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建设.docx
13页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加快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建设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跨行政区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热潮,从理论到实践持续升温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 2009 年 1 月,国务院国发( 2009 ) 3 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 “协调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成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 ,组织编制区域发展规划,促进经济协作和功能互补,加快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国家政策 , 对做大做强武陵经济提供了政策保障一、武陵山区基本概况巍巍武陵山绵延了渝、鄂、湘、黔 4 省,长度 420 公里,一般海拔高度 1000 米以上, 面积约 10 万平方公里的大山脉最高峰为贵州的凤凰山,海拔 2570 米山脉为东西走向,呈岩溶地貌发育,主峰在贵州的铜仁地区的梵净山武陵山脉覆盖的地区称武陵山区, “武陵山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湘鄂渝黔边区,共有 8 个市州、 80 多个区(县) ,总面积为 15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达 3000 多万人,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和回族等 30 多个少数民族总计 1200 多万人,约占总人口的 40%武陵山区是我国跨省交界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全国十八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是国家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交汇地带。
主要包括: 重庆市的黔江区, 酉阳, 秀山,彭水,石柱;湖北省的恩施州,所辖恩施、利川、建始、巴东、宣恩、咸丰、来凤、鹤峰八个县市和红庙开发区;湖南省的湘西州,所辖县市为: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湖南省张家界市,辖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慈利、桑植两县;贵州的铜仁地区,辖铜仁市、万山特区、玉屏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县、江口县、石阡县、德江县等二、铜仁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2010 年,地委、行署决定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切实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将生态茶产业、 蔬菜、 花生、 中药材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 计划于 2015年达到茶叶 100 万亩、蔬菜 150 万亩、花生 50 万亩、中药材30 万亩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一)生态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近几年来,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把生态茶产业发展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茶产业已逐渐成为带动农户最广泛、促进农民增收最有力、生态效益最明显的一项产业。
截止今年 6 月底,全区新建茶园 49.4 万亩,茶园总面积达63.2 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 11.05 万亩,有机茶面积 1200亩;种茶乡 (镇) 达到 110 个,种茶村达到 577 个,村民组达到 3128 个,涉及农户 10 万余户 2009 年春,部分新建茶园投产,全区茶叶产量达 7524 吨,比 2008 年增长 131.4% ;实现总产值 4.51 亿元, 比 2008 净增 2.56 亿元 茶叶加工企业 着力提升市场竞争力,积极开展质检机构计量认证和ISO9000、HACCP GAP等质量体系认证,部分企业相继获得了“有机食品” 、 “绿色食品” 、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进一步加大了茶叶品牌的宣传打造力度,在国内外各种茶叶评比中共捧回 45 个奖项, “梵净翠峰” 、 “石阡苔茶”获“贵州十大名茶”称号,双双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我区茶产业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品牌基础二)蔬菜产业突飞猛进 我区蔬菜生产是今年才纳入主导产业加以重视 , 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努力下 , 仅今年上半年,全区完成蔬菜播种面积 53.3 万亩,同比增加 4.9 万亩 ,占全年计划任务 70 万亩的 76.1%实现总产量 45.12 万吨,产值为 8.31 亿元,同比分别增加 1.62 万吨,增收 8359 亿元。
重点围绕旅环梵净山区域发展了铜仁市、江口、松桃、印江蔬菜基地建设如铜仁市已种植蔬菜 4.7 万亩,兴办冬春早熟蔬菜示范 0.72 万亩,建立了谢桥、灯塔、和平、坝黄、环北、河西等早熟蔬菜种植基地,新发展了川硐、滑石、六龙山夏秋冷凉蔬菜基地 2700 亩 江口县沿江梵公路通过土地流转计划发展蔬菜 10000 亩,建立核心示范区 2000 亩目前,已流转土地 6060 亩, 兑现流转土地金 324 万元, 其中流转到大户面积 3583 亩,主要发展大葱、芋头、辣椒在省农委关心下,香港裕东投资有限公司、江口县人民政府、省农委、地区农委四家签订了供港蔬菜基地及示范观光园建设项目,四方总投资 1200 万元, 预计全省旅发大会召开前全部种上蔬菜计划在“十二五”期末发展 150 万亩蔬菜,比现有蔬菜面积翻一番三)薯类产业初具规模 我区薯类常年种植面积 200万亩,鲜薯产量 200 万吨以上,以马铃薯、红薯为主,农民主作养猪业的原料和部分缺粮地区灾年粮食的调剂,缺乏对保健与休闲食品的加工,附加值低 2009 年,全区种植马铃薯 103 万亩,鲜薯总产 113 万吨,大部分用作饲料,一部分为菜用鲜销种植红薯 72 万亩,产鲜薯 102 万吨,其中高淀粉红薯占 30%以上。
近年来我区积极培育高淀粉红薯加工产业,目前全区有 7 家加工企业, 3 家薯类专业协会,共加工鲜薯 6 万多吨,生产红薯方便粉丝、红薯粉丝、精制淀粉、红薯粗淀粉共 1.2 万吨,年产值 7000 多万元四)加快了花生、中药材、山野菜、食用菌、特色水果生产 铜仁花生全区各地均有种植, 常年种植面积 20 万亩左右,产量 2.3 万吨左右以独特的色香味备受广大消费者偏爱,主作休闲食品,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此外 , 中药材、山野菜、食用菌、特色水果等产品质优 , 市场价格挺好如松桃县在环梵净山的周边乡镇发展百合 12000 亩,主销上海沿河沙子空心李、万山糖枣、印江、石阡的金钱桔等久负盛名近年各地均在着力扩大规模,如铜仁市在茶店、谢桥、川硐、坝黄建立了 6 个果树生产示范基地,并引进了部分外省优质品种进行试种全区有野生中药材资源 1824 种, 年储量达 30882 吨 其中:药用植物 213 科, 717 属共 1623 种,年可采收量 29674吨到 2008 年底,全区人工种植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面积 4.72 万亩,产量 7100 吨主要品种有:杜仲、天麻、吴茱萸、丹参、白术、五倍子、黄柏、板兰根、山药、银杏、厚 朴、金银花等。
近年来,地委、行署将中药材产业作为主要 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开发,不但提高了种植水平,提升了中药成为农户致富的财源之一材质量, 还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如印江投入各项资金 800 万元, 建起了 29830 亩中药材基地,分布于全县 14 个乡镇, 72 个村,覆盖农户 5000 余户,中药材收入使种植农户人均增收 800-1000 元, 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世界产量以我国最多,德江县是我区天麻主产地之一,所产天麻个大、肥厚、完整、饱满、色黄白、明亮、呈半透明状、质坚实、无空心、品质特佳,驰名国内外市场天麻素含量高达 0.36% 德江天麻已申请国家地理标志品种保护德江天宇天麻公司、德江康奇药业公司、德江高山天麻示范场在 2007 年完成产值 120 万元 全区每年约有干天麻360 吨,主要在省内进行销售,仅有少量销往湖南及广东、广西其它中药材均为干制后销往省内各地德江县积极开展天麻有性繁殖育种和仿野生栽培充分利用当地野生天麻资源进行有性繁殖,优化种质资源,并利用天然林地进行仿野生天麻的轮歇栽培,还积极进行天麻袋料高效栽培技术的引进和研究,编制了《德江天麻 GAP认证实施方案》、《德江天麻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 ,进入了 GAP企业申报准备阶段。
但缺乏天麻保健系列产品的加工,附加值不高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全区各地均有种植,面积约 0.3 万亩,产量不详喜光也耐荫、耐寒、耐旱及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酸碱土壤上均能生长随着金银花的效用被逐步放大, 各路资本投资金银花的热情日益高涨南京金陵制药厂、湖南九芝堂制药有限公司、贵州百灵制药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制药有限公司、深圳三九制药有限公司、王老吉饮品有限公司、广州药业集团等每年采购金银花原料约 7500 吨 金银花市场需求种植面积预测为50 万亩,现全国不足 20 万亩,市场前景广阔五)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实效 今年以来,积极指导各级龙头企业,抓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和市场宣传,以企业为龙头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2009 年,全区农业产业化经济组织达 719 个,全区 719 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成固定资产 141596.7 万元,比上年增加41556.15 万元;龙头企业销售收入 134329 万元,比上年增加20649.5 万元; 专业市场交易额 176832 万元, 比上年增加 4191.5万元;上缴税金 3454.3 万元,比上年增加 1051.69 万元;从业人数 20292 人,比上年增加 3245 人;建立种植基地 94.167 万亩, 比上年增加 5.8331 万亩; 养殖基地 745.57 万头 (只、 羽) ,比上年增加 190.3596 万头(只、羽) ;带动农户 468298 户,比上年增加 56188 户;平均每个产业化组织带动 651 户农户;促进农户户均增收 246.3 元,比上年增加 51.03 元。
在地区农业部门的大力协助下 , 今年 5 月 24 日和泰茶业企业被批准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 至此填补打破了我区没有国家级龙头企业的空白三、铜仁地区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农业生产基础薄弱 由于历史原因,农业生产基础薄弱的现状难以在短时期内改变,尤其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欠账较大,防灾减灾系统不完善,抗灾能力较弱早春因干旱,在 4 月中旬前春耕生产受长期干旱影响,秋收作物播期比历年推迟 15 天左右 5— 6 月多雨,但水稻、烤烟、蔬菜等作物长势不好,水稻、蔬菜、茶叶等病虫害发生较重,对农业生产构成威胁二)农资价格和粮油菜价格上涨,利弊共存 由于价格上涨,冲销了良种补贴给农民带来的实惠,粮、菜价格上 涨一方面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城市居民的消费压力增大, 社会稳定有了一定的压力;三是农业生产中成本较高由于 我区连片耕地不多,农业机械化在山区推广难度大,农业生 产成本较高;加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茶叶、蔬菜生 产、加工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 化经营的发展四是今年以来仔猪、商品猪价格长期低迷, 畜牧业发展受到冲击,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五是由于政 府机构改革步伐慢,地县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六是 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农业产业融资渠道狭窄,农村金融担保 体系不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难度加大三)资金缺乏,投入不足 原料基地建设需要资金量大,投资渠道单一,制约原料基地建设的快速发展基地建设资金 来源除了农民自身生产需要投入外,主要就是国家财政投入, 龙头企业受到自身实力所限,对原料基地建投入较少,民间资 金没有很好调动起来我区财政资金基本集中在生态茶产业、 生态畜牧业,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