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打扫的谚语.docx

28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262260556
  • 上传时间:2022-03-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5.05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打扫的谚语 篇一:饮食谚语 三分治疗 七分调养 每天两顿快餐 一周就会伤肝 饭后行百步,不用上药铺 寒从脚起,病从口入 平日省一口,缺时顶一斗 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若要长寿,经常吃素 煮菜不用学,只要勤洗锅 上床萝卜下床姜 母鸡清火雄鸡燥火, 梢鲢搜病甲鱼滋阴深栽洋芋浅栽姜 吃药不忌嘴,跑断大夫腿 有病不瞒医瞒医害自己 有病去烧香,死得更快当 你若隐瞒自己的病,你的尸体会暴露在人面前柯尔克孜族)有病不要瞒,越瞒越吃亏 丑病不瞒医生 不服庸医药,胜请中流医 治一经,损一经 病人怕肚胀,雨落怕天亮 三肿三消,预备铁锹 出汗不减病,医生也慌张 挤疮不留脓,免受二回痛 红肿高大,大夫不怕 治疮不能怕挖肉 千枝连根,十指连心 疮大疮小,出头就好 伤筋断骨一百天 鼻子不通,吃点火葱 走好的疖子睡好的眼 撑痢疾,饿伤寒 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 好人难得六月泻。

      老怕伤寒少怕痨 干血痨,不用瞧 饿不死的伤寒,吃不死的痢疾 治风先去热,热去风自灭 感冒不是病,不治要了命 痘要结,麻要泄 针灸拔罐,病去了一半 药方无贵贱,效者是灵丹 毒病毒药医 十个大夫九“当归” 话传三遍假成真,药方子抄三遍吃死人 百病一针,病情要分 小单方能医大病 偏方对症治大病 人有四百病,医有八百方 打石看石纹,医病看病根 金子的真假匠人深知,病情的轻重大夫深知哈萨克族)名医难治心头病 病急不要乱投医 有病最怕乱投医 身冷的人和衣裳亲近,有病的人和医生亲近蒙古族)小病不治,大病难医 新病好医,旧病难治 预防肠道传染病,要把苍蝇歼灭尽 得病轻易治病难 草原上的睡蛇不等醒来就要打死,身上的疾病不等发作就要医治柯尔克孜族) 苍蝇歼灭光,肠胃得安康 除了苍蝇灭了蚊,夏令毛病去七分 苍蝇嗡嗡叫,疾病快来到 臭虫满墙爬,药罐手中拿 一只苍蝇一只虎,飞到谁家谁家苦 牙齿不剔不空,耳朵不掏不聋 饱不洗澡,饿不剃头。

      往往洗澡,虱子不咬 常洗衣,常洗澡,常晒被服疾病少 饱剃头,饿洗澡 灭虱没有巧,换衣常洗澡 衣服常洗常换,强如上医院 焚香不如扫地,吃肉不如剃头 剃头常洗澡,身体自然好 害眼洗脚,强似吃药;害眼剃头,火上加油勤吃药,不如勤洗脚 要离药罐,洗手吃饭 剃头洗脚,赛过吃药 饮前洗手,饭后漱口 入厨先洗手,上灶莫多言 日光不照临,医生便上门 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往往晒太阳,身体健如钢 强光底下无毒虫 屋内屋外勤清洁,开窗通气精神好清爽的空气,百病的良药 洗脸洗鼻窝,扫地扫墙角 扫地如清心 无事勤扫屋,强如上药铺 宁吃鲜桃一口,不要烂杏一篓 篇二:谈民间谚语 谈民间谚语 __流传于西北地区的民谚__ 小金 内容提要: 民间谚语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的总结生产实践和社会各方面阅历的语言艺术,甘肃人民创作了丰富多彩的民谚,其中反映农业生产,地方风情,生活阅历的谚语尤为突出本文主要就其内容加以归纳分析,以企宏扬甘肃民间文学,宣传甘肃,创办甘肃。

      民间谚语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反映人民生产、生活内容以及民俗民情一种极其精炼的民间文学形式 这种民间文学形式很大的特点就是形式短小,形象生动,易传易记,能够通俗的反映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是民间语言的精华,对作家的文学创作活动也供给了丰富的材料本文就民间谚语的起源,民谚的含义、内容及民谚所表现的艺术特点等方面谈谈个人的熟悉 一、民谚的产生与进展 文艺起源于劳动,民间谚语更是产生于劳动人民所长期从事的生产劳动过程民谚的起源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早在我国的古代典籍《易经》和《诗经》中就引用和保存了大量古代劳动人民的谚语 象“潜龙,勿用”(《易·乾·初九》),“履霜,坚冰至”(《易·坤·初六》)等爻辞,其实质来源于早期民谚《诗经》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诗句亦可看作来自于民谚,由于民歌和民谚有大量相通处谚语是从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同时它也是随着社会的进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人们思想熟悉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阅历不断地积累而不断进展变化的 对于谚语,古人早有研究,也作过多种解释:“谚,俗语也《礼记》)“谚,传言也《说文解字》);“谚者,直语也《文心雕龙·书记》)这些解释说明我国古代学识分子已经对谚语从语言的角度举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当然这些解释只侧重于语言的方面,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说:谚语是一种广泛流传的俗语而我们今天要熟悉谚语,不能只停留在语言形式上,我们理应深入地探讨谚语的内容,范围及其作用从这一点启程,我们认为:谚语是劳动人民用精练的语句总结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阅历的语言艺术结晶,它是一种有教导意义,有熟悉作用或含有哲理的民间传言从广义上讲,谚语也包括民间俗语和歇后语以及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绰号等 谚语进展到今天,已经成了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向劳动人民传授生产学识和生活阅历,同时也能够指导人们辨识善恶是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民间谚语至今仍被广泛流传,而且更加丰富多彩 二,民间谚语的内容 民间谚语是千百年来亿万人民世世代代集体阅历和聪慧的结晶它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几乎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从内容启程,把流传于西北地区更加是甘肃境内的谚语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农谚 农谚是熟悉自然和总结生产阅历的谚语,具有名贵的科学价值我国农谚浩如烟海,奇怪丰富由于我国地大物博,自然条件繁杂,农业历史悠久,作物种类繁多,这就为农牧、气象、时令等谚语的大量创作供给了充分的客观条件。

      尤其在漫长的封建阶级统治时代,由于劳动人民被剥夺了学习文化的权利,人们不得不用形式短小、便于记忆的谚语来总结、保存和传播查看的结果和实践的阅历,这也是农谚内容极其丰富的一个重要理由 农谚包括气象、时令、耕作技术,家畜家禽饲养等方面的内容下面就以流传于西北 (甘肃为主)的一些条目为例加以说明 第一、气候的寒暖,风霜雨雪雷电的变化,都与农业生产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所以几千年来,宏大人民用气象、物候测天而积累了丰富的阅历有大量关于气象的谚语至今还有它的科学价值,而且,这类谚语中所留存的预料天气的阅历被现代科技手段所证明,在现代天气预报中持续使用例如,根据云彩、星光的变化预料天气变化的农谚:“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意思是说天空排列整齐的鱼鳞状透光高积云是次日晴天的预兆朝霞不出门,晚霞千里行”,意指朝霞如现于西,晚霞如现于东,说明最近几每日气晴朗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说明天气最近要变坏东虹轰隆西虹雨”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雨这些谚语都是通过对云的变化和色调特征来预料天气的星星稀,淋死鸡;星星稠,晒死牛”,“星星刺眼,天气变脸”这些谚语是根据夜晚天空中水汽的变化而引起人们对星光的视觉差异来预料天气的。

      根据自然界的物候现象预料天气状况:“燕子钻天蛇果道,水缸穿裙山戴帽“这是大雨惠临的奇怪现象水缸穿裙”是指水缸下半部发潮,“山戴帽”是指山头上有雾气缭绕蛤蟆叫,大雨到”,“蚂蚁搬家,大雨哗哗”,“ 蜻蜓千百绕天空,不过三日雨朦朦”,这些谚语是在查看了小动物或昆虫的活动规律后所得的 “盐出水,铁出汗,雨水不久见”阴雨将至时,空气潮湿,而盐具有吸水性,铁器在清早气温较低时外观会凝聚水分,有这样的现象展现,天气也会变化 “锅墨子着火碗烫手,明日定要雨临头”夏夜煮饭,拔起煮锅,若察觉铁锅下面附着的经长期烟熏而沉积的粉末冒着火星,再把煮熟的饭(一般指带汤水的)盛到碗里,一时烫手难端,那么说明来日就要下雨这些都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通过查看器物的奇怪变化而得出的预料天气的农谚 其次、农业生产关键在于把握农时,即按时令的变化来合理安置农业生产不违农时,那么成为获得农业丰收的重要条件,掌管气候的变化规律那么显得特别重要,所以农谚中有大量关于时令的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就已经学会了用“土圭”测日的方法测定冬至、夏至的日期,秦汉之间已确定了二十四节气千百年来,二十四节气已经成为我国劳动人民安置农业生产的“时令表”。

      “节气一把火,时间不让人”;“不懂二十四节气,白把种子种下地”,这些农谚充分强调了按季节安置农事的重要性春麦种九尾,粮食无处堆”,“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这是适合于我们西北(甘肃)地区的春种时令农谚习惯上把冬天最冷的一段时间(冬至后算起)称为“九”,九九八十一天,冬去春来,我们北方人的春麦要从结果一“九”的末尾开头种起同样,在二十四节气的夏至后三十天,北方天气最热,称为“三伏天”农事上那么有“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忙把小糜子回”(小糜子、谷类、生长期短,春麦收后,若土壤墒情较好,可以回茬,为小秋作物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那么从总体上安置了一年四季的农事 第三,农谚中有大量是用来总结阅历的在这方面,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为我们总结了丰富多彩的难得阅历从土壤革新,种子选育到农作物的生长管理等一系列的农事活动,都有相应的较为系统的谚语如象“打地的 滚子,舀水的桶子”,“伏天深耕,宛如上粪”,是强调培土保墒的重要性田间管理如绣花,工夫越细越到家”,“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等农谚,那么着重强调了田间管理的重要性玉米去了头,力气大如牛”,是说去掉玉米雄穗可增产稀三箩,密三箩,不稀不密收九箩”;“稠苗好看,稀苗吃饭”是指农作物要合理密植。

      上粪不浇水,庄稼噘着嘴”说领略水肥对农作物增产的重要作用;“八成熟,十成收”,“一年劳动在于秋,谷不到仓不算收”等,着重强调了适时收割和秋收的重要性这些农谚中包含了科学种田的实践阅历至今仍被广为适用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牲畜家禽的饲养的阅历,在谚语中有更充分的反映如“农家第一宝,六畜挤满槽”;“寸草切三刀,无料也上膘”;“勤饲养六畜兴旺,多积肥五谷丰产”;“圈舍侵清洁 宛如上饲料”;“鸡放山林不加料,马添夜草自上膘”;“养羊偷着富,养马空仓库(马很费草料)”等谚语集中的总结了劳动人民长期饲养家畜家禽的根本阅历,其中也包含着科学饲养的道理 当然,农谚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上面所列举的几个方面,其内容之丰富,含盖面之宏大可以说无所不包,我们只是选取了流传于我们西北地区(甘肃为主)的较有代表性,含有科学性,对今天的农业生产犹有指导意义的少数条目,加以归类说明,以企能更好地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要说明的是,有些农谚具有普遍性,有些农谚带有地域色调,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的限制,所以,我们应生动对待,不能生搬硬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语文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人教版)(答题卡).pdf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 (2).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辽宁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海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南京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湖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武汉专用)(答题卡).pdf 2022年盐城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数学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福建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全国通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西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州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语文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无答案PDF).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