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外旅行社制度的环境比.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woxinch****an2018
  • 文档编号:38967179
  • 上传时间:2018-05-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中外旅行社制度的环境比较研究 旅行社运行的制度环境是指制约旅行社生长与发展的外部非市场环境如果说市场环境是旅游市场机制内生的话,那么制度环境则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征所决定的政府行为在旅行社业领域中的现实反映各个国家的市场环境在旅游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较大的共性,而制度环境由于易受社会与政府行为的干预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外旅行社制度环境的比较研究,为中国旅行社制度环境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建议 一、政府对旅行社业的宏观干预 政府对于旅行社业的宏观干预主要体现在相关的法律与法规体系方面一般说来,一国内与旅行社经营管理有直接关系的法律法规体系如下页图 1 所示图 1 所示,箭头方向越往上,法律、法规对旅行社的强制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上一层的法律法规对下一层的法律法规有制约作用,多数时候,下一层次的法律法规是根据上一层次的法律法规制订的比如日本管理旅行社的主要法律依据分为法令、政令和省令法令需经国会批准,是管理旅行社的基本法律依据政令需经内阁政府批准,多根据国会通过的法令制定实施细则省令为运输大臣颁布的具体规定日本与旅行社管理有关的法律主要是《旅行业法》(注:日本人称旅行社为旅行业。

      下同)——作者),该法的立法宗旨是使旅行社依法经营,维护旅游者的利益为了和《旅行业法》相配套,日本还相继颁布了旅行业法施行令、旅行业法施行规则、一般旅行业标准旅行合同条款和代理店旅行合同条款一般旅行业合同条款规定了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以及违约的责任、处理原则等;代理店旅行合同条款则对经营旅行代理业务的合同签订、变更、解除及违约责任等作了详细的规定;翻译导游法明确规定了翻译导游必须接受国家的考试和应具备的条件;商法则明确规定了旅行业的交易规则、反对垄断,要实行公平竞争,并由国家的公正交易委员会负责监督旅游市场的交易行为 各国经营国际旅游的旅行社的行为还可能会受到一些相关的国际公约的制约与调整,如 1974 年 4 月23 日订于布鲁塞尔的《关于旅行契约的国际公约》、国际饭店协会与国际旅行社协会联合会《关于饭店与旅行社合同的协议》(1979 年协议)、关于统一国际航空运输的“华沙公约”、“芝加哥条约”、1974 年签订的《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伦敦公约)等只要某一旅行社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成为某一项国际条约的签字国,那么这一国家或地区的所有旅行社都有义务在经营国际旅游产品时遵守该条约所规定的条款。

      另外,一些旅游业和旅行社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国际惯例有时也会构成旅行社制度环境的组成部分由于旅游业、特别是国际旅游业是一个高度开放的领域,其经营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交易主体之间的沟通程度,而行业内的国际惯例可以指导促进沟通、降低交易费用虽然不遵守这些国际惯例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但仍然可能会不利于该旅行社今后的交易——除非其交易是一次性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把国际惯例也视为旅行社、特别是国际旅行社的制度环境因素之一 中国旅行社业管理的“旅游法”和专门的“旅行社法”、“导游法”等正式法律文件还处于缺位状态,有关的民法、商法由于实施机制方面的原因也还存在不配套、针对性弱、执行力度小等方面的问题目前的管理体系主要是国务院条例(政令)、旅游局令、行业标准、以及一些相关的行政法规为主 2(1)民法与商法 与旅行社业有关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资企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但是由于旅游业的特殊性和我国法律执行过程的一些问题,这些法律对旅行社的经营管理过程、旅行社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旅游者的权益保护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配套或力不能及之处,导致大量旅游者对旅行社的投诉和旅行社与相关企业之间的纠纷处理缺乏有针对性的法律条款。

      (2 )政令与条例在《旅游法》和《旅行社法》缺位的情况下,中国对旅行社业实行行业管理的国家一级的法律法规依据来自于国务院的政令1996 年 10 月 25 日,李鹏总理签发第 205 号国务院令《旅行社管理条例》该条例对旅行社的设立、经营、监督检查、罚则做了具体规定1999 年 5 月 14 日,朱róng@①基总理签发第 263 号国务院令《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对导游人员的管理做了具体规定3)旅游局长令与相关行政法规 以国家旅游局局长令形式发布的行政法规也是中国旅行社行业管理的法律依据之一,这方面的局长令主要有:1995 年 1 月 1 日,国家旅游局发布第 1、第 2 号局长令《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实施细则》;1996 年 11 月 28 日,第 5号局长令《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主要是对第 205 号国务院令的操作性规定;1997 年 3 月 26 日,第 7 号局长令《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暂行办法》;1997 年 5 月 8 日,第 8 号局长令《旅行社经理资格认证管理规定》 此外,国家旅游局还以文件形式发布了一些行政法规,如 1994 年发布的《关于改革和完善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工作的意见》等,也构成了旅行社制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4)行业标准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技监局标函(1993)529 号“关于对旅游行业标准归口管理范围的批复”,综合类、旅游设施类、旅游服务类三大类行业旅游行业标准归口由国家旅游局管理,到 1998年,中国已经发布了五项旅游业国家标准和四项旅游行业标准,其中与旅行社业管理直接有关的行业标准主要有:GB/T 15731—1995 《导游服务质量》、GB/T 16766—1997《旅游服务基本术语》、LB/T 004—1997《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质量》 (5)其它 与旅行社服务与交易有关的一些合同范本实际起到国内行业惯例的作用,构成中国旅行社业制度环境的组成要素另外,各地方立法机关、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所发布的政令、条例、规定、文件等构成区域性或地方性的旅行社业制度环境的组成部分 二、政府对旅行社业的微观规制 这里所说的政府规制也称“狭义的公的规制”,是指“社会公共机构依照一定的规则对企业的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注:[日]植草益著,《微观规制经济学》,第 2 页,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年本文所说的规制主要指由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行社的“加入和退出、价格、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投资、财务会计等方面的规制”。

      注:[日]植草益著,《微观规制经济学》,第 28 页,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年目前世界各国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旅行社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规制,特别是对旅行社的进入、服务数量与质量等方面进行限制大体来说,市场经济体制越完善、宏观管理的法律3法规体系越健全、旅游业越发达,旅行社业所受到的“狭义的公的规制”程度就越小,反之越大由于篇幅所限,本文选择经济体制、法律法规、旅游业发达程度等方面接近西方国家,而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等方面接近中国的日本作为典型,并就中日两国旅行社业的微观规制情况进行比较分析1.日本旅行社业的微观规制体系 (1)进入规制在日本,投资主体要想进入旅行社业, 必须首先得到中央政府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运输省运输政策局观光部的许可也就是说,日本对旅行社的进入实行“双重注册”的管理制度所谓双重注册是指企业发起人在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前,必须得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注册许可申请注册需要提供企业的历史情况、财产基础、营业保证金、拟经营的范围、法人及主要管理人员名单和资历证明等材料,经观光部认可合格后方可注册此外,日本还对旅行社实施了定期注册的制度所谓定期注册是指对旅行社的注册有效期作出规定。

      在日本旅行社的注册有效期为 3 年, 旅行社到期如不重新申报或不符合注册条件即取消注册2)经营范围规制 经营范围规制的实质即对旅行社实行分类管理根据日本的《旅行业法》规定,旅行社分为三类,即一般旅行业、国内旅行业和旅行业代理店一般旅行业的经营范围为:招徕外国人来日本旅行观光,组织日本国民去海外旅行观光,组织国民及外国人去日本国内旅行观光国内旅行业的经营范围为:组织日本国民和外国人在日本国内旅行观光旅行业代理店又分为一般旅行业代理店和国内旅行业代理店,代理店主要是代理住宿、交通、游览及相关旅行业委托的其它接待业务,并从中收取代理费一般旅行业及其代理店均须向日本运输大臣登记,国内旅行业及其代理店向所在地的都、道、府、县进行登记 (3)服务质量规制为保护旅游者的利益,制约旅行业的行为,日本的《旅行业法》规定,旅行业申请登记时必须交纳营业保证金,保证金数额视营业范围而定4)价格规制由于日本旅游市场外部环境比较完善, 所以在旅游产品价格方面的微观规制较少,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调节日本是市场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各旅游企业在确保旅游者利益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其经营成本和市场需求情况,自行确定和调整旅游产品价格,政府并不规定价格标准,企业规定后也不需报请政府批准。

      当一家旅行业提出的价格对另一家旅行业产生影响时,另一家旅行业随即会研究出新的价格对策,因而根据实际情况价格变动已经成为旅行业之间相互竞争的重要手段这种价格的频繁变动,并没有使旅游价格大起大落,价格平均水平也基本保持稳定 2.中国旅行社业微观规制体系 与日本相类似,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行社业也实行了一种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其主要的规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入规制《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 “申请设立国际旅行社的,应当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旅游工作的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申请设立国内旅行社的,应当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旅游工作的部门或者其授权的管理旅游工作的部门提出4申请,并由该管理旅游工作的部门审核批准申请人持《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旅游业务” (2)投资规制 《旅行社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国际旅行社注册资本不少于 150 万元人民币,国内旅行社注册资本不少于 30 万元人民币年接待旅游者 10 万人次以上的旅行社可以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社,国际旅行社每设立一个分社增加注册资本 75 万元人民币,国内旅行社每设立一个分社增加注册资本 15 万元人民币。

      (3)服务质量规制 中国的服务质量规制主要是通过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和各级旅游质检所两大措施加以实现的《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要求各类旅行社必须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缴纳质量保证金,其具体金额为国际旅行社 60 万元,获准经营出境旅游业务者增加 100 万元,国内旅行社 30 万元各级旅游质监所负责受理旅游投诉,处理旅游纠纷,管理质量保证金 (4)价格规制 伴随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政府对于旅行社业的价格规制经历了一个逐步放松的过程,由过去统一规定全国旅行社价格水平、季节差价、地区差价、最低结算标准和外汇保值措施等严格管制的方法,逐步过渡到现在价格水平主要由市场决定的管理方式除此以外,中国旅行社业还采用了从业人员资格规制等其它微观规制形式,我们在后面的论述中还将进一步进行分析三、旅行社业的监管体系与运作机制 旅行社总是在一定的宏观干预和微观规制体系内运行的上述内容是对旅行社运行的制度环境的静态描述,下面我们将研究重心转向制度运作过程及其对旅行社业影响的比较分析 1.旅行社进入管理 (1)中国旅行社业的进入管理 中国旅行社业的进入机制是受到政府严格管理、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的机制。

      这一特征从旅行社设立的基本程序与环节方面可以看得出来(注:详见国家旅游局旅行社饭店管理司编《中国旅行社行业发展报告》(内部资料)在以入境旅游为主的中国旅游业发展初期,旅行社作为一个投资回报率较高、行业进入自然壁垒较低的领域,进入主体多为一些具有政府权力背景的机构和组织而对这些带有权力背景的投资主体,主管机构人为设定的非市场壁垒具有很大弹性,加上民间投资主体的缺位,从而导致在发展初期中央一类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