忽略,难以反映出历史本身的丰富内涵      四、关于周谷城的《世界通史》      周著《世界通史》是周谷城在40年代后期撰写的又一部代表性史学论著,也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世界通史十年来,该通史以其新颖的史学理论和编撰旨趣而饮誉学界   关于周著《世界通史》的史观研究者认为,周著《世界通史》强调世界史的统一整体和有机组织,其史观为“整体史观”莫志斌分析说:“周谷城的《世界通史》打破国别史集合的世界史旧框架,力求从部分与全体的对立统一角度,综合鸟瞰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或统一整体张广智从反对欧洲中心论的角度指出:“周谷城在他的《世界通史》中,贯穿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反对欧洲中心论,倡言世界史编撰的整体观念李勇认为,周著《世界通史》从“历史完形论”的内在要求出发,着力揭示世界史的有机整体性,这样的编撰观念也就是“整体史观”,与近年来风靡史坛的“全球史观”相接近。

      顾晓鸣指出,周谷城在史学研究中具有世界眼光,能够以健康平等的心态看待世界和自我,因而既能够坚决地反对欧洲中心论又没有陷入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于沛对周著《世界通史》把中国史纳入其中的做法表示了赞许,反驳了某些海外学者攻击该通史散布“中国中心论”或“汉族中心论”的虚妄之论姜义华先生也指出:“将中国置于世界联系之中,这本是客观而公正的态度,与将中国看作世界的中心风马牛不相及此外,研究者普遍肯定周著《世界通史》成功地运用了比较法,认为周谷城是新时期倡导中外史学比较研究的先驱人物   五、关于周谷城的古史分期观      古史分期问题是 中国 马克思主义史学无可回避的理论问题,学界对此问题聚讼纷纭,长期争论不休周谷城在其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对该问题做了不懈的思考,也多有论述,是古史分期流派中“东汉封建说”的倡始人   莫志斌认为,周谷城的“东汉封建说”既是他注重世界全局性的结果,也是他独立深思的结果,因而能够独树一帜孔繁敏认为,古史分期问题是近代史家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对 历史 分期看法的不同,实际上也就是历史观的不同王秀青认为,“东汉封建说”立足于周谷城对中西历史充分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是周谷城几十年来治学的经验 总结 。

      她指出:“尽管他的研究结论尚有商榷的余地,但是他因中西比较的方法表现出来的宽阔视野和因比较而得出来的结论都充分体现出他不懈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陶用舒对周谷城的“东汉封建说”给予了高度评价:“独具特色,理论充分,当为一家之言      六、关于周谷城反对欧洲中心论的问题      周谷城是中国学界反对欧洲中心论的先驱人物,周著《世界通史》堪称反对欧洲中心论的通史佳作建国后他又多次阐述欧洲中心论的荒谬和危害   肃清欧洲中心论的消极影响是中国学界面临的艰巨任务十年来,学界对周谷城率先起来反对欧洲中心论表示了极大的关注研究者认为,欧洲中心论与周谷城的“整体史观”不相容这是他能够实事求是地反对欧洲中心论的内在原因张广智强调:“周谷城从世界历史的全局观念或统一整体出发,断定欧洲中心论是荒谬的,但必须指出周氏的思想是全面的而非偏激的李勇认为,周谷城的“历史完形论”与欧洲中心论不相容,这是他率先起来反对欧洲中心论的学术动因学界对周谷城反对欧洲中心论的努力和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所提出的观点和作出的论证,对于‘欧洲中心论’这一顽症,可以说是一剂良药多数研究者肯定周谷城是彻底的反对欧洲中心论者,但也有学者认为,周谷城虽然在主观上坚决地反对欧洲中心论,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并不彻底。

           七、关于周谷城的“无差别境界论”和“时代精神汇合论”      20世纪60年代前期,周谷城撰文探讨史学、美学和文艺理论问题,结果引发了全国性的学术大论战,论战影响之大,甚至引起了海外学者的关注   关于论战的缘起,武克全分析说:“周谷城从史学、美学、 艺术 创作的角度,阐述了如何正确认识矛盾斗争的限度、矛盾斗争与矛盾统一的关系,如何认识时代与时代精神,如何正确认识 科学 、道德、艺术的社会功能等重大问题的看法,批评了当时支配一切的‘斗争 哲学 ’的错误思潮周谷城的这些文章,特别是其中提出的‘无差别境界’和‘时代精神汇合论’,立即招来了一场人多势众的围攻志斌指出:“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意识形态领域过火的 政治 批判不断升级的情况下,他在自己熟知的领域进行学术研究,发表一系列文章阐述了‘无差别境界论’和‘时代精神汇合论’等学术观点,虽然由此而引发了大的学术论争,但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与对方辩论真正表现了一位正直的学者的学术良知与无私无畏的学术勇气姜义华先生精辟地分析了论战的背景和实质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内外对1958年以来的重大失误作了一些反思和纠正,但与此同时阶级斗争的弦也越绷越紧,纠“左”努力被指责为要复辟资本主义道路。

      在此情形之下,周谷城挺身而出撰文纠“左”,其“无差别境界论”和“时代精神汇合论”与当时居于支配地位的“斗争哲学”对立,因而很快就引发了全国性的学术大批判      八、关于周谷城的中西文化观      如何妥善处理中西文化问题是关乎民族复兴和 现代 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现实问题,也是长期困扰学界的重大理论问题周谷城在其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对此问题作了不懈的思索,晚年的周谷城对中西文化问题更为关切,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武克全先生认为,周谷城特别关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的研究,力主中西文化交流,“文化综合说”是其一生治学的总结论张光武指出,在中西文化问题上,周谷城既反对全盘西化也反对全盘中化,而力主中西文化交流莫志斌认为,周谷城的中西文化观要点有三:一是重视中国文化的历史地位;二是认为世界文化史是一个多元的有机整体;三是认为中西文化交流是相互渗透、互有提高并走向综合张谦分析了周谷城的文化关怀,认为周谷城极为关注如何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同时也很关注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综上所述,十年来,学界对周谷城史学思想作了相当广泛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但无庸讳言,既有成果大多属于专题 论文 或者人物传记,对周谷城史学思想的系统研究有欠缺,对其史学思想的 发展 脉络和内在联系关注不够。

      此外,既有成果似有概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