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文学考点知识点总结.doc
13页清代客观题1.继《聊斋》之后影响最大的小说集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是《聊斋志异》后特别值得注意的、影响最大的文言短篇小说2.批《聊斋》“一书兼二体”的学者是:清代纪昀3.《红楼梦》最早的编辑、出版者、原名是:《红楼梦》最初出现,大约在十八世纪中期,当时还是手抄本的形式,书名叫《石头记》抄本《石头记》或《红楼梦》流传了三、四十年之后的1791年才有活字排印本出现,书名仍用1784年甲辰本第一次正式题名为《红楼梦》的名字,回数也增加到一百二十回排印本的出版者和编辑者是程伟元和高鹗从版本系统说,《红楼梦》有脂评本、程高本4.讽刺小说的代表作:《儒林外史》是中国第一部讽刺小说,具有较高的讽刺艺术成就《儒林外史》是独一无二的,用鲁迅的话说,是清代讽刺小说的“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之后讽刺小说即可“谓之绝响”5.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托名南亭亭长的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托名我佛山人的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这四大名著,被鲁迅先生称之为谴责小说,通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6.“狭义” (“狭义公案派”)小说代表作:《三侠五义》以及文康的《儿女英雄传》此外还有无名氏《施公案》、贪梦道人《彭公案》、无名氏《狄公案》(清官狄仁杰)(此类小说可以分侠义、公案、侠义公案三类。
7.“苏州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明末清初,苏州剧作家人才辈出他们或者是苏州人,或者是长期流寓苏州者作家将近20人他们富有才情,语言真切朴实、自然本色,作品关注现实,关心国事,题材常常有关风化代表人物是李玉,代表作是《清忠谱》与“一人永占”等其余作家作品有:朱佐朝《渔家乐》;朱素臣《十五贯》;叶时章《琥珀匙》,张大复《醉菩提》;毕魏(吴县人)《三报恩》;邱园(常熟人)《虎囊弹》8.李渔的《闲情偶寄》:还有浙江兰溪人李渔,其《闲情偶寄》其中“词曲部”“演习部”系统论述了戏曲理论,论到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等戏曲文学以及戏曲表演等问题这部分戏曲理论,被后人编为《李笠翁曲话》,为我国古代体系最完善之戏曲理论著作9.清代戏曲“花部”、“雅部”的含义:昆腔的特殊地位,在当时被称为“雅部”,得到朝廷的扶持而其他声腔或剧种,则被称为“花部”或“乱弹”,多次受到朝廷明令禁止但尽管如此,清代戏曲,值得大书特书的,仍然是“花部”的地方戏10.专门研究“花部”戏曲的书叫什么:清代焦循的《花部农谭》便是一部专门论述地方戏的戏曲理论著作11.明清传奇衰落时期的代表作:清代康熙之后,传奇创作,如夕阳西下,迅速衰落,其中较有影响的是乾隆年间,由文人、民间艺人几经改编,以白娘子为主人公的爱情神话剧《雷峰塔传奇》。
除此之外,成就较高者有:张坚,江宁人,有《玉燕堂四种曲》;董榕,有《芝龛记》;唐英,有《古柏堂传奇》中的传奇作品;夏纶,有《星斋五种》;蒋士铨,有《藏园九种曲》12.南“洪”北“孔”指的是: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13.王国维总结性的戏曲史著是:《宋元戏曲史》清代诗词文学流派:清初的诗坛上,遗民诗人黄宗曦、顾炎武、王夫之等,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风格悲壮沉郁散文方面,清初重要作家有魏禧、侯方域、汪琬等,被称为“国初三大家”清初词坛,陈维菘效法苏、辛之豪放而开“阳羡词派” 朱彝尊开创“浙西词派” 纳兰性德,清代最著名的词人(因此人们常称“清代第一词人”)他与曹贞吉、顾贞观合称“京华三绝” 清中叶出现了著名的,也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开创者是方苞,方苞而外,代表人物还有刘大魁、姚鼐(三人被世人称为桐城派三祖)另一个散文流派“阳湖派”,以恽(yùn)敬、张惠言为代表,但其实不过是“桐城派”的一个支流清代中期,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 “同光体”诗派湘乡(散文)派”14.清代诗、文、词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各种体式学说的代表人物:(一)“梅村体”诗歌是谁创建的:吴伟业的歌行诗“梅村体”风行一时。
《圆圆曲》是“梅村体”代表作二)“神韵说”有谁提出:清初诗论方面,诗坛领袖王士禛(号阮亭,又号渔阳山人)提倡“神韵”说三)“格调说”的提倡者:沈德潜主张诗歌“格高”、“调响”四)“肌理说”: 翁方纲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五)“性灵说”: 袁枚所谓“性灵”,包括性情、个性和诗才六)“浙西词派” 开创者:朱彝尊开创“浙西词派”,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七)“诗界革命”、 “文界革命”提倡者:梁启超15.“新红学”代表人物:胡适、俞平伯补充:明:猪八戒最早出自杨景贤的《西游记》填空题由于记得不全,可能会有漏掉的地方哦!主观题1.《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聊斋志异》表面是谈鬼说狐的,但却不过是借花妖狐魅反映社会人生所以,书中无论是直接写狐鬼花妖,或是写与之相关的人、事,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折射,都寄托着作者对现实社会的理解与态度1、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鞭挞贪官污吏鱼肉百姓、势豪劣绅肆虐乡里的罪恶行径,同时也表现下层民众不屈不挠的反抗如《席方平》、《促织》、《梦狼》、《商三官》等这是《聊斋志异》中最富现实意义、最具思想价值的作品2、抨击科举制度的罪恶抨击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罪恶,揭露科场的是非颠倒与考官的衡文不公,如《司文郎》、《贾奉雉》等。
作者还饱含辛酸,深入揭示出八股取士、功名利禄对封建士子灵魂的摧残、腐蚀与扭曲,写出了书生满腹才学却不能中试的痛苦,如《叶生》、《王子安》这是最能体现《聊斋志异》作为“孤愤”之书的特色的作品3、通过非现实的幻想世界表现强烈的反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精神,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爱情理想、人性理想如突出强调两情相契的知己之爱,已突破郎才女貌式的传统爱情观;描绘出封建势力对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压抑,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腐朽本质特别是其中的女主角大多是由花妖狐魅幻化而成,被赋予各种各样的美好品格,不虚伪,不矫情,不受羁绊,不被约束;在追求婚姻幸福生活的过程中,热烈大胆,富有主动的精神,坚贞专一,具有执着的信念,寄寓着作者的人性理想如《婴宁》、《青凤》、《香玉》、《连城》、《阿宝》等4、描绘家庭伦理的矛盾纠葛,揭示了各种病态社会现象、歌颂美好品行如《乔女》、《娇娜》,歌颂世间的真情和人性的美好;如《局诈》、《劳山道士》,表现世态的庸俗、人心的险恶;如《张诚》、《曾友于》,写日常家庭生活的情态,展现了世风的浇薄,希望回归传统道德这些作品几乎均以现实的伦理道德观念作为美刺的原则,立意无非劝善惩恶当然,《聊斋志异》还有一些纯粹是“志异”而无“寓意”的作品。
如《瓜异》、《赤字》(原文均见下)2.《聊斋》浪漫主义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聊斋志异》运用了与《西游记》相似的人物塑造方法,即用人、妖、兽三结合的手法,使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既有人的社会性,又有腾挪变化的花妖鬼狐的传奇性,还有原先动植物的生物性比如《阿纤》,其家乃鼠精所化,其父邀请奚山入家过夜,拿出食物款待奚山,阿纤与奚山弟弟结婚,阿纤父亲被墙压死后,母女两人“冠服尽素”以尽孝,阿纤婚后“寡言少怒,或与言,但有微笑,昼夜绩织无停晷”,阿纤发觉夫家对自己的身世有怀疑时,对丈夫请求“赐离婚书,听君自择良偶”等等,与常人完全相同但是,小说写阿纤昼伏夜出、喜爱并善于积储,畏人畏猫等,又具老鼠的特性比如:……既至家,媪挑灯供客已,谓山曰:“意君将至,储粟都已粜去,尚存二十余石,远莫致之北去四五里,村中第一门有谈二泉者,是吾售主君勿惮劳,先以尊乘运一囊去,叩门而告之,但道南村中古姥有数石粟,粜作路用,烦驱蹄躈一致之也即以囊粟付山山策蹇去,叩门,一硕腹男子出,告以故,倾囊先归俄有两夫以五骡至媪引山至粟所,乃在窖中山下为操量执概,母放女收,顷刻盈装,付之以去凡四返而粟始尽既而以金授媪媪留其一人二畜,治任遂东。
行二十里,天始曙至一市,市头赁骑,谈仆乃返……至于阿纤嫁与奚山之弟,昼夜绩织无停晷,“居三四年,奚家益富”,“阿纤出私金,日建仓廪,而家中尚无儋石,共奇之年余验视,则仓中满矣又不数年,家中大富”等,又颇具传奇性再如《香玉》:香玉款笑如前;但偎傍之间,仿佛以身就影生悒悒不乐香玉亦俯仰自恨,乃曰:“君以白蔹屑,少杂硫黄,日酹妾一杯水,明年此日报君恩明日往观故处,则牡丹萌生矣生乃日加培植,又作雕栏以护之香玉来,感激倍至生谋移植其家,女不可,曰:“妾弱质,不堪复戕且物生各有定处,妾来原不拟生君家,违之反促年寿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耳生恨绛雪不至香玉曰:“必欲强之使来,妾能致之乃与生挑灯至树下,取草一茎,布掌作度,以度树本,自下而上至四尺六寸,按其处,使生以两爪齐搔之俄见绛雪从背后出,笑骂曰:“婢子来,助桀为虐耶!”牵挽并入香玉曰:“姊勿怪!暂烦陪侍郎君,一年后不相扰矣从此遂以为常小说中香玉“款笑如前……香玉亦俯仰自恨……香玉来,感激倍至……按其处,使生以两爪齐搔之……牵挽并入”的社会性、“但偎傍之间,仿佛以身就影” 的传奇性以及“以白蔹屑,少杂硫黄,日酹妾一杯水……生谋移植其家……乃与生挑灯至树下,取草一茎,布掌作度,以度树本”的生物性,也十分鲜明。
当然,“三性”当中,以人的社会性为主,所以鲁迅先生说《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尽管这些形象在“悉如常人”的同时又“偶见鹘突(乖迕——抵触,违逆的意思),知复非人”比如《小谢》3.《红楼梦》贾宝玉的形象贾宝玉:是一个贵族家庭叛逆者的形象具体表现为:a、贾宝玉对大观园的女性具有博爱思想他欣赏她们美丽与聪慧,同情她们的不幸命运这是一种以偏激形式表现出的追求男女平等的要求的思想的反映,是对传统的封建男尊女卑观念的叛逆b、贾宝玉对奴仆下人具有平等思想比如,他常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奴仆下人,甚而以自己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对贾府中的奴仆下人给予庇护这是对传统的封建“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等级观念的叛逆c、贾宝玉不读孔孟之书、不参加科举考试、不愿做官,厌烦所谓仕途经济之路这是对传统的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的叛逆与反抗d、贾宝玉对贵族家庭为他安排的婚姻极为不满他不要“金玉良缘”即出于家族利益考虑而缔结的婚姻,偏要“木石前盟” 即男女双方真心相与、心灵契合而结成的婚姻这是对传统的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的叛逆当然,由于时代与作者世界观的局限,贾宝玉形象也有其局限性比如他反叛一切道德伦理观念,却又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而且他的思想还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色彩。
4.《红楼梦》的版本系统:《红楼梦》最初出现,大约在十八世纪中期,当时还是手抄本的形式,书名叫《石头记》,但据1784年甲辰本(抄本,1953年在山西发现)推断,也有叫《红楼梦》的(郑藏本回名前题《石头记》,中缝题《红楼梦》俞平伯断此本为抄本,在程本之前因此估计当时两名并行),只有八十回,有脂砚斋等人评语抄本《石头记》或《红楼梦》流传了三、四十年之后的1791年才有活字排印本出现,书名仍用1784年甲辰本第一次正式题名为《红楼梦》的名字,回数也增加到一百二十回排印本的出版者和编辑者是程伟元和高鹗据他们说,后四十回也是原作者曹雪芹写的,不知何故与前八十回分开了,没有流传,现在由程伟元他们搜购得来,《红楼梦》遂成完璧从此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一直流传下来,八十回本《石头记》或《红楼梦》反倒逐渐绝迹民国初年,胡适发现几种《石头记》古抄本,经过胡适、俞平伯(二人为新红学的代表人物)的研究,认为《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情节上有许多不衔接处,思想上有许多不一贯处,艺术上也颇有高低之别同时他们核对出《红楼梦》前八十回并非《石头记》八十回的原貌,而是颇有改动再加上其他证据,于是1921年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