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语文教材价值取向变化的比较研究.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32962468
  • 上传时间:2018-02-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0M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走向“以生为本”——人教版语文教材价值取向变化的比较研究【摘要】教材是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具体体现,又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教材中所蕴含的理念趋势可以从“版式” 、 “体例” 、 “单元” 、 “选文” 、 “助读系统”以及“练习变化”等要素体现出来,文章以上述维度为切入点,通过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材对 2007 年第 2 版(旧版)和 2013 年第 3 版(新版)进行对比、分析,解读教材变化背后的价值取向变化,梳理出新版教材的特点更贴近学生,更趋向“以生为本” 关键词】教材 比较 以生为本教材既是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具体体现,又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笔者着眼于 2007 年第 2版(下文简称“旧版” )和 2013 年第 3 版(下文简称“新版” )的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材的变化,解读其背后的价值取向,总结出新教材呈现“以生为本”的价值趋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中明确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在两本教材的比较中,我们通过对教材的版面设计、选文、单元编排、助读系统以及练习的变化进行整理、对比、分析,发现新版教材更贴近学生,更接“学生气” ,更趋向“以生为本” 。

      一、 版式上的变化 版式即版面设计,指在平面设计过程中,根据内容、目标功能系统的要求,把文字、图片、图表、装饰、色块等视觉元素按照设计创意要求进行选择和加工,并运用造型要素及形式原理,把构思与设计以视觉形式组合配置在特定的版面上的过程 1图示如下:项目 新版 旧版 变化及意义写在前面“写在前面”标题在字号上有了变化,加上了粗线,配有奔马图和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结,使得主题更加醒目,版式更为美观,更富有传统文化的韵味目录“目录”两字位置右移,目录、单元和课文序号均用不同形状背景衬托;行间距更大;字体、字号变化更多;背景右下角衬以奔马图这样设计更加一目了然,更有美感、更清新,而且主题图案具有一贯性,文化韵味足,雅致而有书卷气初中语文论文2单元提示同一亲情主题的单元导读,旧版是雪山藏族家人图,新版则是平常的家人野外散步图,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记忆,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且与单元主题家庭亲情契合,更有亲合力,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解读作铺垫课文研讨与练习在“课文”和“研讨与练习”中,新版的字体和字号变化多一些,特别是课题和“读一读,写一写”及内容字词的字体不再是印刷体,而是书写体,让人感觉更美观合理,使学生感受到我国汉字书法在笔法和结构的多种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促成汉字规范书写的习惯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背诵对照新旧版的“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背诵”的版面设计,新版分别增加了古书的书页插图和山水水墨画,再配以不同形式的加框古字体,清新典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而旧版在这些方面就逊色多了附录新版将旧版的附录合二为一,将旧版中与正文内容相同字体的“怎样写好行楷字”的三大要点分解为更容易操作的黑体字六小点并用“◎”标注,一目了然,同时在要点右侧安排了具体的例字,极富直观性、形象性,培养了初中生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而硬笔书法字帖节选,安排在最后,使学生在明确如何写好行楷字的要点后,再来欣赏临摹行楷书法,更有指向性综合以上的对比,新版在排版上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字体、字号的变化上都多于旧版的,特别是在标题下加框加线或设置阴影,或采用书法字体,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用眼疲劳;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读写中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此外,新版教材的插图,如课外古诗词和名著导读的插图,不仅仅是装饰和美化作用,增加了语文的文化厚重感,提高学生审美趣味,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课程标准(2011 版) 》 (下文简称“课标” )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目标。

      这些变化,充分显示了新版的编写更趋向于满足学生的心理接受,在细节上也注重吸引学生的阅读3二、 体例上的变化“教材的编排体例是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其内容是按一定的体例加以编排的,从而使教材各部分内容按照一定的方式较为合理地展开和相互衔接 ”2两本教材编排体例主要还是以主题单元编排旧版每个单元是“阅读+ 综合性学习 ”,而新版是“阅读+ 写作+综合性学习” 下面是两本教材对比表:单元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阅读主题 人生体验 理想信念 自然美景 科学世界 家庭心情 幻想世界旧版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类别)这就是我(体验成长)漫游语文世界(语言文字)感受自然(自然风情)探求月球奥秘(科技生活)我爱我家(体验成长)追寻人类起源(科技生活)阅读主题 家庭亲情 学习生活 自然美景 人生体验 科学世界 幻想世界写作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说真话抒真情 文从字顺 突出中心 条理清楚 发挥联想和想 象新版综合性学习 漫游语文世界(语言文字) 成长的烦恼(体验成长)少年正是读书时(语言文字)从表格中可以看到,旧版每个单元都有综合性学习,其涉及范围体验成长类、语言文字类、自然风情类、科技生活类,而新版综合性学习减少为三个,只涉及语言文字类和体验成长类,内容更切合初一学生,且以学习引导为主,对奠定初一学生的学习基础是很有帮助的。

      旧版综合性学习融合了听说读写,是大容量、大综合而在实际训练中,综合性学习的训练目标太过杂糅,对专题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缺少必要的交待,几乎成了阅读的替身,写作的附庸,口语交际的全部在实际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活动,大致要采用“内容选定——方案制定——活动开展——成果交流与分享”等步骤,至少占用 2 课时,活动开展多,学生忙于搜集资料整理信息,所花精力多,所以有些教师也是有选择地进行活动新版对综合性学习的删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更高质量地进行语文活动,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版教材把“写作”板块从综合性学习中分离出来,分“写作导引” “写作实践”两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内容 《课标》对写作的要求是:“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做到文从字顺” “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根据新课标的分段目标和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新版教材的写作序列是:“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说真话抒真情”――“文从字顺”――“突出中心”――“条理清楚”――“发挥联想和想象” ,这体现了初一学生对写作从初步感知、生活积累(“有话写” )到成篇技巧(“怎么写” )的发展,可见新版更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指导。

      三、 单元上的调整新旧版本的教材在单元上也做了明显的调整,具体如下: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旧版 人生体验 理想信念 自然美景 科学世界 家庭亲情 幻想世界新版 家庭亲情 学习生活 自然美景 人生体验 科学世界 幻想世界依据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应依据课程标准,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注意体现基础性和阶段性,关注各学段之间的衔接”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儿童的学习总是随着年龄的4增长,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地发展的 ”3新版的单元主题安排由家庭到自然再到社会,综合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兴趣,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这种调整贴近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成长的过程四、 选文上的变化根据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的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以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新版教材新增了《秋天的怀念》《我的老师》 《我的早年生活》 《王几何》 《风雨》 《虽有佳肴》 《河中石兽》 《小圣施威降大圣》 ,而减少的课文是:《童趣》 《夏感》 《山市》 《郭沫若诗两首》 《风筝》 《理想》 《短文两篇》 《人生寓言(节选) 》 《我的信念》 ,将《〈论语〉十则》改成《〈论语〉十二章》 。

      从初中生的年龄层次和心理结构来说,要使学生真正能与课本内容产生对话,内化知识,感悟哲理,课文本身的内容应切合学生心理特点、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关注学生生活时代如鲁迅《风筝》的删除,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对周围一切有待适应,再加上对《风筝》的写作背景不了解,自然很难理解文章想表达的意图和作者的情绪情感,单凭教师的灌输,没有学生的体验,课堂教学低效这可能是新版教材删掉《风筝》而在七年级下册保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理由从新增的课文来看, 《王几何》 、《小圣施威降大圣》两篇文章,文章相对浅显、生动,学生兴趣点多收录的古文《河中石兽》也都蕴含着科学道理,读起来饶有趣味五、 助读系统的变化助读系统是“教材为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而提供的一系列材料,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课文提示、注释, 题解、作者介绍等等” 4这里主要涉及单元导读、课文导读和课后补白1、 学习目标更明确的单元导读单元导读,是为学生进入单元的学习做铺垫,明确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新版教材不仅承袭了旧版对单元主题简述和单元学习目标的两段式说明,在单元学习目标方面更细化,更具整体性在六个单元目标中均提出了语文阅读能力的层次要求,形成螺旋上升的系统。

      此图罗列了单元导读中有关朗读的要求,从第一单元最简单的正确流畅到第六单元的快速阅读,整体上形成一种螺旋上升的能力培养进程如对默读的要求,第二、四、五单元从外在要求的“四不” ,到内在要求的“三到” ,最终达到有所思考,有所摘录,逐层深入,使学生对于默读这种朗读方法的要求更明确,从而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从目标表达的细化来说,就以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读为例:旧版 新版学习本单元,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文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学习本单元,要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要结合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深化理解;也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丰富多样的情感5旧版中“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注意语文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说法笼统,对学生而言,很难从中获得明确提示,即便是“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如何朗读,怎么圈点勾画,同样笼而统之而新版的同样有“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但它有明确的朗读要求“正确流畅的朗读” ,同时如何把握的要领之一是“结合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 、 “抓重点难点问题” ,要领之二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丰富多样的情感。

      ”有了这根拐杖,也就突破了语文学习的藩篱2、价值取向更明确的课文导读新版的课文导读更注重方法引导,关注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延伸如《散步》导读增加了“一家三代人散步时,出现了矛盾,终归于和谐这个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 ‘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引导学生从家庭的个体思考到理解和感悟中华传统道德的含义;如《世说新语》导读中写了“从七岁儿童元芳身上,你能体会到他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吗?不妨把你的感想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引导学生站在文章人物的视角思考并有所体验;如《〈论语〉十二章》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 ,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人物的深入了解《课标》要求:“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新版部分课文导读正是从情感态度角度加以引导,避免了学生自读时对课文价值取向的误读3、知识呈现更明确的课后补白补白即填补空白,主要用来填充报纸或期刊的空白的短文语文教材的课后补白以语文知识为主,与前文联系紧密,体现了“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的课标要求从下表内容来看,新版更侧重于词、修辞方面的语文知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