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范文八篇.doc

42页
  • 卖家[上传人]:1777****777
  • 文档编号:199183830
  • 上传时间:2021-09-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01KB
  • / 4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范文八篇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本节课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目的,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四 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设计一些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和坡度,设计一些易混题教学过程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采用观察、比赛、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五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二).算一算,初步感知规律  ①(3 + 2)4 34 + 24  ② 2(11 + 9) 112 + 92  ③ 205 + 45 (20 + 4)5  1.计算①、②两组算式各等于多少?  2.比较两组算式相同点和不同点;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3.观察、激趣、导入  第③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可以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联系实际,探究规律  1.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条裤子25元买这样3 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①.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②.分析比较:仔细观察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③.结论:两个算式的结果如何?用什么符号连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  2.郭老师用订书器为同学们订30个练习本和40个白报本,每个本需要2个书钉郭老师至少要准备多少个书钉  ①.再一步探究概括规律:  ②.结论: 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

      概括起来,说一说?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3. 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如果用a、b、c分别代表三个数,你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4.利用乘法分配律  我们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用那么,乘法分配律有逆运算吗?你会运用吗?﹙给出题目,学生解答﹚  (四).巩固运用规律  (1)数学医院:判断正误  ① 2( 6 + 5 ) = 2 6 + 5- - - - - 〖  ② ( 25 + 7 )4 = 25 4 74- - - - - 〖  ③ 359 + 35 = 35( 9 + 1 )= 350 - - - - - -〖  (2)连一连:  317 + 5 17 (22 + 44)30  (18 + 4)6 18 6 + 4 6  2230 + 44 30 6020 + 6030  60 (20 + 30) (3 + 5)17  (3)填一填:  ①(12+40)3= 3 + 3  ② 15(40 + 8) = 15 + 15  ③ 7820+2220=( + )20  ④ 6628 + 6632 + 6640=( + + )  (4)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咱们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试试。

      多媒体演示】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购置足球和篮球各20个,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  足球22元 篮球25元  (五). 归纳概括,完善认识  请同学们回忆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想想,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教学是在已学习了乘法、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出现的,学习乘法分配律是为简便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难点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目标定位】  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法运用】  为了实践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我组织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去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并且学习数学的热情比较高,在课堂上喜欢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为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优势,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获取新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依据学情,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三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环节:比赛激趣、启迪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进行新课教学之前,我设计了男女生计算比赛活动放录像及课件)通过创设这样的计算比赛活动,学生初步感知了简便计算的一些规律,把学生置身于矛盾冲突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迫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环节: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时,我先出示书上的准备题出示课件例题)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结果接着引导学生对照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我们来听听学生是怎么说的  (放录像)学生感受到了两组算式结果相等,但运算顺序不同,对这一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了验证这一现象不是巧合,我再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写出几组类似这样的等式并计算是否相等  (放录像)学生写完后汇报,我将等式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等式两边算式,去领悟思考,寻求规律  (放录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认识,我接着设计了一道连线题  (出示课件与录像)学生先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同学之间说一说,议一议,当学生发现问题后我们一起来看学生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放录像)这样使学生在辨析与争论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猜测与验证,逐步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接着我又出示“找朋友”的游戏题  (放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使学生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因素的作用;同时课件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反运用再告诉学生们这种规律数学上我们把它叫作乘法分配律,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同学间互相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放录像及课件)我们一起来看学生们是如何总结乘法分配律  (放录像)尽管学生说的不是很完整,但他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总结,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我再揭示乘法分配的定义,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以便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边放课件)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应用规律  定律发现后,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体验规律的应用价值,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抢答题,必答题,自创题,风险题,让学生大胆尝试,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抢答题和必答题以基础题为主,体现正逆两方面,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变形练习,让每个学生特别是潜能未开发的学生能体味到成功,有成就感;自创题是让学生自己相互当小老师,围绕乘法分配律出题目,相互进行检测;风险题是为了体现分层教学的要求,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把题目加深加难,激起优秀的学生求知欲望。

      第一题有的学生是这样说的,他发现算式里有相同的数139,把它提出来再乘剩下的几个数的和;第二题学生是这样理解的,199个25加1个25就是200个25学生的回答是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发,这种发散题也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这样就保证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评价反思】  纵观这堂课,我认为这节课我在这几个方面把握得较好:  一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课伊始,我设计一个比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探究是学生的天性课堂上,我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如出示连线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乘法分配律时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  二是珍视课堂动态生成,实现没有预约的精彩课前在设计激趣这个环节时,只考虑到学生用简便算法计算速度快,没想到演板时会出错面对这一情况我冷静处理,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简便计算不仅速度快,而且正确率高  三是设计分层练习,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观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我设计由易到难的练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是借助媒体演示,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教学中我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演示:连线题、“找朋友”、乘法分配律字母公式等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些未尽人意的地方如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只是老师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没有让学生自我评价或生生评价;如果教师再多一些对学生的情感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我想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们,“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数学教学这块花园里,我愿勤奋耕耘,虚心学习,进一步提高我的教学水平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将乘法分配律与购买球衣、球裤等应用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归纳乘法分配律,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猜想、验证、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以提高教学效率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新的数学改革强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归纳乘法分配律并在理解乘法分配律含义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因为乘法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对一些小朋友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简便计算的过程,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以及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