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国主义的历史典故阅读【六篇】.docx
8页爱国主义的历史典故阅读【六篇】 【篇一】爱国主义的历史典故阅读 戚继光血战歼倭,勋垂闽浙 戚继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出身将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岁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都司佥事,次年升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3府9月,倭寇800人进掠龙山所,戚继光等即率10倍于敌的明军前往阻击 倭寇分3路冲杀,1万多明军竟不堪一击,阵渐大乱,纷纷败退戚继光看到形势危险,纵身跳上一块高石,连发3箭,3个倭寇头目应声而倒,倭寇群龙无首,仓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乱频繁,百姓深受其害数千名倭寇包围桃渚千户所,戚继光从宁波率兵连夜驰援台州,解桃渚之围,歼入侵海门倭寇 之后,亲去金华、义乌等地招募精壮农夫和矿工3000余人,以岳家军为典范进展编练,终成着名天下的戚家军戚继光针对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制造了长短兵器协作,因敌因地变换队形、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使用飞刀、飞枪、飞箭的火箭等,屡次战胜倭寇。
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华)、严(州)参将,驻守台州 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墙,训练守军四十年(1561年),数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陆戚继光率军出击,在宁海健跳(今属三门),临海花街、上峰岭、白水洋和太平(今温岭)新河、长沙等地,连续9次挫败倭寇的进犯,救出数千名被掳难民 史称台州大捷,亦称台州九战九捷次年夏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并乘胜破牛田、兴化的倭寇,连克60余营四十二年(1565年)与俞大猷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后戚继光在蓟州镇守16年,边备修饬,外敌不敢轻易进犯因受排挤,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调广东戍守后遭诬陷,夺职回乡戚继光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创见,他的优秀军事理论着作《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视 【篇二】爱国主义的历史典故阅读 林则徐竭力禁烟 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我国走私毒品鸦片(俗称大烟)他们的目的,一是用鸦片换取白银,掠夺我国的财宝;二是用毒品残害中国人的身体,便于他们侵略当时,许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见查禁鸦片。
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他说:再不禁烟,我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反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需禁烟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鸦片到中国来,否则赐予严惩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愿缴,英国政府的代表义律还筹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给食物和水英国人没方法,只好缴出了鸦片 1839年6月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毒品鸦片他以无比的士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宏大的爱国者 【篇三】爱国主义的历史典故阅读 张骞出访西域 汉朝的时候,汉武帝要派使者到西域去结交各国,加强往来年轻的侍从张骞主动报名要担当这项使命西域”指的是当时的亚洲中西部的广阔地区张骞明知到西域的路途非常艰险,可为国探险立功的壮志支配着他带着100多人上了路路上,他被敌视汉朝的匈奴人扣押了10年,后来逃走,又跋山涉水挨饿受冻,最终到达了西域 张骞先后到了大宛、康居、大月氏(zhī)、大夏等国(在现在的哈萨克、塔吉克、乌兹别克、阿富汗境内),见到了国王,表示了汉朝愿与他们友好来往的愿望。
这些国家的人见到汉朝使者非常快乐几年以后,张骞再次出访西域他还派出很多副使到身毒(yāndú)、安眠(在现在的印度、伊朗一带)等国,和那里的人民建立了关系这样,汉朝和西域各国开头了友好往来,特殊是经济文化的沟通越来越多中国的先进技术、丝绸、冶铁术、作物栽培法等都传到了西域,西域的葡萄、苜蓿、胡桃和音乐舞蹈也传到了中国在东西方之间,消失了一条商路,人们叫它“丝绸之路”来往的使者和商人络绎不绝,喧闹非凡 张骞两次出访西域,打通了东西方沟通的通道,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知道了中国这个东方大国,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篇四】爱国主义的历史典故阅读 苏步青读书不忘救国 苏步青,是我国蜚声海内外的出色数学家 在读初中的时候,苏步青靠着自己的天资聪慧、勤学好问,成绩始终特别好,但对数学还没什么兴趣,由于他觉得数学太简洁,一学就懂在浙江省立十中念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教数学的教师,听说这位教师是很出众的,所以听说他能来给上数学课,苏步青也略微地提起了一点兴趣 “……”上课铃响了,从门外走进一个身材瘦高、穿白色西装的年轻人,他的脸色很白,棱角很清楚,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
这样年轻还穿西装的教师真是罕见,一进门便引起班里的一片哗然 走上讲台,杨教师表现得很冷静,把课本向桌上一摔,说了声:“同学们,我姓杨,大家今日不用担忧没还课本而被教师骂了,因此今日我们不讲课本,我们要讲国家!”他讲话的声音不算大,但每个字都像晶亮的子弹射进每个人的心房 于是下面又是一阵骚动,没精打采的苏步青也亮起了精神杨教师接着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急迫在眉睫,振兴科学,进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该负起应有的责任他旁征博引随后又叙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进展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救亡图存,必需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进展科学,必需学好数学……” 这一堂课使苏步青明白了数学的真正意义和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责任,就是这节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奇的数学王国 从那以后,在杨教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今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功夫不负有心人,苏步青在数学上慢慢地崭露了头角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讨论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值日本一个大学预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打算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国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非常艰难面对逆境,苏步青的答复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心甘情愿,由于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篇五】爱国主义的历史典故阅读 邓世昌殉国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始终是爱国军人引以骄傲的志向特殊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英勇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剧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斗邓世昌屡次表示,假如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急,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这年9月的一天,日本舰队突然攻击中国舰队。
一场海战打响了中国担当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马上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勇敢,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头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终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壮出中国海军的威严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不幸,致远号中了鱼雷,船体爆炸,沉入海底200多名官兵大局部牺牲邓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毅然退出救生圈,沉入大海,献出了生命 【篇六】爱国主义的历史典故阅读 郑和下西洋 明朝的时候,皇帝明成祖为了加强国际交往,打算派大型船队出访西洋各国,也就是现在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这支船队的正使,就是人称三宝(保)太监的郑和 郑和经过充分预备,在1405年,率领水手官兵、医生、工匠等两万多人,带着很多中国的特产动身了他们的海船的长44丈、宽18丈,可以坐1000人,造船技巧非常超群,还用指南针定向这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各国见了这样大的船队,都佩服中国人的才智和才能。
郑和在28年内,先后七次远航,到达了现在的东南亚各国、阿拉伯半岛,最远到了非洲的东海岸他每到一地,都拜会当地的国王和首领,赠送礼品,表示友好,邀请他们访问中国船队和当地人民进展贸易,互通有无,所以人们都把中国的海船叫“宝船” 和西方有些探险家掠夺财物、抢夺奴隶的作法不同,郑和远航是为了友情和交往他和各国人交往时,总是彬彬有礼,精神抖擞,给人留下美妙印象现在的东南亚很多国家,还有以“三宝”命名的城市、港口和其他地名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是极早的,为祖国赢得了友情和荣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