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4月份政治理论学习资料2.doc
16页机关党委2013年4月份政治理论学习资料 2013-04-02 09:16 中国梦汇聚磅礴正能量 一个词汇,一个拨动人心弦、激动人心灵、振奋人心劲的词汇,正在亿万中国人心头回响,它成了当下中国社会的最强音,它叫“中国梦”! 中国梦为什么会热? 继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首次深情阐述中国梦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又一次深刻论述中国梦由此,从报纸荧屏到街头巷尾,从群到微博客,有关中国梦的议论再一次升温中国梦为什么会如此打动人心?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 这是因为,中国梦唤醒了人们深沉的历史记忆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大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智慧,曾经创造了在世界上领先的古代文明,对人类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但是,当历史步入近代时,中国却落伍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侵略者纷至沓来,穷凶极恶地发动一次次对华侵略战争,迫使中国腐败的封建统治者一次次妥协就范,把中国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那时候,世界上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强国都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把国土分割出去,一次次战争赔款等于用本国的真金白银为侵略本国的国家支付战争费用;那时候,中国人被视为“东亚病夫”,中国土地上矗立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警示牌,外国租界享有治外法权,外国军队火烧圆明园、洗劫中国文化珍宝,外国传教士欺男霸女、鱼肉乡里……也是从那时起,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就成为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追逐的梦想,他们为此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抗争,但都一次次归于失败。
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华民族的逐梦史才发生了根本转折中国梦,正是从沉淀了我们全民族集体记忆的历史中孕育生长的,屈辱和苦难是它的土壤,所以它才如此地深沉,如此地动人心魄、撼人心魂 这是因为,中国梦照亮了人们奋发进取的现实愿景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制度振奋起亿万人民建设新生活的巨大热情,新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方面都迅速取得重大成就虽然我们也犯过错误、走过弯路,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谋福祉的宗旨和追求始终没有变,这使我们党能够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为着强国富民的目标而进行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以改革开放为标志,党和人民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社会广泛深刻、波澜壮阔的巨大变革,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30多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充满活力,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为全世界所瞩目、所惊叹、所羡慕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中国梦,正是对我们共同坚守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理想信念的呼应,国家的强劲发展态势是它的现实支撑,所以它才如此地强烈,如此地激动人心、振奋人心 中国梦是谁的梦? 中国梦连接了过去与现在、历史与未来,连接了大家与小家、国家与个人人们为中国梦而激动的时候,究竟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 中国梦来自中国心,是国家富强的梦,哪个中国人不希望祖国早日强大起来,不希望在祖国枝叶繁茂的大树下避风躲雨?中国梦缘于民族情,是民族振兴的梦,血脉相连的炎黄子孙,哪个不盼望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昂首自立、扬眉吐气?中国梦说到底是人民的梦,是人民幸福的梦,只有人民幸福,中国梦才真美丽、真精彩、真温馨 其实,中国梦就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告诉我们:国家好,民族好,自己才会好1932年,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中国选手的身影,东北短跑名将刘长春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冒着被日本关东军一路追杀的危险逃到北京,在张学良将军8000大洋资助下代表中国参加了美国洛杉矶奥运会76年后,北京奥运会赛场上,中国选手创造了51金、21银、28铜、奖牌总数100枚的优异成绩,首次位居金牌榜第1位,数十位金牌选手让国旗一次次因自己而升起、国歌一次次为自己而奏响。
从“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到全民支持和参与的北京奥运会,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跨越!在奥运选手身上,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得到了多么深刻的诠释! 今天的中国,有数以亿计的农村青年在城市里打拼,为的是实现自己的“城市梦”;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远渡重洋在别国投资兴业,为的是圆自己的“跨国梦”、“世界梦”大批创业致富的企业家在演讲中说:“我赶上了好时候”;许多功成名就的明星人物在获奖时说:“感谢这个时代”汶川大地震的受灾群众可能做梦也想不到,仅仅3年时间,灾区废墟上就建起足以跨越20年的美丽新家园;千百万海外华侨华人因祖国的强大而挺起腰板,当祖国同胞遭受自然灾害时慷慨解囊、倾力相助又有谁能想到,普通家庭的“汽车梦”转瞬间就演变为交通拥堵的大难题,青年学子的“大学梦”带来了大学生的就业难…… 是的,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如人意之处,发展起来的问题一点不比不发展带来的问题少但是,中国的发展进步带给每个中国人的,毕竟是新的希望、新的梦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中国梦靠什么梦想成真? 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信心 中国道路为实现中国梦扬帆领航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我们走出一条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现在走的这条路是成功的、正确的我们看不到世界上还有哪个与中国有可比性的国家比中国发展得更好、更成功;相反,我们在当今世界看到了很多可以从反面或者侧面证明中国的路走对了的事实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定自己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没有任何理由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或改旗易帜的邪路 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不断丰富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是紧密结合的。
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就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动员全民族的力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使我国各族人民焕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鲜明时代精神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让一切创造新生活的活力和源泉竞相迸发、充分涌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相互交融的,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能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团结奋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只要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当人民群众处在一盘散沙的状态时,是没有力量的,只能任人宰割、任人奴役;一切与人民为敌的势力,最害怕的就是人民的团结人民只有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才有力量,才能在争取自身利益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把人民组织起来、团结起来的任务,只能由马克思主义政党来承担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56个民族、13亿人民大团结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人民的支持永远是党的生存之基、力量之源、胜利之本。
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就是“中国梦”梦想成真的根本保证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让中国梦汇聚起中国社会磅礴的正能量,戮力同心,埋头苦干,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永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与历史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载体,是在与时俱进的实践中破解难题、创立发展的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得更加壮阔、更加优美,就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实践基础上,始终不渝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与时俱进的历史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进程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它的每一步进程,都透射出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充分体现着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推进并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又提出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并取得了很大成果新中国创建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实际上都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毛泽东同志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成果为新时期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由于“左”的倾向逐步发展,1957年后,这种探索一步步走偏了方向,以致发生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乃至“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错误但是,探索中的挫折也警醒和教育了全党全国人民,给我们提供了诸多的历史教训与反思,所以,这种探索,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逻辑的先导和基础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党和国家实现伟大历史转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新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是在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历史进程中,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命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观点党的十四大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的概念,明确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正式写进了党章可以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必然逻辑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21世纪江泽民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