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众传播与传统文化消解.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40261502
  • 上传时间:2022-10-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群众传播与传统文化消解摘要:在后工业社会的背景下,群众传播以其技术优势,以文化工业生产的方式,用群众化的文化商品不断消解着传统文化的本真内涵, 对传统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与观念等造成了剧烈的冲击,凸显出群众传播对传统文化巨大的解构作用针对此现象,本文首先从文化概念入手,对传统文化的特征做出界定,指出“文化消解〞概念的意义;其次从“文字消解现象〞、“传统价值观陷落与社会道德失范现象〞、“媒介帝国主义冲击民族文化现象〞等三个层面分析,指出群众传播开展导致“文化解〞的存在表现与形势的严峻性;再从后工业社会背景出发探讨分析了问题的成因;最后对传统文化开展前景进行瞻望,提出见解与建议关键词:群众传播;传统文化;文化消解;后工业社会长期面对电脑屏幕工作,敲击键盘,习惯用智能ABC输入法编写文案的你,偶然有一天拿起笔,也许是修一封家书,也许是撰一那么公文,或也许只是摘一些资料,这时你却发现许多自己惯常使用的文字确实切写法,在你即将落笔的那一刻,竟如被风吹过的烟雾般凭空消散了任凭你苦苦思索,固执地徘徊在你脑海里的只有这些文字的读音你大概也能猜出造成自己书写苦恼的原因没错,正是你在工作中长期依赖的电脑汉字输入法。

      电脑输入技术的进步,使你得以摆脱书写,庞大的字库,众多的备选汉字,让你只需轻轻瞟一眼,就能找出自己所要的文字当你正为人类的这一伟大创造暗自称好时,却不知道,无形中它也令你忘却了众多文字的正确写法粗心的你,也许只把它当作日常生活中缺乏挂齿的笑谈,但是,事实上,它却鲜明地折射出现代群众传播体系与文化互动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即群众传播对传统文化的消解在后工业社会的背景下,群众传播以其技术优势,以文化工业生产的方式,用群众化的文化商品不断消解着传统文化的本真内涵,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 概念分析:文化、传统文化与文化消解在理解群众传播对传统文化的消解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相关概念有一百多种英国十九世纪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指出,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上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整体〞[1]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文化被分为三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最深层的东西,如文化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等[2] 而所谓的传统文化的深层含义在于:传统文化是一种观念之流,是一种价值取向,是肇始于过去融透于现在直达未来的一种意识趋势和存在。

      被称为传统文化的东西,必定是在社会机体组织及人的心理—生理结构中有着生命力和潜在影响力的东西,这些业已积淀为人的普遍心理—生理素质的因素时刻在标准、支配着人们未来的思想、行为,不具备这一特征,就不能划归到传统文化的范围[3]总的来说,传统文化侧重强调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延续性,观念道德的标准性,以及民族、地域的特点与个性然而,今天,传统文化的历史厚重感、道德标准性和民族个性正在慢慢丧失,传统的艺术、知识得不到传承,信仰与习俗被无情抛弃,道德与法律失却了标准的力量这些现象,用一个专业名词加以描述,我们可以称之为“文化消解〞而在传统文化消解的过程中,群众传播又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媒介,特别是电子媒介的兴旺,使以媒介文化为主流的群众文化迅速蔓延,甚至在全球覆盖;高雅艺术所构筑的将群众文化拒于其外的森严壁垒在日甚一日的群众文化声浪中土崩瓦解瓦尔特•本雅明曾悲观地预言,艺术作品的机械复制将使它们失去昔日的"灵晕"如今,新技术更催生了繁多的文化现象、娱乐形式、生活方式,譬如各种形式的摇滚乐,视频技术,异地对话的网络技术,无处不在的广告,以及兼具文学色彩的 短信等等在传统文化被解构和"审美泛化" 的事实背后,群众传播巨大的解构作用得到全面凸显。

      二、群众传播对传统文化消解的具体表达如上所述,迅速膨胀的现代群众传播在传统文化的消解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开篇的小案例,彰显的只不过是群众传播技术前进步伐对文化知识存续的撕裂作用,是群众传播对文化消解的微缺乏道的表达之一在现实中,群众传播怎么消解传统文化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群众传播对传统文化的“文字消解〞文化有两个必备要素,一是传统,二是思考[4]追求文字本真内涵的深刻性正是传统文化的表达因为文字不但是文化的根本载体,使之得以在现实中存续,而且文字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历史的沉淀十五世纪,古登堡铅活字印刷术的创造,宣告了印刷时代的到来印刷技术将话语通过文字固定下来,理性和批判意识得以形成、开展与延续,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文字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与智慧的重要途径通过文字的阅读,人们得以进入传统;同时,文字作为抽象的符号,迫使人们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深度思考,否那么无法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而思考在无形中增强了承载在文字内的传统文化的活力,使之得到确切的理解与贯彻而非仅仅停留在浮嚣的表层因此,文字成为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征然而,随着人类传播技术的开展,今天,文字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印刷与电子媒介中均出现了文字消解的现象。

      “读图时代〞的到来,宣告了文字在报刊、杂志等印刷媒介中独霸天下局面的终结摄影技术的进步,图象处理工艺的日臻完善,使人们对图片的审美观感获得满足的同时,也导致了报刊杂志中图片使用的泛滥街头的报刊亭里,十几份报纸的头版争奇斗艳,通栏的大字标题,套彩的巨幅照片,刺激着你的视觉神经翻开杂志,明星近照,香车美女,锦衣华服,充满视野,文字让位于图片,成了图片的陪衬与补充印刷媒体对图片的过分追求,潜意识里引导受众冷淡了文字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更是声势逼人兼容图象、声音与文字于一体,电视的多媒体特点使文字的功能更加弱化动态图象与声音配合的表达方式,使人们通过图片与声音就能获得信息,排挤了文字的表意另外,电视的伴随性特点,也消解了文字收看电视新闻的同时,只要电视声音足够大,你可以在屋内四处走动,一边干活,一边接收信息,而无需像读书报一样把自己局限在文字前面这同样也导致了局部印刷品读者的流失文字消解反映在现实,就是阅读率的下降和青年人学习中错别字的增多以阅读率为例,据新华网?2022年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国民识字者读书率2022年比1999年下降了8.7个百分点,其中有读书“习惯〞的读者大概只占5%左右;无独有偶,2022年2月日本?读卖新闻?的一项调查结果说明,该国有48%的人成认自己在过去的一年中没有读过一本书。

      [5]从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的文字消解现象中,我们看到群众传播技术的开展及媒介的新特点,成了文化消解的直接诱导留声机的出现、电子显像管的创造与数码相机的使用,给人类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让人类享受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却也悄无声息地抽空了人们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获得的思想,摒弃了精神提升的社会体验 2、 群众传播导致了传统价值观念的陷落与社会道德的失范传统文化追求人文精神与终极价值,重视伦理的标准性,关注主体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然而,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现代群众传播媒介把梦想与快感带进了生活,使文化日趋浅薄与粗俗,再也难以为人们提供超越现实的价值意义在市场机制的控制作用下,群众传播媒介建构的群众文化也遵照交换法那么进行买卖,致使文化商品渗透到了整个社会当市场成为经济与文化的交汇点之后,经济逐步转而生产那种由文化所展示的生产方式[6]以群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群众文化内容的娱乐性、庸俗性和空幻性,使人们丧失了超验的信仰,失去了文化的聚合力,对社会的传统价值体系产生了瓦解与破坏作用,导致了传统价值观念的陷落与社会道德的失范在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与网络媒介中均存在着此类现象,其中尤以电子与网络媒介最为突出,下文将以电视与网络为例进行说明。

      电视与网络的诞生,是人类伟大的科技成果,它们综合了电影、戏剧、雕塑、音乐、绘画、建筑、舞蹈、文学等各类空间艺术形式和时间艺术之所长,使真人、真事、真景、真情的表现到达前所未有的状态,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同时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然而,商业利益的操纵,使电视节目以及网络信息的平庸化、媚俗化,电视广告的不良性,以及网络信息的低级化、浅薄化现象十分严重电视节目的平庸化、媚俗化表达在哪里呢?据?中国播送电视年鉴?显示,2000年,我国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3.65%;1998年,全国受众每天看电视的平均长度为2.54小时[7]然而,庞大的受众每天花如此多时间面对的电视节目状况又是怎样的呢?2022年上海电视节组委会和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发布的当年?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中指出,根据2002年对33个城市156个频道17:00到24:00电视剧收视的检测数据得知,中央级频道和省级卫视频道总共播出的681部电视剧中,现代剧数量最多,占423部,其中涉案剧98部,在现代剧中名列第一;同时,据资料显示,最近十多年,中国的影视剧80%会有暴力镜头[8]除此之外,荧屏还充满着大量恐怖与色情内容,趣味的低俗从?人肉叉烧包?、?夜半鬼敲门?、?鞭尸奇案?等片名就可见一斑。

      电视广告的不良现象也不甘示弱作为创造消费欲望的商业产品,广告对道德意义和人文价值的承载漫不经心在商业逻辑的操纵下,广告文本的意义已退居其次,从性感妖艳的身体展示到调侃戏谑的游戏式表述,其审美维度不再追求深度解释,而转向了感觉体验张扬身体、欲望、个性、消费与享乐的广告俯拾皆是女性的身体被严重物化,与洋房、汽车、商品等同,成为成功男人的标志;“我选择我喜欢〞〔安踏〕、“我的地盘我做主〞〔动感地带〕、“好吃你就多吃点〞〔好吃点〕等广告语成为新的流行虚假广告也大行其道,产品功能的片面夸大,弱点的刻意隐瞒、潜在的恐吓威胁现象比比皆是广告人TOM.THOMAS就曾针对广告的虚假现象做过告诫与指责,他说:“广告反正就只是广告,对律师和检查人员来说,只要站得住脚,尽管说谎去!可是,对其他所有人来说,谎话就是谎话,而且清清楚楚〞[9]网络文化中一些鄙俗的东西,更是泛滥成灾时下的网络流行文化已呈恶性开展之势,重点搜罗有关性、暴力、黄色语言、娱乐谣传、花边新闻等热门元素,推崇低级下流的聊天文化某些商业网站打着交友、“性教育〞、“人体艺术〞、商业广告的幌子,散布色情视频、图片和信息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说,互联网已演化为“没有围墙的妓院〞。

      [10]辽宁渤海大学教师王吉鹏针对网络色情的泛滥,曾先后发表了?网站CEO的下一个称呼――老鸨?等许多文章综上所述,为追求电视剧的收视率、网络的点击率而创造广告收入,现代群众传播媒介已陷入创造商业利润的黑洞,片面顾及经济效益,而舍弃了社会效益在这种价值取向的导向下,传统的价值观念与道德标准被撞击、粉碎与抛弃,并由新的价值方式取代群众传播构建的虚拟环境使大量的年轻人热衷于物质与享乐,拒绝理性的审度与深度的思考汉堡包、麦当劳、好莱坞大片、R&B和摇滚乐、暴力、犯罪、性开放……没有了值得恪守的美德与信仰,只有叫嚣的物质与欲望在我国,家庭形态的改变〔出现丁克家庭、单身贵族和未婚妈妈〕、性爱模式的改变〔一夜情〕、休闲活动的改变〔畸形消费〕等已初见端倪的现象,正是传统文化被解构的最好说明 3、媒介帝国主义对弱势国家传统文化的消解民族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任何形态的文化,首先是民族性的文化,它是适应民族生存特点而形成开展的,是在民族身上表达出来的民族化的精神依托和力量,它往往凝聚为民族特有的国民性格和社会心理意识〞[11]民族文化是各区域与民族的特征得以维系的根底,它是民族得以不息繁衍、保持旺盛活力的生命线。

      然而,传播技术发生的革命性转换,在这个时代却造成了一种文化连接与扩展性的建构时机语言的交流、印刷术的开展、殖民制度化的文化推行,还有一些物质形态的创造发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