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唐代成语故事.doc
2页经典唐代成语故事精选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经典唐代成语故事精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唐代成语故事1礼贤下士李勉是唐朝人他年轻时,爱好到处游历,广交朋友有一次,他认识了张书生,结伴来到一个叫梁的地方,谁知张书生突然生起病来,而且十分严重李勉替他请医生,买药煎药,喂水喂饭,照顾得非常周到但是张书生的病不见好转张书生对李勉说:“李兄,看来我是没救了我死后,你用我的银子替我埋葬,剩下的钱财,就送给你用吧,以答谢你连日来对我悉心的照顾张书生去世后,李勉遵照亡友的遗言办理了丧事,然后收拾好行装,来到了朋友的故乡,把死讯告诉了张书生的家人,并把剩余的钱财全部归还给他的家人李勉当时虽然也是一个穷书生,但他不贪取别人的钱财,这种诚实的行为使张书生的家人非常感动后来李勉当上了节度使,不但处事廉洁公正,而且十分爱惜人才有一次,在外出巡察中,他发现一个叫王晬的县尉很有才干,正想提拔他,忽然接到皇帝拘捕王晬的命令原来王晬为人耿直,秉公办事,得罪了朝中权贵,遭人诬告陷害李勉不忍王晬无辜受害,赶回京城面见皇帝,力陈王晬的为人,夸奖他是个人才,请求加以重用。
皇帝见李勉极力为国家推荐人才,心里十分赞赏,赦免了王晬,还升他为县令王晬上任后,正直清廉,勤政为民,深受百姓爱戴大家都说李勉是个善于提拔人才的好官李勉在任节度使的时候,听说李巡和张参很有学问,便请他们出来办事,每有宴会,都邀请他们一同畅饮李勉后来当了宰相,虽然地位尊贵,但从不骄傲自大,亲自到士兵家里慰问他们的家属,上上下下都称赞李勉是个礼贤下士的好官成语】礼贤下士读音:xianxiashi释义: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出自:《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多矜尚,先哲所去《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廉介,这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造句:我今天看见了一位礼贤下士的大人先生,在今世只怕是要算绝少的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唐代成语故事2铁杵磨针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唐代成语故事3火树银花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麼佳节,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的游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十丈高的灯树,点起五万多盏灯,号为火树後来诗人蘇味道就拿这个做题目,写了一首诗,描绘它的情形他的元夕诗约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季,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诗把当时热闹的情况,毫无隐瞒的描写出来,好像活跃在我们读者的眼前这句成语是形容灯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树银花的样子。
所以现在凡是繁盛的都市,或有盛大的集会在夜间举行,灯光灿烂,都用这句话去形容它望及时釆纳!唐代成语故事4笑里藏刀唐朝有一个大臣李义府,表面上对人温和恭顺,跟人谈话总是面带微笑但是,内心深处却十分阴险毒辣凡是能力比他强的人,他都要设法加以打击和谋害当时人们称他是'笑中刀”笑里藏刀”是由“笑中刀”转化而来的,比喻表面装得善良和气,而内心暗藏阴险毒辣唐代成语故事5蜀犬吠日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曾经讲过一个'蜀犬吠曰'的故事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四川省,那里的气候多雨多雾,有时阴雨连绵、雾气蒙蒙长达数月,一年四季很难看见太阳所以那里的狗一见到太阳出来,都感到很新奇,就大声狂叫起来蜀犬吠日”这个成语比喻少见多怪(对本来是很平常的事情,由于见识短浅而感到奇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