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纳米技术相关法律问题初探.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51026422
  • 上传时间:2022-02-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9.12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纳米技术相关法律问题初探                    刘艺工,尹晓凤(大连理工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4)摘 要: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是人类21世纪的三大基本战略技术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已经出现了纳米技术侵权和利用纳米技术实施犯罪的案例为了应对纳米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国应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尽快制定与纳米技术发展相关的法律本文回顾了我国纳米技术的发展概况,继而对我国的纳米技术侵权和犯罪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纳米技术立法的相关建议关 键 词:纳米技术;纳米技术侵权;纳米技术犯罪D922.17 :A :1007-8207(2014)01-0068-05收稿日期:2013-11-20作者简介:刘艺工(1962—),山西原平人,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制史;尹晓凤(1988—),山东青岛人,大连理工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高科技伦理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ZD117一、纳米技术发展概况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是人类21世纪的三大基本战略技术。

      纳米材料作为一种人工制造的新的物质形态,具有潜在的、巨大的商业价值,但纳米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它以其独特的优势,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健康、个人生活和财产甚至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纳米技术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人类21世纪的新技术纳米材料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新物质,不仅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巨大的商业价值随着纳米技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纳米产品涌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1959年,“纳米技术”首次出现在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底部还有很大空间》的演讲中他认为,从原理上讲,一位物理学家完全可能通过调整原子位置“合成”出化学家写下的任何化学物质基于此,他进一步提出了从单个分子甚至原子进行组装制造出新物质来满足人类需求的想法1974年,科学家唐尼古奇开始使用“纳米技术”一词来描述精密的机械加工1982年,科学家发明了研究纳米技术的重要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通过它,可以更好地观察原子与分子世界,推动纳米技术的发展[1]1990年,IBM公司的科学家通过对单个原子的重排,组图并且能够“喷涂原子”。

      接着,碳纳米管的发现,美、中等国的科学家纳米技术试验的成功,巴西和美国科学家通过纳米碳管试验发明出世界上最小的“秤”……这一系列的进展,都标志着纳米技术日渐完善1999年,纳米技术开始正式走向市场,全年营业额达500亿美元[2]这些进展和数字不能不令人心动所以近年来,各国为了更好地抢占纳米技术市场,纷纷加大了投资力度日本、德国等相继建立起纳米材料研究中心;美国则加大了纳米技术的科研投资(至2001年,投资已达4.97亿美元);[3]而中国的“973计划”也将纳米技术收入其中各国的重视使得纳米技术发展迅速,成果颇丰比如研究发现,铁纳米可以分解污染物的方式消除掉土壤中的多氯联苯、DDT和二恶英等有害物质,从而解决了环保方面的一大问题;在生产方面,纳米技术通过改善产品生产加工所需的材料来源,极大地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有毒物质的生成几率;在建筑行业方面,纳米技术使得建筑物更多地使用纳米材料,更加节省建筑资源;在个人健康方面,纳米技术通过合成类固醇的物质,使人变得更加强壮;同时,通过手术将纳米级的微型计算机嵌入到人体内部,可以帮助我们处理更多的信息,[4]二、纳米技术与侵权近年来,纳米技术已经不知不觉地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纳米牙刷、纳米级洗面奶等纳米产品随处可见据统计,目前已有超过200多种产品使用了纳米技术[5]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纳米技术的潜在风险评估体系并不完善,其带来的侵权问题也随处可见一)侵害公民健康权益纳米技术的最大威胁是对人体健康的威胁首先,纳米粒子非常小,这就导致它们极易被皮肤吸收(如皮肤对纳米的吸附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或者通过呼吸进入人体,甚至寄附在细菌上进入血液循环,然后经由血液进入大脑,从而诱发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方面的疾病[6]其次,最新研究表明,同样的药物制剂,在其体积缩小到纳米级别之后,它们的许多特性也会发生改变,其毒副作用会随着药物体积的变小而增强,因为微小的体积更有助于毒性扩散实验中也发现,体积越小的纳米颗粒,越容易占据气管和肺部的表面积,引起肺炎等疾病的可能性也更高另外,近年来开始出现由纳米材料合成的人工器官,这些器官如果在人体内发生破裂,游离的纳米颗粒和细小的纳米管极易穿透细胞,产生毒素甚至诱发细胞病变,产生癌症而对于孕妇来说,这些纳米物质也是致命的,它们可以通过胎盘屏障对胚胎的分化和发育产生极大破坏,导致胎儿畸形,并且这些物质清除起来非常困难[7]但我国目前的法律救济补偿制度并不完善,因此无法有效地保障受害人的相关利益。

      二)环境侵权因为纳米材料活性大,当它们暴露在空气中时,极易四处“游走”,传播速度非常快,几乎可以进入任何空间同时,纳米粒子也很容易溶解在水中,除了可能混合在饮用水中被人体吸收以外,也会进入海洋或者淡水水域形成沉淀物并且纳米产品的大量生产,一方面会造成过多的资源使用,从而令地球资源更加紧张另一方面,纳米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也会产生许多被淘汰的纳米产品需要处理而简单的填埋技术只会影响土壤质量,不利于纳米产品的分解,并且纳米物质的吸附性(可以吸附聚集土壤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像农药、重金属等)也会加重土壤的污染[8]北京朝阳医院的医生在2009年出版的《欧洲呼吸疾病杂志》上公布了一则病例,他们发现,7名在某印刷厂工作的女工被检出胸膜肉芽肿,其中两名不治身亡尸检发现,死者的肺部组织和积水里面含有大量的30纳米左右的颗粒,而这种颗粒和在她们工作间内发现的纳米颗粒在形态上具有相似性纳米颗粒是不是杀人元凶尚存在巨大争议,论文里给出的证据并不能排除化学物质中毒的可能,而肺部检出的纳米颗粒到底是什么也并不清楚如果有更多的证据给出,最终这个猜想被证实,它将是人类史上第一次纳米物质毒性的“人体试验”面对上述种种问题,我国得以应对的解决之法寥寥无几。

      对于纳米物质的污染防治措施,对于纳米废弃物的处理和排放标准的规定等方面仍是空白三)侵害消费者权益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大热,越来越多的纳米产品出现在市场上,但材料本身的安全问题也逐渐浮出目前,我国市场上大部分纳米产品的生产厂家无法提供一份可靠和符合要求的产品材质安全说明书,而市场监管体系也无法提供全面有效的安全检测所以随着纳米产品涌入市场,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受到有效保障更有甚者,由于看到纳米产品在市场中易被人们接受,有的企业便打着“纳米技术”的旗号生产、销售伪纳米产品,侵犯消费者权益,干扰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2009年,厦门市第一医院肠胃科出现了大量因服用商家声称的以纳米技术加工而成的纳米珍珠粉而造成的肠胃型疾病病人其原因主要是听信商家对于珍珠粉美白养颜功能的宣传而食用可见,纳米材料本身具有的独特优点使得它们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但其未知特性造成的安全隐患以及人们对其特性缺乏普遍认知而易被欺骗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威胁不仅来源于物理层面也存在于化学层面上人类和纳米材质密切接触(包括住房的涂料、化妆品和衣服)后,会不会发生无法预知的生物效应,从而有更多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比如铝在常态下无毒性,而在纳米状态下和空气接触后就会有毒性),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自己所接触的纳米产品的性能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的知情权的保护也需加大力度因为只有更多地了解了纳米产品的特质,消费者辨别纳米物质、保护自身权利的能力才能提高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我国并不健全的纳米产品市场准入和技术标准体系造成的,因此,国家应逐步完善健全这些标准体系,从而保证纳米产品市场的纯洁性和安全性四)侵犯知识产权纳米技术日渐广泛的应用,对于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来说也将是极大的挑战由于目前纳米技术尚不够完善,对于技术原创性的确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近年来,与纳米侵权有关的案件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侵权方面2007年7月,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一项关于“微乳化燃油添加剂”的纳米技术侵权案件该案中,原被告为北京大学当年的“师生模范”李正孝和龚岩其中原告李正孝坚持自己当年的学生龚岩的“微乳化燃油添加剂”纳米技术主要是在自己指导下才得[来自WW]以完成的,而被告则坚持该技术是自己独立完成的,并且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由于没有完善的检测技术,最终法院只能根据当时双方申请该项专利的时间先后来确定该项专利的归属这就说明其无法从根源上杜绝纳米技术被剽窃的现象全球化使得知识产权得以应用的范围更大,市场更广,一旦纳米技术使大多数人通过复制等方式可以在当地获取其所需,就会反过来对全球化效应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导致知识产权可以立足的范围就会越缩越小。

      三、纳米技术与犯罪尽管在世界范围内与纳米有关的犯罪还不多见,但这种新的犯罪形式已经出现纳米布诈骗是近几年出现的利用所谓的高科技产品进行诈骗的一类新型犯罪据报道,丹阳市在2005年底首次发生此类案件,犯罪分子利用被害人对纳米技术不熟悉以及高额的经济利润行骗,被害人被骗金额达30万元其后仍陆续有两起此类案件发生,被骗金额也达50余万元对于这种新的犯罪形式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寻求合理有效的解决之道[9]首先,因为纳米材料本身的微小性特征,可以使纳米材质所制造的仪器深入和观察的对象及范围更加广泛,所以在医学检测治疗、社会治安以及国防安全等方面都有所应用但这些便利也为犯罪行为提供了有利土壤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体积微小的纳米设备在医疗过程中可以详尽地获得个人的全部基因和疾病信息,而载有这些信息的纳米芯片一旦被复制,就可以窃取个人隐私这些私人信息如果被企业获得,在用人时就可能出现歧视问题,个人劳动权无法得到保证如果被保险公司或者其他的社保机构获得,保险公司在为其提供担保时,就会有所顾忌,存在更多考量[10]同时,纳米材料可以使窃听器等变得更加微小,易于携带,也就更不容易被发现,极易窃取各种机密,危害财产甚至国家安全。

      其次,纳米技术在武器上的广泛应用,也使武器的隐蔽性和杀伤性更强越来越多的纳米技术被应用于各种军事任务中,对目标进行监视、破坏敌方的电子网络和信息系统等,危害国家安全更有甚者,通过制造纳米机器人来扩大生化武器可应用的范围据美国五角大楼的专家预计,未来数年内,将会出现一批以收集各种情报,采集各国内部消息为目标的“微型军”这批“微型军”将是国际政治经济犯罪最好的“帮手”[11]当然纳米技术也被应用在了预防犯罪上2008年,英国科学家完成了名为“利用枪弹上的纳米标记捕获DNA”的研究项目该项目利用纳米技术制造标记(无法用肉眼识别),并将其涂到枪弹上它们可以粘到任何操作过枪支的人的手上或手套上,从而提供可能的司法证据这样可使犯罪的破获率得以提高无论是利用纳米技术犯罪,还是利用纳米技术预防犯罪,纳米技术在该领域逐渐显现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所以目前该领域尚不够健全的法律体系亟待完善四、纳米科技与法律规制(一)各国有关纳米技术的法律规制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是人类21世纪的三大基本战略技术作为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共同基础的纳米科学技术,当然受到广泛的人文关怀例如,美国在2000年提出的“国家纳米技术创议”(NNI)中,就把纳米技术发展过程可能涉及的“伦理、法律和社会影响及教育培训”等方面的问题列为重点支持的研究方面。

      美国相关部门自此就开始设立关于纳米技术环境和社会含义的研究项目到2003年,美国国会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