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doc
9页1§2.2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这里所谓编制方法,是指收集数据的方法根据§2.1 介绍,通常是按列收集收据,第一列的数据只需向一个“部门”作调查,调查该“部门”在生产或经营活动中所消耗的各种物质产品、劳务、和活劳动的数量例如,编制纯部门价值型表中“钢铁产品部门”列,只需向该部门所包括的产品的生产者作调查,编制产业部门价值型表中“钢铁工业部门”列,只需向该部门所包含的企业作调查按列收集数据显然具有工作量小、数据准确、方法灵活(可以作普查,也可以作重点调查)等优点,它是世界各国编制投入产出表(包括价值型表和实物型表)时普遍采用的途径按列收集收据,仍然存在许多具体问题,引发了关于收集收据方法的研究目前应用中的方法主要有产品法、企业分解法和推导法一、产品法产品法是日本和其它西方国家编制纯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按列收集数据的传统方法,也是所有国家编制实物型投入产出表获取列数据的一般方法1. 产品法的要点以纯部门价值型表的某一列为例,用产品法获取该列数据的要点是:将该纯部门所包含的各种产品的总产量与其价格相乘后求和,即得到该部门的总产出量(也是总投入量);将各种产品生产或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所有物质产品和老的务的价值量按纯部门归类,填入相应的中间投入行中;将与各种产品的生产或经营过程相联的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利税等填入第三象限相应的行中。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总产量”是全社会总产量,包括企业自产自耗而没有出厂的部分;这里的“中间投入”中也包括企业自产自耗部分这正是产品法与下面要介绍的企业分解法的主要不同之处2. 调查方法视具体需要与可能,可以采取普查以获得准确的数据,也可以对产品的主要生产者进行重点调查,许多产品的主要产量集中于少数生产者中,对这些为数不多的大户进行重点调查,然后按构成外推,数据也是比较准确的;还可以将产品的生产者按生产规模或技术水平或生产工艺分类,在每类中选取若干个典型生产者进行典型调查至于实际中采取哪种方法为宜,则要根据每种产品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有些产品,象原油,只有不多的生产者,宜普查;有些产品,象钢、生铁,为数不多的大企业的产量比重很大,宜重点调查;有些产品,象原煤,统配矿和地方小煤矿各占产量的一半左右,而二者的技术水平相差很大,再如水泥,有湿法生产、干法生产、半干法生产之分,生产工艺和消耗构成不同,对这些产品宜典型调查3. 产品法的主要难点采用产品法收集列数据,主要有下列两个难点:一是需要完整的纯部门—产品对照目录生产过程是连续的,一件复杂的产品需要成千上万个部件,需要经过无数道生产工序,于是就提出一个问题:哪些算作“产品”、哪些不算作“产品”?例如,“汽车部门”是一个纯部门,当然装配好的汽车肯定算作该部门包括的一种产品,另外,底盘、发动机、轮胎,以至于更细小的部件是否算作一种产品,显然对该部门的“总产出量”以及列中所有数据都有很大的影响。
那么,在编表之前,必须先编制完整的纯部门—产品对照目录,而该目录的编制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二是需要对现有企业数据进行分解现有企业的基础数据,主要为财务成本数据和物质和劳务消耗数据,正是投入产出表中所需要的,但用产品法编制纯部门价值型表,则要2按照产品目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解例如一个汽车制造厂,自己生产发动机、底盘和组装汽车,还生产少量切削机床,而前三者都是汽车纯部门内的列名产品,后者属于机床纯部门,那么就要将该厂所有物质和劳务消耗数据、财务成本数据按这四种产品进行分解,显然,这也非一件易事在我国,由于工业中采用“工厂法”统计,基础数据与产品法口径不一致,加之还没有完整的纯部门—产品对照目录,所以应用产品法有较大困难只能在有些采用“产品法”统计的部门,例如,农业部门,其投入产出表中的列数据可以用产品法获取二、企业分解法企业分解法是前苏联、中国等国用于编制纯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按列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1. 企业分解法的要点以纯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某一列为例,用企业分解法收集该列数据的要点是:将独立核算企业的出厂产品中属于该纯部门的产品的价值量(即产量×价格)汇总求得该部门的总产出量将上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外购物质产品(如外购燃料、原料等)和劳务的价值量按纯部门归类,填入相应的中间投入行中;将与上述产品的生产过程相联的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利税等填入第三象限相应的行中。
需要注意的是,按企业分解法获得的各纯部门“总产出量”不包括在企业内部自产自耗的部分,各纯部门的物质和劳务消耗也不包括企业内部自产自耗的部分所以,同样是纯部门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也相同,但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得到的表是不相同的2. 企业数据的分解一般情况下,一个独立核算的企业总不止生产一种产品,在它的对外销售的产品中,除了主要产品外还有一些次要产品这些产品可能属于一个纯部门,也可能不属于一个纯部门例如山西省某有色金属公司,按投入产出表的纯部门分类,它的外销产品分别属于六个纯部门如果不属于一个纯部门,在编制纯部门表时则要把该企业的外销产品分别归入不同的部门,那么,该企业所消耗的外购物质产品与劳务和消耗的最初投入就不能归入某一个部门,而要按产品进行分解这就是“企业分解”法的含义可以说,企业分解法是产品法与工业统计中“工厂法”相结合的产物由于企业分解法中只将企业出厂产品计入总产出量,凡出厂产品,不管是零部件还是整机,都作为相应的纯部门总产出中一部分,所以采用企业分解法,不需要完整的纯部门—产品对照目录,只需要出厂产品与纯部门的对照目标就够了如何将企业的物质和劳务消耗数据、财务成本数据按出厂产品进行分解?一般有两类方法:直接分解法与分摊法。
所谓直接分解,就是按实际情况重新取得基础数据;所谓分摊法,即按某种原则将现有数据分摊到不同的纯部门中,例如按企业产值中不同纯部门产品所占的比例分摊物质和劳务消耗以及最初投入的消耗显然,分摊法较为方便但并不准确,一个企业主要产品和次要产品的消耗构成往往有较大差别三、关于产品法和企业分解法的说明1. 产品法与企业分解法不是一种方法在有些书籍中将产品法和企业分解法不加区别,统称为“分解法”,这是不确切的虽然二者都需要对企业现有数据进行“分解”,但它们所依托的统计方法不同,分解方法不同,所得结果也不同,还是作为两种方法为好32. 编制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只能采用产品法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中各种产品的总产量是全社会总产量,与其相对应,在物质和劳务消耗中也包括企业自产自耗的部分,这就是产品法的口径3. 用产品法编制的纯部门价值型表与实物型表是对应的因为二者口径是相同的,只是一个用价值量表示,一个用实物量表示,所以它们存在对应关系例如价值表中某个纯部门的总产出量应等于实物表中属于该纯部门的那些产品的总产量与价格相乘后求和当然,这要求实物表规模足够大、产品足够全物质和劳务消耗以及其它指标也存在对应关系于是,可以从实物表直接推出纯部门价值型表,这也是西方国家仍重视实物型表的编制的一大原因。
4. 用企业分解法编制的纯部门价值型表与实物型表不对应从前面关于产品法和企业分解法的介绍中,不难看出这一点5. 编制产业部门价值型表不需要“企业分解”产业部门是企业的集合,只要某个企业的主要产品属于某个产业部门,该企业的所有产品产值都记入这个产业部门,该企业所有外购物质和劳务消耗以及最初投入也都记入这个产业部门的消耗之中所以,企业的现有数据不需要分解四、案例分析为了对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这里仅指产品法和企业分解法)和两种形式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产业部门×产业部门,纯部门×纯部门)加深理解,特进行下列案例分析某钢铁企业的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其中各种产品的价格是:矿石 20 元/吨,电0.06 元/度,煤炭 25 元/吨,焦炭 75 元/吨,生铁 200 元/吨,钢 300 元/吨在产品—部门对照目录中,铁矿石、生铁、钢都属于钢铁部门产品在编制投入产出表时,需要将该企业的实际数据反映在各种投入产出表中,也就是说,在投入产出表的相应位置上填上适当的数字,以反映该企业的实际如果对全国(或地区)所有企业都进行这样的处理,投入产出表就编制出来了图 2-2-1 企业生产流程图表 2-2-1 至 2-2-4 分别将该企业的数据表现在实物型表、产业部门价值型表和用产品法、企业分解法编制的纯部门价值型表中。
用产品法编制纯部门表时(见表 2-2-3),该企业的生铁、钢的总产量应计入钢铁产品部门的总产出中,分别为:(20000+8000)吨生铁×200 元/吨生铁+10000 吨钢 ×300 元/吨钢=860 万元(10000+ 15400)吨焦炭 ×75 元/ 吨焦炭=190.5 万元表 2-2-1 实物形 I/O 表38100 吨 38100 吨 10000 吨煤 焦炭25.4 万度15400 吨50400 吨外购铁矿石 生铁50400 吨209.4 万度 电 钢10000 吨销售20000 吨84 万度 8000 吨100 万度4中 间 使 用矿石 生铁 钢 煤 电 焦矿石 (吨) 50400中 生铁 (吨) 8000 28000间 钢 (吨) 10000投 煤 (吨) 38100入 电 (万度) 84 100 25.4焦 (吨) 15400 25400表 2-2-2 产业部门×产业部门价值型 I/O 表 (万元)中 间 使 用煤炭工业 炼焦工业 电力工业 钢铁工业中 煤炭工业 95.25间 炼焦工业投 电力工业 12.564入 钢铁工业 100.8 775总 产 值 775表 2-2-3 用产品法编制的纯部门价值型 I/O 表(万元)中 间 使 用钢铁工业 煤炭工业 炼焦工业 电力工业中 钢铁工业 260.8 860间 煤炭工业 95.25投 炼焦工业 115.5 190.5入 电力工业 11.04 1.524总 产 值 860 190.5表 2-2-4 用企业分解法编制的纯部门价值型 I/O 表(万元)中 间 使 用钢铁工业 煤炭工业 炼焦工业 电力工业中 钢铁工业 100.8 700间 煤炭工业 57.75 37.5投 炼焦工业 75入 电力工业 11.964 0.6总 产 值 700 75总产品总产出总产出总产出5生产焦炭消耗的 38100 吨煤和度电应计入炼焦部门对煤炭部门和电力部门的消耗中;生产生铁消耗的 15400 吨焦炭、84000 度电和 50400 吨铁矿应计入钢铁部门对炼焦部门、电力部门和钢铁部门的消耗中;生产钢所消耗的 100 万度电和 8000 吨生铁也作为钢铁部门对电力部门和钢铁部门的消耗;钢铁部门对煤炭部门没有消耗。
在这里,总产出量和中间投入都包含了自产自耗的生铁、焦炭;对电力消耗按直接分解法分别计入钢铁部门和炼焦部门的消耗中但用企业分解法编制纯部门表(见表 2-2-4),情况就不同了作为总产出量的只是出厂产品部分,不包括自产自用部分所以炼焦部门总产出量只有10000 吨焦炭×75 元/吨焦炭= 75 万元钢铁部门总产出量只有10000 吨钢×300 元/吨钢+ 20000 吨生铁×200 元/吨生铁= 700 万元与此相对应,炼焦部门对煤炭的消耗只是 15000 吨,而不是用于炼焦的全部煤炭 38100 吨,其余的 23100 吨煤炭生产出焦炭后用于本企业炼铁,生铁一部分用于炼钢,一部分出厂,钢全部出厂,这样,这部分煤炭计入钢铁部门对煤炭部门的消耗之中这就把煤炭按直接分解法分成两部分同样对电力消耗也作了类似处理由表 2-2-3 和 2-2-4 可以清楚看到产品法与企业分解法的差异至于表 2-2-1、2-2-2 较好理解,这里不作解释从表 2-2-1 可以推出表 2-2-3,可见用产品法编制的纯部门价值表与实物型表的对应关系五、推导法(U-V 表方法)1. 问题的提出用产品法或企业分解法编制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会遇到下列问题。
编制纯部门的投入产出表时,需要基层企业将其产品和消耗进行分解,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