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觅渡,觅渡,渡何处?文章解读.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37015799
  • 上传时间:2018-04-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觅渡,觅渡,渡何处?文章解读觅渡,觅渡,渡何处?文章解读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中文系 04 师范(2)班[文章读后的初感文章读后的初感]:梁衡的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蕴涵哲理”,用“水到渠成”的方法,一句也不多余,一句也不生硬,让人心服口服读的时候有种人世的苍凉从文字中缓缓地弥漫出来,渐渐压得内心沉如铅石,于是心内盛满了悲伤,好似不能触及,一触就是泪然而看至篇末,这泪仍无法滴落,就此在体内结为石此时,不觉得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一篇文章让我认识了两个人,一位是《觅渡,觅渡,渡何处》中生命虽然短暂却笔笔精彩的瞿秋白,一位是写《觅渡,觅渡,渡何处》的梁衡——从想写到写完的六年来,他必然时时为此疼痛《觅渡,觅渡,渡何处》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一是因为它经过三次参观、六年酝酿,才得以打磨成功;二是因为梁衡有非凡的笔工1、《觅渡,觅渡,渡何处》大至全文的立意,小至个别的字句,作者是用心琢磨过的,大有以“工”求完美的雄心文中有“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的简练总结,可看出梁衡在散文工巧上的精到2、这篇散文符合规范,而少随意和恣肆,主要体现在独特的视角和情理的交融上。

      梁衡写瞿秋白,是以瞿家旧祠堂前的觅渡河为视角——“他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剧3、在情理的交融上,梁衡也工于经营,在《觅渡,觅渡,渡何处?》,他把历史迷离的真相、人物真实的内心(理)和作者感伤的叹息(情)交织在一起,充分探寻瞿秋白纵横交错的复杂内心,从而达到了同类散文少有的感人深度《觅渡,觅渡,渡何处》,像剥笋壳一样,让我一层一层地深入了解瞿秋白这位哲人思想上的最高境界,并被他的人格魅力所震撼他的苍白一如书生,他的懦雅更如书生,我忘不了他的眼神,如今想来,那眼神里是有着因对生命清明的了悟而产生的忧伤与通透一般人是把人生投入革命,而他是把革命投入人生” 秋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去闹革命,去探索人生境界,把这充满热情的血液充分流淌在革命的大血管里,去冲锋陷阵,去用玉石之区填补革命中不小心捅出来的大窟窿,去鼓动人们的精神从麻痹中苏醒过来积极地探索,使其生命发挥到最高的价值光明的火焰从地心里钻出来的时候难免要经过好几次的尝试,试探自己的道路,锻炼自己的力量正如革命也是在不断进去探索中前进的,而在革命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具有领导全国人民朝着光明和进步中前进的道路时,秋白这样的人变扮演了引导革命道路的重要角色,他毅然舍弃了自己那分令人羡慕的才华,情急用菜刀去杀人,他振臂一呼,投向黑暗,没有任何犹豫,在剖析自己的人生时,那看似多余的话却更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我们用十倍,二十倍的时间来纪念他,更是为了纪念他的人格,一个活生生,纯洁的为国为探索的灵魂。

      [文章的解析] :(一)、文章为什么以以《觅渡,觅渡,渡何处?》为题? 1、祠堂前,原有一条小河,叫觅渡河2、很好地概述了瞿秋白探索的一生3、同时,是对瞿秋白精神世界的一次探索 (二)、文章第三、四、五自然段,概括出作者解读的角度 对生、对死、对名的态度 1、对生: 第三自然段 (1)文中写了丁玲、郑振铎、鲁迅等,也谈到了梁实秋,分别起什么作用? 衬 托、对比中体现瞿秋白选择的伟大 (2)为什么人们没有把瞿秋白忘掉? 他富有才华(衬托),更重要的是他选择了以天下为己任(博大的心胸) 2、对死 : 第四自然段 (1)文中写了向忠发、顾顺章等,也谈到了文天祥、鲁迅、朱自清等,作用分别是什么? 美丑对比中体现体现瞿秋白在死的考验面前的崇高,烘托中可见伟大人格的可贵2)为什么历史没有忘了瞿秋白? 维护的是做人的尊严3、对名 第五自然段 (1)秋白的一生完全可以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但他又写了一篇《多余的话》,但人们还是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为什么?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秋白不朽! (2)怎样解读《多余的话》? “《多余的话》,拿着一把锋利的手术刀严格地剖析自己的灵魂,剖析着从绅士家庭走出的自己是怎样在新与旧的斗争中受的煎熬,在文学爱好与政治责任的抉择中受的煎熬。

      以致在一度时期这篇解剖书成了定他为叛徒的罪证……”(文中语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为虚名,君子坦荡荡三)、瞿秋白的一生历程纯粹的文人出发 臣服叛变革命家 完美的句号舍生取义打破完美一文人为政--------政事失败-------返观人生人? 生命? 价值?/(四)、梁衡在文中用了三个如果,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个如果,“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是想说他怎样看待“生”,看待生命的价值他不是普通人,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有文才、画才、医才、翻译之才,他身体里的含金量要比常人高得多但是他不顾影自怜,不怀才自惜,一旦民族大众需要就将自己的珠玉之身扑上去,好像用一块纯玉、一块黄金代替一块石头、一车土去堵决口这是一种最伟大的无私,最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比只是一般的献出生命更可贵,更可敬,更耐人思索 第二个如果,“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的柔弱”,是想说他怎样对待“死”,说他对死的态度秋白是一个理性的人,是一个深明生死大义的人他是个英雄,但决不是平常意义上的,传统形象的草莽英雄、刀枪英雄、虎胆英雄、狂飙英雄。

      勇敢、坚强等这些英雄冠词、已无法概括他他是一个冷静的勇敢者,只要他认准的主义、道理,他就静静地去实现为了主义,他把死看得很淡轻轻地,就像掀开杯盖吹开茶面上的浮沫 第三个如果,如果他不写《多余的话》,是说他怎样看待“名”,他是一个诚实的人就像他对生活可以轻抛,对死淡然一笑,对名也看得很透,对到手的名也像对生命一样,轻轻地一推,就把它推到一边了他是大彻大悟、彻底超脱的人人格修炼到此,应该说无论是佛,是道,是儒还是一般的革命人生,他都超然其上了 秋白用他的惊人之举回答了以上的三个问题,这已经够我们思索不尽了,但还有更深一层,或曰更感人的一层,他是用悲剧的方式来回答这些问题的这算是第四个“如果”,没有点出的“如果”悲在什么地方呢?一是他的才没有发挥出来,二是党内自己人的斗后人悲其生乱世而才不得用,又悲其处困境而志不得逞可惜他的才华,又为他生前生后在党内长期蒙冤而不平,这是两个“悲结”,是秋白这个人物所以能引起广泛共鸣的主要原因之一鲁迅说:“中国人先在自己把好人杀完,秋即是其一……中俄文都好,像他那样的,我看中国现在少有 怀才不遇是历史上屡见不鲜的事实,也几乎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这是社会矛盾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人们对这个主题的关注,正是企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价值的实现。

      所以屈原、贾谊、司马迁总是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瞿秋白也已经加入这个行列但秋白与他们还有不同他不是如封建时代那种简单地为明主不知、君主见弃第一,他赶上了乱世,只要有一个稍微平静的环境和稍充足的时间,他的文学之才、艺术之才、治学之才就可以附在一块土壤上,扎下根,长成参天大树如司马相如,如李白、王维、白居易但家贫世乱,他没有这样的条件第二,更主要的是,面对民众遭涂炭、陷水火,他顾不得去发挥自己的这些才本来乱世而成名的文人也是很多的如《觅渡》中写到的与秋白同时的梁实秋、陈望道但秋白主动放弃了这个展才之机为民族大众的政治,一个文学艺术的巨才未能长得更高,并过早地夭折这就让人更有一份遗憾,一丝悲伤 留在我印象中的,还有一句话:“秋白不朽这句话被摆在文末,只四个字,独立成段想来也没有比这更合适的结尾了读完全文,看过了瞿秋白的一生,谁还能无动于衷?每个人都会默默地将这个名字刻入心中,每个人都会记住这个文弱又刚强的知识分子、中共领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