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一轮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应用同步训练题.pdf
3页第 1 页高考一轮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应用同步训练题一、选择题某日 ,潍坊 ( 约 36.5N,119E)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测得该日潍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5, 他们还测得该日潍坊的日落时间比昨日早了3 分钟据此完成12 题1. 该日 , 潍坊 ( ) A.日出方位为东南B.正午太阳高度比前一天的大C.日落时间比北京的晚D.昼长夜短 , 但昼长在变短2. 该日潍坊日落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 ) A.18:00 B.17:40 C.18:20 D.19:00 解析 1.D 2.C 第 1 题 , 由该日潍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知, 该日太阳直射点大约位于1.5 N 且正在向南挪动据此推知该日潍坊日出方位为东北, 正午太阳高度比前一天的小,日落时间比北京的早, 昼长夜短 , 但昼长在变短 第 2 题 ,据上题可知 , 该日太阳直射1.5 N,所以该日潍坊日落时间比18 时稍推后些 ; 根据潍坊经度位置可知其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4分钟所以该日潍坊日落时, 北京时间最接近18:20 图 1 示意某日两地太阳高度变化, 甲地位于30N读图 , 答复 35 题图 1 3. 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为( ) A.0B.10SC.10N D.20 N4. 乙地纬度为( ) A.20SB.20N C.40SD.40N5. 假设将来一周内,R 点高度逐渐降低,那么( ) A.S 点高度降低B.Q点向右挪动C.T 点向左挪动D.Q、T 间距增大 解析 3.C 4.A 5.D 第 3 题, 该日甲地 (3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0,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 可计算出该日太阳直射10N。
第 4 题, 该日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0, 太阳直射 10N,可得乙地纬度为20S 或 40N据图中乙地昼长小于12 小时可知 , 其应位于南半球 , 所以乙地纬度只能是20S第 5 题,R 点高度渐低 , 即甲地 (30N)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说明太阳直射点南移, 那么乙地昼变长, 日出逐渐提早 , 日落逐渐推延, 即 Q点往左移、 T点往右移、 Q、T 间距增大 ; 将来一周内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即 S点高度升高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运用简易方法测量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图 2 为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夹角示意图, 图中-=8据此完成67 题图 2 6. 该校所处纬度约为( ) A.61N B.51NC.35SD.25S7. 该校所在地( ) A.日出时间始终比上海的早B.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与上海的一样C.昼夜长短差值一直比上海的大D.地球自转速度与上海的一样第 2 页 解析 6.B 7.B 第 6 题, 读图可知 , 该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与之和 , 而 =该地最小正午太阳高度 +8; 该地全年太阳高度均大于0, 且正午太阳方位一样, 说明该地位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与最小正午太阳高度相差4652 。
计算可得 ,该地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852, 据选项可知, 该地纬度约为51N第 7题, 由上题计算可得, 该地位于约51N,冬季该地昼短夜长且昼短于上海的, 日出时间比上海的晚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与上海的一样, 均为 4652 春秋分日, 全球昼夜等长,昼夜长短差值相等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该地线速度小于上海的, 角速度与上海的一样武汉某建筑采用大玻璃幕墙的设计方案为到达最正确遮阳和采光效果, 设计师把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建筑物玻璃幕墙高度和屋檐外延长度巧妙结合起来, 如图 3 所示这种设计既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性, 也可以极大地减小玻璃幕墙的日射负荷, 显出很好的节能性读图答复89 题图 3 8. 一年内 ,正午室内太阳直接照射面积由最小到最大的变化过程中, 该地( ) A.昼长逐渐增加B.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C.月均温不断降低D.月均降水量不断减少9. 为到达最正确遮阳和采光效果, 随纬度的变化需调节玻璃幕墙高度和屋檐外延长度假设玻璃幕墙高度不变,在我国北方地区, 随着纬度升高 , 屋檐外延长度应 ( ) A.变长B.变短C.先变长 ,后变短 D. 先变短 , 后变长 解析 8.B 9.A 第 8 题 , 由题干信息知 , 该地为武汉 , 位于北半球 ,一年中正午室内太阳直接照射面积由最小到最大的变化过程中,即由夏至到冬至过程中, 该地昼逐渐变短, 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 , 月均温先升高、后降低, 月均降水量并非不断减少。
第9 题, 我国北方地区 ,纬度越高 ,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为到达最正确遮阳和采光效果, 在玻璃幕墙高度不变的前提下,在我国北方地区, 随着纬度升高 , 屋檐外延长度应变长圭表 (如图 4) 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直立的标杆为表, 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刻板为圭用其测量正午表影长度, 可确定节气、划分季节和制定历法等据?淮南子天文训?记载 :“日冬至八尺之修, 日中而景丈三尺日夏至八尺之景, 修径尺五寸据此完成1011 题 (tan 31.6 0.62,tan 79.4 5.3,tan 58 1.6;1丈=10 尺,1 尺=10 寸) 图 4 10.? 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述的圭表, 其位置可能最接近( ) A.广东省广州市 (2306N)B.江西省南昌市 (2840N)C.河南省开封市 (3435N)D.辽宁省沈阳市 (4148N)11. 假设当地“八尺之修, 日中而景五尺, 那么此时最接近的民族节日是 ( ) A.汉族元宵节 ( 农历正月十五 ) B.傣族泼水节 ( 公历 4 月中旬 ) C.苗族龙舟节 ( 农历五月下旬 ) D.鄂伦春族篝火节(公历 6 月 18 日 ) 解析 10.C 11.B 第 10 题, 据题干可知 , “日冬至八尺之修, 日中而景丈三尺。
如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H,那么可知tan H = 8/130.62, 对照材料可知, 冬至日该地正第 3 页午太阳高度约为31.6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据此可以算出该地纬度约为34.9, 结合选项 , 其位置最接近河南省开封市第11 题, 假设当地“八尺之修, 日中而景五尺, 那么可计算出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约为58根据上题计算出的该地纬度约为34.9N,可知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约为2.9 N,可能为春分日之后10 天左右 结合四个选项, 此时最接近的民族节日是傣族泼水节二、非选择题12. 图 5 示意某日地球光照状况, 图中阴影局部表示夜半球, 非阴影局部表示昼半球读图完成以下要求图 5 (1) 说出该日北半球的节气及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2) 分析比拟该日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昼长3)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 计算该日丙地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板的倾角 的大小 答案 (1)夏至 (2326N,180 ) 2) 该日南、北极圈之间越往北昼越长, 三地由南向北排序为乙、甲、丙, 昼长由短到长3) 因为该日丙地正午太阳高度H=90 - 2326, 而 =90 -H, 所以 =2326 。
解析 第(1) 题, 结合图示知 , 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夜, 说明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 节气为夏至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180平分昼半球 ,180经线为太阳直射经线据此写出太阳直射点坐标第 (2) 题, 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根据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即可判断三地昼长顺序第 (3) 题, 丙地位于赤道 , 该日太阳直射2326N, 在计算出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前提下, 计算出热水器集热面板的倾角13. 图 6 中的 MP 、MQ 为局部晨昏线, 阴影局部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答复以下问题图 6 (1) 确定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并判断此时所在日期接近二分二至中的哪一个节气2) 分别指出此时的北京时间和图中Q点地方时3) 判断此时上海昼夜长短情况, 并计算此时全球极昼的分布范围4) 图中 M点为晨线与昏线的交点, 判断图示时间至春分该交点挪动的纬度范围5) 说出此时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答案 (1)(20 S,60E)2)16 时 6 时3) 昼短夜长 70S及其以南地区4)70 S90 S或 6634S90S5) 从 20S 向南北两侧递减 ,20 S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解析 第(1) 题, 结合题干信息分析知,M 点所在经线为0 时经线 ,P 点所在经线为180经线 ,那么 M点所在经线为120W,据此推知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60E由于70S 及其以南为极昼 , 所以太阳直射纬度为20S据此写出太阳直射点坐标此时所在日期接近冬至第(2) 题, 根据地方时计算方法知北京时间为16 时Q点为晨线与赤道交点, 时间为 6 时第(3) 题, 结合上题分析知此时上海昼夜长短状况, 并判断此时全球极昼范围第(4) 题 ,M 点位于 70S,图示时间可能在冬至前, 也可能在冬至后, 春分时该点移至南极点, 据此知其挪动的纬度范围第(5) 题, 结合上题分析, 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20S 向南北两侧递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