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教学案例遂城三小林小梅.doc
4页小壁虎借尾巴 教学案例遂城第三小 林小梅一、教学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爱阅读,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以创新教学为理念,着力于体现新型的学习方式及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语言实践中学会语言 我立足发展“以学生探讨为主、多样化个性化的多种学习行为”,让学生通过与环境(包括网络环境)的交互作用,通过“自主做”来获取知识;学会合作学习、协商学习;学会自身发展二、教学内容分析《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通过叙述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向我们介绍了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课文与科普知识与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之中,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使孩子们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讲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小壁虎被蛇咬住了尾巴,它挣断尾巴逃走了,说明壁虎的尾巴有“逃生”的用处——多亏了挣断尾巴,才保住了性命没有尾巴太难看了,于是,小壁虎要去借尾巴。
第三、四、五自然段分别讲了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结果都没有借到,原因就是:它们的尾巴都有用第六、七自然段讲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很难过,回家告诉妈妈,妈妈笑着告诉它已经长出新尾巴了这又告诉了我们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文章反复采用相同的句式,叙述了不同的内容,既易于学生接受,又富有生活情趣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强,喜欢动脑筋,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都较好因此,本节课我想在相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引导孩子们分析文中内容通过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壁虎、小鱼、老黄牛和燕子尾巴的用途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3、情感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表演课文的过程中获得文明礼貌的教育四、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低年级儿童知识水平有限,生活圈子窄小,对于一些自然科学现象不甚了解,因此,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是本课的重点,壁虎尾巴具有保护自己的作用及可以再生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五、媒体设计思想: 1、课前准备:通过收集、提供各种网络资源增强学习的开放性。
课前让学生预习或了解、试图理解或探讨学习内容,为了让网络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增长见识,我还搜集了一些动物尾巴的图片和资料,这些精心的课前准备让孩子们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得到延伸,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大大增加了课堂知识的密度充分体现了网络教学的特色! 2、定向导入:通过现代媒体提高定向导入的快捷性 除了通过传统方法和媒体外,还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新旧知识的自然链接,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一张小壁虎的图片,学生马上就被这只可爱的壁虎吸引住了,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拓展提高:再次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提高课外学习的灵便性 在学完了《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后,为了让网络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增长见识,教师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其他动物尾巴的资料,让孩子们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得到延伸,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大大增加了课堂知识的密度,发展了求异思维,为实现创新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4、 利用网络资源突破重点、难点 课文中有一些字词比较难于理解。
我利用课件演示来理解,比如“挣断、摇、甩”等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了这些词的意思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出示小壁虎课件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师:对它叫壁虎,大家看看它的样子是怎么样的?师: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却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师;(板书课题)(学生被这只可爱的壁虎吸引住了)生:壁虎 生:它有四条腿 生:它还有一条长长的小尾巴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无意注意较强,设计此环节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又可有效的将所学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二)、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师:(看课件,听录音,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师: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呢,它的尾巴哪儿去了?师:真的是被蛇咬断的吗?(“咬”字念重音)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课件),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师:说对了板书:挣断)“挣”是什么意思?老师用一张纸条示范表演师:如果小壁虎的尾巴挣不断会发生什么后果?师:对啊小壁虎的这种断尾,是一种自卫当它受到外力牵引或遇到敌害时,能使尾部断落,然后逃命。
掉下来的一段,由于里面还有神经,尚能跳动一些时候它就是用这个特点来对付敌人,保护自己小壁虎没有尾巴了,好看吗?师:小壁虎没有尾巴了,于是它就要去——(师指课题)师: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呢?师:请用“先……然后……最后……”说一句完整的话师;(板书:小鱼 老牛 燕子)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小壁虎是怎样借尾巴的生:小壁虎的尾巴被一条蛇咬断了生:是小壁虎自己挣断的生:不知道生:会被蛇吃掉生:不好看生(齐):借尾巴生读课文生:小壁虎先找小鱼姐姐借,然后找老牛借,最后找燕子借尾巴 不断质疑,充分调动起孩子们学文的兴趣教师示范演示,直观明了的使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师生对话,引入课题初步了解小壁虎尾巴的作用在开始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给每位学生一个自由读文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师:小壁虎爬到了什么地方?;书上说小壁虎是怎样来到小河边的请你用书上的原话来; “爬呀爬”说明了什么?说得真好请小朋友齐读第一句,注意把小壁虎爬得累很艰难的语气读出来小壁虎看见谁在干什么?师:(板书:“摇”):“摇”是怎样做的呢?请大家摇摇头。
师:谁能用手势模仿鱼摇尾巴?师:小壁虎说什么?小鱼怎么回答的?(师板书:拨水)师:如果小壁虎这么说:(课件展示:“你把尾巴借给我把书上的“对话”跟以上“对话”比较一下,找出不同处师: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师:你们比较的真仔细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小壁虎怎么样?师:从它们的对话中,你知道小鱼的尾巴可以干什么?师 :说得真好,下面同学们互相练习,将小壁虎和小鱼姐姐的对话练一练好吗?2、半扶半放,学习第四自然段师:小壁虎爬到什么地方?师:它看见谁在干什么?师(板书“甩”):小朋友,平时你们洗完手后,把手上的水甩掉,是怎么做的?师:小壁虎和老牛分别说了什么?师:瞧,这讨厌的家伙又来了,(课件演示)老牛把尾巴一甩,蝇子就师:你们说:“老牛的尾巴有什么作用?(生说,师板书:赶蝇子)师:同学们,你们能像刚才读第三段那样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吗?3、自学第五自然段师: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与前面两段一样,小朋友,你们自学这一段,好吗?师:谁来说说你从这一段中学会了什么?生: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生:“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了小河边生:说明小壁虎爬得很累生:说明小壁虎爬了好长时间,爬到尾巴都出血了,很痛生齐读、指名读)生:它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水里游来游去。
生摇头)(生模仿)生: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生:小壁虎称小鱼为“姐姐”,用“您”而不是用“你”,后面还多了一个“行吗”生:小壁虎很有礼貌生:我知道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生:(同桌同学互相读、互相评)汇报表演生:它爬到了大树下生:它看见老牛甩着尾巴在吃草学生演示)生:小壁虎说:“黄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老黄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生(齐):被赶走了生:赶蝇子生有感情朗读)(生自学)生汇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小组读、指名朗读、分角色读等,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 表演是语文学习的实践,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积累教师让学生按小组进行表演排练且不急于表演,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得到锻炼,都有表现的机会其间,教师不断深入小组与组员共同探讨,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语句,然后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反馈给教师看这样不但起到了积累的目的,也揣摩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的方法,为说话、写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读,理清课文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壁虎、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
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四)、课外拓展丰富知识师:小壁虎还可能向谁借尾巴呢?师: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用?(图片出示:介绍各种小动物的尾巴袋鼠的尾巴粗壮有力,在它奔跑跳跃时,能够帮它保持身体的平衡……师:你能向书中那样说一说吗?生:猴子、兔子……生: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它看见猴子在树上吃桃子小壁虎说:“猴子哥哥,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猴子说:“不行啊,我还要用尾巴采果子呢 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留出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悟、去表达通过续编故事,让学生体会、表达出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五)、总结编童话故事师:今天,我们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中,知道了小鱼的尾巴是用来——师:老牛的尾巴是用来——师:燕子的尾巴是用来——师: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真好,同学们想自己编一个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回去后,照课文的样子,编一个童话故事,再配一副插图,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教师不断为学生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如:编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等,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