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及主要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ocx
7页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及主要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口 何冬丽摘 要: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95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目的是为了探讨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性别、生源地、专业类别、年级和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关键词: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影响因素作者简介:何冬丽,新乡学院教育科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河南新乡453000)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幸福感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指标之一,是社会发展和人心向背的“风向标”,而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现状也是高等教育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及相关对策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新乡学院95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62人(27.3%),女生696人(72.7%);平均年龄(21.03±1.22)岁;文科606人(63.3%),理科352人(36.7%);大- 256人(26.7%),大二466人(48.6%),大三236人(24.6%)。
2.研究工具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它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用来评价受试者对幸福的陈述,由段建华( 1996)修订量表包括33个条目,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0.78之间,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为0.56~0.88,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91—0.95本研究只计算该量表前18个项目总分,包括6个因子: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全国常模得分男性75分,女性71分,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3.统计方法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二、结果分析1.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状况统计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总体的总体幸福感分别为76.85和77.96,与全国常模(男性75,女性71)相比,男生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女生属于较高水平,这说明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2.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在性别、专业及年级变量上的差异分析通过t检验发现女生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松弛与紧张两因子显著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在生活满意度及积极情绪上要高于男生;性别在总体幸福感及其他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均数女生总体幸福感高于男生文科学生在松弛与紧张上显著高于理科学生,说明文科学生比理科学生对积极情绪的体验更多;总体幸福感及其他因子差异不显著。
同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大学生年级在精力、松弛与紧张两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多重比较后发现,大二在精力上显著高于大一(p<0.05);在紧张与松弛上,大一显著高于大二(p<0.05)和大三(p<0.001),大二显著高于大三(p<0.01)同时从总体幸福感均数来看,随年级增高幸福感呈上升一下降趋势这一结果说明大二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3.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在父母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分析本研究中,将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本科以及上第一,总体幸福感在父亲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父亲受教育程度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松弛与紧张上差异显著经多重比较后发现: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因子上,高中或中专组显著高于初中组和大专组;在松弛和紧张上,大专组显著低于其他组同时从总体幸福感均分上可以看到,随着父亲受教育程度的增高,总体幸福感呈上升一上升一上升一下降一上升的趋势,大专组水平最低,但组间差异不显著第二,总体幸福感在母亲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分析方差分析表明:母亲受教育程度在总体幸福感、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与紧张、总体幸福感上差异显著。
经多重比较后发展:在总体幸福感上,随母亲受教育程度的增高,幸福感呈上升一上升一下降趋势,本科及以上组、小学组在总体幸福感上均显著低于其他组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上,本科及以上组显著低于初中组、高中或中专组,小学组显著低于高中或中专组在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上,小学组显著低于初中组、高中或中专组、大专组,大专组显著高于本科及以上组在松弛与紧张维度上,本科及以上组显著低于小学组、初中组、高中或中专组、大专组,小学组显著低于高中或中专组这一结果说明母亲受教育程度偏高和偏低的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水平较低三、讨论1.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现状分析从研究结果可以得知,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状况良好,高于全国常模与其他关于大学生幸福感研究结果一致这说明大学生对目前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是比较满意的这可能是因为当前的大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人生阶段,对生活充满了美好乐观的憧憬,而且当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他们提供了实现理想的舞台和丰富的物质条件此外,随着国内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求学机会大大增加,深造需求容易得到满足;校园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等各种途径让他们获得自身能力的锻炼这些因素使得大学生能从多种渠道认可自身的价值,获得高幸福感。
2.性别、文理科及年级对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影响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男生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松弛与紧张两因子的得分上低于女生,这说明女大学生在生活上满意度上水平更高,而在情绪上更放松这与以往结果有相似之处原因可能是男女性别特征的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注重与他人和家人的交流,倾吐自己的烦恼,因此,身处异地的女大学生更容易感受到他人和家人的关心其次是男女之间的社会责任不同尽管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男性仍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他们对未来有更高的期待,因此男生所承受的压力往往也就更大,容易感到焦虑紧张而女生则比较容易满足,心态也更加平和文科大学生在松弛与紧张维度上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其他维度差异不显著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原因可能是与理科学生相比,文科学生的学业相对比较轻松,因此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文体活动,或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理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做试验看资料,大学生活比较单一同时不同科类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是不同的,文科学生的思维相对比较细腻活跃,情感丰富,兴趣广泛,注重感性生活而理科学生相对来讲逻辑思维能力强,生活中讲求客观准确,并且相对于文科生来说,课程压力大、任务重,所以导致了其正性情感及整体幸福感低于文科学生。
研究结果表明大二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大学生来说,大三学生感受到更多的紧张和焦虑,大二学生在精力上数据显著高于大一这可能是因为大二的学生由于已经对学校的环境较为熟悉,而且课业以及就业上的压力也不是很大,所以他们的总体幸福感水平会相对较高而大一学生正处于适应和磨合时期,在环境及学习等方[来自www.lW5u.Com]面还不够熟悉,这给他们带了了一定的困扰,所以幸福感要低于大二而大三学生正处于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既要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来迎接各种考试,同时又要考虑为就业、考研做准备,压力事件的增多导致他们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感,从而也降低了他们的总体幸福感水平3.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影响本研究显示,在父母受教育程度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受母亲受教育程度影响更大,表现为母亲学历为本科及以上和小学组的大学生在总体幸福感、生活满意度、行为和情感控制等方面都显著低于其他组这可能是由于高学历母亲对子女的升学期望及其他各方面要求更高,而现实中子女并未能达到母亲的期望(如考入好的大学),这些都导致压力增大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幸福感而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组母亲因文化水平较低,在亲子沟通质量上水平上较低,同时在子女学习、情绪调节、发展困扰等方面也无法能为其提供良好的支持,从而也降低了他们的幸福感。
本研究中父亲学历为大专组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水平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学历为大专组的父亲期望子女能更优秀,但相比于本科及以上学历父亲,又感到无法在子女未来发展(如就业安排)中提供有力的帮助,因此导致这组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尤其是生活满意度和情绪放松度上较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女大学生、文科生和大二学生总体幸福感相对较高;母亲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和本科及以上组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水平较低,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组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上水平较低但由于本研究中父母接受高等教育者较少,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需作进一步的探讨参考文献:[1]Deiner E,Subjective we//-be/n,g[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2]郭英,陈慧.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归因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1,(10).责任编辑张永平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