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吉林省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对策研究.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191600591
  • 上传时间:2021-08-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4M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吉林省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对策研究 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社会稳定的基石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政治稳定,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际粮食产业竞争战略等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7月视察吉林时指出,吉林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吉林省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主要的粮食调出省份,对于稳定粮食产量,保障我国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应对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问题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和责任一 吉林省粮食安全现状与形势(一)粮食生产现状1.粮食种植规模与结构吉林省地处松辽平原腹地,耕地资源丰富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吉林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近年来稳定在90%左右(见图1),整体看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左右2019年吉林省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64.5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50万公顷种植结构上仍然以玉米为主,2019年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421.96万公顷,占粮食种植面积的比重为74.75%;其次为稻谷,种植面积84.04万公顷,占比为14.89%;豆类种植面积40.38万公顷,占比为7.15%。

      图1 2000~2018年吉林省与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情况吉林省粮食种植以水稻、玉米和大豆为主,其中玉米的种植面积最大吉林省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玉米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就农业生产条件而论,吉林省水稻、玉米、大豆都具备种植优势从三大作物播种面积看(见图2),吉林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以玉米为主,且持续稳定增长,远远领先于水稻和大豆;水稻播种面积在较稳定状态中略有提高;大豆播种面积较小且连年递减近几年受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政策影响,玉米种植面积略有下降,大豆种植面积稍有增长,但都不明显图2 2000~2018年吉林省水稻、玉米、大豆播种面积2.粮食产量与产出水平2019年吉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3878万吨,较上年增产6.7%,净增量居全国第1位,占全国总增量的41.26%2019年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421.96万公顷,较上年减少1.19万公顷(见图3),占同期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74.75%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在经历了逐年递增的阶段后,“十三五”期间维持较为稳定的规模水平2019年吉林省玉米产量3045.30万吨,增产8.8%;单产7217.02公斤/公顷,增长9.1%玉米产量和单产伴随播种面积的增长呈现连年增长态势后,在“十三五”期间保持稳定的产出水平。

      图3 2000~2019年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与产量2019年吉林省水稻播种面积为84.04万公顷,较上年增加0.07万公顷(见图4),占同期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4.95%产量和单产由波动中增长态势转为平缓增长,“十三五”以来在现有水平保持稳定,2019年水稻产量657.17万吨,增产1.7%,单产7819.82公斤/公顷,增长1.6%图4 2000~2019年吉林省水稻播种面积与产量吉林省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表现为与玉米和水稻明显不同的发展趋势(见图5)经历多年的逐年递减后,“十三五”以来,吉林省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在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政策影响下有所恢复图5 2000~2018年吉林省大豆播种面积与产量(二)农业灾害情况吉林省农业灾害主要包括台风、旱灾、洪涝灾、风雹灾等,农业灾害的特征总体上表现为影响范围广,对粮食生产的削弱力较强近年来农作物受灾面积的统计数据显示,吉林省遭遇过几次较为严重的农业灾害(见图6),有些年份受灾面积较大其中最为严重时受灾面积295.8万公顷,受灾强度高达58.74%,农业直接经济损失3.5亿元从各类农业灾害造成的受灾面积看,旱灾的破坏性最为严重,近年来危害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目前,台风灾害对吉林省粮食生产影响较为严重,台风侵袭造成的玉米大面积倒伏,成为影响吉林省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头等灾害图6 2004~2018年吉林省各类农业灾害受灾面积(三)化肥施用情况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吉林省要保证本省和国家粮食安全刚性需求,农用化肥的投入施用总量较大(见图7)吉林省农用化肥施用量逐年增长,“十三五”以来,农用化肥施用总量逐渐在每年440万吨的水平保持稳定,从化肥施用上看,氮肥施用量下降,同时复合肥施用比例相应增加吉林省粮食作物种植以玉米为主,而玉米对于氮肥的需要量较高,因此吉林省在以玉米为第一作物的农业生产中氮肥投入量明显多于钾肥和磷肥此前吉林省农用化肥施用量氮肥大于复合肥,之后复合肥施用量在逐年上涨中超过氮肥吉林省由于化肥施用量比较高,长春市、四平市等区域的氮地下淋溶流失量与流失强度也比较高,形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及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较为严重图7 2000~2018年吉林省农用化肥施用量二 吉林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一)农业劳动力和基层农业技术力量不足目前,农业劳动力和基层农业技术力量不足,科技人才与劳动力使用效率较低,而且实用人才仍然缺乏,主要表现为农业劳动力萎缩和农业人口结构失衡。

      农业劳动力萎缩主要集中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大量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务工,相对于非农产业,传统农业对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吸引力已经大不如前,造成农村劳动力的缩减而人口结构失衡主要是老龄化比较严重,新生代农民的比例不高从规模农户相对于一般农户年龄构成看(见表1),大部分农村留守人员为老人、儿童,其对于农业种植的水平属于经验性种植,无法进行系统的科学种植,受自身年龄和种植规模所限,也缺乏科学种植的主观愿望表1 吉林省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和规模农业经营户年龄构成35岁及以下36~54岁55岁及以上数量(人)比重(%)数量(人)比重(%)数量(人)比重(%)农业生产经营人员123290319.91308153749.77187650530.31规模农业经营户9975924.7023734258.776673516.53资料来源:吉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xcel下载表1 吉林省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和规模农业经营户年龄构成目前有大部分乡镇开启了农业技术咨询点,但由于在编的农业技术人员总量尚未达到“一人一村”或“一人一镇”的扶持标准,而现有的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相当数量的非专业人员,而且对非专业人员的农业技术水平很少进行考量,对非专业人员缺少系统化教育培训,专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断层现象;在经费方面,由于农技推广办公经费和专项经费普遍较为紧张,直接增大了农技推广人员普及推广新产品、新技术的难度,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受挫。

      二)粮食生产低效益与种粮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多年来粮食生产成本上升、农民种粮收益走低的双重压力一直存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成本上升主要源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流转成本递增以及农资价格的逐年上涨等因素,粮食种植规模不足的同时,为数众多的分散小农户在保持和提高产量上依然依赖于过度投入农药化肥等传统生产方式,农业生产关系不适应农业生产力升级需求的矛盾依然存在,规模化生产和高效种植方式、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等缺乏现实有效需求,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粮食增产增效潜能仍受抑制,粮食单位面积成本的增加超过净收益随着种粮成本的持续上升和种粮净收益逐年下降,农户家庭经营即使不考虑自营地地租成本,种粮收益也低于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收益,更低于进城务工收入实践中虽然工商资本介入农业生产经营对土地规模经营产生一定推动作用,但由于流转成本递增和流转程序不尽规范,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等,要从根本上改变种粮农户粗放经营、种粮比较收益下降趋势仍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三)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制约加剧吉林省农业基础好,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快,加速现代农业生产、产业、经营三大体系建设,但同时也产生了严峻的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一是在快速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镇化与耕地压力关系矛盾不断加深,城镇化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现阶段农业的种植模式较为粗放,无法合理利用水、化肥、农药、农膜等资源;二是大量种植使得土壤中的元素含量不断下降,而污染物排放还在持续增长,尤其是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温室气体等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不断加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在各个方面全面严格控制农业污染并对农业垃圾进行整治,但粗放的粮食生产模式使得粮食安全依旧存在很大的隐患,生产方式仍然会破坏生态资源,而且农药使用率高、利用率低,大部分农药都处于未被利用和分解的状态,直接进入土壤导致环境负荷增大,各类其他植被受到影响,加快了土壤营养流失而导致地力下降使用地膜的地块无法做到及时、完全回收,大量的农用地膜由于不合理的使用和不完全、及时回收而成为污染源,对农田灌溉和土壤结构造成严重破坏四)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的严峻挑战全球变暖,地质灾害不断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等,使得粮食安全问题进入大众视野,并再次挑战着我国的粮食生产洪涝灾害、干旱、水土流失等灾害频发,使得农作物的自然生长变得较为艰难,2020年洪涝灾害导致6032.6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有1140.8千公顷面临绝产;2020年初,一场疫情席卷全球,对全球粮食生产与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随着疫情的持续影响,农业出口国与农业进口国都做出了相应的防控决策,粮食市场的不稳定性加大,全球粮食市场不稳定预期有可能愈加恶化而且印度、越南等地于2020年夏遭受了蝗灾,直接影响其粮食生产,进一步加深了国际粮食交易市场的不稳定性,粮食市场异动情况不断加深。

      五)国际形势变化的不利影响和风险长期存在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增加,直接影响了粮食价格,进一步加大了生产和贸易波动性,在2007~2008年度的粮食危机期间,多国限制向中国出口粮食,2020~2021年度,世界粮食供求安全系数进一步降低并突破粮食安全线,使得各大粮食进口国不得不担心粮食安全问题中国的粮食生产成本自2008年以来上涨速度较快,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生产成本与收益呈现劣势,国内外的粮食价格倒挂现象日渐明显,国内粮食生产受国际进口冲击压力逐渐加大粮食生产成本的飙升以及生产效益的阶段性降低使得粮食的进口规模不断加大,进口粮食价格低,进口粮入市从而迫使国内生产的粮食只能进入粮库作为库存,增加了粮食轮换难度疫情蔓延冲击粮食贸易,削弱粮食可供性粮食具有战略物资本质,现阶段粮食出口国考虑本国农业生产和粮食供应不足问题而减少出口,国际市场粮食可获得性下降的风险依然长期存在三 吉林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一)转变粮食安全观,保持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概念既需要考虑眼前利益,也需要考虑长远利益,考虑当前和未来粮食安全的有机结合,在实现经济成果的同时考虑到社会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促使从注重发展内容到注重发展能力的转变,保持发展潜力。

      一是构建保障粮食安全的供需双向调节机制,兼顾需求侧发力与供给侧改革,推动形成粮食价格的市场调节机制,深入推动建设以供给侧改革为基础的粮食有效供应结构,建设科学合理化的粮食供应结构;二是粮食安全的重点不仅在数量上,更在供给价格安全和粮农收入安全上,在中央政策与宏观调控的影响下,减少对粮食供给价格的控制,调整收购价格,统筹协调粮食价格以及各类农业补贴政策,增加农业粮食保险,完善收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