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投入产出分析.doc
16页第三产业投入产出分析博士生:李冠霖 指导教师:李江帆教授 博士论文通过时间:2001年6月摘 要许多经济学家对第三产业比重日益增大,在发达国家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的现象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的理论观点总体来看,这些理论主要是从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产值比重、服务生产率、服务价格四个方面研究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产业特性,包括第三产业总体发展趋势,对这一趋势的价值判断,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定位,生产服务的产生与发展,服务生产率的变化特点、服务价格的特点及其制定方法等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分析第三产业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特性还鲜为人见1990年李江帆提出服务产品理论,创立第三产业经济学后,基本完成了第三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对第三产业进行实证分析有待进一步延伸国内外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经济问题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没有对第三产业进行较为详细产业分类的研究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第三产业及其内部各行业的产业关联、产业波及特性进行国际比较研究,为中国制定第三产业的发展政策提供产业特性方面的数据支撑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建立整个分析的理论框架。
主要阐明第三产业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第三产业投入产出分析的内容,以及定量分析的工具与步骤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五章)实证分析从横截面、纵向两个角度,借助国外五个特选国家(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和中国的当年价和可比价投入产出表,通过对描述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产业关联程度和产业波及效果的指标进行计算,包括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最初投入结构系数、最终使用结构系数、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影响力、影响力系数、感应度、感应度系数、生产诱发系数、价格波及效果等,从而找出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之间,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为正确认识第三产业的产业特性提供实证方面的数量支撑第三部分(第六章)本文的结论这一部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第三产业的产业特性理论探讨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笔者对第三产业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特性进行理论总结,提出了以下7个观点:1、第三产业对三次产业的依赖程度与第三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密切相关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第一产业的直接依赖程度都比较低,并随经济的发展逐步下降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第二产业的直接依赖程度比第一产业高,但多数行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程度呈下降趋势。
2、第一、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消耗量与一个国家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密切相关第一、二产业对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直接消耗系数的大小,与这些行业对第一、二产业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能否提供相关服务有关3、第三产业的中间需求率比第一、二产业低,作为消费资料的特点比较明显第三产业的中间投入率比第一、二产业低,但有微弱上升趋势,“高附加值”特征比较明显第三产业服务产品主要用于满足最终需求,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地位4、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中间需求率有较大的差异,说明这些行业提供生产服务或生活服务的属性有很大差别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中间投入率一般都低于50%,但有上升趋势,“高附加值”特征比较明显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生产的服务产品主要用于满足最终需求,但是作为中间产品的趋势有所上升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较为突出5、第三产业的影响力低于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影响力均低于第二产业,但一些行业的影响力高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感应度在三次产业中排第二位,低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也低于第三产业的影响力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感应度没有一个超过第二产业,但许多行业超过了第一产业。
6、各项最终需求中,最终消费对第三产业生产的诱发作用最大,第三产业属于消费拉动型产业其中,最终消费对以提供生活服务为主的行业比以提供生产服务为主的行业有更高的生产诱发作用投资对第三产业内部多数行业生产的诱发作用都比较小,甚至存在负作用出口对第三产业内部的少数行业有较高的生产诱发作用7、第三产业服务产品价格改变对第一、二产业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影响程度与第一、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呈正相关关系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价格改变对第一、二产业价格影响的程度与第一、二产业对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直接消耗呈正相关关系 (二)根据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从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的角度找出目前中国第三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问题,包括中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生产服务、生活服务供给过少,第三产业附加值低,主动发展第三产业不足,第三产业需求不旺,消费、投资、出口对第三产业生产的诱发作用低,服务产品价格对第一、二产业价格影响能力低等问题 (三)提出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1)借鉴公共产品理论,对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进行了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私人服务的划分提出政策实施的前提是理顺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制度,扩大开放程度。
2)在第三产业的34个行业分类中确定了23个行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包括:铁路货运业、公路货运业、管道运输业、水上货运业、航空货运业、仓储业、邮政业、电信业、商业、饮食业、铁路客运业、水上客运业、航空客运业、金融业、保险业、居民服务业、旅馆业、旅游业、娱乐服务业、其他社会服务业、卫生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农林牧渔服务业3)在如何增加第三产业有效供给,提高对第三产业有效需求方面提出了可供选择的政策措施包括:调整投资方向,区分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私人服务三种不同性质的服务行业进行投资引导;积极扶持服务产品出口,尽可能减少产品出口时所需生产服务的输入;积极引进服务新技术,促进第三产业现代化,增加新的服务产品供给;改善第三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提高对第三产业的需求能力;转变消费观念,注重引导居民增加对非实物服务产品的消费;尽可能放开服务产品价格,拉开服务产品的质量差价和地区差价关键词:第三产业 投入产出 产业关联 产业波及The Input-Output Analysis of Tertiary IndustryLI Guan-linAbstract Many economists have researched upon the phenomenon of increased Tertiary industry proportion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which have entered the era of “Service Economy”. They brought forward a lot of correct and profound views. On a whole these studies focu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service industry) from four aspects, namely, Tertiary industry value add proportion, employment proportion, and service productivity and service price. The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the general trend of Tertiary industry developing, value judgment of the trend, Tertiary industry orientation in national economy, the causes of producing service and its development, chang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rvice productivity, characteristic of service price and its determining factors. Up till now, very few researches focus on the industry relevancy and industry spread of Tertiary industry from input-output. In 1990, Jiangfan Li brought forward the “service product theory” and hence the theory frame of Tertiary industry economics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positive analysis of the theory has yet to be extended. What the national and overseas researches focus on has been the input-output analysis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and the detail classification about Tertiary industry has not been the concern. In this paper input-output analysis was us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 of industry relevancy and industry spread about Tertiary industry and its internal sector.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would offer strong statistic support for policymaking of Chinese Tertiary development.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Part one (Charter one) establishes the theory frame of the whole research which mainly discusses the theory frame of Tertiary industry input-output analysis, the content of Tertiary industry input-output analysis, the method and process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Part two (Charters two, three, four, and five) provides a positive analysis. The index which describes industry relevancy and industry spread were calculated from cross section and longitudinal in virtue of the current and constant price input-output table of external five especially selected countries (America, Japan, English, Australia, Russia) and China, including direct input coefficients, cumulative input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