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docx
4页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生的特点和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分析说明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条件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1.1正确认识创新意识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并非要求学生去发现世界上没有的新事物,而是凭借体育教材,训练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初步经验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2创设学生创新思维的氛围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地减轻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记得在开学的第一天,我便和学生们说道:“我是你们的大朋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和你们一起去游戏和活动,大家欢迎吗?”亲切的话语拉近了我和学生们的距离。
1.3教师教学方式必须改变教师要更新观念,由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要将技术、技能与身心有机的结合一体进行发展,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发挥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1培养创新能力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仅是活动的主体,而且是自身素质发展的主体,故培养创新能力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1)要从学法指导做起;(2)要从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合作做起,坚持民主教育论;(3)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2.2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认识和了解世界的过程中,有着强烈的探究事物本源的本能和需要而这种本能和需要是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基础之一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才会有新的发现;只有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才会有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2.3教学手段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的课堂,教师要大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事实证明,当他们能够发现问题,而后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印象就越深刻,技术也掌握得越牢固,而且会处于愉快的心理状态例如,在教跨越式跳高一课前,教师把设计任务交给全班六个小组,要求每组完成一份方案提前一天交上来,学生便会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准备方案,当六份方案交到教师手中时,教师选择一份较好的略做修改作为第二天的正式教案,并让学生参与教学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的愿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富于责任感,使他们在练习中更愿意配合,专心投入,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2.4运用变式教学,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教,学生被动学,教师主宰课堂教学的一切,学生只是一个盛放知识的容器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一堂体育课上,我让学生以体育活动的形式,表演“忽然间遇上倾盆大雨”的场景,并给他们5分钟时间准备练习口令下达后,有些学生以跳跃的形式越过假想的“小河”,有些学生拉着“病号”急速跑向“安全区”……让学生们各显神通的练习设置,不但让学生们的力量、速度、弹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且给了他们一个极好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
这样的课激发了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受到学生普遍欢迎2.5合作与评价,培养学生成就感在教学当中,教师应注重过程评价,要完善教学评价标准教师在讲评时,对有创新的学生要提出表扬,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班风乃至校风,促进全体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同时,教师要将学生的在体育课(活动)中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作为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每一点提高与进步做出适当评价与鼓励,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 -全文完-。





