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外国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san****glu
  • 文档编号:33193716
  • 上传时间:2018-02-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1.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外国城建史1. 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村、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或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和交通运输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使法老尸体不受河流影响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古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 ,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在卡纳克与卢克索神庙群体设计中,运用 2 公里长中轴线布局,两边布置约 1000 人面狮身像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2. 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及其演变,典型城市公元前 5 世纪的规划建筑师 Hippodamus 于希波战争后从事大规模建造活动,采用了一种几何形式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形式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街坊,街坊面积一般较小根据古希腊社会体制、宗教与城市公共生活要求,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分为三种住宅区: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城与公职人员住区希波丹姆规划形式在其本人的实践中有所体现,公元前 475 年希波丹姆主持米利都Miletus 重建工作,自公元前 5 世纪以后,古希腊城市大都按希波丹姆模式建造,最有代表性的是建于公元前 4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的普南城3. 罗马共和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古罗马城在公元前 4 世纪修筑城墙,城市保留空地,作为被围时的粮食供应地。

      城市中心广场在帕拉丁以北,在这里逐步形成广场群,即著称于世的共和广场和建于帝国时期的帝国广场共和时期的罗马广场由广场群组成,是城市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周围的房屋散乱,公共活动性质比较强烈,很像希腊普化时期的城市广场广场建筑彼此在形式上与整体不甚协调,建筑群体现了政治军事权力的增长,每一建筑群都比之前的大帝国广场是从共和广场的轴线中端向西北延伸约 300m,由奥古斯都广场和图拉真广场等多个广场组成帝国广场建筑实体从属于广场空间,每个空间都有柱廊连接,端部的主要建筑物起着主要装点作用广场群的设计手法是每个皇帝所建筑的广场建筑去与另一个皇帝的用地布置上彼此垂直相交,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柱廊把各个空间联系起来,也是各个空间的过渡,这种手法使一些相隔较长的时间修建的建筑物之间建立了内在秩序4. 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典型城市及其格局,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特点5. 阿尔伯蒂、弗拉锐特、斯卡莫齐的城市建设主张阿尔伯蒂:《论建筑》:街道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形成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星性平面中心设教堂、宫殿、城堡,整个城市由各种几何形体组合费拉瑞特:《理想的城市》:认为应该有理想的国家、理想的人、理想的城市斯卡莫齐:理想城市平面:城中心为建有宫殿的市民集会广场,两侧为两个正方形商业广场,南北分别为交易所和市场广场,主要广场的南侧有运河横穿帕尔曼-诺伐城:建于 1593 年,是为防御建造的边境城市,中心为六角形广场,辐射道路用三组环路连接,城中心设棱堡状防御性构筑物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建设:1.轴线构图被广泛利用,2,重要的建筑物属于教皇,放在城市广场成为城市中心,3,建筑的体积构图受到强调。

      4多数教堂采用单一的空间模式,具有纪念碑碑的性质6. 绝对君权时期法国广场和园林建设特征和典型案例法国广场建设此时期法国城市建设突出成就是广场巴黎出现了分布在一条轴线上的广场系统的规划纪念性广场有很大发展,并且开始把绿化布置、喷泉雕像、建筑小品和周围建筑组成一个协调整体,以及处理好广场大小和周围建筑高度的比例,广场周围的环境以及广场与广场之间的联系巴黎旺道姆广场平面长方形,四角抹去,短边的正中连接着一条短街,广场上建筑是三层,底层是券廊,廊里设店铺这种做法始于 17 世纪初,后一直沿用,成为法国商业广场和街道的传统,广场中央有路易十四骑马铜像,与 19 世纪初被纪念柱代替巴黎协和广场原名路易十五广场,位于塞纳河北岸,横轴与爱丽舍田园大道重合,广场的特征是开敞可能是受英国风景式园林影响广场东、南、西三面无建筑,向树林、花园和塞纳河完全敞开,只有壕沟和沟边栏杆标出广场边界平面243x172m,略抹去四角,在八角上各有一座雕像,代表法国八个主要城市,北面有一对古典式建筑,把广场和北面的南北向大街联系,构成了同爱丽舍大道垂直的次要轴线,北端底景为后来建造的马德兰教园林建设:自 15 世纪末法王查理八世侵入意大利后,各继位国王把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化包括造园艺术引入法国 16 世纪中叶,巴黎南郊建设枫丹白露宫:Fontainebleau。

      位于面积 16800 公顷森林中 17 世纪上半叶,巴黎市内建卢森堡宫:Luxambourg面积 25 公顷,无强烈轴线,具有法国风格的御苑造园家诺特:Andre Le Notre 设计 Vauxle-Vicomet 和凡尔赛宫凡尔赛宫开始形成法国自己的风格,是巴洛克造园手法7. 英国三代新城的特点、缺点,典型城市1946 年到 1950 年共规划了 14 个新城,一般称第一代新城50 年代,英国总结了第一代新城的缺点:密度低、人口规模小、不足提供文娱或其他服务设施以及新城中心不够繁华、缺乏生气和活力等,于 1955 年决定建设第一个第二代新城坎伯诺尔德此新城建设目的是吸收格拉斯哥的人口和工业,规划人口 7 万,用地 1680 公顷,改进之处:规划上比较集中紧凑,改变了过去邻里单位的结构形式并努力使新城大部分人口集中在靠近新城中心地带,使其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较为紧凑的新城城市的规划结构建立在有效的交通组织的基础上道路交通的特点是人车分流,一条主干线穿越市中心,一条环路围绕整个山头,对各住宅区提供服务性联系全市有一条完整的步行道系统,从中心区放射出去,通过各住宅区达到外围开阔绿地英国第二代新城指 1955 年到 1966 年间建设的新城,其特点是城市规模比第一代新城大,功能分区不如第一代严格,密度比第一代新城高,新城中心有似脊椎串联周围各居住区,交通规划比第一代新城先进,这个时期的新城也考虑区域经济平衡,把新城作为经济发展点,通过建设发展点来重新分布区域人口,组织区域经济.第三代新城指 1967 年后建设的新城,1964 年英国政府公布的英国《东南部研究》报告,认为过去建设的新城,作用不大,没有解决大多问题,主张建设一些规模较大的有吸引力的反磁力城市,把伦敦要增长的就业人口吸引过来,决定在伦敦周围扩建 3 个旧镇,每处至少要增加 15~25 万人口,这三个旧镇是密尔顿·凯恩斯、北安普顿、彼得博罗英国新建的 Lancashire 新城市按照城市群的规划原则,分别由 3 个容纳 40 万人口,各自独立而又联系的城镇组成。

      8. 巴黎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建设(罗马营寨城——古典主义——雅各宾时期——拿破仑帝国时期——欧斯曼改建——1965 年巴黎总规)罗马营寨城:城市平面为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中间的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西南北四门,在道路交叉处设神庙古典主义:雅阁宾时期:1793 年雅各宾党专政,为减轻市中心交通负荷,规划开辟几条新干道,同爱丽舍田园大道相接,特别着重为劳动人民居住区铺设街道和路面,增加供水水井,清除垃圾,添置街灯,封闭一些市内墓地、巴士底狱夷为平地,修建绿化广场,并在市内广泛绿化1789 到 1794 年革命时期,法国流行一种追求表现情感,表现情绪和性格的潮流在建筑上追求形体简单的圆柱体、方锥体、平行六面体、球体平整的墙面很少装饰,平面也用简单的几何形组成,以反映“一切建筑物都应当像公民美德那样单纯”的见解拿破仑帝国时期:巴黎市内出租牟利的多层公寓逐渐成为居住建筑的主要类型,决定了城市多数地区的面貌,1811 年改建沃利大街,沿街是统一房屋,连阁楼五层,底层商店,前面是券廊形成人行道,这条大街整齐庄严和街对面与之平行的卢佛尔宫及中轴线上的皇家园林,配合得体为表彰拿破仑帝国的光荣和权威,在巴黎西部改建了贵族区,在市中心区以纪念碑、纪念柱、纪念性建筑物点缀广场与街道,控制巴黎中心地区的帝都风貌。

      协和广场东 300m 是丢勒里宫,被焚毁后,建拿破仑练兵场凯旋门协和广场以西 2700m 为拿破仑雄狮凯旋门,此两凯旋门奠定了巴黎市中心轴线欧斯曼改建;此改建计划的重要内容是完成巴黎的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大十字干道把里沃利大街向东延伸至圣安东区,使它与西端的爱丽舍大道连成巴黎的东西主轴,并作一条与之垂直的南北轴,形成大十字内环线的形成是在塞纳河南岸做一弧线,与北岸的巴士底广场以及协和广场连接在与北岸原有的半弧形道路组成环线内环之外,以民族广场和明星广场与东西两极再跨一环,构成巴黎的内外二环巴黎改建把市中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在当时属独创巴黎改建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建造了技术上相当完善的大规模地下排水管道系统;改善了自来水供应,增加水压;开办出租马车的城市公共交通事业;街道增加照明汽灯巴黎改建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的要求,未能解决城市贫民窟问题,但奥斯陆对巴黎改造所采取的大胆改革措施和城市美化运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9. 华盛顿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建设(郎方规划——Boswash——放射形长廊)1780 年定都,1790 年国会授权华盛顿总统在原马里兰州波托马克河畔选择了一块土地进行规划建设,聘请当时在美国军队服务的法国军事工程师朗方 Le Enfant 做首都规划规划中以热那亚、纳波利斯、佛罗伦萨、威尼斯、马德里、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作借鉴,根据华盛顿地区地形、地貌、风向、方位、朝向等条件,选择了两条河流交叉处、北面地势较高和用水方便的地区,作为城市发展用地城市面积约 30 平方公里,郎方规划以国会与白宫为中心制定,把三权分立中最重要的一权既立法机关——国会,放在华盛顿最高处——秦金斯山高地,是全城的核心和焦点。

      以国会大厦为中心,设计一条通向波托马克河滨的主轴线,连接白宫与最高法院,成为三角形放射布局,构成全城布局结构中心白宫与国会也在同一轴线上,从国会和白宫两点向四周放射许多道路通向广场、纪念碑、纪念馆等公共建筑,并结合绿地,构成放射与方格型相协调的道路系统主要街道很宽,从国会大厦开始,正中有一条林荫大道往西伸展,直到后来建造的华盛顿纪念碑,纪念碑以北是白宫,纪念碑以西是通过后来建造的狭长的倒影池到达林肯纪念堂10、建筑十书——论建筑——理想的城市——明日的田园城市——进化中的城市——明日的城市——阳光城——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建筑十书:维特鲁维的论文集《建筑十书》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罗马的建筑技术和城市建筑经验集成了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和有关城市规划的理论,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平面八边形,城墙塔楼间距不大于箭射距离,城市路网为放射环形系统,市中心广场有神庙居中,为避强风,放射性道路可不直接对向城门此模式对其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有极重要影响论建筑:《论建筑》:街道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形成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星性平面中心设教堂、宫殿、城堡,整个城市由各种几何形体组合理想的城市:费拉瑞特:《理想的城市》:认为应该有理想的国家、理想的人、理想的城市明日的田园城市:为控制城市规模、实现城乡结合,霍华德主张任何城市达到一定规模时,应停止增长,其过量的部分应有邻近的另一城市接纳。

      霍华德针对现代工业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把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体系来研究,设想了一种带有先驱性的城市模式,具有一种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进化中的城市:盖蒂斯 强调提出了人类居住地与土地之间现已存在的、决定于地方经济性质的、细微的内在关系,牢固的把规划建立在研究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即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强调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明日的城市和阳光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