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践总结(刘丹丹组).doc
4页2014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实践总结文明出行--拒绝“中国式过马路”2014 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结记得鲁迅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这本是句激人奋进,勇于开拓的哲言,而现在,当我们读到这样的句子,感到的却不是振奋,而是那一幕幕十字路口、红绿灯下的场景在滚滚车流中,依旧是人来人往,虽灯色变换,却只是形同虚设这样的路越来越多了,可它与鲁迅的路却大相径庭,我们不需要,但是我们却给它冠以“中国式过马路” ,这似乎是在调侃,但更多的可能是自嘲警钟已经敲响,我们的实践小组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这警钟敲得更响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作为我们小组第一个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是因为这种情况在当今中国社会已愈演愈烈我们小组深谙“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决心积极努力地投身到实践行动中去口号宣传,摇旗呐喊,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虽略有成效,但我们却不满足我想只有当全中国的人民都能管好自己的足,我们才能真正的心满意足当充分的前期完成后,看似困难重重的社会实践便在风雨中拉开了序幕首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琅琊公安分局,宣传科的工作人员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通过沟通和交流,我们真诚地向他们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幸运地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
热情的警察叔叔细心地给我们准备了旗子和小红帽,我们带着满满的感激开心地接受了他们的帮助在将校方的联系函交给公安分局宣传科后,他们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并亲切地和我们商量细节,真的让我们很感动,给我们接下来的工作以巨大的鼓励他们也答应联系相关人员协助我们,我们在和谐的氛围中安排了后续活动的开展第二天,我们事先来到滁州市中心周边的各个路口进行跟踪观察并采集照片我们穿梭于各个街道,迎着风雨,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尽管大家都有些疲劳,但为了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依然带着信念坚持着经过一天的观察,我们发现:滁州市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算比较严重特别是那几天下雨,行人过马路比较焦急,聚众闯红灯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交通规则形同虚设,有的父母看来往的车辆少,就带着小孩一起闯红灯这种做法,不但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百害而无一利还有的一些人,在车辆等红灯时,穿越马路并横跨路中央的栏杆种种的违规现象都让我们感到担忧在侥幸心理就之下,生命在一瞬之间也许就消逝了试问,用生命换来几十秒真的值得吗?两天之后,琅琊公安分局的金主任就安排我们在滁州市市中心的十字路口协助维勤我们人手一面小旗,分成几组站在各个路口,观察行人过马路,并阻止闯红灯的行为。
不过令我们寒心的是,有些人听到我们劝阻还是一意孤行,我们不得不任由他闯过红灯不过,这些现象毕竟是少数,我们的维勤还是有很大力度的在两天的坚持努力下,我们有效地帮助交警维持秩序并采集了相关的信息顺利的完成了小小协管员的工作,我们每个人都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尽管很累,但我们还是觉得很值得,最起码我们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也就问心无愧了在这几天中,我们让行人纠正了“中国式过马路”的错误观念,我们让自己更加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在休息整顿了半天后后,我们拿着准备好的横幅来到市区,在队长的带领下,我们向路人宣传并呼吁他们在横幅上签名,很多路人被我们吸引并驻留观看,有的还会向我们询问,我们都会一一向他们讲解令我们感到高兴地是,大部分的路人都对我们的活动表示了支持,积极地在横幅上签上名字下午,我们又向行人散发了传单接下来的一天,我们开始着力向路人发放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市民对于“中国式过马路”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虽然其中遭遇了一些尴尬很窘境,还有些人并不理会我们,但总体来说大多数市民都还是积极配合我们的从他们的答案中,我们有了很多发现,也对“中国式过马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们发现大多数市民都有过闯红灯的经历,他们的理由也各有不同。
这个现象激起了我们小组成员的极大兴趣,我们开始对搜集相关资料、查阅相关书籍,展开对“中国式过马路”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我们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对滁州市交通秩序的和谐有序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这次社会实践中,通过与小组同学团结合作,一起迎着风雨进行实践,不仅能够锻炼大家交流能力也锻炼了自我意志,并从中丰富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价值观念这次实践提高了我们大学生自身对交通安全知识的理解,督促我们主动持续地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为交通安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学会了培养自身的良好习惯,遵守交通法规,为身边的人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我们学会了从实践中获取经验,我们培养了自己对于各种实践项目的分析、策划、组织、安排和动手能力,以及一个团队整体的团结协作能力我们努力让广大市民参与其中,帮助他们了解交通安全知识,遵守交通规则,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我们力图引起相关部门对于“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重视,唤起市民的安全意识、规则意识我们履行了自己应尽的义务,去号召市民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自觉维护道路交通秩序,积极倡导“文明出行”的良好社会风尚,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我们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市民道德素质、增强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为主线,营造文明的城市环境,为创造安全、畅通、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做出应有贡献我们通过深入社会实际来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社会实际是我们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现实根据,是检验培育我们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效的根本标准只有深入社会实际,才能使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内心得到提炼和升华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点滴做起,践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知识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的需要所以说,我们这次活动是十分有意义的,不仅使我们得到了锻炼,也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成长就“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来说,不仅仅是在滁州,在中国许多城市都很常见这不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小问题,而是一件需要引起普通百姓和政府深刻反思的大问题中国人的从众心理太过严重,一人在闯红灯,其他人蜂拥而上,就形成了一群人聚众闯红灯的恶劣行为当然这也体现了国民素质低下、法制观念薄弱、文化教育缺失、从众心理泛滥等问题,这重重因素使他们不愿意去坚守自己心里的道德底线当然,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发生,既有其主观原因,也有一定的客观原因,有时客观原因甚至占主要位置,如:信号灯时间设置的不合理,绿灯时间太过短暂,信号灯变成红灯时,行人们还在斑马线上,无奈之下,只能闯红灯;还有就是交通太乱,行人在过马路时,一边过马路,一边还要躲避行驶而来的左拐车、右拐车。
这些也导致了“中国式过马路”屡禁不绝、愈演愈烈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文化未曾中断的国家,在国际上有着良好的国际形象,而“中国式过马路”则反映出国民素质的低下这损害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形象,还有一个城市的形象,更是我们国家的形象经济文化相互影响,应当是正比例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素质却是有待提高不仅如此,国民的法制观念还应加强中国是个依法治国的国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们国家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法治观念同时,还应该倡导人民讲文明,从身边的点滴做起,要知道“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当我们每个人都严于律己,讲究文明时,那么国家整体的国民素质便会提高,国际形象也会越来越高大其实作为文明古国,我们当下的发展并不逊于其他国家,但是细微行为举止中却给我们的文明拉了分在外国,比起“行车权” ,他们更尊重“行人权” 瑞典交通“以人为先” ,在首都斯德哥尔摩的马路上,交通信号灯设在两米左右的高处,正好可以与行人目光平视,同时,行人在过马路时可以自行调节红绿灯我们也许也可以树立正确的路权观念,正确行使“行人优先”的通行权,这不仅仅包括维护行人的路权,而且包括尊重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路权。
也许我们微弱的力量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当我们迈入大学的第一天,就觉知自己进入一个小型社会,不论是学校中学生的角色,还是社会上公民的角色,扮演好,这是无可厚非的人潮人涌中,马路这边或许有行动迟缓的老人,或许有怀抱孩子的妇人,或许也有西装革履的青年,但他们都不应该成为“中国式过马路”的一份子让我们挥动小旗,积极引导,维持秩序,奉献出作为社会一分子的绵薄之力,让“中国式过马路”不再是调侃、自嘲的字眼,而是高端、文明的代言词虽是短短七天,有暴晒,有雨淋,但我们却很愿意在阳光风雨下奔跑虽然人们的马路文明意识还很淡薄,但至少小部分的人已经意识到文明过马路的重要性正能量已经在传播, “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多当我们察觉到“中国式过马路”已经让人脸红时,当我们意识到自己作为旁观者不再无动于衷时,当我们看到红灯亮自觉停下脚步时,这时,我们虽已停下,但我们已经迈进了文明的大门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师范赴滁州市调研“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实践小分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